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改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题,创新教学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开始施行开放性教学. 在开放性教学的摸索阶段,对于开放度的把握,是教学方法实施中的重心. 本文便分析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过程中,度的把握.
【关键词】 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发散思维
引 言
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一般教师都认为这是培养良性思维模式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阶段,要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结构,进行有序、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模式,可以借助的一个学科就是数学. 数学课堂的重点在于建立逻辑思维模式,更在于带领学生进行纯粹理论的学习,所以发散性的数学教学非常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帮扶者,课堂永远要属于学生自己,只有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充满灵性的课堂;学生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愿意把自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来,共同分享、研究和进步. 然而很多教师把握不住的问题之一,就在于如何掌握课堂开放的程度. 有的学生不明白活跃课堂是怎么回事,觉得自己成了课堂的主人,可以随意插话、打断别人谈话,甚至哄笑等等,这些都是在实际教学中出现过的现象. 我们在课堂上该怎么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开放性学习空间呢?重点在于“引导”二字. 教师在控制课堂纪律的时候,要学会观察学生的反应,很多学生的思维层面并不相同,有时候教师以为大家应该在某个层级的问题上进行讨论,而部分尖子学生已经跨越到另一个层面,但是还有一部分尚未理解的学生,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调整课堂进度和学生思维,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教学内容的调控.
一、逻辑抽象问题、刚性考点内容的开放
叶圣陶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资源来自于生活. 数学中存在很多空间抽象问题,或者理解起来很有难度的逻辑思维问题,在课堂上无法拿出具体的道具进行演示,而仅凭语言的解释和讲述,学生很难尽快进入角色,甚至有的问题教师经过多次讲解,学生还是一脸茫然,很多教师索性就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只要把知识点记住就好,但是这种方式十分不利于思维发散和灵活运用. 所以我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常常采取肢体记忆法来帮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让学生们从习惯的环境中自我感受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中,关于《东南西北》的课堂教学,很多学生都是在城市中长大,受到空间障碍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无法分清楚四个方向,小学生的认知模式尚且停留在实物记忆的阶段,所以我就根据学生的特点,用学生自己的上、下、左、右来区分,而我们平时所说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的是地图方位,我在指导学生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想象躺在家里的床上,先确定一个方向,然后根据口诀来记忆方向. 很多学生下课后回到家里,就躺在床上练习,几次之后也就记住了,而且这种方法既有趣又新鲜,学生们都很喜欢. 同等道理,东南、西南等方向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常识来帮助学生感受,相对于抽象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学生们更能接受生活中的方向. 很多学生对方向的感知是很模糊的,他们对地图的观感不强,却对生活中的方向有强烈的记忆.
把引导与记忆撤出课堂,让学生们自我去感受,在生活中去寻找知识,这是开放性教学的一大特色,在这方面,做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开放学生们的身心,让学生们掌握自我学习的主动权与支配权,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相联,并且从中找到学习的真正乐趣,提升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分析
自主式的开放性课堂,虽然很有利于学生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但是对于具体内容教师绝对不是放任不管. 数学课堂毕竟是理论性十足的学科,不可以完全按照学生的理解和进度来安排教学. 更何况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天马行空,如果全凭学生思维的飞跃,便会出现“一行白鹭上青天”式离题万里的讨论,从而转移课堂的重心. 所以,很多问题学生除了自己能考虑到的问题之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思考状态来进行指导和扶正.
例如“三角形分类”这一章节,学生们在自己学习了三角形的各种分类之后,我会拿着一个三角形的工具,让学生判断这个三角形的类型. 当露出直角部分或是钝角部分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就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但是当只有锐角的时候,学生的答案就不再统一了,而且判断的理由也无法说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教师就一定要有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的漏洞在哪里,并且实时地加以指导和点拨,学生与教师可以在同一个问题上进行探讨、分析、争论、提出异议,教学相长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得到的良性结果.
三、生动灵活地将知识点梳理清晰
不少数学课堂需要应用灵活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数学课程在小学阶段还是充满着趣味性,如果教师可以加入自己的教学特点,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和提供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掌握知识会有更大的帮助,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理论知识. 很多教师设定的开放性教学都是有着基本步骤的,但是实际课堂上,学生的状态不一定符合教师的期望,打破原有设定的现象很多,这个时候教师就不要过分强调课堂进度,而是要根据具体学习情况来进行梳理.
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的《三角形面积》单元,我會在课堂上拿出三角形道具,利用课堂上的前五分钟到十分钟,询问学生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什么知识,或者是学生们想要从三角形中联想到什么概念. 课堂前几分钟是学生心绪最不宁静的时候,这个时候强行管理学生收心学习也不现实,不如利用小小的思维乐趣,来整理学生的思维模式. 面对三角形,很多学生都说到角度、边长、还有周长之类的知识点,但是对于面积学生们还是比较陌生,并没有出现在答案之中,所以这个时候我会摊开教科书,问学生们,这个三角形可以放在教科书里面吗,能不能让教科书装下这个三角形呢?学生们都说,三角形太大了,教科书根本无法覆盖三角形,还有的同学思维很灵活,说如果教科书是一个大大的袋子,里面够深的话,也可以把三角形竖着放进去.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不禁要感叹学生思维的灵动和奇妙,在肯定了学生们的意见之后,引出今天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等等内容,是小学数学大纲的一个教学重点,所以我在教授这个部分的时候,会非常认真地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下来,即便是有学生突发奇想,不按照教学进度来处理问题,我也不会粗暴地打断学生的思维. 其实,用几句话就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模式引导回我们的课堂上,教师要有能力在肯定学生积极思考的前提下,将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完成.
四、开放性习题谨防思维困顿
开放性教学内容也要和课后练习紧密相连,现在的很多复习资料上,很多问题都具备极强的开放性发散扩展,但是教师在帮助学生选择练习内容的时候,不要鼓励学生过分寻找所谓的“思维发散”内容,而且很多资料的水平并不足以帮助这种数学思维的练习. 数学课程的理论性知识是最终的教学目的,发散思维是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助手,但是不要本末倒置,弄错了教学方向. 在学生无法抓住习题的主旨的时候,不能继续放任学生自主思考,要适时帮助学生找到主旨.
曾经遇到过一个习题,题目是这样的:学校要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参观,共有6名学生,六个年级分别有32人、29人、31人、32人、34人、35人. 交通工具有两种,大车核载60人,费用为180,小车核载40人,费用140. 要求学生指出安排方案. 这道题没有多少限制,学生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走偏. 起初有学生建议用小车,也有学生建议用大车,并且总结出费用,显然,大家认为只能用一种车. 见大家迟迟找不到主旨,我便提醒大家,大车小车我们可以一起用啊. 于是,有人提出可以大车小车一起用,并计算出一辆大车一辆小车的费用和运送趟数. 我又提醒大家,我们租车的地方大车小车都不止一辆哦. 到了这里,大家的思路才算是完全归正.
结 语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把握好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程度,是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反复实践和总结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始终都是大纲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学生在面对数学学习的时候,如果能够充分、可控地调动自己的思维,将数学学习变成一项有趣的活动,尤其是学生在遇到瓶颈和难点的时候,要区分学生的学习能力,用不同的方法来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受到影响,让教师的教学努力开出完美的花朵.
【参考文献】
[1]蔡莉.綜合探究小学数学开放式的教学方法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
[2]赵冬臣.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孟祥国.小学数学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探究[D].延边大学,2010年.
【关键词】 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发散思维
引 言
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一般教师都认为这是培养良性思维模式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阶段,要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结构,进行有序、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模式,可以借助的一个学科就是数学. 数学课堂的重点在于建立逻辑思维模式,更在于带领学生进行纯粹理论的学习,所以发散性的数学教学非常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帮扶者,课堂永远要属于学生自己,只有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充满灵性的课堂;学生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愿意把自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来,共同分享、研究和进步. 然而很多教师把握不住的问题之一,就在于如何掌握课堂开放的程度. 有的学生不明白活跃课堂是怎么回事,觉得自己成了课堂的主人,可以随意插话、打断别人谈话,甚至哄笑等等,这些都是在实际教学中出现过的现象. 我们在课堂上该怎么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开放性学习空间呢?重点在于“引导”二字. 教师在控制课堂纪律的时候,要学会观察学生的反应,很多学生的思维层面并不相同,有时候教师以为大家应该在某个层级的问题上进行讨论,而部分尖子学生已经跨越到另一个层面,但是还有一部分尚未理解的学生,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调整课堂进度和学生思维,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教学内容的调控.
一、逻辑抽象问题、刚性考点内容的开放
叶圣陶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资源来自于生活. 数学中存在很多空间抽象问题,或者理解起来很有难度的逻辑思维问题,在课堂上无法拿出具体的道具进行演示,而仅凭语言的解释和讲述,学生很难尽快进入角色,甚至有的问题教师经过多次讲解,学生还是一脸茫然,很多教师索性就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只要把知识点记住就好,但是这种方式十分不利于思维发散和灵活运用. 所以我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常常采取肢体记忆法来帮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让学生们从习惯的环境中自我感受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中,关于《东南西北》的课堂教学,很多学生都是在城市中长大,受到空间障碍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无法分清楚四个方向,小学生的认知模式尚且停留在实物记忆的阶段,所以我就根据学生的特点,用学生自己的上、下、左、右来区分,而我们平时所说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的是地图方位,我在指导学生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想象躺在家里的床上,先确定一个方向,然后根据口诀来记忆方向. 很多学生下课后回到家里,就躺在床上练习,几次之后也就记住了,而且这种方法既有趣又新鲜,学生们都很喜欢. 同等道理,东南、西南等方向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常识来帮助学生感受,相对于抽象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学生们更能接受生活中的方向. 很多学生对方向的感知是很模糊的,他们对地图的观感不强,却对生活中的方向有强烈的记忆.
把引导与记忆撤出课堂,让学生们自我去感受,在生活中去寻找知识,这是开放性教学的一大特色,在这方面,做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开放学生们的身心,让学生们掌握自我学习的主动权与支配权,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相联,并且从中找到学习的真正乐趣,提升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分析
自主式的开放性课堂,虽然很有利于学生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但是对于具体内容教师绝对不是放任不管. 数学课堂毕竟是理论性十足的学科,不可以完全按照学生的理解和进度来安排教学. 更何况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天马行空,如果全凭学生思维的飞跃,便会出现“一行白鹭上青天”式离题万里的讨论,从而转移课堂的重心. 所以,很多问题学生除了自己能考虑到的问题之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思考状态来进行指导和扶正.
例如“三角形分类”这一章节,学生们在自己学习了三角形的各种分类之后,我会拿着一个三角形的工具,让学生判断这个三角形的类型. 当露出直角部分或是钝角部分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就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但是当只有锐角的时候,学生的答案就不再统一了,而且判断的理由也无法说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教师就一定要有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的漏洞在哪里,并且实时地加以指导和点拨,学生与教师可以在同一个问题上进行探讨、分析、争论、提出异议,教学相长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得到的良性结果.
三、生动灵活地将知识点梳理清晰
不少数学课堂需要应用灵活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数学课程在小学阶段还是充满着趣味性,如果教师可以加入自己的教学特点,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和提供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掌握知识会有更大的帮助,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理论知识. 很多教师设定的开放性教学都是有着基本步骤的,但是实际课堂上,学生的状态不一定符合教师的期望,打破原有设定的现象很多,这个时候教师就不要过分强调课堂进度,而是要根据具体学习情况来进行梳理.
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的《三角形面积》单元,我會在课堂上拿出三角形道具,利用课堂上的前五分钟到十分钟,询问学生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什么知识,或者是学生们想要从三角形中联想到什么概念. 课堂前几分钟是学生心绪最不宁静的时候,这个时候强行管理学生收心学习也不现实,不如利用小小的思维乐趣,来整理学生的思维模式. 面对三角形,很多学生都说到角度、边长、还有周长之类的知识点,但是对于面积学生们还是比较陌生,并没有出现在答案之中,所以这个时候我会摊开教科书,问学生们,这个三角形可以放在教科书里面吗,能不能让教科书装下这个三角形呢?学生们都说,三角形太大了,教科书根本无法覆盖三角形,还有的同学思维很灵活,说如果教科书是一个大大的袋子,里面够深的话,也可以把三角形竖着放进去.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不禁要感叹学生思维的灵动和奇妙,在肯定了学生们的意见之后,引出今天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等等内容,是小学数学大纲的一个教学重点,所以我在教授这个部分的时候,会非常认真地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下来,即便是有学生突发奇想,不按照教学进度来处理问题,我也不会粗暴地打断学生的思维. 其实,用几句话就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模式引导回我们的课堂上,教师要有能力在肯定学生积极思考的前提下,将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完成.
四、开放性习题谨防思维困顿
开放性教学内容也要和课后练习紧密相连,现在的很多复习资料上,很多问题都具备极强的开放性发散扩展,但是教师在帮助学生选择练习内容的时候,不要鼓励学生过分寻找所谓的“思维发散”内容,而且很多资料的水平并不足以帮助这种数学思维的练习. 数学课程的理论性知识是最终的教学目的,发散思维是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助手,但是不要本末倒置,弄错了教学方向. 在学生无法抓住习题的主旨的时候,不能继续放任学生自主思考,要适时帮助学生找到主旨.
曾经遇到过一个习题,题目是这样的:学校要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参观,共有6名学生,六个年级分别有32人、29人、31人、32人、34人、35人. 交通工具有两种,大车核载60人,费用为180,小车核载40人,费用140. 要求学生指出安排方案. 这道题没有多少限制,学生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走偏. 起初有学生建议用小车,也有学生建议用大车,并且总结出费用,显然,大家认为只能用一种车. 见大家迟迟找不到主旨,我便提醒大家,大车小车我们可以一起用啊. 于是,有人提出可以大车小车一起用,并计算出一辆大车一辆小车的费用和运送趟数. 我又提醒大家,我们租车的地方大车小车都不止一辆哦. 到了这里,大家的思路才算是完全归正.
结 语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把握好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程度,是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反复实践和总结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始终都是大纲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学生在面对数学学习的时候,如果能够充分、可控地调动自己的思维,将数学学习变成一项有趣的活动,尤其是学生在遇到瓶颈和难点的时候,要区分学生的学习能力,用不同的方法来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受到影响,让教师的教学努力开出完美的花朵.
【参考文献】
[1]蔡莉.綜合探究小学数学开放式的教学方法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
[2]赵冬臣.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孟祥国.小学数学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探究[D].延边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