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gtb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改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题,创新教学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开始施行开放性教学. 在开放性教学的摸索阶段,对于开放度的把握,是教学方法实施中的重心. 本文便分析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过程中,度的把握.
  【关键词】 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发散思维
  引 言
  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一般教师都认为这是培养良性思维模式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阶段,要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结构,进行有序、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模式,可以借助的一个学科就是数学. 数学课堂的重点在于建立逻辑思维模式,更在于带领学生进行纯粹理论的学习,所以发散性的数学教学非常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帮扶者,课堂永远要属于学生自己,只有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充满灵性的课堂;学生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愿意把自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来,共同分享、研究和进步. 然而很多教师把握不住的问题之一,就在于如何掌握课堂开放的程度. 有的学生不明白活跃课堂是怎么回事,觉得自己成了课堂的主人,可以随意插话、打断别人谈话,甚至哄笑等等,这些都是在实际教学中出现过的现象. 我们在课堂上该怎么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开放性学习空间呢?重点在于“引导”二字. 教师在控制课堂纪律的时候,要学会观察学生的反应,很多学生的思维层面并不相同,有时候教师以为大家应该在某个层级的问题上进行讨论,而部分尖子学生已经跨越到另一个层面,但是还有一部分尚未理解的学生,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调整课堂进度和学生思维,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教学内容的调控.
  一、逻辑抽象问题、刚性考点内容的开放
  叶圣陶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资源来自于生活. 数学中存在很多空间抽象问题,或者理解起来很有难度的逻辑思维问题,在课堂上无法拿出具体的道具进行演示,而仅凭语言的解释和讲述,学生很难尽快进入角色,甚至有的问题教师经过多次讲解,学生还是一脸茫然,很多教师索性就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只要把知识点记住就好,但是这种方式十分不利于思维发散和灵活运用. 所以我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常常采取肢体记忆法来帮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让学生们从习惯的环境中自我感受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中,关于《东南西北》的课堂教学,很多学生都是在城市中长大,受到空间障碍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无法分清楚四个方向,小学生的认知模式尚且停留在实物记忆的阶段,所以我就根据学生的特点,用学生自己的上、下、左、右来区分,而我们平时所说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的是地图方位,我在指导学生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想象躺在家里的床上,先确定一个方向,然后根据口诀来记忆方向. 很多学生下课后回到家里,就躺在床上练习,几次之后也就记住了,而且这种方法既有趣又新鲜,学生们都很喜欢. 同等道理,东南、西南等方向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常识来帮助学生感受,相对于抽象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学生们更能接受生活中的方向. 很多学生对方向的感知是很模糊的,他们对地图的观感不强,却对生活中的方向有强烈的记忆.
  把引导与记忆撤出课堂,让学生们自我去感受,在生活中去寻找知识,这是开放性教学的一大特色,在这方面,做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开放学生们的身心,让学生们掌握自我学习的主动权与支配权,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相联,并且从中找到学习的真正乐趣,提升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分析
  自主式的开放性课堂,虽然很有利于学生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但是对于具体内容教师绝对不是放任不管. 数学课堂毕竟是理论性十足的学科,不可以完全按照学生的理解和进度来安排教学. 更何况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天马行空,如果全凭学生思维的飞跃,便会出现“一行白鹭上青天”式离题万里的讨论,从而转移课堂的重心. 所以,很多问题学生除了自己能考虑到的问题之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思考状态来进行指导和扶正.
  例如“三角形分类”这一章节,学生们在自己学习了三角形的各种分类之后,我会拿着一个三角形的工具,让学生判断这个三角形的类型. 当露出直角部分或是钝角部分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就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但是当只有锐角的时候,学生的答案就不再统一了,而且判断的理由也无法说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教师就一定要有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的漏洞在哪里,并且实时地加以指导和点拨,学生与教师可以在同一个问题上进行探讨、分析、争论、提出异议,教学相长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得到的良性结果.
  三、生动灵活地将知识点梳理清晰
  不少数学课堂需要应用灵活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数学课程在小学阶段还是充满着趣味性,如果教师可以加入自己的教学特点,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和提供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掌握知识会有更大的帮助,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理论知识. 很多教师设定的开放性教学都是有着基本步骤的,但是实际课堂上,学生的状态不一定符合教师的期望,打破原有设定的现象很多,这个时候教师就不要过分强调课堂进度,而是要根据具体学习情况来进行梳理.
  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的《三角形面积》单元,我會在课堂上拿出三角形道具,利用课堂上的前五分钟到十分钟,询问学生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什么知识,或者是学生们想要从三角形中联想到什么概念. 课堂前几分钟是学生心绪最不宁静的时候,这个时候强行管理学生收心学习也不现实,不如利用小小的思维乐趣,来整理学生的思维模式. 面对三角形,很多学生都说到角度、边长、还有周长之类的知识点,但是对于面积学生们还是比较陌生,并没有出现在答案之中,所以这个时候我会摊开教科书,问学生们,这个三角形可以放在教科书里面吗,能不能让教科书装下这个三角形呢?学生们都说,三角形太大了,教科书根本无法覆盖三角形,还有的同学思维很灵活,说如果教科书是一个大大的袋子,里面够深的话,也可以把三角形竖着放进去.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不禁要感叹学生思维的灵动和奇妙,在肯定了学生们的意见之后,引出今天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等等内容,是小学数学大纲的一个教学重点,所以我在教授这个部分的时候,会非常认真地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下来,即便是有学生突发奇想,不按照教学进度来处理问题,我也不会粗暴地打断学生的思维. 其实,用几句话就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模式引导回我们的课堂上,教师要有能力在肯定学生积极思考的前提下,将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完成.
  四、开放性习题谨防思维困顿
  开放性教学内容也要和课后练习紧密相连,现在的很多复习资料上,很多问题都具备极强的开放性发散扩展,但是教师在帮助学生选择练习内容的时候,不要鼓励学生过分寻找所谓的“思维发散”内容,而且很多资料的水平并不足以帮助这种数学思维的练习. 数学课程的理论性知识是最终的教学目的,发散思维是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助手,但是不要本末倒置,弄错了教学方向. 在学生无法抓住习题的主旨的时候,不能继续放任学生自主思考,要适时帮助学生找到主旨.
  曾经遇到过一个习题,题目是这样的:学校要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参观,共有6名学生,六个年级分别有32人、29人、31人、32人、34人、35人. 交通工具有两种,大车核载60人,费用为180,小车核载40人,费用140. 要求学生指出安排方案. 这道题没有多少限制,学生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走偏. 起初有学生建议用小车,也有学生建议用大车,并且总结出费用,显然,大家认为只能用一种车. 见大家迟迟找不到主旨,我便提醒大家,大车小车我们可以一起用啊. 于是,有人提出可以大车小车一起用,并计算出一辆大车一辆小车的费用和运送趟数. 我又提醒大家,我们租车的地方大车小车都不止一辆哦. 到了这里,大家的思路才算是完全归正.
  结 语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把握好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程度,是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反复实践和总结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始终都是大纲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学生在面对数学学习的时候,如果能够充分、可控地调动自己的思维,将数学学习变成一项有趣的活动,尤其是学生在遇到瓶颈和难点的时候,要区分学生的学习能力,用不同的方法来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受到影响,让教师的教学努力开出完美的花朵.
  【参考文献】
  [1]蔡莉.綜合探究小学数学开放式的教学方法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
  [2]赵冬臣.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孟祥国.小学数学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探究[D].延边大学,2010年.
其他文献
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非被动的接受. 是个体利用已有的认识结构,对外界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建构自己知识意义的过程. 这表明学生有效的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对学习内容的有效认同和学习过程的有效参与上. 事实也同时表明:学生在课内对学习的有效参与程度往往是造成个体间学习成绩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呢?现结合数学课堂教学从三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看法
【摘要】本文结合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必修2(B版)2.2.2节“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节的课例习题教学设计阐述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站在学科总体目标的高度,结合学情提炼与梳理教材,活用教材,用活教材,才能找到最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才能更好地提升了自己运用教材的能力.  【关键词】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将教材
从数学建模角度看单独二孩政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探究的过程,才能更好地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探究式的教学中来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需要教师课堂上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也问题引导.本文将结合苏科版八上活动课程中的“勾股数的
【摘要】由于受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高中数学传统课堂教学并不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只是通过长期做题形成条件反射性解题思路.然而,在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要求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育;思维能力  数学思
教材是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而编制. “用教材教”—— 是在关注学生及其学习过程特点的基础上,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理解编者编排意图,梳理知识点,确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从文本中获得自己所需资源,这是教学的血肉,活用的根基.  下面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苏教版一下)为例,从实践层面谈谈在课堂上如何将教材中所获得的“资源”,在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经过生动化、丰富化处理——从“数”
【摘要】 为了应对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发展,初中数学的教学评价也发生了变化,但是不管怎样变化,笔者认为我们的评价宗旨是不能变的,那就是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评价,笔者从启发式评价、书面评价、不予评价等方面做出了阐释,希望本文的观点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策略分析  一、启发式评价,拓展学生思维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中学生,我们都希望获得别
【摘要】 本文以“支持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不等式的性质”这一课为例,从学生思维、课堂讨论、几何画板等角度改进和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以期促进学生深度地学,成就活力课堂.  【关键词】 支持学习;学生思维;课堂讨论;几何画板;活力数学课堂  “支持学习”理论包括组织架构支持、积极情感支持和教学技术支持,这三个支持如果能够有效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就可以开拓教师的教学思路,为学生提供一个富有活力、生动
【摘要】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善于解题.” 学生的解题意识优化和解题品质的培养非一朝一日之事,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平时解题教学活动中不能急功近利,要有长远眼光,真正让学生通过高中的数学学习,能获得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素养,满足他们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这才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优化;解题意识;改善;思维品质  案例 已知函数f(x)=lg
【摘要】数学思维是人脑与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在公式、定理、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编制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式训练题,组织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探索、推导过程,可以提高思维的探究水平,更可以掌握具有广泛性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数学思维;变式训练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水平一般分为三个层次:记忆模仿型、说明性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