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武定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人居生活质量

来源 :银幕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国、全省的宝贵财富。也是武定人民的宝贵财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把美丽武定建设成为昆明攀枝花城市后花园,是武定人民的共同心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让绿色成为武定人民的特色名片,武定县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把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家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之以恒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点实施道路硬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安全饮水、路面改造、卫生整治、清洁水源、改厕、改灶、建设垃圾房和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站和污水氧化池、群众文化室等项目工程,对乡镇配备了垃圾车。以创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县为抓手,推进绿色发展,力促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十九大报告精神,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二、武定的县域情况
  武定是一个集“山区、民族、宗教、贫困”四位一体的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得天独厚的地方。地处滇中高原北部,东邻省会昆明及禄劝县、富民县,东南与禄丰县毗连,西与元谋县接壤,北与四川省会理县隔金沙江相望。县域国土面积3322平方公里,全境南北长94公里,东西宽56公里,最高海拔2956米,最低海拔862米。“武定”系彝语名称,意为“罗婺部居住的坝子”。武定的发展,面临着四大问题:即山区、民族、宗教、贫困。一是山区面积大。境内群山连绵、地表崎岖,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7%。二是少数民族众多。境内有汉、彝、傈僳、苗、傣、回、哈尼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5%左右。三是宗教问题突出。县内有多种宗教流传,正常宗教有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3种,非正常宗教有“小众教”和“人为圣灵充满”等,信教群众占全县总人口的8. 8%。四是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2014年底,全县有7个贫困乡镇、59个贫困行政村、7950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7年9月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为深度贫困县。2018年,在全县人民的努力下,完成3234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18个贫困村出列、3个贫困乡镇退出的年度目标任务。
  三、武定县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状况
  近年来,武定加大“生态立县”战略的实施力度,统筹城乡发展,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抓手,强化污染面源治理,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严格执行环境综合整治分片区责任制,划分县级机关环境卫生责任区域,每周一机关干部义务打扫区域环境卫生;各乡镇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分段管理,生态保护和卫生保洁成为各村村规民约的必有内容,各村组采取日常巡护山林、集中清扫村间卫生等形式,落实生态保护和卫生保洁责任,完成狮山大村、插甸哪吐村、白路小平地村等7个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坚持生态产业互动,因地制宜,大力实施环境污染综合防治项目、生态保护和恢复建设项目、人居生态环境改造及饮水安全保障等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创建万亩有机、绿色、无公害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突出绿色、生态两大特色,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大力发展蔬菜、中药材、经济林果、畜禽养殖等产业,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品牌,促农增收成效凸显。具体表现为:
  (一)水土保持见成效 建水库修电站提升饮水安全质量。坚持“治一方水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的原则,突出重点,积极探索水土保持新路子。实施了羊旧水库等3件小(一)型水库新建工程;对19件小(一)型、39件小(二)型病险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实施“五小水利”工程5万件、中低产田地改造27. 15万亩;乌东德水电站移民安置、仁和水库建设、保处鲁水库等7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5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llOkV牡丹(禄金)输变电、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稳步实施,县城完成污水管网铺设32.5公里,阿庆争水库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
  强化森林保护涵养水源。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县、乡、村层层签订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目标责任状,下设14个管护站所,130个管护点,聘用774名护林员,对全县315. 68万亩森林进行管护,建立健全了全县护林网络体系;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工程,管护国家公益林38. 22万亩、省级公益林97. 21万亩,实施沼气池、节柴灶、太阳能热水器等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和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项目。
  稳步推进水土保持治理。认真做好综合治理、预防监督、生态自我修复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加强插甸水城河清洁型小流域和昆瑞对外开放经济带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加大水土保持治理力度,组织专家评审水土保持方案20件,验收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5件,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2平方公里。
  (二)退耕还林添新绿
  武定县自2008年11月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以来,紧紧围绕建亮点、抓热点、突重点、扫盲点的发展思路,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工程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在退耕还林工作中,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加快经济林果基地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步伐,积极推行以云南松为主,桉树、桦树、板粟、核桃、杨梅、香蕉等经济林为辅的生态复合型林业发展模式。至今,已完成退耕还林25. 67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6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6.9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新造13.17万亩。目前,国家累计投入武定县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 34亿元,全县11个乡镇110个村委会13955户55481人直接受益。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在全县营造板粟12万亩、核桃56万亩、优质梨15万亩,这些经济林果在部分乡村已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退耕还林营造的经济林初见成效。   (三)生态产业成气候
  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加快发展优质稻、烤烟、蔬菜、畜牧、林果、中药材等高原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建基地,发展特色产业。以效益为中心,优化结构,在狮山、插甸、白路、发窝等乡镇建设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重点发展甘蓝、甜脆豌豆、早青豌豆、莲藕、山药等特色产业;以狮山镇九厂为中心,建设优质稻种植基地;依托云南白药集团关坡基地,扩大覆盖面,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初加工。
  培育品牌,提升知名度。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申请注册商标、宣传商标,着力包装打造“久香源”牌九厂大米、白路“中沟”核桃、大石房樱桃、东坡香蕉、己衣芒果、“云露牌”甘蓝、“武狮牌”山猪火腿、武定壮鸡熟食等生态农产品品牌,大力推广“互联网+”,发展电商,扩展农村商务销售网点,加大农产品营销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生态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扶持和引导产业化组织的发展,目前,武定县有州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1家,其中,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2017年农业产业化组织实现销售收入12.03亿元,同比增长8.8%,带动农民增收1.7亿元。
  (四)节能降耗重落实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宣传,加大节能降耗、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力度。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生物多样性日、节能宣传周积极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活动,让节能意识深入人心。加大城镇太阳能配套热水器推广使用力度,实施县城建筑节能改造、公共建筑、城市照明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灯具等措施,实现新建住宅小区和城镇居民自建住房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达IOO%,公共建筑高效节能灯具利用率达90%,居住建筑高效节能灯具利用率达85%,城市照明节能灯使用率达70.4%,城市景观照明节能灯使用率达IOO%。改农家灶5.52万口,推广节能灶5236户、太阳能热水器3.02万平方米,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五)城乡发展一体化
  突出以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民生保障,力促武定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路网建设和扩城改造加快。截至2017年末,武昆高速、武易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完成了G108武定段改造提升76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3700.09公里。其中,途经武定的3条高速公路68公里,国、省道194.2公里,县、乡道1105.48公里,村组道2304.817公里。11个乡镇完成通乡油路建设,133个村(居)委会全部通混凝土硬化路,50户以上自然村公路通达率99.8%、通硬化路率89%,建制村通班车率88.5%。建成二级客运站1个、农村客运站12个、招呼站35个,稳步推进县城北片新区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扩展武定县城向禄劝延伸,构建武禄同城一体化发展格局。以狮山大道二期、北城大道、武正路、城北路、武禅路、武续路开发建设为重点,继续实施扩城活商战略,分步骤推进城中村、老住宅小区、棚户区改造、湿地公园建设,启动1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建设项目。
  园地制宜,均衡配置各类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认真落实教育公平政策,完成武定一中建设项目、武定思源实验学校运动场地及附属工程、第二批“薄改”项目,7个中心幼儿园建设等项目并投入使用,完成了投资4301万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全州率先实现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下达营养改善计划中央专项资金2216.4萬元,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27602人,免除28552名义务教育在校学生学杂费。制定《武定县2018年农村贫困地区卫生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抓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初步建立合理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有效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房建设,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六)宜居乡村美如画
  积极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清洁河道、生态家园富民”行动,实施一批环境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建设一批生态乡镇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力争城市绿化率达46.8%、城镇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以上、城镇化率达26%;生态乡镇创建、绿色创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武定县己创建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绿色社区、4所省级绿色学校、31所州级绿色学校,3个农村综合治理项目通过州级验收,并投入使用。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石房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道路硬化、村庄环境净化、房前屋后绿化,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展现农村生态魅力为特色,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建设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农民幸福家园为目标,着力打造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美丽乡村。
  (七)生态建设步伐加快
  坚持生态产业互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城镇化建设,建立白路至环州、插甸至己衣沿线两大核桃经济走廊,构建白路、高桥中药材经济园区,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淘汰落后产能,有效遏制工业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汞超标问题,推进传统资源型工业向精细化深加工方向发展,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进程加快,产业联动效应凸显。
  (八)林权改革稳民心
  “自从2007年,山定了权,树定了根,大伙的心也定下来了!山有权,林有主,我们的财产权属更明确了,群众的利益更加稳定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我们依靠林业发展的信心也更足了。”看着自家生产的丰硕的劳动果实,老百姓喜出望外的说。
  (九)生态农业创特色
  近年来,武定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区域特点,努力培育区域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农产品,着力抓好种植基地建设,积极发展高山反季蔬菜。在蔬菜品牌建设和认证方面,全县先后有白路镇的云露牌甘蓝、青豌豆,发窝乡的小荚荷兰豆,猫街镇的蒜薹、蒜头和大白菜,田心乡的早青豌豆、早青蚕豆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武定县积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引进有实力有技术的天力、晨农、玉武、金塔实业等农业经济组织投资建设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建科技示范园、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同时,采取“三优先、五免费”办法,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建成肉牛、黑山羊、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2个,发展了武定康源养殖有限公司、武定壮鸡加工厂等一批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化畜牧企业,2018年,1-6月,全县生猪累计出栏318979头,同比增长7.4%;牛累计出栏28933头,同比增长4.9%;山绵羊累计出栏107654只,同比增长4.2%;家禽累计出栏2879323只,同比增长6.0%;禽蛋累计产量839吨,同比增长6.9%。全县水产品(淡水鱼)产量达962吨,较上年增加252吨,同比增长35.5%。到2018年10月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8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10家、州级示范社19家;发展家庭农场26户,其中,省级3家、州级4家;发展种植养殖大户2262户。
  (十)乡村旅游速升温
  武定的四季,美景醉人。来自八方的游客泛舟九厂香水箐、猫街新村湖,探秘武定狮子山、万德土司遗址、己衣大裂谷,观光插甸水城河,领略潮光山色,享受快乐之旅。
  武定狮子山素有“西南第一山”之称,狮子山的云海日出是无数摄影爱好者诞生佳作的地方。狮子山景区自然景观丰富独特,以“雄、奇、险、秀”著称;佛教文化、牡丹文化、帝王文化、民族文化多元文化共荣,底蕴深厚。香水箐片区在狮子山南麓的九厂乡境内,距武定县城16公里,片区面积8.4平方公里,是一个狭长的林中深箐,林中植物种类繁多,野花遍地,古树缠藤,流水清澈,这里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周边苗族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是休闲、垂钓、自助旅游之佳境。水城河系掌鸠河之主水源之一,位于插甸乡水城村委会,距县城58公里。丰富的景观类型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一区域到处充溢着清新与自然之美。己衣大裂位于武定县己衣镇,离县城122公里,裂谷长约12公里,最宽处约200米,最窄处约6米,最深处300余米。谷底是湍流急下的大梁河。两侧绝壁间隙古树风貌,野猴成群。裂谷两侧顶端平地间是自然村落,虽鸡犬相闻,却难以相通,形成了雄、奇、险、秀的崖壁奇景。
  武定县依托良好的资源条件,着力提升乡村旅游软实力,加大插甸水城河、己衣大裂谷等景区开发管理,加大武定壮鸡、黑山羊、山猪火腿、银首饰、彝绣等特色旅游商品开发,主动邀请省州旅游研究专家、酒店管理人员和乡村旅游优秀从业人员做好乡村旅游接待培训,切实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十一)特色村庄秀家园
  “十二五”期间,武定县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彰显特色、构建和谐”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积极争取整合项目资金,加快“特色村庄”建设步伐。“特色村庄”,是在充分尊重当地群众意愿,尊重历史文化与自然,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等前提下,通过科学规划而实施的又一项改善农村居住质量的惠民工程,深受百姓欢迎。
  温暖的阳光照着大地,走进武定县发窝乡养马场村,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房子呈现在人们眼前,养马场村,一个位于山区的傈僳族村寨,在当地政府和爱心企业的帮扶下,搬入了设施功能齐全、宽敞明亮的新居,人们脸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过着幸福和谐的美丽生活。
  四、环境污染给武定县生态文明建设造成的巨大威胁
  农业发展速度快。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严重污染了附近的河流、湖泊,甚至污染了地下水和空气环境,对鱼类、 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同时,大棚农业和地棚技术的普及,地膜施用量的增大,对环境的污染也不断加剧。
  生活污染严重。由于武定县各乡镇散居较为突出,加之生活水平较低,经济条件落后,导致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生活污染。随着脱贫攻坚工程进一步落地实施,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规模迅速扩大,但其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未能跟上,加上环境意识薄弱,生活垃圾、污水排放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生活污染对生活环境及人群健康的威胁与日俱增。
  工业污染难以治理。武定县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力兴建了众多以木纹石、铜矿、铁矿为主的乡镇企业,积极带动了武定县从农业生产向工业化的转变,但是由于缺少对工业企业的发展规划,造成了布局不合理,工业污染难以治理,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破坏。林业是山区、半山区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体。武定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8. 95%,但是森林覆盖分布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同时,一方面由于森林生态系统长期以来过度砍伐,致使森林植被片断化严重,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和水源涵养功能低下,很多野生动植物无处栖身,造成生物多样性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人为环境破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速度日益加快,给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带来了很多不可逆转的破坏。三农政策和政府扶持工作的推进,使新农村建设在山区、半山区农村蓬勃发展,部分地区盲目按照城市化风格,对农民现有住宅进行拆迁、改造,对原来分散的村落进行盲目的合并,甚至出现了少量推山、砍树、填塘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破坏了自然田园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使武定彝乡的原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原因,武定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區发展的基础十分薄弱,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人民生活水平质量低下,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民族问题与复杂社会矛盾相互交织,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新时期我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如何发挥民族地区优势,体现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又能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始终和新农村建设的各个环节,走低碳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道路,是当前武定县委、县政府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重大问题   五、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构想
  武定县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和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清洁河道、生态家园富民”等行动,积极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抓好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按照“城镇园林化、农田林网化、路渠林荫化、村庄花园化”的发展构想,挖掘绿色生态这一最大优势,坚持城区、城郊、农村“三位一体”,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的发展理念,开展“六城同创”活动,推动路边、河边、山边、宅边等区域洁化、绿化、美化整治,着力将武定打造成长江上游城市群的生态安全屏障,走一条将绿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发展道路。
  (一)加强生态建设
  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建设工
  程,全面推行生态保护机制,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力争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山区不低于80%、半山区不低于50%、坝区不低于20%,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县;积极开拓“低碳升级+循环改造+绿色替代”的发展路径,保护生态,着力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立足区位优势开辟道路。以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试点县为抓手,推进生态、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宜居新家园。
  (二)注重生态保护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倡导绿色生活,弘扬生态文化。全面开展勐果河、水城河、菜园河、乌龙河和金沙江“四河一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广泛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美丽乡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目前,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6个、州级生态村98个、省级绿色学校8所、省级绿色社区3个、州级绿色学校34所、州级绿色社区1个。为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着力打造休闲度假文化旅游胜地;继续推进狮子山旅游景区改造工程和万松山、新村湖等景区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喜鹊窝温泉旅游度假区、狮子山、己衣大裂谷等一批旅游项目的合作开发、宣传推介工作。
  (三)加强行业管理
  以县城为中心,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以品牌打造为重点,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努力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要素发展规模、质量、效益和水平,带动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实施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推进污染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饮用水安全。努力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提高环境空气质量;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统筹城乡环保一体化发展。
  (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把建设美丽宜居家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之以恒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点实施道路硬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安全饮水、路面改造、卫生整治、清洁水源、改厕、改灶、建设垃圾房和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站和污水氧化池、群众文化室等项目工程,对乡镇配备了垃圾车。同时,广泛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美丽乡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
  六、武定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
  坚持“生态优先、规划先行”的原则,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强化顶层设计,集中精力建设生态和谐家园,该县大力实施生态产业建设工程,加快生态工业建设,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升级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积极开展工业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加快生态农业建设,积极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种植、绿色畜牧养殖,治理畜禽养殖场污水粪便,实现资源化利用。加快生态林业建设,以实施退耕还林、农村能源、公益林补偿等重点项目为框架,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网络体系,重点实施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工程,全面启动实施烤烟用煤运费补贴。全面推进造林绿化,进一步提高全县的森林覆盖率;大力实施生态涵养恢复工程,重点开展水源涵养林、重点工程造林、公路两侧防护林建设,继续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小流域治理工程;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加大饮用水源地出境河流环境监管力度,加强水源保护区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污染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建立生态修复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矿山植被恢复保证金使用制度,严格执行环评、水土保持方案,及时恢复被破坏的地貌、植被;大力实施环境整治保护工程。执行新上项目用能审核和环境影响评价准入制度,全面落實节能减排政策措施,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推进县城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积极推进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快猫街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等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加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处理好水城河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的关系,加快推进饮用水源地综合治理项目,启动环州、白路生态乡创建工作,努力打造“山川秀美、绿水长流”的美丽武定。
其他文献
摘要:“停课不停学”要求下全国各地中小学积极组织线上各学科的居家学习,本文以天河区长湴小学为例,对全校学生(家长)在居家学习期间参与体育学习情况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反馈数据发现:在学生内容的选择上学生动画多媒体形式学习内容更易被学生接受;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型逐渐增强;大部分学生能够按要求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且参与锻炼的时间与参与人数基本呈现正态分布趋势。  关键词:居家学习;体育锻炼;新冠疫
期刊
摘要:近年来高校不断的扩招,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以安徽审计职业学院为研究对象,选取大学生这一群体,研究其消费行为以得出大学生不正确的消费习惯、浪费心態、家庭教育以及学校宣传与管理。通过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三方面来给出合理的措施和建议。旨在树立中国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大学生;光盘行动;节约粮食  久前联合国机构发布《2020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2019
期刊
摘要:中职德育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学生的生源特点以及中职德育课面临的种种挑戰,采用丰富教学手段、设置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效提升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程;效能提升  德育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系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其它课程密不可分、互相统一、互为推动,该课程的
期刊
摘要:当代社会,新闻传播的媒介日渐多样化,手机媒体作为普及率较高的一种传播手段,给人们的信息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手机媒体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拓宽了新闻传播的途径,也因其高效的互动性使得普通大众更多地参与到了信息传播中,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大众传媒”。但其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媒体受众筛选和新闻权威性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本文将以手机媒体的概念为出发点,阐明其对新闻传播的优劣影响,浅谈
期刊
摘要: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以网络为载体表达对事件或事件相关政治、经济和社会具有影响和倾向性意见、情绪与态度的总和。具有发生即时性、主体隐匿性、交流互动性、内容丰富性和群体极化性等特征。一般来说,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可以分为生成阶段、扩散阶段和消减阶段,并且在每个阶段呈现着一定的演化规律。本文旨在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形成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案例的生成、扩散和消减来探讨突发
期刊
摘要:媒介融合在如今的传播语态下已然被广大所熟知,但其含义仍鲜有清晰、宏观的认知。在这种情况下都有相当一部分成功利用“媒介融合”改变市场的应用,如果能从更全面的角度理解“媒介融合”,至少从没有那么长远的角度来看,“媒介融合”会跳脱出传播的范畴,从更多元的角度影响人类生活。  关键词:技术变革;情感需求;媒介融合;微信小程序  媒介融合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话语和视线中,然而什么是媒介融合 我们到底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视节目编排定义、电视节目编排的意义和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主要思想和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创新策略进行讨论,电视新闻节目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并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继续发展,需要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在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策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对学生开展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波兰语专业教学而言,必须要坚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教育导向,深入挖掘波兰语课程中的思政资源融入教学。川外成都学院波兰语专业为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致力于探究课程
期刊
摘要:随着诸多电视类歌唱节目的呈现,观众对视听艺术的理解被重新定义、对演唱者的表演怀有越来越多的期待。声乐教师应该重视电视平台对公众音乐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突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鼓励学生开拓创造性思维,丰富自身全面的专业技能和演唱形式,积极参与声乐类电视节目并从中汲取营养和经验的同时,不忘初心,有志建立新型的、综合的音乐文化生态,在舞台实践中实现对音乐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引导作用。  关键词:电视
期刊
摘要:在当今的素质教育实践中,艺术教育是艺术学习领域的必修课程之一。 良好的教育方法可以激发孩子的潜在创造力。 本文分析了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力;儿童美术  一、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  美术教育是我国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人才培训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正在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