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不远,就在身边

来源 :考试·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始终坚持一种作法:让老师彼此欣赏,让老师自我欣赏。用我们活动的名称来说,就是“你很优秀,我赞美你”;“我很优秀,我赞美我”。
  这项活动开展的最根本原因,在于自我发现,我们身边的老师大部分都是极为优秀的,而许多的人却忽视了这种优秀,似乎优秀是离我们是很遥远的一种存在,遥远得需要仰望,需要隔着时空去寻找。
  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有意无意地将优秀神秘化,神圣化了。在教育这块领域里,仿佛优秀只能与高谈阔论的口才、学富五车的积淀、厚重深奥的著作、权威部门的认可、诸多崇高的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除此而外的人,都是泛泛之辈,没什么值得夸耀的。这种远离了教育现实的评价自然不能反映真实的现状。其实,优秀的表现是多样的,优秀的内涵是丰富的。我们完全可以说,从事教育的优秀往往就在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往往就在日常平凡而琐碎的教育教学里。一位老师,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我们就可以说他是优秀的;一位老师,能全身心地爱孩子,用他的宽容,用他的无私,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我们就可以说他是优秀的;一位老师,在搞好本职工作之后,还不遗余力地分担学校的另一部分工作,并且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力求完善,我们就可以说他是优秀的。优秀,对于身处不同位置的教师、对于从事不同工作的教师、对于年龄和学历不同的教师,标准往往并不是一样的。有时候,优秀就表现在不为人察觉的一个方面;有时候,优秀就表现在具体的某时某事中;有时候,优秀就表现在一部分人司空见惯而另一部分人却默默坚持的细节里。它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空泛,那么浩大。
  因为对优秀的漠视,我们身边出现了许多不应该出现的现象。据调查,在目前的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感到被“大材小用”了。被“大材小用”的背后,自然是马斯洛所说的成就感的失落,而很显然,被认为是“普通”的、“一般的”、“合格的”也是导致这种不平产生的重要原因。有了这种负面的感受,自然也就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缺乏创新创造的精神,缺乏爱岗敬业的品质,最终自然也就难以享受到教育的幸福。一个自认为优秀的人,倘若这种表现得不到来自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他的心理是很容易失衡的;一个别人都认为是很优秀的人,却得不到必要的荣誉和奖励,对于学校创设争先竞优的氛围、对于凝聚人心也是有害的。很长时间以来,学校也奖励优秀,表彰优秀,但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奖励和表彰一般都是以学年结束后的评定形式呈现,缺少了一份温馨,缺少了一种常态。再加上这中间势必会出现竞争,一部分人的胜出和一部分的失败常常会给评优蒙上一层阴影。
  倘若学校能创设一种互相欣赏、自我欣赏的气氛,对学校工作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这种作法,首先,会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有利于教师团结协作,共同提高;其次,会使优秀的老师找到成就感,诸多研究者都认为,幸福感受的很大一部分就来自得到身边人的认可和褒扬;再次,这种欣赏等于将优秀进行了重新的定位,优秀显得不再那么渺远和空洞,就在我们身边,这当然有利于老师更富激情、更有活力地投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而不再做虚无缥缈的空想,不再做优秀难得的埋怨。同时,它会极大的促进教师之间的亲密感和融洽感,使一所学校充满其乐融融的氛围。
  这样来看,我们学校的作法就有了深远的意义。我们鼓励老师互相欣赏,鼓励老师自我欣赏,就在于让老师们从平凡中发现优秀,从普通中发现特异。它是一种召唤,召唤我们去发现,从他人身上,从自己身上。一旦我们具备了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就等于超越了平常的自我,而具备了另外的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令我们感动的是,在这个活动中,许多的事情远远地出乎当事人的意料:有些老师做过的一些细小的事情,就铭刻在其他同事的心里,等到被说出来,我们看到的是那些老师羞涩而甜蜜的笑容;有些老师曾经在无意中帮助过他人,事情的经过连他自己也忘记了,却在这样的活动中被叙述出来,我们看到的,是那些老师的惊喜和感动;有些老师,自认为自己所做的都是应该的,是平常的,但被别人换了种想法和方式道说出来后,我们看到的,是那些老师满足而幸福的神情。在这样的场合里,没有矫情,没有吹嘘,没有做作,有的只是真诚的感谢,只有衷心的赞美,只是由衷的认同。哪怕是一些老师说的是自己,你从中看到的,也是他们的努力和渴望。在那时,我们是兴奋的,我们是微笑的,因为我们都是渴望优秀的,我们都是渴望被认可的。其间的表述内容,虽然大都属于过去,但分明又预示着一个未来——美好而幸福的未来。
  作为领导,无论怎样努力,他的发现都是有限的,就放开手脚去让老师们彼此发现吧;作为领导,无论怎样表扬,他的作为都只是部分的,就热情洋溢地让老师们彼此赞美吧。优秀不远,就在身边,你发觉了,呈现了,就会给一所学校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教师不能像大学教授一样,上完课就走了。学生很难与老师见面,而中学教师更多的是课下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尤其农村中学,部分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很难做到对孩子的管理,为此,农村中学的老师,不仅仅只是上好课而已,对学生的管理与关怀,更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中学;教师;住校;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069-01  公平教育,这
期刊
摘要: 新课改实施以来,合作、探究式教学已成课堂教学改革的风向标。然而,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仅关注操作过程,实施步骤,较少关注探究问题的科学设置。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探究问题创设的要求、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探究问题;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071-01  新课改实施以来,许多老师大胆地进
期刊
摘要:本文在调查研究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数据及趋势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以及心理问题产生的实际因素,并总结和罗列了许多目前中国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针对大学生心理状况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073-02  1引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程实践教学的内涵、其价值分析、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对策思考等几个方面对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程实践教学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职业学校;政治课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052-02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文化的日新月异,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到了较大影响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教学普遍存在以教定学,重教轻学的现象,致使课堂教学高耗低效。为改变这种教学现象,我独创了“导读-导思-导议-导练-导结”的“导学案”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改变教学中学生自主性不够,课堂结构松散、零乱,教学效率低下的顽症,有利于发挥自主、互助、反思、练习、补偿等关键性学习环节作用。  关键词:导学案 思想品德 教学 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
期刊
摘要:中学生公德意识淡薄,没有学习积极性,缺乏远大理想,应该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培养公德意识,进行理想主义教育,尤其加强心理卫生教育。  关键词:思想问题;人生观;价值观;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075-02  当前中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复杂,通过对我校五百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我校中学生存在以下的思想问题:  (1)多数中学生的人
期刊
我国的责任担当教育由来已久。从《礼记·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观念到胡锦涛总书记对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殷切寄语,都昭示了我们的民族观念与教育理念中重视培育责任意识、强调责任担当教育的传统。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责任担当教育面临着新的历史情况、新的价值观念、新的教育模式等众多挑战。在班级管理中,如果在对孩子们进
期刊
每一位同学都希望学习成绩100分,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100分,而我,作为一个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则更期盼孩子们的健康成长100分。健康成长,近几年已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在学校中,健康成长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中之重。个人认为健康成长主要体现在安全成长、习惯养成、心理发展和灾害预防几个方面。  1安全成长  安全是成长的首要任务。在游戏中注意安全,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注意安全,在学校生活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讲课时的展示分析工具——黑板也有了改变。传统的黑板由于书写和擦除粉笔字时产生粉笔灰会给近距离的教师和学生带来健康的危害。本文阐述了一种利用电磁原理构建的一种新型的电磁式三色光黑板。有效的解决了这个健康隐患。  关键词:黑板;电磁;书写笔;背光;引力;斥力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060-01  电子黑板产品作为传统
期刊
摘要: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向学生质疑,它是一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如果提问的质量低劣或问题不得法,不仅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因为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善于研究和掌握提问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