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wo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调研为基础,分别从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实践结果考核方式以及实践基地的创建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9-154-03
  Abstract:Based on research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agronomy major,it will be discussed from arrange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s,evaluation on practical consequence and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respectively.And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Agronomy major;Practice teaching;Reformation
  实践教学是指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包括实验课、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撰写调查报告及毕业论文等[1]。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第三次调整,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迅猛,农业生产走上了区域化、产业化道路,农业生产正朝着生产经营规模化、田园管理标准化、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高新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和农业主体知识化的方向发展[2]。与此同时,现代农业的发展也赋予了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新的内涵及内容,必须把现代科研技术手段和思想理念应用到农学专业实践领域,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塑造现代大农学专业,培养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根据农业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实践教学在农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高等院校农学类专业课程实习是指结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完成实习任务的一项教学过程。在课程实习的过程中,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消化理论,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内化为素质,逐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素质、适应就业环境、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3]。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校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和企业在生产实习的开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使课程生产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难以达到课程生产实习的要求。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一线教学经验,就加强农学专业课程生产实习提出一些见解和看法。
  1 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全面掌握农学知识体系
  现代农业是高效益多功能的产业,它不仅具有供给初级农产品和原料生产的功能,还应该具有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不断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拓展,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高度组织化、规模化生产,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的一项产业。现代农业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引领,以常规技术升级的效率革命为支撑,用现代科技及装备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一项产业。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实现生态环境友好,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尽可能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的使用量,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避免或减少了生态环境污染。现代农业种植不仅仅需要追求作物的“高产”,也要求达到“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等目标;研究对象不仅仅局限在大田作物,也应该扩展到设施农作物的蔬菜、花卉及食用菌等。因此,农学类课程生产实习开设内容不仅要包括当地主要农作物的基本种植技能,也应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把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安排在实习内容之中,让学生理解现代农业种植并不是传统的简单种植,更不是“庄稼活不用学,别人咋种我咋做”的景象,而是一些高科技生产技术(包括细胞工程技术、设施栽培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预报预测技术、自动化养殖技术等)、育种技术(包括分子育种技术、变异处理育种技术等)、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初加工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技术、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技术(包括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产业经营与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与市场预测技术等)的综合利用。
  农学专业课程生产实习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作物栽培学、耕作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病理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种子学、作物生理及农业经济等学科的内容[4]。而农作物种植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其生长发育过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系统性及学科交叉性,容易受到各种栽培措施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生育特征。因此,农学专业学生应该全程参与课程实习的所有环节,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种子处理、播种、移栽、杂交、选择、田间管理与收获等一系列实践环节。通过学生的全程参与,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就由各个独立的田间操作环节(室内实验)变为系统有序的作物生产技能体系。例如,水稻的移栽种植通常需要整田、种子处理、育秧、移栽,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收获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学生通过全程参与课程生产实习,还可以把水稻形态识别、观察记载(分蘖动态观察,生育时期的观察)、田间诊断(幼苗诊断,孕穗诊断)、丰产栽培、选种测产和经济性状考察等多个单项内容融汇贯穿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生产实践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又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素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2 完善实习结果的考核制度
  由于作物生长的周期性比较长,包括播种至收获整个过程,课程实习内容很难保证刚好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加之学期末需要上交本学期的课程实习成绩,从而导致课程生产实习不连续、不系统。因此,学校在制定相关的考核方式时应结合课程特征区别对待。每门课程的实习计划和实习内容,应该由专业课教师负责制定,并要明确完成本课程整个实习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及安排,教学管理单位应该保证课程实习所需要的总时间及具体日期。实习的前7d,实习课教师组织召开动员会,将学生按人数及性别比例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实习过程中所有问题由实习小组独立完成,实习指导教师只负责到指导、检查、答疑的辅助作用。学生实习成绩不是根据实习报告打分,而是根据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2个部分来确定。过程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出勤、实习态度、对技能的掌握、团结协作能力、大局观念、环保意识等,结果考核则是以最终作物的生长状况或者产量及实习报告多个指标作为评价标准。例如,在过程考核中,主要包括学生的考勤(占10%)、实习态度(15%)、田间操作的熟练程度(占15%)、作物的长势长相(占20%)、产量结果(占20%)、试验报告(占20%)。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而且还提高了教学实习效果,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创建及校企合作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农林院校正向综合大学转变,原本在校内的农场、实验田逐渐被其他功能的建筑所替代,实践教学远离教学区,实习课程与理论课程脱节,难以保证实践教学作用的良好发挥;加之农学专业课程生产实习一般时间较长,实际操作性很强,实习内容较多,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内面积显得越来越窄,要想在校内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越来越困难。因此,可通过充分利用校内科研试验田块和加强与校外条件好的一些企事业单位合作,来缓解或解决学生实践教学用地不足的瓶颈。校外实践教学合作基地主要依托企业单位。但随着企业的改革推进,校企关系趋于利益的简单化,经济效益的杠杆作用显著突出,企业单位为了抢占市场,求得生存,必须把全部精力放在自身发展和创造经济效益上,一般不愿意接收学生的生产实习,这种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实习基地的正常建立。鉴于这种情况,科研院所可以发挥自己的科研和技术优势,以及特色专业和知识资源优势,通过“自主知识转化、服务社会”的产学研模式,帮扶相关企业,提升企业和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从而实现科研院所和合作企业双赢的局面。同时,也可以划拨一部分科研经费到工厂企业,用以改善企业基地的教学条件和住宿条件,确保企业的现有设施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课程实习的各项要求,保障实践教学计划顺利实施。在课程指导老师的选派安排时,也可以聘请一些经验丰富,长期在生产一线的科技人员和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及时解决自己的疑惑,将课本上所学的知识,系统而全面地运用于农业生产,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4 展望
  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学类专业人才面临更高的要求。因此,农学类课程实习必须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合理安排实践内容,改变以前的考核方式,增加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农学专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实践教学改革和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条不紊的推进,但只要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实践方案,严格监控实践过程,严格执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必能进一步提高农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舒英杰,张子学,时侠清,等.创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7):201-203.
  [2]王文凯,姚安庆.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55-59.
  [3]刘向东,张桂权,苏雄武,等.基于现代农业的农学专业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9:23-25
  [4]屠乃美,官春云,刘逊,等.农学专业“六边”实习的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1,1:45-47.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利用ECMWF模式产品、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针对2013年8月16日沈阳出现的暴雨,局地大暴雨的天气过程,探讨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沈阳地区雨量分布差异的原因,同时探讨水汽输送特征,重点分析干、湿空气路径和大气可降水量特征。结果表明:(1)沈阳地区雨量严重分布不均,主要是回波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断裂,北段回波影响沈阳的中北部地区,沈阳市区的强降水是在暖区环境中产生的“列车效应”造成的,而不
期刊
摘 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分的两个概念。它们是农业新常态背景下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产业和消费业态。安徽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具备优越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市场潜力、政策支持、经济环境和配套设施,业已形成五类主要的经营模式。经营业绩可观,发展前景看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创意设计、基础设施、服务体验等方面的弊端,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分类引导
期刊
摘 要:课内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通过文献调查、问卷调查方法和立克氏刻度、语义对比刻度分析,研究课内比赛、半自主教学和课内案例点评等实践教学手段在“园艺艺术”课内和其他课内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课内比赛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协作能力上和提升学生创新意识上效果较好;半自主教学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内案例点评极大地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各种课内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传统中小型苗圃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急需找到一条新的出路。该文以霞浦杉仁苗圃规划改造为例,提出了充分利用及开发生产性绿地的景观价值,营建集科研、示范、观光、游览、休闲于一体观光休闲苗圃的新出路。  关键词:观光休闲;苗圃;改造;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F592.7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0-69-02  “种粮不如种菜,种菜不如种树”,这句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对于长江、淮河等重要干支流河道非法采砂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小河道非法采砂屡禁不止,严重影响着行洪安全及流域生态环境。该文以桐城市大沙河为例,分析了中小河道非法采砂的成因及危害,并初步探究了治理对策。  关键词:桐城市大沙河;中小河道;非法采砂;成因分析;治理  中图分类号 TV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0-91-03  近年来,随着国
期刊
摘要:通过金融手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之一。通过综合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百色市的农村金融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指出广西民族地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善该地区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健词:广西民族地区;金融服务;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
期刊
摘要: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明光市积极宣传《农业技术推广法》,依法推广农业技术,健全服务体系,规范管理,开拓创新,提高推广服务效率,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增强科技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法》;执法;明光市  中图分类号 S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3-
期刊
摘 要:利用加密自动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7月22日锦州东部地区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尺度和中尺度诊断分析。分析发现锦州东部地区边界层中尺度辐合线的生成和发展, 是其降水强度明显增幅的主要原因,是短时暴雨到大暴雨产生的启动机制。边界层辐合线造成水平场上的强烈风场辐合,增加该地区水汽和能量积聚,并触发该地区强烈的上升运动。另外,通过对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图和径向速度图的
期刊
摘 要:阐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涉及的系统体系架构设计、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追溯编码设计及系统开发,借助ASP.NET开发平台,采用B/S模式结构体系、C#开发语言、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基本实现了江阴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环节监控,并通过QC code 二维追溯码最终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功能。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ASP.NET;追溯系统;溯源编码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为探讨油菜机械化生产关键种植配套技术,研究开展了3种种植方式、6种种植密度、6种施肥处理和3种除草剂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油菜机械化生产,种植方式以浅旋耕机条播和免耕机条播较为理想,适宜播种量为0.25~0.3kg/667m2,以每667m2基施46%(26-13-7)控失复合肥40kg,追施尿素9kg的施肥量产量最高。  关键词:油菜;机械化;配套技术;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6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