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疼痛,咋回事?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nao35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面部疼痛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疼痛突然发作、突然停止,发作时疼痛剧烈且难以忍受等,部分人甚至在说话、洗脸的时候都会出现疼痛感,还有一些人在走路的时候,也会出现阵发性剧烈疼痛。面部疼痛一般持續几秒钟或者几分钟不等,有些甚至更长。很多人的疼痛会出现周期性发作,在发作间歇期的时候与正常人没有差别。那么,面部疼痛究竟是咋回事呢?实际上,很多面部疼痛的患者多为三叉神经痛,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疾病,因此,对三叉神经痛相关常识的了解十分有必要。

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特点


  三叉神经痛是目前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的主要表现就是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我国三叉神经痛的发病率为52.2/10万人,且女性患者的数量要稍多于男性,患者的发病率会随着其年龄增长而出现升高。三叉神经痛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且患者多为右侧面部发病。目前,临床针对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等尚未形成统一定论,临床多认为是患者的三叉神经被血管压迫造成神经脱髓鞘情况时发病,也有相关观点认为与癫痫样神经痛相关。
  就三叉神经痛的主要临床特点而言,患者年龄多在40周岁以上,女性与男性患者的比例为3:2。患者发病右侧居多,且疼痛多是从面部、口腔或者下颌部位的某一点向某支或者多支三叉神经进行扩散,其中,第二以及第三支三叉神经发病最为多见。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发生范围不会超过面部中线,也不会超过三叉神经分布的区域,少数情况可见双侧三叉神经痛患者,这类患者可占到3%。从患者的疼痛性质分析,患者多为刀割样痛、针刺样痛、撕裂样痛或者烧灼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点击样痛感。

三叉神经痛的分类


  三叉神经痛患者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患者较为多见。原发性患者存在三叉神经痛症状,但是接受各类检查后未见与发病相关的器质性病变。而继发性病变患者除了存在三叉神经痛症状,接受相关检查后可能还会发现肿瘤、血管畸形或者炎症等。继发性患者多为中青年人,且患者诱发病变因素不明显,很多患者的疼痛存在持续性。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在这类患者的治疗当中,药物治疗方案最为常见,其中,卡马西平是最为常用的药物,对于大部分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有较好效果,但是其中有约1/3的患者无法耐受卡马西平引起的眩晕、消化道不适、嗜睡等不良反应。接受卡马西平治疗的成人患者可以在治疗初期每日2次用药,之后逐渐可增加到每日3次,每日的用药量为0.2~0.6克,每日最大服药量为1.2克,需分为3次服用。除了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也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种药物,但是效果不及卡马西平。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多种类型的手术治疗方案,比如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微血管减压术等。

三叉神经痛的预防


  对于三叉神经痛的预防,在日常饮食方面,需要选择质地较软且易于咀嚼的食物,饮食要规律。对于因为咀嚼而诱发疼痛的患者,需要选择流食,不要食用油炸的食物,不要食用过酸或者过甜等刺激性食物,也要避免摄入寒凉的食物。在每日的饮食中需注重食物的多样性,并且多摄入维生素丰富且清火效果较好的食物,比如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豆制品类,少食用一些肥肉,可以适当食用少量瘦肉,以清淡为主。

  在刷牙、漱口以及吃饭、说话的时候,要动作轻柔,以免造成扳机点受到刺激而诱发三叉神经痛。在日常生活当中,需要做好头面部的防护:避免头面部受寒、淋雨,洗脸水不要过冷或者过热等。在日常生活当中保持情绪稳定,不要太过激动,也不要过于疲劳等,避免熬夜。可以在生活中多听一些较为舒缓的音乐,确保心情平和,并且保证充足的睡眠。在生活当中需要避免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避免“触发点”受到强烈刺激,并且确保生活环境较为整洁与安静,空气新鲜,居室温暖等。此外,进行适量的锻炼,增强个人体质,对于预防三叉神经痛也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四川省梓潼县人民医院)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鼓励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方法、策略、途径去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热情与兴趣。探究是幼儿的一种本能,是幼儿进行科学学习最有效的方式,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科学的能力有利于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幼儿的实际需求出发,引导幼儿大胆地探究科学、创造创新,以提升幼儿的科学核心素养,促进幼儿的发展。  为幼儿选择有利于科
区域活动是依据幼儿发展需求与幼儿园相关教育目标而设立的一种活动形式,深受幼儿喜爱。区域活动涉及科学类、美工类、角色表演等方面,彰显了自选性、自主性等特征。区域活动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则是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引领者、点拨者与指导者。教师应重视对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得到有效发展。关注材料投放与区域活动环境的构建  (一)彰显适宜性  教师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要依据区域活动的主题,做到有
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推进美术活动的革新,以此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  提问引导,改变绘画内容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在创作时虽然会在脑海中产生众多的想法,但真正付诸笔端的往往是生活中常见的内容。  以交通工具绘画为例,在进行绘画实践时,许多幼儿陷入了单一、僵滞的思维境地,即绘画的内容基本都与现实中的各类车子相似。对此,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宝宝们,我们在路上看到的车子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索创设宽松、自由的氛围,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结合本园的特色,我们曾经策划了一次豌豆种植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出现了好几次兴趣缺失期,这引起了我的关注。鼓励自主选择,抓住幼儿兴趣  冬日来临,天气越来越冷,教室外置物架上的植物被冻伤枯萎。孩子们说:“我们的植物怎么发黄了?好像我的植物死掉了。”“是的,我的植物也是,叶子都没了。”这到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教学的主要目的。在幼儿教育中采用赏识教育方法,可以让幼儿获得健康发展,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教师在幼儿教育中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利用赏识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赏识教育的积极作用  赏识教育对幼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第一,长时间运用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摆脱自卑,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二,幼儿与成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想法有较大的差别;赏识教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想把管理工作做好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其中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探索。今天,我想以教研叙事的方式谈谈我的管理之路。本学期的教研重点是班级墙面环境的创设。我作为业务园长,带领团队围绕“以幼儿发展为主,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原则,走上创“墙”之路。  诊断找问题  从教师上传的互动照片上,看似幼儿与主题墙互动起来,幼儿指着墙面与同伴进行讲述、幼儿在自己张贴作品、
近日,国内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15岁以下儿童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发病率增长近4倍。  对于糖尿病,大家并不陌生,因为每个家族中都会有一两个被确诊的糖尿病人。但我们平常所说的糖尿病基本都是2型糖尿病(成人发病型),与此次研究提及的1型糖尿病,又有什么不同呢? 1型糖尿病偏爱15岁以下儿童  根据台州市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何斐介绍,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最明显的区别之一是发
随着环保意识与国民素质的提升,我国越来越重视垃圾分类工作。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始正式实施,上海率先成了生活垃圾分类的试点城市,根据国家规划战略,2020年我国地级市以上的城市都要开始布局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仅要从年轻人开始做起,也要着重对幼儿的观念培养,结合国家政策要求,要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垃圾分类教育。  国内幼儿园垃圾分类  教育现状  上海
幼儿的年龄较小,思想行为并不成熟。但幼儿阶段正是培养他们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因为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而且比较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因此,在幼儿时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幼儿常规行为习惯、日常文明行为等方面出发,重点阐述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策略。  主动培养幼儿的  常规行为习惯  虽然幼儿年龄较小,但每个幼儿都有自身的生理特点,幼儿园教师要注
自全面開放二胎政策后,“二娃”逐渐多了起来,我班有三分之二的幼儿是“二娃”。在家长无微不至的保护下,部分“二娃”的依赖性行为成为习惯。依赖行为是幼儿在生活自理、心理情感、行为学习等方面过分依靠看护人或其他人,出现与相应年龄不符合的行为。《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提出:“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提供适宜的教育,让幼儿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