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学生“零”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ywf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当前职业院校的生源情况,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重中之重。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生源情况及学生学习特征,提出了“零”学习能力假设,创设适合高职课堂学生现状的五步法,实施过程中辅以微组织教学,对學生进行手把手教学,解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各自独立的局面,学生的“学”无法跟随教师的“教”的脚步的现状,从而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职业人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学习能力;五步法;微组织教学
  一、 前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持续快速的发展,相应的职业教育也在随着产业的发展而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整体素质出现了明显下降,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学习困难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加之近几年的高职学生都是90后,是独生子女,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的一代,他们依赖性太强,还不够独立,种种因素伴随而来的是各种问题频繁发生,最终严重影响了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鉴于高职院校的生源现状,本文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均归为“零”学习能力,基于此,我们开展了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研究,提出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依据的五步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辅以微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手把手教学,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 行动导向教学
  (一) 行动导向教学的概念
  中国职业教育学者姜大源教授认为,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涵义,在于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组织者与协调人,教师通过“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教学法,让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使学生在自己“行动”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到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
  (二) 行动导向教学的类型
  赵志群(2003)从企业内职业培训出发把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划分为三个类型,列举了多种具体教学方法:(1)目标单一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法,包括个体谈话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六阶段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2)综合能力培养方法,包括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3)现代工作岗位培训法,包括分散式培训、工学整合式培训、户外培训。
  行动导向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是许多教学方法的集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某一种,也可以是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三)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最常使用的就是“六步法”:计划——决策——实施——成果展示——检查——评估。行动导向强调学生主体,前三步均由学生小组讨论后自主完成,最后是教师的检查及评估。这里极大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性,然而这都是假定学生有这个能力来设定的,而实际上,目前高职生源决定了学生并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并不能真正建立有效讨论,更谈不上可实施的计划及决策。
  三、 微组织教学模式
  (一) “零”学习能力假设
  现有的高职院校生源的整体素质明显下降,他们身上有很多标签,“90”后、“手机控”、“自我”、“非主流”等,他们是基础教育失败的一个群体,普遍高考分数在100~300分,可以认为是基础教育的“不合格”毕业生,而现有的教学模式都是基于生源都是合格高中毕业生设定(高考成绩400分以上),方案和对象实际不符。因此,若要实现有效的教学,就要选择适合现有教育对象的有效的可落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提出对高职学生“零”学习能力假设,假设走进高职院校的所有学生都没有学习基础,没有学习能力,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领着一点一点地学,双方都由零开始,按照教与学的规律,逐步递进。此假设为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二) 五步法教学
  依据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以学生“行动”为前提,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依据“导入-任务-行动-纠错-结果”五步法进行,实现“学、做”一体(手把手阶段)的教学过程。
  导入:这是学生入境的过程,是否能成功将学生深深导入“学习这件事的情境之中”,导入到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之中,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所在。导入是重要的教学设计内容,这需要老师精心设计与准备,不仅要知识上的导入,也要学习状态上的导入,可以是发问的形式,也可以是讲小故事、讲案例、播放动画视频等等,形式多样。
  任务:能够将学生成功的导入进来后,就会很顺利地发布任务,给学生明确本次的任务内容是什么,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要通过学习哪些知识点才能够完成。
  行动:按照要完成的任务开始行动,行动过程中,老师会根据问题,进行微组织,与学生一起逐步递进完成任务。
  纠错:纠错是伴随着行动同时进行,是在行动过程中不断出现、反复出现的动作。
  结果:按照任务先进行第一点,确认这一点正确,才开始进入下一点。
  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整体采用五步法,完成每一个小任务,每一个知识点、技能点都按照五步法进行,使整个“教与学”的进程连贯,不遗漏,确认学生掌握、学会、实现既定目标。
  (三) 微组织教学模式
  应用五步法“导入—任务—行动—纠错—结果”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为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掌握要求的知识点、技能点,不出现断点,引入微组织教学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1. 微组织的三种形态
  微教学、宏组织教学、微组织教学。   微教学:一对全体。对于新出现的知识点、技能点,由老师面对全体进行讲解,此过程使70%~80%的学生掌握。
  宏组织教学:一对多。宏组织是解决微教学中部分学生(20%~30%)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体解决。
  微组织教学:一对一。微组织教学是在学生行动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即发现问题及时纠错,一对一地纠错,直到确认学生已理解、掌握,出现正确的结果。
  一节完整的课堂是按照五步法进行,是微组织三种形态并存,因学生对知识反应情况不同相互交替,一般在最初进入知识学习时是微教学形态,“一点”微教学后,开始进行结果确认,进入微组织形态,发现问题逐一解决,但若在确认过程中发现多个人犯有相同错误,此时进入宏组织形态,共同解决问题,完全确认无误后,继续微教学、微组织、宏组织。
  2. 微组织的实施过程
  (1) 发布任务:任何一个命令都是任务,比如:抬头、放下笔、起立、5S等等。
  (2) 明确标准:完成任务的过程标准,结果标准。
  (3) 过程监控:监控执行状态,对执行过程出现的任何不符标准的行为、结果进行指导、服务,对错误进行纠正。
  (4) 确认结果:对结果按标准进行确认,必须是符合标准的结果,结果不对,继续溯源纠正。
  (四) 微组织的特征
  1. 一点一讲一练一确认
  無论是知识点还是技能点,无论是对学生行为的要求还是对日常礼仪的要求,在微组织的课堂上,教师讲述的“量”不能超出学生可以“接受的容量”,对于“一点”要确认讲清楚、听明白、做得出、做得对,然后再进入“下一点”。“一点一点”递进,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行动能力,不能“合讲合练合进”,急功近利。
  2. 细节是灵魂
  在授课过程中,要关注到全班学生,关注到学生行动的每一个细节,万事万物都是育人载体,要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及时纠错。在微组织的课堂上,必须“视必见”、“听必闻”、“行见果”、“果确认”,必须五感全开,不放过任何一点一滴“问题”。
  3. 标准是基础
  微组织中,要时刻把标准挺在前头,要时刻以标准为尺子去要求自己,要求学生。授课过程中,“标准”无时无处不在,老师自己要成为“标准”,要以标准审视“教与学”的全程,老师必须有苛刻的态度以及坚决执行的执行力。
  四、 结语
  基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低的大背景下,本文提出对高职学生“零”学习能力假设,应用五步法“导入—任务—行动—纠错—结果”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引入微组织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手把手教学,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各自独立的局面,改变学生的“学”无法跟随教师的“教”的脚步的现状,从而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力.高职学生学习状况分析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3):54-56.
  [2] 姜大源主编.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7.
  [3]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47-149,163-167.
  作者简介:
  王利利,吉林省吉林市,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海员群体的安全文化水平进行的横断面调查以发现目前海员群体安全文化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建立第一份适合中国海员群体的安全文化量表。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得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  摘 要 道德品质是人格的重要因素,它对人的事业成功具有重大的影响。“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德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摆在每一位体育工作者面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教育生态学理念指导下构建并实践的微课教学模式,指出微课教学模式通过以微课为载体,优化教学生态能够实现教学相长。希望该模式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教学,为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启示。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微课;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一、 引言  自2012年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比赛举办以来,微课教学资源的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升。但“应用还处于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  摘 要 探究式教学法是新课改中倡导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形势,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在株洲市二中实习上课情况,针对体育教学的特点,对探究式教学在中学体育课的作用及如何合理地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
摘要:翻转课堂是近几年我国教育领域中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是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利用课余时间将知识传授完成,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上,将知识完成内化。而将该教学模式在病理学的教学中应用,一方面是将以往的教学模式无法解决的问题有效解决,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在临床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利用病理知识进行分析,结合临床技能解决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成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借助移动智能设备进行学习正成为高职学生新的学习方式且对其学习的影响愈来愈大。但由于移动学习刚刚兴起,不仅移动学习的平台和资源建设不完善,而且各高职院校在学生移动学习条件创设、学生移动学习引导方面都做得极为不足。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影响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借助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促进学生学习的对策。  关键词:移动学习;影响因素;对策  一、 引
摘要:“见贤思齐”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这种思想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见贤思齐”习惯的养成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养成教育;见贤思齐;大学生  一、 “见贤思齐”的含义及概念  (一) “见贤思齐”一词的出处及含义:见贤思齐,语出《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颖达疏:“见彼贤则思与之齐等。” 唐骆宾王《灵泉颂》:“见
《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4期所刊唐博《民国时期的平民住宅及其制度创建——以北平为中心的研究》一文,认为平民住宅最早兴建于1934年南京市政当局整顿市容,对此结论,尚可商榷。
汶川地震之后,各种非政府组织紧急行动,展开了千乡万村的生命救援活动,并通过筹集善款、心理干预、物资配送等多种方式积极介入。随着紧急救援的结束与灾后重建的进行,灾区的工作
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问题。解决初中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一老大难问题,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初中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成因分析,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课业负担;成因对策  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是长期存在且不容忽视的,各地有关学生负担过重引发的问题和报道一直层出不穷。  一、 我国课业负担现状  齐河县第五中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