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微课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教育生态学理念指导下构建并实践的微课教学模式,指出微课教学模式通过以微课为载体,优化教学生态能够实现教学相长。希望该模式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教学,为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启示。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微课;高职英语;教学模式
  一、 引言
  自2012年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比赛举办以来,微课教学资源的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升。但“应用还处于浅层次的探索阶段”,“高校微课建设仍存在‘建多用少’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将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为背景,在对教育生态学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构建以微课为载体,优化教学生态,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微课教学模式。希望通过该模式建构和实践探索,为国内同行实现教学模式突破和创新,提升高职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什么是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微课教学模式,该模式在高职英语听说课程中如何应用,这是本研究予以回应的两个主要问题。
  二、 微课概念界定
  微课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他将微课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胡铁生是国内微课概念较早提出者,他认为“微课”即“微型课程”。本研究中的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而制作的一种情景化微型课程资源,它能够满足学习者自主化、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 微课教学模式构建依据
  微课教学资源的价值在交流与应用中方能体现出来。国外应用微课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表明: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同时基于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实际,在教育生态学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微课教学新模式。
  “教育生态学”概念由美国学者克雷明(Cremin)于1976年正式提出,此后国内外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和拓宽,并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迄今已发展成为一门学科。教育生态学认为,教育与自然生态一样,是一个由多种因子有机相连的生态系统,生态因子对教育的发展起着促进或抑制作用。根据教育生态学的观点,课堂教学可以被视为是由多因子即师生、教学资源、教学事件等组成的微观生态系统,具有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双重属性。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关联性和动态平衡理念要求教学充分考虑各种教学因素的整体效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设或提供各种学习支持性条件如信息资源、任务情境、互动平台等,以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方面。教学目标方面,《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学生在仿真环境下的反复操练,而这种反复操练,甚至大量的互动练习机会的实现离不开各类教学软件和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所提供的技术支持。这契合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关联性和动态平衡理念,所以作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微课教学模式完全可以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进行深入研究。
  四、 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微课教學模式框架及其特征
  本研究中的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微课教学模式是指在高职英语课程的课前导学、课堂授课和课后复习三个教学环节中,以微课为载体,优化教学生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或协同学习,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下面就微课教学模式在三个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及特征作简要说明。
  (一) 微课教学模式在课前的作用及特征
  课前,教师分析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制作微课视频;学生结合教材,观看微课视频,明确多维度教学目标,了解背景和重点及难点,并记录预习中遇到的困惑及个人思考。此阶段的显著特征表现为教师课前传递知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在观看微课视频时,根据个人需要来安排和控制学习进度,可以随时停下来思考,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在线询问或与同学讨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大大增强,真正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二) 微课教学模式在课中的作用及特征
  课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预习中遇到的疑难及普遍问题,组织开展体验性学习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以语篇为单位的输出任务。学生汇报个人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和思考后,参与教师设置的体验性活动,构建个人语义系统。接着观看微课视频,优化语义系统的形式与功能,探索其应用。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就教师布置的情境化任务开展交流合作,形成成果并进行展示,完成知识内化与创新。本环节的主要特征就是利用微课,优化了教学生态环境,创建了真实性教学资源、设计了情境化教学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难点和重点得到较好的落实,学生的知识系统和协同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三) 微课教学模式在课后的作用及特征
  课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及改进的方法,借助QQ群、微信群等社交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提供反馈与建议。学生借助微课视频复习、巩固、深化和拓宽相关知识和技能。本环节的显著特征体现为微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既有益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五、 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微课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应用
  明确了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微课教学模式后,下面以知行英语听说教程第一册的Unit 6 Culture Shock为例来说明其具体应用。
  (一) 课前:利用微课创设生态化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根据culture shock 主题内容进行学情分析,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引导和拓展延伸的方法,借助微课视频引导学生明确本单元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文化意识目标、情感目标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及难点,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具体地说,教师布置一项任务,提供一个视频。具体任务为学生观看本单元Watching I后,写概要并将其录制成音频文档。同时,学生需要思考两个问题:此视频体现了中西方的哪些差异?你所了解的差异还有哪些(三个以上)?请举例说明。此外,教师提供一个标题为Endangered Cultures TED视频,该视频有助于拓展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学生将思考后的回答录制成时长不少于一分钟的音频上传至班级任务群。   微课视频除了主题导入外,还包括相关句式。例如,在Watching I中有这样一个句子:In America, the host and the hostess only provide an adequateamount of food. They dont really want leftovers. But Prof. Zhou and his wife prepared 20-or-so dishes and they kept persuading me to eat more.
  对此,首先引导学生指出美国人待客之道和中国人待客之道的差异,然后让学生找出哪个词强调这两者的差异。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表示对比的常用连词还有哪几个,并安排学生在课堂练习中运用这些连词表达中西方文化的种种不同。此微课视频时间控制在6分钟,旨在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并创造性地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能力。
  事实证明,教师课前为学生提供资源、工具支持,形成一定的信息输入,学生浏览英语资料,进行非线性学习和在线交流,提高了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满足了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课前预习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见解,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与展示,也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育和探究习惯的养成。
  (二) 课中:使用微课,实施情境化教学,引导学生讨论探究
  课堂授课时,教师首先邀请各小组代表口头汇报预习中遇到的疑难困惑,然后结合重点与难点布置情境化任务。具体来说,小组交流总结文化差异的表现,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表达方式,随后播放课前录制的微课视频,对差异性表达方式进行解析。然后提供视频文本原稿和相关语言材料,鼓励学生发现并总结多样化的表达方式。然后,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Watching 1、 watching 2 中的表达方式,以4人为一组进行讨论沟通,15分钟后在课堂上展示成果。在此期间,教师巧妙利用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自然情境引导其深入思考与探讨主题相关问题,如航海专业学生未来国际远洋公司中与异国异族船员的相处等,以此来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发散,激发学习动力和认知需求,促进知识的内化,提升职业素质及能力。此后,教师从每小组中选派一名代表对其他小组的成果展示给予点评和建议。最后,教师作总结性点评,作为各组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
  (三) 课后:利用微课,创建真实性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巩固拓展
  课后,教师梳理、反思与总结学生差异性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改进微课教学视频中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反复多次提交同一输出任务的音频并及时给予评价,以促进新知识的内化与創造性应用。此外,通过QQ群、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发布学生的优秀作品及点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借助网络平台与部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提供适当的学习建议,推荐相关的拓展类微课和演讲视频。学生借助微课视频复习巩固习得内容,进行个性化拓展应用。
  由此可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中,教育生态学理念及思维方式指导下的微课贯穿始终,全方位辅助学生课前预习、课中体验和课后复习。同时,微课也有益于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保障课堂教学,改善教学效果。
  六、 结语
  本研究从教育生态学视角阐述微课教学模式,并在高职视听说课程中进行实践应用,以期为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启示。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需要指出的是,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所以,这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需要在实施过程中适时修正与反思,从而确保教学开展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蔡佳立,吴旻昊. 基于微课和Moodle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23-26.
  [2] 关中客. 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3]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4]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2):5-13.
  [5] 黄远振,陈维振.中国外语教育:理解与对话——生态哲学视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6] 康淑敏.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外语教学设计[J].外语界,2012(5):59-67.
  [7] 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4):33-36.
  [8] 宋媛.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实现翻转课堂的实证研究—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4-79.
  [9] 谭苏燕,谢文亮.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微课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6(2):94-97,101.
  [10] 朱京,苏晓军.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微课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15(5):21-25.
  作者简介:
  张建玲,江苏省南京市,江苏海事学院。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  摘 要 “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成为摆在教育研究者面前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希望本文的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致使更多同行对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研究引起关注与探讨。  关键词 校园体育活动 有效性  2011年12月21-22日,广东省教育厅在广州市召开全省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  摘 要 田径运动教学除要教会学生技术动作以外,同时也要重视增强学生的体质,运动教学和身体锻炼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运动教学是指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运动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身体锻炼是指用掌握的运动技术、技能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过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有运动教学又要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2  摘 要 体育运动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带有浓厚的社会属性,当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进行体育运动时,就在运动中实现交往,建立特定的人际网络关系。人际网络实质上就是为达到特定的目的,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关系网,体育运动是一种相互交往的社会活动,在体育运动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  摘 要 高职学生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行为习惯偏差、文化学习相对无压力、自我控制力低等原因,他们不但在文化课上表现不认真,就连在体育课上也表现出无纪律、无组织、无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他们这使得体育老师难于驾驭体育课堂和完成教学任务,这些因素导致了高职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的减弱和教学的失效。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  摘 要 二十世纪是知识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世纪,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在素质教育的改革过程中,本文针对高校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析。在今天的社会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尤其是在大学教育时期,无论是家长还是教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  摘 要 江苏省财政近几年陆续投入巨资完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帮扶农村建设几千所农村中小学,2007年“四配套”工程完成后,全省各地农村中小学基本达到合格学校建设标准。维护、管理如此巨额的财产将付于我们体育教师更加光荣的任务。  关键词 场地 器材 管理 安全  体育场地、器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  摘 要 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是实现我国成为体育强国的战略措施之一,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高校课余体育训练中思想教育工作,激发学生在课余体育训练中的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训练效果。  关键词 课余体育训练 思想教育工作 研究  课余体育训练的主要目的
摘要:自标准DRT(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提出之后,便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其动态机制较之前的蒙塔古(Montague)语义学有超越之处。然而,伴随着标准DRT处理语言现象的增加,对其扩充也越来越多。本文从标准DRT开始,阐述了其重要发展历程,从预设DRT到带投射指针的DRT,并尝试对其进行扩充,以增强其处理能力。  关键词:标准DRT;预射DRT;分层DRT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海员群体的安全文化水平进行的横断面调查以发现目前海员群体安全文化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建立第一份适合中国海员群体的安全文化量表。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得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  摘 要 道德品质是人格的重要因素,它对人的事业成功具有重大的影响。“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德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摆在每一位体育工作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