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可借助学生熟悉的钟表、教室里的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二、挖掘生活资源,感受数学存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
例如:一年级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可以这样设计:“新学期开学了,小朋友们走进校园,你会看到校门的两旁摆放着许多盆花,你知道每边有多少盆花吗?两旁一共有多少盆花吗?”这样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接着再进行谈话:“今天小朋友们刚来学校,大家互不认识,你知道我们班的每组各有几个小朋友?全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全校又一共有多少人吗?我想大家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暂还不知道,我们就要不断学习,从中了解,并能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朋友们有信心学好它,对吗?”
通过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数学教学的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三、借助生活现象,培养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要善于展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充分利用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课的学习。一开始创设一个“小超市”的情景,把教室设成一个小商店,摆满了吃的、用的、玩的等各种各样的商品,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和商品上的标价牌动手购买商品。“如果我现在要购买一个价值7元的铅笔盒,说说你是怎样付钱给售货员的?”“家里的洗衣粉用完了。妈妈要买回一袋11元5角的洗衣粉,你说妈妈可以怎么样付钱?”等等。孩子们在课堂上购物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小超市”购物的学习情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喜爱数学,达到乐中学,学中乐。
四、设计生活习题,体验数学价值。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倡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做到学以致用。选择和设计富有现实意义的、来源于生活的、具有一定数学价值和探索性的习题,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更加有趣,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例如:在学完“最大公因数”后,给学生设计一个用方砖铺教室地面的方案:教室长7.5米,宽是6.5米,用下面哪种规格的方砖铺地可以不用切割,(30cm×30cm、40cm×40cm、50cm×50cm、60cm×60cm)。经过小组研究计算后得出:用50cm×50cm可以全部都用整块的方砖。在汇报各自的想法时发现,一部分學生巧妙地运用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设计方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使学生真切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生活、工作问题的有力武器;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好数学的兴趣和决心。
五、利用生活空间,运用数学知识。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必须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例如学习了“时间单位”后,教师问:“老师从家里到学校要行走15分钟,必须在7时10分前到达学校,那么我应该在什么时候从家出发比较合适?”又如学习了“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一)”后,教师问:“我从家里到学校骑摩托车每分钟行600米,需要行走15分钟,那么老师家里到学校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又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自己房间的相关面积,了解每平方米要多少粉刷材料(石灰膏、水泥漆等),调查购买这些材料的市场价格,计算购买材料所需的资金等问题,并设计一个合理的符合自己家庭实际的装修方案。这样通过把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初步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
总之,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创设学习情境,使数学贴近生活,符于数学生活味,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可借助学生熟悉的钟表、教室里的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二、挖掘生活资源,感受数学存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
例如:一年级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可以这样设计:“新学期开学了,小朋友们走进校园,你会看到校门的两旁摆放着许多盆花,你知道每边有多少盆花吗?两旁一共有多少盆花吗?”这样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接着再进行谈话:“今天小朋友们刚来学校,大家互不认识,你知道我们班的每组各有几个小朋友?全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全校又一共有多少人吗?我想大家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暂还不知道,我们就要不断学习,从中了解,并能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朋友们有信心学好它,对吗?”
通过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数学教学的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三、借助生活现象,培养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要善于展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充分利用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课的学习。一开始创设一个“小超市”的情景,把教室设成一个小商店,摆满了吃的、用的、玩的等各种各样的商品,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和商品上的标价牌动手购买商品。“如果我现在要购买一个价值7元的铅笔盒,说说你是怎样付钱给售货员的?”“家里的洗衣粉用完了。妈妈要买回一袋11元5角的洗衣粉,你说妈妈可以怎么样付钱?”等等。孩子们在课堂上购物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小超市”购物的学习情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喜爱数学,达到乐中学,学中乐。
四、设计生活习题,体验数学价值。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倡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做到学以致用。选择和设计富有现实意义的、来源于生活的、具有一定数学价值和探索性的习题,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更加有趣,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例如:在学完“最大公因数”后,给学生设计一个用方砖铺教室地面的方案:教室长7.5米,宽是6.5米,用下面哪种规格的方砖铺地可以不用切割,(30cm×30cm、40cm×40cm、50cm×50cm、60cm×60cm)。经过小组研究计算后得出:用50cm×50cm可以全部都用整块的方砖。在汇报各自的想法时发现,一部分學生巧妙地运用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设计方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使学生真切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生活、工作问题的有力武器;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好数学的兴趣和决心。
五、利用生活空间,运用数学知识。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必须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例如学习了“时间单位”后,教师问:“老师从家里到学校要行走15分钟,必须在7时10分前到达学校,那么我应该在什么时候从家出发比较合适?”又如学习了“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一)”后,教师问:“我从家里到学校骑摩托车每分钟行600米,需要行走15分钟,那么老师家里到学校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又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自己房间的相关面积,了解每平方米要多少粉刷材料(石灰膏、水泥漆等),调查购买这些材料的市场价格,计算购买材料所需的资金等问题,并设计一个合理的符合自己家庭实际的装修方案。这样通过把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初步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
总之,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创设学习情境,使数学贴近生活,符于数学生活味,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