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教学活动必须有实践活动,而活动的价值所在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思考,使其受益终身。
动手操作,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掷一掷》教学的引入环节中,笔者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玩飞行棋”情境,公布规则,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依规而动”,激发学生“掷一掷”的实践兴趣,感悟掷一个骰子朝上的面可能出现1—6中的任意一个数,而哪个数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则需要进一步探究。
在第二个环节中,笔者直接提出问题:一起掷两个骰子,得到两个数,它们的和可能有哪些?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顷刻间,学生像炸开锅似的,七嘴八舌。紧接着笔者宣布:分组研究,选定方法,制订规则,带着问题探究。不一会儿,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组合”知识,把所有情况一一列举出来。教师适时提问点拨。
师:刚才我们用掷骰子、列举的方法,得到多个和,那么和可能有哪几种情况?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我们发现一起掷两个骰子,得到的两个数,它们的和在2到12之间,这11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生2:两个数的和不可能出现1,也不可能大于12。
生3:我们掷了15次,得到好多和,有时还重复出现。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猜”“列举”“掷”等活动,尝试着如何用数学方法去思考。
搭建“学习支架”,发展学生思维。
学习支架是提供给学习者认知加工的支持,便于学习者学习那些单独靠他们自己的认知不能掌握的复杂知识,在学习者需要帮助的地方有选择地提供辅助。
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我们考虑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支架”,才能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其次要怎样利用“学习支架”促进思维的发展。经过反复研究,我们认为:一是在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时,提供两类“支架”,第一类,通过操作统计,进行基于有限次实验结果的合情推理;第二类,在进行穷举,列举了和出现的所有情况之后的演绎推理。二是让学生在探索出“同时掷两个骰子得到两个数的和中,有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有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小”的结论后,拓展应用,举一反三,更深层次思考,“如果将5、6、7、8、9减少一个数,这个游戏谁会赢呢?减少哪一个数?”
这一环节以学生探索为主线,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或列举。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实验”方法自然成了首选,教师因势利导设计了有趣的“哪组会赢”比赛活动。学生在猜想“哪组会赢”的争论中,进行合作学习,有掷骰子的,有记录点数的,有监督数据的,活动有序地进行。当游戏结束,学生借助统计图表直观地发现“掷出的和是5-9的次数多”,与自己原先的猜想“和的个数多赢的可能性大”不一致,产生认知冲突。于是,学生更主动地进入更深层次的数学思考。
实验过程中,教师提出要求:
(1)小组每位学生轮流掷,每人同时掷两个骰子,共掷20次。
(2)安排一人做记录并确定记录方法。
(3)在掷完规定次数后,汇总实验结果。
(4)安排一人汇报。
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1)可以用统计图的方法记录吗?从统计图中你发现哪些和出现的次数比较多?怎样看出来的?掷出和是5、6、7、8、9的次数是多少?掷出2、3、4、10、11、12的次数呢?
(2)如果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掷出和是5、6、7、8、9的次数是多少?掷出2、3、4、10、11、12的次数呢?
这些学习支架的设计,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质疑、争论,进行有一定思维深度的对话、辩论,学会理性概括,加强语言提炼,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发展其良好思维品质。
(作者单位:武汉市育才小学)
动手操作,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掷一掷》教学的引入环节中,笔者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玩飞行棋”情境,公布规则,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依规而动”,激发学生“掷一掷”的实践兴趣,感悟掷一个骰子朝上的面可能出现1—6中的任意一个数,而哪个数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则需要进一步探究。
在第二个环节中,笔者直接提出问题:一起掷两个骰子,得到两个数,它们的和可能有哪些?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顷刻间,学生像炸开锅似的,七嘴八舌。紧接着笔者宣布:分组研究,选定方法,制订规则,带着问题探究。不一会儿,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组合”知识,把所有情况一一列举出来。教师适时提问点拨。
师:刚才我们用掷骰子、列举的方法,得到多个和,那么和可能有哪几种情况?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我们发现一起掷两个骰子,得到的两个数,它们的和在2到12之间,这11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生2:两个数的和不可能出现1,也不可能大于12。
生3:我们掷了15次,得到好多和,有时还重复出现。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猜”“列举”“掷”等活动,尝试着如何用数学方法去思考。
搭建“学习支架”,发展学生思维。
学习支架是提供给学习者认知加工的支持,便于学习者学习那些单独靠他们自己的认知不能掌握的复杂知识,在学习者需要帮助的地方有选择地提供辅助。
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我们考虑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支架”,才能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其次要怎样利用“学习支架”促进思维的发展。经过反复研究,我们认为:一是在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时,提供两类“支架”,第一类,通过操作统计,进行基于有限次实验结果的合情推理;第二类,在进行穷举,列举了和出现的所有情况之后的演绎推理。二是让学生在探索出“同时掷两个骰子得到两个数的和中,有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有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小”的结论后,拓展应用,举一反三,更深层次思考,“如果将5、6、7、8、9减少一个数,这个游戏谁会赢呢?减少哪一个数?”
这一环节以学生探索为主线,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或列举。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实验”方法自然成了首选,教师因势利导设计了有趣的“哪组会赢”比赛活动。学生在猜想“哪组会赢”的争论中,进行合作学习,有掷骰子的,有记录点数的,有监督数据的,活动有序地进行。当游戏结束,学生借助统计图表直观地发现“掷出的和是5-9的次数多”,与自己原先的猜想“和的个数多赢的可能性大”不一致,产生认知冲突。于是,学生更主动地进入更深层次的数学思考。
实验过程中,教师提出要求:
(1)小组每位学生轮流掷,每人同时掷两个骰子,共掷20次。
(2)安排一人做记录并确定记录方法。
(3)在掷完规定次数后,汇总实验结果。
(4)安排一人汇报。
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1)可以用统计图的方法记录吗?从统计图中你发现哪些和出现的次数比较多?怎样看出来的?掷出和是5、6、7、8、9的次数是多少?掷出2、3、4、10、11、12的次数呢?
(2)如果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掷出和是5、6、7、8、9的次数是多少?掷出2、3、4、10、11、12的次数呢?
这些学习支架的设计,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质疑、争论,进行有一定思维深度的对话、辩论,学会理性概括,加强语言提炼,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发展其良好思维品质。
(作者单位:武汉市育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