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内最具探索精神和先锋特色的跨界诗歌品牌——“第一朗读者”,2012年诞生于深圳,其融原创演诗、原创唱诗、原创写诗为一体,向社会大众尽情地展示“诗悦读、诗剧场、诗现场、诗聚焦”。
连续4年推出41期,“第一朗读者”在深圳乃至全国影响日盛,被传媒列为“2012年重要文学现象和文化事件”“2013年中国诗歌年度十大现象”,《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对此均给予了报道。
“第一朗读者”创办者从容,是国内著名的诗人、剧作家,现任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她说:“‘第一朗读者’要做的就是回归和还原,把诗歌还原到戏剧中,把戏剧还原到身体的活动中,把身体还原到生命的场域中。”
“第一朗读者,永远比你想象的精彩”
作为国内一位有影响力的诗人、剧作家,从容艺术成果颇丰:上世纪80年代,创作大型话剧《爱的构思》,成为中国新时期先锋话剧代表作品之一;90年代编剧的电影《花季·雨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还获得过《诗探索》首届“诗歌传播贡献奖”。不仅如此,她还在深圳文坛创下了数项第一:1998年制作了深圳第一部大型话剧《贺方军》,入场观看人数近10万;创作了深圳第一部原创音乐剧《蓝色交响曲》;2006年起,陆续推出文化品牌“创意剧场”、“中国诗剧场”,并担任艺术总监和总制作人。
谈到“第一朗读者”的社会影响和艺术价值,从容列举了一些专家的看法。
著名诗人、翻译家李笠说:我非常喜欢这个戏剧与诗歌的跨界现场,这是我在参加国内外诗歌活动中感觉具备一流艺术质量的一个文化品牌。
著名诗人安琪在《亲历第一朗读者》中写道: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如果你没亲临“第一朗读者”,你永远想象不出它会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说,“第一朗读者”永远比你想象的更精彩。因为“第一朗读者”,我无限羡慕深圳人,他们可以期期在这个诗意的现场得到精神的沐浴和灵魂的安抚。
中央民族大学博导、著名文学评论家敬文东说:“第一朗读者”有着神奇的魔力,每个人都是剧中人、都是参与者。在这里,诗歌也好、戏剧也罢,都能使观众获得艺术享受。
到过现场的评论家冷霜说:“第一朗读者”是在诗歌与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间实现的跨界,而跨界的结果便是营造一个活生生的“诗现场”,它让诗歌表达出来的那种音乐美、文字美、舞蹈美等意境不仅停留在纸面上,而且变幻成为了一种可读、可看、可互动,甚至是可触摸的立体式艺术美。“第一朗读者”这种跨界艺术形式,不仅有利于提升诗歌戏剧的传播面、大众认可度,也在培育诗歌戏剧爱好者和基础观众方面做着有益的探索。
跨界创新丰富了“深圳学派”内涵
从容说,“第一朗读者”作为一个开放性的、跨界艺术形式,面向公众,人人都可以参与,完全免费,体现了“第一朗读者”的公益性和文化惠民,对于进一步推动深圳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容表示:“从2012年创办至今,‘第一朗读者’取得了可观的艺术成果:4年时间共举办了4季41期活动,一共邀请88位当代知名诗人;推出原创‘唱诗’音乐作品近百首;现场行为肢体‘演诗’41场;共培养出新生代的戏剧导演和演员上百名。”
“第一朗读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走近诗歌、接受戏剧,成为国内新诗传播和跨界艺术样式的一个标志性品牌。“第一朗读者”以其超前的艺术追求理念和实践探索,切切实实地丰富了“深圳学派”的内涵,为深圳的戏剧艺术发展和理论建树涂抹了一笔浓重的色彩。对于如何进一步践行“深圳学派”、树立正确的艺术价值观,从容说:“我们的创作思想绝不能狭隘。不是‘你做戏剧的就只做戏剧’,有些人会觉得你玩戏剧的弄什么诗歌、音乐,还演诗唱诗,对此不理解。其实,一种文化的产生与一座城市的文化性格很有关系,深圳作为改革创新的先锋城市,具有包容和争鸣的传统。这座城市的文化发展给予我们机遇和挑战,更给予艺术家自由的创作环境,促使我们自觉站在一个大文化的立场和高度来审视今天诗歌和戏剧所面临的新情况,我们愿意做这座城市文化进步的先驱和实验者,用新的艺术形式来应对公众对参与诗歌、渴望‘戏剧形式’的多样化需求。”
“诗歌与戏剧创作要摒弃模仿,我们已经从服装到手机、到影视作品都在模仿别的国家,如果我们在原创力上再不下功夫、不扎根到群众中去,让更多老百姓感受到高雅艺术的魅力,我们将愧对子孙和自己。‘将原创诗歌、戏剧搬到艺术舞台,再把艺术舞台摆到百姓中去’,这才是对‘艺术为人民服务’最好的诠释。”从容如是说。
用心血热情唤起城市对诗歌戏剧的尊重
从容说:“一些诗人对我说过,像这种‘跨界诗歌、与戏剧结盟’的新生事物,在他们所在的城市未必能获得支持。所以,‘第一朗读者’能走到今天,确实应该感谢很多无私帮助过‘第一朗读者’的人们。比如:王晓鹰、吴思敬等众多业内前辈;还有深圳市有关领导、市委宣传部以及文联等,若不是他们的胆识、胸怀、文化高度和眼光,我们的艺术探索之路不可能走这么远。深圳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和多位副部长、副市长吴以环曾先后专门到活动现场,静静观摩、悉心指导,都给我们以信心。此外,深圳的一些区领导,比如坪山新区党工委书记杨绪松邀请‘第一朗读者’到坪山高级中学、坪山新区大礼堂演出;还计划帮助‘第一朗读者’出版图书等等,我们获得的鼓励和支持不胜枚举。”
从容,一个富有意味的名字。她曾说“我心从容为戏剧”。但可以想象:在为深圳戏剧事业奋斗的历程中并不见得她会很“从容”,因为追梦者的路永远都不是平坦的,但她的“心”是从容的,她孜孜不倦、勇于前行,在追求艺术和创作的道路上有担当,著名诗人叶延滨称她为“将诗融入生命的践行者”。
中共深圳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评价从容“是用心血、热情和才华唤起一座城市对诗歌和戏剧的尊重”。
(——原载《中国文化报》2015年2月10日)
连续4年推出41期,“第一朗读者”在深圳乃至全国影响日盛,被传媒列为“2012年重要文学现象和文化事件”“2013年中国诗歌年度十大现象”,《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对此均给予了报道。
“第一朗读者”创办者从容,是国内著名的诗人、剧作家,现任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她说:“‘第一朗读者’要做的就是回归和还原,把诗歌还原到戏剧中,把戏剧还原到身体的活动中,把身体还原到生命的场域中。”
“第一朗读者,永远比你想象的精彩”
作为国内一位有影响力的诗人、剧作家,从容艺术成果颇丰:上世纪80年代,创作大型话剧《爱的构思》,成为中国新时期先锋话剧代表作品之一;90年代编剧的电影《花季·雨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还获得过《诗探索》首届“诗歌传播贡献奖”。不仅如此,她还在深圳文坛创下了数项第一:1998年制作了深圳第一部大型话剧《贺方军》,入场观看人数近10万;创作了深圳第一部原创音乐剧《蓝色交响曲》;2006年起,陆续推出文化品牌“创意剧场”、“中国诗剧场”,并担任艺术总监和总制作人。
谈到“第一朗读者”的社会影响和艺术价值,从容列举了一些专家的看法。
著名诗人、翻译家李笠说:我非常喜欢这个戏剧与诗歌的跨界现场,这是我在参加国内外诗歌活动中感觉具备一流艺术质量的一个文化品牌。
著名诗人安琪在《亲历第一朗读者》中写道: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如果你没亲临“第一朗读者”,你永远想象不出它会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说,“第一朗读者”永远比你想象的更精彩。因为“第一朗读者”,我无限羡慕深圳人,他们可以期期在这个诗意的现场得到精神的沐浴和灵魂的安抚。
中央民族大学博导、著名文学评论家敬文东说:“第一朗读者”有着神奇的魔力,每个人都是剧中人、都是参与者。在这里,诗歌也好、戏剧也罢,都能使观众获得艺术享受。
到过现场的评论家冷霜说:“第一朗读者”是在诗歌与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间实现的跨界,而跨界的结果便是营造一个活生生的“诗现场”,它让诗歌表达出来的那种音乐美、文字美、舞蹈美等意境不仅停留在纸面上,而且变幻成为了一种可读、可看、可互动,甚至是可触摸的立体式艺术美。“第一朗读者”这种跨界艺术形式,不仅有利于提升诗歌戏剧的传播面、大众认可度,也在培育诗歌戏剧爱好者和基础观众方面做着有益的探索。
跨界创新丰富了“深圳学派”内涵
从容说,“第一朗读者”作为一个开放性的、跨界艺术形式,面向公众,人人都可以参与,完全免费,体现了“第一朗读者”的公益性和文化惠民,对于进一步推动深圳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容表示:“从2012年创办至今,‘第一朗读者’取得了可观的艺术成果:4年时间共举办了4季41期活动,一共邀请88位当代知名诗人;推出原创‘唱诗’音乐作品近百首;现场行为肢体‘演诗’41场;共培养出新生代的戏剧导演和演员上百名。”
“第一朗读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走近诗歌、接受戏剧,成为国内新诗传播和跨界艺术样式的一个标志性品牌。“第一朗读者”以其超前的艺术追求理念和实践探索,切切实实地丰富了“深圳学派”的内涵,为深圳的戏剧艺术发展和理论建树涂抹了一笔浓重的色彩。对于如何进一步践行“深圳学派”、树立正确的艺术价值观,从容说:“我们的创作思想绝不能狭隘。不是‘你做戏剧的就只做戏剧’,有些人会觉得你玩戏剧的弄什么诗歌、音乐,还演诗唱诗,对此不理解。其实,一种文化的产生与一座城市的文化性格很有关系,深圳作为改革创新的先锋城市,具有包容和争鸣的传统。这座城市的文化发展给予我们机遇和挑战,更给予艺术家自由的创作环境,促使我们自觉站在一个大文化的立场和高度来审视今天诗歌和戏剧所面临的新情况,我们愿意做这座城市文化进步的先驱和实验者,用新的艺术形式来应对公众对参与诗歌、渴望‘戏剧形式’的多样化需求。”
“诗歌与戏剧创作要摒弃模仿,我们已经从服装到手机、到影视作品都在模仿别的国家,如果我们在原创力上再不下功夫、不扎根到群众中去,让更多老百姓感受到高雅艺术的魅力,我们将愧对子孙和自己。‘将原创诗歌、戏剧搬到艺术舞台,再把艺术舞台摆到百姓中去’,这才是对‘艺术为人民服务’最好的诠释。”从容如是说。
用心血热情唤起城市对诗歌戏剧的尊重
从容说:“一些诗人对我说过,像这种‘跨界诗歌、与戏剧结盟’的新生事物,在他们所在的城市未必能获得支持。所以,‘第一朗读者’能走到今天,确实应该感谢很多无私帮助过‘第一朗读者’的人们。比如:王晓鹰、吴思敬等众多业内前辈;还有深圳市有关领导、市委宣传部以及文联等,若不是他们的胆识、胸怀、文化高度和眼光,我们的艺术探索之路不可能走这么远。深圳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和多位副部长、副市长吴以环曾先后专门到活动现场,静静观摩、悉心指导,都给我们以信心。此外,深圳的一些区领导,比如坪山新区党工委书记杨绪松邀请‘第一朗读者’到坪山高级中学、坪山新区大礼堂演出;还计划帮助‘第一朗读者’出版图书等等,我们获得的鼓励和支持不胜枚举。”
从容,一个富有意味的名字。她曾说“我心从容为戏剧”。但可以想象:在为深圳戏剧事业奋斗的历程中并不见得她会很“从容”,因为追梦者的路永远都不是平坦的,但她的“心”是从容的,她孜孜不倦、勇于前行,在追求艺术和创作的道路上有担当,著名诗人叶延滨称她为“将诗融入生命的践行者”。
中共深圳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评价从容“是用心血、热情和才华唤起一座城市对诗歌和戏剧的尊重”。
(——原载《中国文化报》2015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