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的哲学观

来源 :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一新生事物的到来,人们对它的认识都有个过程。新课改,也不例外。新课改的认识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犯上一些非此即彼,不左就右,不东就西的极端也难免。但是,若能拥有些哲学辩证观,我们会更好认识、实践新课程,少走一些弯路。
  【关键词】新课改;哲学观
  1 理论与实践相依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发展理论,二者相依相存,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是,新课改中,出现了理论与实践,教研与教学的严重脱节。表现为:一方面,对新课改的认识不足,不能较好的指导实践,导致走偏走调现象。或通过了培训考试,有了理性认识,但疏于行动。无论是教案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课后作业布置、还是检测考试、评价管理体系,领导及教师既无长远规划,也无近期打算,更无操作措施,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一切都在习惯中走着。新课改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教师不能守株待兔,被动等待。另一方面,实践中,管理缺乏引领,教学行为缺乏反思。这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巢臼里不能自拔。教师自己就应该是行动研究者,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对出现问题的分析、探究、总结形成规律性认识,以提升到理论。
  用先进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研究思考,提高认识、反哺理论,再到实践中去,这才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2 继承中创新
  新课改,提出了许多转变、倡导,是否抛弃否定一切?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建立合作、探究、讨论的学习方法,是否排斥传统的教育教学?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其中的精华部分也要简单的全盘否定吗?倡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少讲学生多动,是否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不敢讲不能讲?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不要?倡导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综合化,是否排除必要的单元测验与试卷考试?如果我们失去了必要知识技能的达标,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会不会是头重脚轻根底浅?倡导信息技术、现代媒体的大力推进,是否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难道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电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就没有一点用武之地了?
  而这一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对改革目标描述中反复用了“过于注重”或“过于强调”的语句,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等,从中我们看出,此次课改要改变的是原来课程实施中片面的部分、极端的部分和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是在原课程基础上的调整和改进,并非把原来的做法全盘否定。不是打破了再重构,而是在建设中求发展。在实施中既要看到旧课程的不足,也要看到旧课程的优点,把握好度,防止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正确的思维是:弃其糟粕,吸取精华,在批判性的继承中发扬创新,“不是放一把火烧光”“不是洗澡时,把婴儿倒出去”。
  3 内容决定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首先注意事物的内容,把内容放在首位,要反对单纯追求形式忽略内容的形式主义。当然,事物的内容总要通过形式表现出来,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所以,我们要善于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恰当的形式去促进内容的发展。但我们的课堂却是自觉不自觉的轻视了内容,过重了形式,以至形式主义泛滥成灾。
  反响最强的是课堂教学。每节课都是合作探究、问题讨论。可谓热热闹闹、掌声不断、精彩纷呈。也不考虑这样的合作、讨论是否有利于内容的落实到位?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否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说话的最佳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小组学习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既无学习目标的制定,成员的分工,也无规则与流程,更无实质性的讨论,而成了一种漫山遍野的“放羊”,闹哄哄的一团糟而忽略了秩序。有些教师为了推陈出新,魔术似的手法层出不穷,却明显忽略了双基教育,这样的形式课,乐是乐了,笑是笑了,有用吗?
  其次,是媒体课件的泛滥。不必要的、不合时宜的、过多地使用课件现象较普遍,特别是公开课、研讨课、赛课更是规定必用媒体课件,仿佛不用就不够新不是课。凡事,物极必反,我们也发现了五彩缤纷、目不暇接的课件把握不好,易喧兵夺主,令学生流连忘返,乐不思“课”,脱离了文本,冲淡了主题,也淡化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静下心来沉思默想的思维能力,结果弄巧成拙。所以新课改明确指出:我们既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也看到它的工具本质,它毕竟是服从教学内容需要的一种辅助手段,应防止技术至上主义。我们倡导的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为宗旨的教学技术运用观。
  内容决定形式,有何样的内容,才有何样的形式,形式则必须适合内容,为内容服务,只有遵循这个原理,我们才不会误入歧途。
  总之,新课改,特别需要哲学观,需要辩证思维,需要追求平衡,一种动态平衡,辩证平衡,以防顾此失彼,物极必反。我们要把握实质,开展研究,要把握好课改中的“神”与教学实践中的“形”之间的统一,如创新与求真的统一,自由与控制的统一,破坏与建设的统一,从哲学的高度来认识实践新课改,就会少一些曲折了。
其他文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提到:“施行素质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二解决基础教育是进行片面的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机械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地发展。”《纲要》和《讲话》为
期刊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1 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
期刊
1 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如在开课初,教师就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
期刊
1 教材处理的创新性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目标,就是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开放性”和“创新性”是课改的灵魂。在这五彩缤纷的生活中,人们的休闲日趋多样化,学生的生活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课堂上传统的处理教材的方法已经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进行新的处理。别具特色的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情境,为整堂课定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教得轻松,学生
期刊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这就要求教学过程要切实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以新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成才。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其本质不单单是传授本领,而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体育课堂上
期刊
【摘要】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像一阵春雷,给我国的中小学传统教育带来了切肤入骨的阵痛,更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我县作为国家新课改的试验区之一,已从去年开始启动课改工作,一时间,新课改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教师、学生和家长一起投入了这股教育改革的热潮之中,我县的教育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成绩斐然,硕果累累。  【关键词】教育课程;评价观念;校本课程  一年来,我
期刊
人们对科学的社会功能的认识是在科学的进步中逐渐深化的,因此,对科学教育的认识也是逐渐发展的。17世纪之前,人们认为物理学是远离生活实际,物理学家像诗人一样是浪漫的,所以普通百姓并不关心物理学。18世纪以后,物理学逐渐显示其在改变世界方面的巨大威力,于是受到人们密切关注。物理学逐渐被公认是社会前进的火车头,相应地物理教育也得到重视,大量优秀学生纷纷涌向物理专业。这个现象在我国也一度是有增无减,直到上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电脑多媒体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艺术教育领域。电脑多媒体,主要是指图形、图象、文字、声音等信息载体。电脑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电脑多媒体教学  在小学美术课中实施电脑多媒体教学,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演示,学生上机操作两种形式,或者取其一种形式。实施的形式与操作的深度取决于电教硬件设
期刊
【摘要】新科技革命和“第二次人性革命”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挑战。面对这两大挑战,高等教育该如何做出选择,以全面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笔者看来,使长期处于矛盾与冲突状态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走向整合,是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整合  1 概念界定: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当代科学教育实际上包括自然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两部分,为与人
期刊
【摘要】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我国已有些年头了。许多人对它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他们属于“热情派”;但也有不少人对它不感冒,满腹狐疑,甚至嗤之以鼻,他们大概算是属于“怀疑派”。本人介于“热情派”和“怀疑派”之间。我毫不怀疑计算机进入教学主流的前景,对此我满怀乐观;另一方面,我又对目前我所看到的许多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试验持深深的怀疑态度——其中大多数的是根本计算机辅助教学没有必要的,它们有的是本末倒置,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