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言文教学的两点看法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ibu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们老师有很多感触,既头疼又无可奈何,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语文教师是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文言文一直就在教材中存在着,说它陌生是因为至今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它的教学问题。
  串讲是文言文教学传统的处理方式,耗时、费力,难理解、难巩固,是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方式也具有一定效果,所以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是与非,我们先不要妄下结论,我们试着从一个新的角度谈谈对文言文教学的一些探索和看法,以求找到一种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解决文言文教学的难题。
  看法一:强化熟读和背诵。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的是“硬记”,甚至可以不读文本。教师逐字逐句地讲,学生亦步亦趋地记,教师所行使的是“告诉”的职能,学生所做的是记忆的事情。前人这么做,后人也这么做,别人这么做,我也这么做,至于为什么这样做,可能没有人做深入地思考,所以现在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在对学生复习文言文的关注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复习的时候,特别吃力,就像根本没有学过一样。针对这个问题,我进一步反思了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觉得“硬记”式的教学方式是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强化文言文教学中的熟读,甚至背诵,一方面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更重要的是,熟读和背诵是增强学生文言语感的重要方式,是一种理解式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式。
  看法二:注重量的积累。我觉得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学不好文言文,数量少是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我觉得要么不学,要么就必须是一个“规模工程”,小打小闹没有什么效果。就现行教材而言,我觉得文言文的数量还不足以把文言文学好,也就是说“规模”还达不到学好的要求。听一位朋友讲,他的孩子在上海上中学,其中有一个固定作业就是每周自学一篇课外文言文,我认为可能就是出于文言文学习“规模”的这种思考。结合教材,进行拓展,确实保证学生文言文学习量的积累。“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是个例子,那必然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作为学习的保证,紧紧依靠例子(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当然也不符合文言文学习的规律。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文言文学习中量的积累。
  说出以上两个建议,我也发现原来并不是什么新方式,但是我要说的是:它确实不旧,因为现在还很少有人采用这种方式。至于我们的教师为什么不用这种新方式,又是一笔糊涂帐。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是不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少讲究科学,大多依靠经验?仔细想想,好像是这样。
其他文献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这是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的一句话,也说明了人是有个性差异的。  提起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们总是有许多话要说,而且前人也已经点出来这一观点的重要性。因材施教,它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
期刊
谜语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宝库,将巧谜佳构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还能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并提高其文化素养,陶冶其品德情操,可谓一举多得。  笔者在执教《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尝试着将谜语引进课文,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谜语,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一门艺术,或设疑激趣,或以情动人,方法不一而足
期刊
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鸿门宴》结尾:“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课本上对此没有解释,相应配套的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书中却解释为:“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薛金星主编的中学语文教材全解也将诛杀解释为“处死”,把诛杀作为一个词语来解释。这些解释显得有些肤浅。下面笔者从几点略陈管见。  我们可以先从当时的形势和刘邦的性格来推测。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二零六年十二月,是项羽在新丰鸿门
期刊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语文必修二节选了屈原的《离骚》,教材编者的主要目的可能是想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的确,不朽的政治抒情长诗《离骚》折射出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无比崇高的人品人格,在诗人身上闪耀着我们后人应该永远继承和弘扬的伟大精神。  “屈原精神” 绵延了两千多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笔精神财富,无论何时何地,对我们永远都是一种教育和激励。
期刊
“品德修养”是个严肃而又永恒且常考常新的话题,显性考查的命题有:全国卷I的“彩票代购”、江苏的“拒绝平庸”、江西的“孟子三乐”等文题都比较明显地考查了学生品德修养方面的认知能力。  还有更多隐性考查的命题,比如北京卷,似乎谈体育竞赛问题,其实就“生丙”的议论:“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赛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即可从“品德修养”立意:“公平与道德缺一不可”或“竞争与诚信”等。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没有
期刊
广大语文教师致力于语文教学改革,可是好像总感觉越改问题越多、越严重。个中的问题何在?笔者认为,忽视对传统教学的继承,违背汉民族语言之特点,是造成当前语文教学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语文教育应该在传统教学的富矿中寻找当代语文教学的新路。因为任何事物的传承与创新,都是在吸取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实现的。  一、强调诵读  古代的学校,诵读之声不绝于耳,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开始,就日诵不辍,因此古时有读书“口舌生
期刊
苏教版高中语文最大的优势是主题统摄下的选材,即同一主题下古今中外的经典文章组成一个单元,从必修一到必修五涵盖了“人生”“梦想”“生命”“情感”“责任”“尊严”“人性”“乡土”“爱国”“和平”“历史”“自然”“星空”等大的主题,每一个大主题下又细分为若干小主题,形成一个庞大的主题群。倘能依托单元主题,网络写作素材,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作文教学定会有大的帮助,同时锻炼了学生筛选整合的能力,真正实现文本
期刊
阅读教学如何加强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呢?  第一、要让学生懂得“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道理  如果在起始年级的开始阶段,学生就明白了重要性,就有助于自觉质疑,同时要督促帮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提出问题可以作为各次预习的一项重要任务(不妨是书面作业)来布置,到上课时交流;复习时要求在温故中发现新的疑问。课内自读课教学,就更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明确学习重点与必须弄懂的问题,再“疑义相与
期刊
最新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规定是: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等。  从08年开始,考试大纲将几种文体的表述顺序进行了调整,把小说放在最前面。顺序的调整无论是从文学史地位还是从受众面的角度来说,都更加合理。近几年全国每年都有多套试题考查了小说,因此,我们备战高考现代文阅读,应该重视对小说的复习。  就小说而言,其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期刊
高考语文复习分为三轮: 第一轮: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第二轮:专题复习,查漏补缺; 第三轮:重在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下面我将就第三轮复习中的阅读鉴赏题的有关方法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诗歌鉴赏题  考试说明中规定古诗的鉴赏评价层次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歌)”,所谓“浅易”,是指内容浅易、文字平易。一般没有难懂的字词、典故,如果出现,题干应加以解释。尽管如此,可是一些学生对于此类题的解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