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准则

来源 :公务员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qidf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不相信那些一见了你就夸奖歌颂个没完没了的人。不相信那些动辄汇报谁谁谁在骂你的人。
  2.不讨厌那些曾经公开地与你争论、批评你的人。
  3. 绝对不安排一些人去搜集旁人背后说了你一些什么。
  4. 一般不做自我辩护,但可以澄清一些观点、一些选择、一些是非。
  5.一时弄不清或背了黑锅没关系。你还是你,他还是他。一个黑锅也背不起的人只能是弱者。
  6. 不随便拒绝人,也不随便答应人。不许愿,不吊人家胃口,不在无谓的事情上炫耀实力。
  7. 不急于表现自己,也不急于纠正旁人,再听一听,再看一看,再琢磨琢磨。
  8. 不在背后议论张长李短。
  9. 可以用足氣力去学习、去工作、去写作、去装修房屋,乃至去旅游、去赛球、去玩儿,但是用在人际关系上,用在回应摩擦上,用在对付攻击上,最多只好三分力,最多发力30秒钟,再多花一点时间和气力,都是绝对的浪费时间。
  10.在人际关系中永远不考虑从中捞取什么。
  11.永远不要以为任何你接触的人比你傻比你笨比你容易上套。
  12. 对某人某事感到意外时,先从好处想想,可能他做这件事是为了帮助你,至少客观上对你无损,千万不要立即以敌意设想旁人。
  13. 寻找结合点、契合点,而不是只盯着矛盾分歧。视不同意见的人为现实的诤友或候补诤友,而不是小气鬼般见到意见不一的人就如坐针毡。
  14.永远不从个人利害的角度谈论与思考问题,永远不“我、我、我”与人争论,宁可把一切争执学理化而不是搞个人化。
  (摘自《新周报》)
其他文献
南怀瑾先生有一位非常有趣的朋友,这位朋友过去曾官做到过部长级别,当时风光无限,其地位和威望自不用言说。退休之后却过着清贫的日子,他的亲人都不在身边,唯有跟随他几十年的老佣人,自愿免费侍候他。一天,他写信找朋友借钱,那位朋友看到信后立刻慷慨地拿出了一千多元。于是南怀瑾先生的这位老朋友拿着钱去饭店吃饭,点了之前自己最爱的几样菜,又拿来一包以前最爱抽的英国加立克牌的高级香烟。他就这样坐,在餐厅里慢慢吃着
期刊
“以前听讲座,从没遇到过那样的场面!”两周过去了,小王(化名)对2016年1月8日上课的“壮观”场面还记忆犹新。  他说的这次讲座,授课者不是普通的大学教师,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1月8日上午,彭清华在广西大学作了一场思想政治教育报告会,给大学生讲解国情民情和“十三五”发展理念,听众是来自驻南宁15所高校的1300多名师生。  正在广西大学新闻系读大三的小王向记者回忆,彭清华书记讲课前
期刊
前不久,私下见了一个即将离任的地级市市委书记。  那是一个周日,下午他主持当地一个招商引资的会。开会开到了下午6点多,我们才见上面。  坐下来,他就开始感叹。上次见面,是2015年的冬天,我问到他的仕途前景。当时,他告诉我,不久就要过60岁生日了。官场上的人都知道,即将满60岁的厅官,一般来说仕途到头了,不会有什么希望。这一点,他心里非常清楚。他也告訴我,准备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带带外孙。  明知仕
期刊
全面从严治党当破三个误区。  现在对党员干部的更求太严了,要不要松一松?事实上,从严治党只会越来越严。全面从严治党对大部分官员来说,吃喝送礼少了、陪家人的时间多了,工作上干劲更足了。抱怨“严过头”的人,有些是早已劣迹斑斑,还有些是之前为所欲为惯了。更何况,当下腐败的活动并未绝迹,仍有人希望通过各种手段避过风头。  经济增速放缓,从严治党是不是该缓一缓?简单地把经济增速放缓归责于反腐,无疑是对经济规
期刊
直面当前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形成了新的制度安排。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全会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就。全会全面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系统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期刊
2016年10月27日,十八届六中全会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全会公报中给党员干部明确了一些红线。  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  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
期刊
论辩中,当论敌采用类比之石搭建推理大厦的时候,我方如何应对呢?对方采用了一个看似相关的类比推理,表面上看十分有理,实际上是十分荒谬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击碎对方的类比之石,让对方的推理大厦顷刻倒塌?  套用类比,巧妙回击  1915年,已经担任中华民国总统的袁世凯,一心想复辟当皇帝。国学大师章太炎发表多篇文章揭露袁世凯的称帝野心,袁世凯惧怕章太炎的影响力,只好派遣杨度前去游说。杨度见到章太炎,说:“
期刊
近日,社科院发布报告称,中国成功跨过了中等偏高收入门槛,正式进入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行列。此报告一出,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个大大的问号也悬在很多人的心里:中国已经进入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行列,怎么我们的收入不是中偏高呢?  社科院上述结论,参照了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按人均GDP,世界银行对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分组:4126~1273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2015年中国人均GDP为5.2万
期刊
中国能像硅谷一样创新吗?答案是“能”和“不能”。我现在有一半的时间待在中国,这种经历让我看到中国和硅谷两种不同创业生态系统的差异。  中国的经济、地理、文化、政治及历史和美国有着根本不同。中国在1000年里一直占据世界创新引领者的位置。然而,中国错过了一两步,其他的国家则迎头超赶。现在,中国又回到“竞技场”。承认这些事实后又不得不说,中国永远不能成为今天所熟知的、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社会风气之中的
期刊
今年3月底,国务院批转的《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今年将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在此之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就表示,中国将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在2020年前肯定出台。延迟退休是基于怎样的紧迫现实?是否会增加年轻人的就业压力?“退休不公平”的担忧又该如何解决?我们就此问题从正反兩方面来做个对比研究,看看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如何客观地看待这个不可回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