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都的时光如佛经般漫长,京都的庭院精致小巧,京都的拉面馆都氤氲着某种寂寥却优美的氛围,京都注定属于一个独行的我。
从三十三间堂出来,在京都鱼网般的巷道中,我遇到一个小酒吧。
《孤独星球》说京都是一个“毫无特色的城市”,确实如此。那个午后,那个小酒吧也毫无特色。时光像是一张工业生产的白纸,就被耽搁在那里,然后过去了。一杯冰激凌,两瓶啤酒,直至夕阳西下时分,这般平凡的一个下午却这般奢侈。这让我伤感。
与我隔着一张桌子的桌子边独自坐着一位中年男子,他喝了一瓶啤酒,读了一张报纸,看上去那么怡然。京都到处可见怡然的人。譬如在饭馆里为我做英文翻译的那个老人,他带着一本口袋书独自吃完一碗乌东面,临别的时候还说“祝愉快”,离开时他反手轻轻带上门。
还有京都大街上的人,他们穿着自己的衣服很满意,讲话、走路都很满意,就像他们对自己的样子满意。我只能从他们舒缓的表情下判断。我从地铁站走出来时是最显眼的,因为我的表情。我焦虑、不舍、疲劳。我总是。京都的温柔和平凡并没有沁入我的心。如那个奢侈的下午,室外的阳光将时代隔离开,我在阴影里喝啤酒,老板娘坐在店门口包饺子。我将小相机立在桌子上,按下快门,后来我发现那是一张不错的照片。盲拍。尽管如此,因为奢侈,所以不能怡然。
在中年男子的旁边,玻璃窗外,是一个小小的庭院。只有五六平方米,三面墙,一面玻璃窗,小小的門可以让人走进去。这个庭院如一个放大的盆景,青苔古树和怪石,各自怡然。
京都的铺子都那么小,我在里面深觉自己庞大碍事。我甚至不敢转身,举手投足都小心翼翼,生怕砸碎了珍贵的东西。我在一个小铺子里买下一个茶壶,“手工做的”,老板告诉我。我动作缓慢地将它收入背包。抬眼时我又看到庭院。在铺子的后身,是青苔古树和怪石。门楣上挂着小巧的铜风铃。京都的毫无特色在这里被颠覆了,庭院是京都人刻给自己的闲章。工业生产的白纸和画工拙劣的图案因为它而有了归属,如掌心的一枚朱砂痣,千言万语隐忍不发。
当真正身处京都的街头时,我总是迷路。无数次我看见206公车从我身边擦过,就饿了。每天走着同一条路,鹫田清一在《京都人生》中写到的种种吃食我却一个也没有吃到。我的京都与鹫田清一的合辙但不押韵。
后来我发现了一兰拉面。
一兰拉面出生于1960年的福冈,从那时起,它就是一家加盟连锁店,迄今全日本已有五十余家分店。这样的拉面馆,当然不会出现在《京都人生》中。
你来到一兰拉面,进门,看到一架复杂的机器。鹫田清一在搓手了,我猜。你投入硬币,机器吐出收据给你。你拿好服务生给你的单子,在单人座位坐下。这是个卡座,你左右都是隔板。你拿起笔开始填单子:种类、软硬程度、汤底、汤浓汤厚、加蒜免蒜、葱多葱少、辣椒?要加点肉吗?或者来个鸡蛋?配菜、小食呢?……有点复杂,你兴致盎然。这时候你已经把鹫田清一忘了。有人掀开你面前的竹帘,拿走收据和填好的单子。竹帘放下,你又是一个人了。冷水龙头和杯子在左手边,餐具在右手边。你左右端详,觉得自在。竹帘再次被掀起,你就有了面。你吃完了面,还有汤剩着,你可以添饭,可以添面——被称为“替玉”的东西。你也可以什么都不添,就这么坐着。坐到想走,你就走了。出去的路上也许看到排队等候的顾客,也许看不到。你不会为自己多坐了一会儿而内疚,也不会为少坐了一会儿而遗憾。你想的是,你吃饱了。你跟自己一起完成了一顿非常舒服的饭。
这简直是为独自进餐者谱写的赞美诗,第一次来一兰拉面的时候我这样想。一直以来,我被大肚量的豆浆机、榨汁机、电饭煲等各类厨房用具气坏了。世界一直这样冷眼对待独居者,更不要提前后左右都不设防护的餐馆桌椅。
第二次来一兰拉面时,我发现隔板是可以打开的。这个设计让我悲辛交集。
在香港,人们讨论着一兰拉面分店里该不该供应热水。热爱拉面文化的人士说冷水与浓汤更为相配,而我固执地认为冷水是具有形而上意味的,包括那必须用力上掀的小笼头,这其中有着—种冰凉的当代速食主义、—种工业设计的无情。它并不给单身者在独酌温酒中咀嚼寂寞的暗示。如果真在一兰拉面这么干了,它会让你自觉尴尬。这里提供的是有事说事的解决方案,你会被它笼罩住,记住你的口舌,忘记自怨自艾。
从三十三间堂出来,在京都鱼网般的巷道中,我遇到一个小酒吧。
《孤独星球》说京都是一个“毫无特色的城市”,确实如此。那个午后,那个小酒吧也毫无特色。时光像是一张工业生产的白纸,就被耽搁在那里,然后过去了。一杯冰激凌,两瓶啤酒,直至夕阳西下时分,这般平凡的一个下午却这般奢侈。这让我伤感。
与我隔着一张桌子的桌子边独自坐着一位中年男子,他喝了一瓶啤酒,读了一张报纸,看上去那么怡然。京都到处可见怡然的人。譬如在饭馆里为我做英文翻译的那个老人,他带着一本口袋书独自吃完一碗乌东面,临别的时候还说“祝愉快”,离开时他反手轻轻带上门。
还有京都大街上的人,他们穿着自己的衣服很满意,讲话、走路都很满意,就像他们对自己的样子满意。我只能从他们舒缓的表情下判断。我从地铁站走出来时是最显眼的,因为我的表情。我焦虑、不舍、疲劳。我总是。京都的温柔和平凡并没有沁入我的心。如那个奢侈的下午,室外的阳光将时代隔离开,我在阴影里喝啤酒,老板娘坐在店门口包饺子。我将小相机立在桌子上,按下快门,后来我发现那是一张不错的照片。盲拍。尽管如此,因为奢侈,所以不能怡然。
在中年男子的旁边,玻璃窗外,是一个小小的庭院。只有五六平方米,三面墙,一面玻璃窗,小小的門可以让人走进去。这个庭院如一个放大的盆景,青苔古树和怪石,各自怡然。
京都的铺子都那么小,我在里面深觉自己庞大碍事。我甚至不敢转身,举手投足都小心翼翼,生怕砸碎了珍贵的东西。我在一个小铺子里买下一个茶壶,“手工做的”,老板告诉我。我动作缓慢地将它收入背包。抬眼时我又看到庭院。在铺子的后身,是青苔古树和怪石。门楣上挂着小巧的铜风铃。京都的毫无特色在这里被颠覆了,庭院是京都人刻给自己的闲章。工业生产的白纸和画工拙劣的图案因为它而有了归属,如掌心的一枚朱砂痣,千言万语隐忍不发。
当真正身处京都的街头时,我总是迷路。无数次我看见206公车从我身边擦过,就饿了。每天走着同一条路,鹫田清一在《京都人生》中写到的种种吃食我却一个也没有吃到。我的京都与鹫田清一的合辙但不押韵。
后来我发现了一兰拉面。
一兰拉面出生于1960年的福冈,从那时起,它就是一家加盟连锁店,迄今全日本已有五十余家分店。这样的拉面馆,当然不会出现在《京都人生》中。
你来到一兰拉面,进门,看到一架复杂的机器。鹫田清一在搓手了,我猜。你投入硬币,机器吐出收据给你。你拿好服务生给你的单子,在单人座位坐下。这是个卡座,你左右都是隔板。你拿起笔开始填单子:种类、软硬程度、汤底、汤浓汤厚、加蒜免蒜、葱多葱少、辣椒?要加点肉吗?或者来个鸡蛋?配菜、小食呢?……有点复杂,你兴致盎然。这时候你已经把鹫田清一忘了。有人掀开你面前的竹帘,拿走收据和填好的单子。竹帘放下,你又是一个人了。冷水龙头和杯子在左手边,餐具在右手边。你左右端详,觉得自在。竹帘再次被掀起,你就有了面。你吃完了面,还有汤剩着,你可以添饭,可以添面——被称为“替玉”的东西。你也可以什么都不添,就这么坐着。坐到想走,你就走了。出去的路上也许看到排队等候的顾客,也许看不到。你不会为自己多坐了一会儿而内疚,也不会为少坐了一会儿而遗憾。你想的是,你吃饱了。你跟自己一起完成了一顿非常舒服的饭。
这简直是为独自进餐者谱写的赞美诗,第一次来一兰拉面的时候我这样想。一直以来,我被大肚量的豆浆机、榨汁机、电饭煲等各类厨房用具气坏了。世界一直这样冷眼对待独居者,更不要提前后左右都不设防护的餐馆桌椅。
第二次来一兰拉面时,我发现隔板是可以打开的。这个设计让我悲辛交集。
在香港,人们讨论着一兰拉面分店里该不该供应热水。热爱拉面文化的人士说冷水与浓汤更为相配,而我固执地认为冷水是具有形而上意味的,包括那必须用力上掀的小笼头,这其中有着—种冰凉的当代速食主义、—种工业设计的无情。它并不给单身者在独酌温酒中咀嚼寂寞的暗示。如果真在一兰拉面这么干了,它会让你自觉尴尬。这里提供的是有事说事的解决方案,你会被它笼罩住,记住你的口舌,忘记自怨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