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rgw91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21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使命。我们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点燃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
  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呢?
  一、 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育只重视知识教育,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味追求高分,满堂灌,强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迫使学生走上“死读书,读死书”的死胡同。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的创造性束缚起来和压制下去。21世纪我们国家要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其他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国民素质的提高。而将来能够成材的不一定是99分、100分的学生,而是综合素质能力很强、思维敏捷的学生。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转变观念,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切要从学生的学出发,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二、 创新教学方法,发展创造思维
  观念更新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使课堂活起来。
  1、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发展创造性思维。
  主动参与学习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主题的能动作用。激发思维,迸发创造火花。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是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
  2、引导学生在主动质疑问难中发展、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 质疑问难、讨论争辩中达到“蓦然回首,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首先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消除心理紧张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问。对于学生提出的天真幼稚问题,教师要耐心予以解释,不可挫伤他们的好奇心。其次,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设疑。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深层次上思考问题,使学生善于挖掘知识中隐含的疑问,引导学生从无意的疑问向有意的疑问发展。再次,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上下功夫。教师既可基本放手让学生创造性的解疑,也可与学生一起设疑,引导学生逐步解疑,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识中有所发现和创造。
  3、引导学生在大胆幻想中发展创造思维。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科学的每一页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次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三、 改革教学评价,培养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评价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如在某一学生答对问题时,就要求所有的学生用掌声对其表示鼓励。这样很容易将学生的看法统一到教师的认识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认为好的,并不代表所有学生都认为好,要积极培养求异思维,倡导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使学生能相互启发帮助,实现共同进步。因此,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而后再阐述理由。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主动向教师提出质疑。这样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教师只有真正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才能在教学中 屏弃“我只有教,你才会”的教学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要相信学生他们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培养起来。
  此外,我们还应开设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展现的机会。如学校应大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积极开辟科技信息阵地,传授创造发明的技巧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他们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和独立创造的能力,促使学生身心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总之,在不断改革应试教育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让我们时刻铭记“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注意采取适当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和广泛求知的热情,促使优生冒尖,中生变优,差生进步。分层次表扬奖励特优生、优生和进步生,努力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从而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片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一块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天地。
  (选自《学周刊》)
其他文献
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是河北省重点中学,创建于1948年3月,1996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重点中学。2001年经河北省教育厅评估,省政府批准,被授予“河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称号。  学校位于石家庄中心地带,毗邻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和河北日报社,学术氛围浓厚,交通便利。校园环境幽雅,布局合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开,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体育馆、学生食堂错落有致。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阅读是语文能力的基石,语文素质的高低同能否扩大阅读面有很大的关系,这是许多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同时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最感头痛和棘手的问题。因为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初中生都不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他们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少得可怜。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可是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有阅读课
期刊
语文课教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能在语文教师中引发热议。日前,全国9所高校的师范教育专家集聚上海师范大学,就教育部“国培计划 (2010)——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进行经验交流。2010年,国内所有省份均步入“新课改”行列,各地共有200多名小学、高中语文名师在上师大分期研修。“国培”之后,教师们纷纷表示,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这里激荡,自己的教学方法面临革新。  语文课别教成旅游推介  在人教版
期刊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古人称文章好的开头为“凤头“,可见开头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它能提炼中心,完整结构,吸引读者。它能使文章锦上添花,令阅卷者倦处生神。这种说法并不夸张。因此,作文时多花费点时间、多动点脑筋,写个好的开头,是十分必要的。下面笔者结合例文谈一下作文开头常用“七技法”。  一、抒情点旨法。即在文章的开头就直接倾诉自己的真情,以点明文章的主旨。常用的抒情法有假设式抒情、对比式抒情和烘
期刊
徐志摩(1897-1931),浙江省海宁县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的代表人物。1910年开始接受“新学”,1921年春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剑桥大学两年的英国资产阶级教育,给了他很深的影响;剑桥大学的两年自由生活,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在《康桥,再会吧》中说,康桥,是他“难得的知己”“生命的泉源”“精神依恋之乡”,他的诗情是和他的理想一同在英国的康桥萌发的。   “人是自然的产儿,就好比
期刊
“碎石、寻玉、造匣、拟题”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读后感写作“八字诀”,颇受学生好评。下面以《为学》读后感写作为例,谈谈该“八字诀”的用法。  一、碎石,即对阅读的材料进行认真思考、细致分析  读后感,是对阅读原文后的感想。“读”是“感”的前提和基础。缺乏对原文的认真分析、研究,“感”就失去了依托和出发点,文章就很难写下去。若东拼西凑,强缀成文,也难免因缺乏真情实感而为败笔。所以要想成功地写好读后
期刊
一、学案的编写原则  首先,在学案编写中转变了以前的教学思想,学案的设计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再次,学案的设计不一定所有学科都一样,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也存在着差异,所以每节课学案的设计
期刊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创新意识是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的原动力。21世纪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教育。  当前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话题越来越受到全世界各国的高度重
期刊
雨露轻轻,润物无声;树影婆娑,播撒浓荫。您的心灵像雨后的天空一样高洁;您的真情如雪后的冬阳一样温暖!感谢恩师!  ——摘自一学生给常老师的临别赠言  谦谦的笑容,文雅的举止,极具亲和力,她——就是黑龙江省桦南林业局第四中学初中语文教师常宝荣。虽然她只是个普通的林区教师,但在学生们的心里,她不仅是个富有温暖爱心的母亲,富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她更是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1992年,刚刚走出校门的常老师申
期刊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一、教师主导,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  动力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情感具有一种内驱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学生单纯、自尊心强,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差生,总担心自己问得太简单或是问错了被同学、老师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