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滁州市地域文化积淀深厚,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其地域文化符号具有特色鲜明、类型丰富等特点。通过对滁州市现有地域文化符号资源的梳理,针对其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地域文化符号在城市绿地景觀中的传承与应用途径。
关键词:地域文化符号;城市公共绿地;景观;传承
一、引言
《北京宪章》提出:“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它存留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对城市的营造和市民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的灵魂。”现代城市景观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对传统地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的双重因素影响下,城市景观雷同化现象愈演愈烈,城市景观面貌缺乏地方特色,“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现状,让人们在日趋相似和缺乏地方特色的环境中逐渐感到迷失,无法找到环境的归属感。
城市公共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所有绿地中使用功能最明显、与市民的接触最多的一类绿地。城市公共绿地景观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有其诞生的文化背景,随着人们对公共艺术与文化需求的提高,表现出对城市绿地景观的设计与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一旦忽视了地域文化符号的应用和精神内涵,就容易造成景观的雷同,最终的结果则是城市景观失去自身地域特色。滁州市地理位置优越,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城,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在城市景观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对其展开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地域文化研究的视角,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滁州市文化形象及城市软实力。
二、地域文化符号的应用现状解读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具备地域特色并且被不断传承的传统文化,在这一空间内充满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1]。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命题,地域文化符号可以直接作为视觉传达的突出元素,可以应用在城市景观的各个领域,而在城市绿地景观中的应用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能够清晰、准确地传递出能够让观者容易理解与感知的文化信息,是构建场所文化氛围的关键所在,城市绿地空间能否做到可阅读、可感知,其关键在于文化符号的应用正确与否。
目前关于滁州地域文化的研究成果颇多,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大类,一是以醉翁文化和亭文化研究为主,如裘新江[2]、陶会平[3]等。二是以民歌、庙会及方言等民俗研究为主,如谢慧敏[4]、陈琴[5]、王亚斌[6]等。三是以地域文化与文化旅游为视角进行研究,如尹春娜[7]、吴大明[8]等。在知网中搜索关于滁州地域文化符号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则寥寥无几,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关于地域文化符号的应用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马国峰将地域文化元素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初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并分别对应物资文化、活动文化和哲学文化[9]。当前滁州市地域文化元素的应用多属于初层及中层,还没有达到深层文化的应用层次。滁州旅游产品是以初级观光旅游为主,游客参与性不强[10],城市文化资源存在闲置和浪费的情况,文化资源的文化效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11]。城市地域文化符号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开发层次还停留在初层阶段,以滁州市主打文化-亭文化为例,目前尚存在亭的布局与规划与周边环境不够协调,缺少亭文化之形;亭上无名,也无楹联匾额,缺少亭文化之实;宣传力度还不够,影响力有限,缺少亭文化之名等诸多问题。
三、地域文化符号的提炼与应用对策
(一)滁州市地域文化符号内涵的提炼
滁州市当前的城市文化品牌可以概括为“醉美滁州,亭好滁州”,“一山(琅琊山)、一亭(醉翁亭)、一文(《醉翁亭记》)、一书(《儒林外史》)、一村(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小岗村)”,这些都展示了滁州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滁州旅游的重要品牌;目前对于其它文化符号的内涵提炼也需要尽快完成,应继续深入挖掘当地的地域文化符号资源,总结地域文化符号内涵提炼方法,厘清每一种地域文化符号的内涵和外延,打造成滁州市地域文化符号群。在未来城市景观规划与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是在城市景观中融入这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符号,深入提炼其文化内涵,以地域文化的注入提升城市景观文化内涵和审美意境,最终获得大众的广泛认同。(表1)
(二)滁州市地域文化符号的应用策略
滁州市当前正处在文化大发展与扩张的关键时期,针对于城市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最为明显的还是细节问题,细节落实不到位,则空有文化之名,而无文化之实,这样的景观也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不要让城市的文化精髓继续沉睡,要使地域文化充满张力,要让城市的地域文化百花齐放,不要一枝独秀。
1、落实文化符号细节表现,补全亭名与楹联
滁州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醉翁亭而被称为亭城,其城市主打文化便是亭文化。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亭子本身没有形成整体的历史文化氛围,且只有少数亭子有亭名,很多亭子没有亭名,这也反映出在落实亭文化符号的过程中,存在着细节不到位等问题。亭文化不是只建成一座亭子而已,其中应包含亭名、匾额与楹联等更深层次的文化表现,当人们矗立在亭前,会感受到亭名与楹联中蕴含的深层次地域文化,如果只有一座空的亭子,这种感受则会大打折扣。
醉翁亭无疑是滁州最好的城市名片,这个资源要很好的利用。要有计划的复建一些古亭,名亭,让亭城的美誉传播得更远、更广,也可以在亭子周边建设一些景观小品,如景墙或灯柱、标识牌等,配以诗文、图画以及历史传说、传奇故事等,烘托亭文化氛围,让观者能够从外到内的真正领略到亭文化的独特魅力。
2、拓展文化符号的影响力,增加城市主题雕塑
一座具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在文化资源的积淀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如何将这种纸面上的优势物化为实实在在的城市文化景观,这需要经过大量的思考与实践探索。实地调研发现,在城市绿地景观中以亭、廊、楼阁等小型建筑物居多,整座城市缺少标志性的景观。如果说醉翁亭是自然风景区中的标志性景观,那么,在城市中间则没有能够真正代表城市主体文化、知名度很高的城市标志性景观。未来可以在城市中心广场或城池遗址公园中适当位置增加一座能够代表城市核心文化的主题雕塑,形成滁州市的一处标志性景观。 3、将文化符号与植物造景结合,增加植物图案与植物雕塑。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利用植物元素与地域文化结合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好。通过植物元素来展现地域文化符号的途径还是有很多的,具体尺度考虑有三种,一是在视平线以下,可以在草坪上利用地被植物设计多种图案和文字;二是与视平线平齐,可以考虑做成绿墙的效果,上面利用灯光亮化结合地域文化符号;三是在视平线以上,可以利用植物做成一些构筑物;如在新加坡的一处公园绿地内有一个小亭子,则是利用四棵近距离栽植的树木,树干当柱子,搭接在一起的树冠通过人工修剪做成一个亭子的造型,亭子给人感觉小巧精致且绿色环保,再结合夜间的照明,起到了很好的观赏效果,这种利用植物来营造文化符号的做法值得借鉴。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植物进行其他造型的设计,如人物、建筑物、动物等等,这方面可供参考的案例也有很多。
4、融入多种景观展示形式,增加观赏互动体验
传统的城市景观更多的是关注外部造型的塑造,而对于观赏者的心里研究较少,也容易造成人与景观之间互动的忽视。通过增加一些人与景觀互动的考虑,注重文化体验和渗透,可以使游人产生新的观赏感受和全新的体验,也可以引导游人参与到景观之中。景观除了要考虑使用功能外,还应该考虑到景观与自然、景观与人、景观与文化等多层次的联系。
具体途径有多种,如为城市景观增加二维码,包括硬质景观,也包括植物景观,只需拿出手机扫一扫,即可对想了解的东西一目了然。让游人在游览景观的同时,能够增加多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拓展知识面。还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增加艺术涂鸦墙、情景雕塑、表演舞台等景观,吸引游人的参与和体验。滁州自古以来文风盛然,有很多历代文人到访过,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文,这些文化资源可以结合石刻与碑刻设置在绿地景观中。除此之外,也可以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设置一些展览空间进行展览,如民间美术凤画、天官画等。
综上所述,地域文化要通过城市景观进行传承,主要通过结合公共绿地中的建筑、雕塑、铺装、小品、道路以及植物等景观要素进行展示。在宣传城市地域文化符号方面也还有多种途径,如通过举办全国性的景观设计竞赛、古建筑设计竞赛等提高城市知名度,让传统与时尚交融,为地域特色化发力。总之,要能够保证建成后的绿地景观达到“可看、可玩、可憩、可读、可思”,这也是地域文化景观的最终建设标准[12]。
四、结束语
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地域文化的发展是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坚定文化自信,这也为地域文化的发展和研究指明了方向。中国地域辽阔,每座城市都具有各自的气质和特色,从建筑、服饰、饮食、习俗等方面都会有不同文化的表现和特点,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提炼出更多的可以运用的地域文化符号。基于此,在进行城市绿地景观设计时要深入研究城市的气质,城市绿地景观在满足功能需求前提下,还承担着展示、保存城市特色文化印记的功能,是传承和宣传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当前及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便是根据滁州市现有文化资源创作出一批符合美学与艺术要求的地域文化符号应用在城市绿地景观之中,让城市更加美观的同时,也能增强其识别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王淳子.建立在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城市景观设计研究.沈阳建筑大学,2014.
[2] 裘新江.仰慕“六一风神”·弘扬醉翁文化[J].滁州学院学报,2007,9(5):6-7.
[3] 陶会平.论滁州亭文化的传承创新及当下应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73-77.
[4] 谢慧敏.滁州民歌与方言中独特地方特色的文化因素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 社会科学版),2016,37(2):217-219.
[5] 陈琴.滁州传统庙会民俗对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98-100.
[6] 王亚斌.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策略[J].滁州学院学报,2018,20(3):134-136.
[7] 尹春娜.世遗保护原则:旅游文化发展的一个高位视角--以滁州为例的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4,6(4):34-35.
[8] 吴大明.基于文化视角的滁州市旅游商品开发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2,14(5):1-3
[9] 马国峰.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转化与运用— 以滁州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10):90-93.
[10] 杜裕民,胡继艳.关于滁州文化休闲品牌的发展思考[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8(5):43-46.
[11] 汪才明.滁州市文化强市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滁州学院学报,2013,15(1):1-4.
[12] 张成明.传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1,203-204.
基金项目:
2019年滁州市第五届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课题(项目编号:A2019021)
作者简介:
孙得东(1978-),男,吉林省通榆县人,讲师,硕士,单位:安徽科技学院,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艺术设计。
关键词:地域文化符号;城市公共绿地;景观;传承
一、引言
《北京宪章》提出:“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它存留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对城市的营造和市民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的灵魂。”现代城市景观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对传统地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的双重因素影响下,城市景观雷同化现象愈演愈烈,城市景观面貌缺乏地方特色,“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现状,让人们在日趋相似和缺乏地方特色的环境中逐渐感到迷失,无法找到环境的归属感。
城市公共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所有绿地中使用功能最明显、与市民的接触最多的一类绿地。城市公共绿地景观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有其诞生的文化背景,随着人们对公共艺术与文化需求的提高,表现出对城市绿地景观的设计与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一旦忽视了地域文化符号的应用和精神内涵,就容易造成景观的雷同,最终的结果则是城市景观失去自身地域特色。滁州市地理位置优越,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城,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在城市景观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对其展开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地域文化研究的视角,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滁州市文化形象及城市软实力。
二、地域文化符号的应用现状解读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具备地域特色并且被不断传承的传统文化,在这一空间内充满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1]。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命题,地域文化符号可以直接作为视觉传达的突出元素,可以应用在城市景观的各个领域,而在城市绿地景观中的应用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能够清晰、准确地传递出能够让观者容易理解与感知的文化信息,是构建场所文化氛围的关键所在,城市绿地空间能否做到可阅读、可感知,其关键在于文化符号的应用正确与否。
目前关于滁州地域文化的研究成果颇多,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大类,一是以醉翁文化和亭文化研究为主,如裘新江[2]、陶会平[3]等。二是以民歌、庙会及方言等民俗研究为主,如谢慧敏[4]、陈琴[5]、王亚斌[6]等。三是以地域文化与文化旅游为视角进行研究,如尹春娜[7]、吴大明[8]等。在知网中搜索关于滁州地域文化符号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则寥寥无几,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关于地域文化符号的应用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马国峰将地域文化元素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初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并分别对应物资文化、活动文化和哲学文化[9]。当前滁州市地域文化元素的应用多属于初层及中层,还没有达到深层文化的应用层次。滁州旅游产品是以初级观光旅游为主,游客参与性不强[10],城市文化资源存在闲置和浪费的情况,文化资源的文化效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11]。城市地域文化符号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开发层次还停留在初层阶段,以滁州市主打文化-亭文化为例,目前尚存在亭的布局与规划与周边环境不够协调,缺少亭文化之形;亭上无名,也无楹联匾额,缺少亭文化之实;宣传力度还不够,影响力有限,缺少亭文化之名等诸多问题。
三、地域文化符号的提炼与应用对策
(一)滁州市地域文化符号内涵的提炼
滁州市当前的城市文化品牌可以概括为“醉美滁州,亭好滁州”,“一山(琅琊山)、一亭(醉翁亭)、一文(《醉翁亭记》)、一书(《儒林外史》)、一村(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小岗村)”,这些都展示了滁州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滁州旅游的重要品牌;目前对于其它文化符号的内涵提炼也需要尽快完成,应继续深入挖掘当地的地域文化符号资源,总结地域文化符号内涵提炼方法,厘清每一种地域文化符号的内涵和外延,打造成滁州市地域文化符号群。在未来城市景观规划与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是在城市景观中融入这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符号,深入提炼其文化内涵,以地域文化的注入提升城市景观文化内涵和审美意境,最终获得大众的广泛认同。(表1)
(二)滁州市地域文化符号的应用策略
滁州市当前正处在文化大发展与扩张的关键时期,针对于城市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最为明显的还是细节问题,细节落实不到位,则空有文化之名,而无文化之实,这样的景观也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不要让城市的文化精髓继续沉睡,要使地域文化充满张力,要让城市的地域文化百花齐放,不要一枝独秀。
1、落实文化符号细节表现,补全亭名与楹联
滁州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醉翁亭而被称为亭城,其城市主打文化便是亭文化。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亭子本身没有形成整体的历史文化氛围,且只有少数亭子有亭名,很多亭子没有亭名,这也反映出在落实亭文化符号的过程中,存在着细节不到位等问题。亭文化不是只建成一座亭子而已,其中应包含亭名、匾额与楹联等更深层次的文化表现,当人们矗立在亭前,会感受到亭名与楹联中蕴含的深层次地域文化,如果只有一座空的亭子,这种感受则会大打折扣。
醉翁亭无疑是滁州最好的城市名片,这个资源要很好的利用。要有计划的复建一些古亭,名亭,让亭城的美誉传播得更远、更广,也可以在亭子周边建设一些景观小品,如景墙或灯柱、标识牌等,配以诗文、图画以及历史传说、传奇故事等,烘托亭文化氛围,让观者能够从外到内的真正领略到亭文化的独特魅力。
2、拓展文化符号的影响力,增加城市主题雕塑
一座具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在文化资源的积淀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如何将这种纸面上的优势物化为实实在在的城市文化景观,这需要经过大量的思考与实践探索。实地调研发现,在城市绿地景观中以亭、廊、楼阁等小型建筑物居多,整座城市缺少标志性的景观。如果说醉翁亭是自然风景区中的标志性景观,那么,在城市中间则没有能够真正代表城市主体文化、知名度很高的城市标志性景观。未来可以在城市中心广场或城池遗址公园中适当位置增加一座能够代表城市核心文化的主题雕塑,形成滁州市的一处标志性景观。 3、将文化符号与植物造景结合,增加植物图案与植物雕塑。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利用植物元素与地域文化结合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好。通过植物元素来展现地域文化符号的途径还是有很多的,具体尺度考虑有三种,一是在视平线以下,可以在草坪上利用地被植物设计多种图案和文字;二是与视平线平齐,可以考虑做成绿墙的效果,上面利用灯光亮化结合地域文化符号;三是在视平线以上,可以利用植物做成一些构筑物;如在新加坡的一处公园绿地内有一个小亭子,则是利用四棵近距离栽植的树木,树干当柱子,搭接在一起的树冠通过人工修剪做成一个亭子的造型,亭子给人感觉小巧精致且绿色环保,再结合夜间的照明,起到了很好的观赏效果,这种利用植物来营造文化符号的做法值得借鉴。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植物进行其他造型的设计,如人物、建筑物、动物等等,这方面可供参考的案例也有很多。
4、融入多种景观展示形式,增加观赏互动体验
传统的城市景观更多的是关注外部造型的塑造,而对于观赏者的心里研究较少,也容易造成人与景观之间互动的忽视。通过增加一些人与景觀互动的考虑,注重文化体验和渗透,可以使游人产生新的观赏感受和全新的体验,也可以引导游人参与到景观之中。景观除了要考虑使用功能外,还应该考虑到景观与自然、景观与人、景观与文化等多层次的联系。
具体途径有多种,如为城市景观增加二维码,包括硬质景观,也包括植物景观,只需拿出手机扫一扫,即可对想了解的东西一目了然。让游人在游览景观的同时,能够增加多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拓展知识面。还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增加艺术涂鸦墙、情景雕塑、表演舞台等景观,吸引游人的参与和体验。滁州自古以来文风盛然,有很多历代文人到访过,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文,这些文化资源可以结合石刻与碑刻设置在绿地景观中。除此之外,也可以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设置一些展览空间进行展览,如民间美术凤画、天官画等。
综上所述,地域文化要通过城市景观进行传承,主要通过结合公共绿地中的建筑、雕塑、铺装、小品、道路以及植物等景观要素进行展示。在宣传城市地域文化符号方面也还有多种途径,如通过举办全国性的景观设计竞赛、古建筑设计竞赛等提高城市知名度,让传统与时尚交融,为地域特色化发力。总之,要能够保证建成后的绿地景观达到“可看、可玩、可憩、可读、可思”,这也是地域文化景观的最终建设标准[12]。
四、结束语
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地域文化的发展是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坚定文化自信,这也为地域文化的发展和研究指明了方向。中国地域辽阔,每座城市都具有各自的气质和特色,从建筑、服饰、饮食、习俗等方面都会有不同文化的表现和特点,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提炼出更多的可以运用的地域文化符号。基于此,在进行城市绿地景观设计时要深入研究城市的气质,城市绿地景观在满足功能需求前提下,还承担着展示、保存城市特色文化印记的功能,是传承和宣传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当前及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便是根据滁州市现有文化资源创作出一批符合美学与艺术要求的地域文化符号应用在城市绿地景观之中,让城市更加美观的同时,也能增强其识别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王淳子.建立在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城市景观设计研究.沈阳建筑大学,2014.
[2] 裘新江.仰慕“六一风神”·弘扬醉翁文化[J].滁州学院学报,2007,9(5):6-7.
[3] 陶会平.论滁州亭文化的传承创新及当下应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73-77.
[4] 谢慧敏.滁州民歌与方言中独特地方特色的文化因素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 社会科学版),2016,37(2):217-219.
[5] 陈琴.滁州传统庙会民俗对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98-100.
[6] 王亚斌.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策略[J].滁州学院学报,2018,20(3):134-136.
[7] 尹春娜.世遗保护原则:旅游文化发展的一个高位视角--以滁州为例的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4,6(4):34-35.
[8] 吴大明.基于文化视角的滁州市旅游商品开发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2,14(5):1-3
[9] 马国峰.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转化与运用— 以滁州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10):90-93.
[10] 杜裕民,胡继艳.关于滁州文化休闲品牌的发展思考[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8(5):43-46.
[11] 汪才明.滁州市文化强市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滁州学院学报,2013,15(1):1-4.
[12] 张成明.传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1,203-204.
基金项目:
2019年滁州市第五届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课题(项目编号:A2019021)
作者简介:
孙得东(1978-),男,吉林省通榆县人,讲师,硕士,单位:安徽科技学院,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