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魂奇案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xiaohai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神秘的湘西,一直流传着赶尸的传说。那会儿,村里不少人为了生计,纷纷外出到地主家打工。有的人死在了外地,为了叶落归根,不少人家就会请赶尸匠帮忙把人运回来。说来也怪,这死人怎么会走路呢?而且有的人是在夏天死的,这炎炎夏日,尸体在路上半个月都没有腐烂,完完整整地被运回家中,着实神奇。
  王小牛十七岁时,在一处客栈当店小二,每天起早贪黑。一天晚上,王小牛睡得正香,忽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吵醒。他赶忙穿上衣服,走出柴房,来到大门前。只听门外的人叫道:“来人止步!我们是赶尸匠,路过这里,想在这里休息一下,你赶快去准备一间偏僻的房间,然后把这大门的锁打开,但不要开门,我自己来开,你回自己的房间不要出来,等我叫你时,你再出来,明白吗?”
  王小牛第一次遇到这种事,一听是赶尸匠,顿时吓出一身冷汗,正在犹豫不决,就听见掌柜的骂骂咧咧的声音从卧室里传来:“还不照法师的意思去做!傻了吗?”
  王小牛这才回过神来,赶忙照着赶尸匠说的去做。他回到柴房,听见赶尸匠又是作法又是摇铃,过了一会儿,才推门进来,接着又做了许久的法事,才叫王小牛出來。王小牛只看到满地的纸钱,还有两个身材魁梧、凶神恶煞的人站在厅前,其中一个让王小牛在天亮后准备好一桌酒菜,然后叫他们出来,千万不要让别人走近他们的房间。王小牛连忙点头答应。
  不久之后,天蒙蒙亮了,这时的客栈已经忙碌了起来,厨师开始准备酒菜,王小牛帮忙劈柴烧火。厨师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叫老周。在烧火时,王小牛抬头问老周:“老周,你相信这死人还能走路吗?”
  老周边掌勺边应道:“你可别不信啊,我告诉你。我有一个亲戚就是这么被运回来的,我可亲眼见过,那个死人自己躺进棺材里,然后让最亲的人去辨认,最后才盖棺的。”
  王小牛笑着说:“真的假的?那你看见那死人长什么样了吗?是不是你亲戚本人啊?”
  老周耸了耸肩膀道:“那倒没有,他是我小舅,只有我外公他们看见了,我们小辈不能看,要是不小心看到了,会遇到灾祸的。”
  王小牛装作不为所动的模样,说:“这么玄乎,我可不信,不就是一个死人吗?”
  老周撇了撇嘴说:“说的好像你敢看似的,吹牛谁不会啊?有种你就去那两个赶尸匠的房间里看一看死尸,我就佩服你小子。”
  王小牛年轻气盛,不服气地说:“有什么不敢的,你给我等着瞧好了!”嘴上虽这么说,可很快,王小牛心里打起了鼓,进退两难。
  当饭菜上好之后,两个赶尸匠在客堂吃饭,老周在厨房里怂恿王小牛说:“嘿,现在正是好机会,你敢不敢去?我帮你望风。”
  王小牛硬着头皮说:“有什么不敢的,走,拿钥匙去!”于是,老周和王小牛来到赶尸匠住的最偏僻的那个房间前。站在房门前,王小牛害怕了,进也不是,不进也不是。老周故意催促道:“进不进?是不是害怕了?害怕就算了,我早就知道你不敢。”
  王小牛一时热血上涌,“咔嚓”一声打开房门上的锁。这时老周反而怕了,急忙拉住他:“哎哎哎,等一下,你真的要进去啊?我只是说说玩笑话,莫要当真啊!”
  王小牛见老周这番模样,更加来劲儿了:“那不然呢,这还能有假?你快去帮我望风!”
  还没等老周开口,王小牛便推开了门。老周一下子蹦出老远,头也不回地跑到转角处望风去了。
  就在这时,王小牛看到三具头上贴着黄符、身上穿着寿衣的尸体,直挺挺地站在房间的角落里,吓得他冒了一身冷汗。他在门口呆愣了许久,最后竟鬼使神差地走了进去,掀开死尸头上的黄符,用手探了探死尸的鼻息,触感冰凉,毫无气息。顿时,王小牛如坠冰窖,脑子一片空白,腿一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真的是死尸啊!
  过了好一会儿,王小牛才回过神来,一下子跳了起来,不料竟把一具死尸给碰倒了,死尸直挺挺地倒在了地上。奇怪的是,死尸倒地时,竟然轻飘飘的,没有发出一丝响声。王小牛当时吓傻了,也没多想,他深吸一口气,伸出手来想把死尸扶起来,但这一碰,他发现不对劲儿,怎么是软绵绵的?而且尸体很轻松地就被抬了起来。
  待王小牛将尸体摆正后,发现寿衣的一个扣子开了,里面露出的竟然是稻草!王小牛立马把所有的扣子都给解开了,好家伙,这尸体的身躯竟然是用稻草填充的,稻草中间还藏着一个木盒子。王小牛把木盒掏出来打开后,发现里面装的全是金银珠宝!一个赶尸匠哪有这么多的钱财?要知道,那时候赶尸匠就是因为穷才会干这行的。王小牛把一切恢复原样之后,退出房间,锁上房门,心中也有了主意。
  待那两个赶尸匠吃完饭,回到房间睡得正香时,被王小牛叫来的官差制伏了。
  原来,这两个人根本就不是赶尸匠,而是杀人不眨眼的土匪!他们杀人劫财后,为躲避官府的追查,化装成赶尸匠,把三个受害者的头颅与四肢砍下来,用小竹竿做支架,把头颅和四肢撑起来,填上稻草,再穿上寿衣掩盖。
  那死尸是怎么走路的呢?这两个土匪找来两根大一点儿的竹子当扁担,在寿衣两边的肩膀上各开一个口子,再用竹子穿起来,就能把三个稻草人扛着走了。为了不被人发现,他们白天休息,夜晚赶路,借着赶尸的名头谋财害命。
  没想到,王小牛这一番误打误撞,竟然解开了这么一桩奇案!
  选自《故事会》
其他文献
一  龙城自古是繁华之地,城东平畈之地堆积着大量黏土,是烧制陶瓷的好材料;南山出产碧玉,能雕琢精美的玉器;北山有铜矿,是铸造铜器的好材料。龙城历朝历代都是皇宫内廷御用之物的制造地,到了大清乾隆年间,龙城的这些资源早就枯竭了,但龙城依然繁华。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龙城人靠的是吃“古”。龍城几百年间出产的精美陶瓷、玉石、青铜器,闻名遐迩,哪家没有遗落几件?自然吸引了大批古玩商前来淘宝。除了西街鬼
期刊
女兒拿着试卷怯怯地对林平说:“妈妈,我数学不及格。”  林平大怒:“真的?”女儿点点头,说:“看清楚,是100分!”  林平大喜,亲了女儿一口。女儿叹了一口气:“我只是想考验一下,你到底是喜欢我还是喜欢分数。”  (李末)  选自《民间故事》
期刊
明朝隆庆年间,在浙江绍兴府,绸缎商彭耀祖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财主。这天夜里,彭家发生了一起窃案,一匣昂贵的珠宝不翼而飞。彭耀祖怀疑仆人张兆龙监守自盗,一纸诉状把他告到了衙门。审案的绍兴知府偏听偏信,认定张兆龙就是窃贼,将他关入了大牢。张兆龙蒙冤受屈,又气又急,不久便在狱中病死了。  半年之后,真正的窃贼在销赃时被抓,整个案情终于水落石出。这下,张、彭两家结下了仇怨。  张兆龙有个儿子,名叫张浩,是个
期刊
昨天我去爬山,在山崖下的石缝中看到一本发黄的、脏兮兮的、薄薄的书。可能是年代久远,封面已经损坏,但隐约可见“九阳”二字。我心中不禁狂喜,这绝迹江湖多年的《九阳神功》武功秘籍终于让我发现了!我用木棍将其小心翼翼扒拉出后,怕附近游客和村民发现,一把将书揣入怀中便打道回府。我在回家的车里一言不发,浮想联翩:任督二脉,刀枪不入……终于到家了,我把“武功秘籍”小心翼翼捧出来,怀着忐忑的心情翻開第一页—九阳豆
期刊
三婶兰香当年在俺们村里是有名的村花,长得那简直是无可挑剔。我三叔却大不相同了,长得是五短身材,其貌不扬。我三婶总是说:“我这一辈子,一朵鲜花插在了你三叔这摊牛粪上了!”三叔听后,呵呵一笑,这一笑让人琢磨不透。  谁都知道,当年是我三婶主动投怀送抱找我三叔的,二人很快生米做成了熟饭,有了我现在的这个叔伯大哥浩成,后来又有了老二浩功。  浩成和我三婶相像,一表人才,在村子里有很多追求他的女孩子,到了成
期刊
杭州北面的黄湖镇,下辖一个青山村。在青山村的荷叶岭上,有座古刹叫石泉寺,唐代始建,一直延续至今,正对山门的是一条石径,尽用鹅卵石铺成。  这条山径两旁长满了草木,但在山门下数十步处,却有一块光秃秃的方形石壁。这块石壁非常平整,几如人工打磨而成,当地人传说这是唐末黄巢兵败至此,用宝剑削出的。因为黄巢起兵时是凭法术让人在井中照影,说照到什么就会是什么,结果手下徒众照出或将或相,黄巢自己照出的则是帝王,
期刊
一天,康熙与大臣陈廷敬谈论天下大事,忽然问:“陈爱卿每日午宴用些什么?”  陈廷敬连忙奏道:“臣每日派人到前门外五牌楼东边买炸豆腐一碗,窝头两个。”  康熙又问:“用钱多少?”  陈廷敬答道:“两个小钱。”  康熙非常高兴,立即传旨:“即日起,朕每天午膳只用炸豆腐一碗,窝头两个。”  康熙连吃三天炸豆腐、窝头,心想一定节省了不少银两,遂传御膳房刘总管算账。  刘总管说:“这三天午膳,每天用白银一千
期刊
1.吓人的头像  艾佳今年四十多岁,是羌城有名的摄影师,她在羌城开了一家影楼,生意十分兴隆。艾佳如今是单身,她的前任丈夫一年前疯了,现在还住在精神病医院治疗。这天,她正在影楼会客室与一位客户商谈拍摄事宜,新招进来不久的助理华敏慌慌张张地推门进来,惊恐地说:“艾、艾总!刚冲洗出来的那组照片里……多了个人!”  艾佳淡淡地说:“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也许是路过的人呢。”  华敏见艾佳没有明白她的意思,就
期刊
莫名约见  和田辞去警察职务已经三年了。这天,他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女人打来的求救电话,说她最近常常接到一个男人的恐吓电话,说要杀了她,她很害怕,想请和田出来见面详谈。  出于过去当警察的职业敏感和习惯,和田答应了女人的要求,并和对方约好下午四点,在中央高速公路的相模糊出入口碰面。那女人还告诉和田,她叫片桐雪枝,戴了顶白帽子,穿一件白色的西服。  四点整,和田开车抵达相模糊出入口。此时已是初夏,周边都
期刊
西域大宛国,沙尘罩城,十万汉军围而不攻。  通往城里的水源已被切断,改道流进汉军大营。不出十日,这个沙漠之城定不攻自破。  “兵发大宛,取其宝马。汗血不得,一卒不回!”三年前的圣旨已经发旧,依然发出逼人的威力。将军手捧圣旨,长出了一口气。奉旨率大军万里西征,辗转大漠三年有余,终于找到了大宛国城,又切断了水源,何愁大宛国不交出汗血宝马?他挥手:“上酒,本将要一醉方休。”  十日后,城墙上的大宛兵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