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有舍才有得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mijnuhbygvtfcr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一课,是省教科所要求在一次小学语文评优课现场会上做的一节优质观摩课。在全省骨干教师面前现场做课,压力可想而知。一次又一次推倒辛辛苦苦所做的教学设计,数易其稿,实战演练。过程实在艰难,然而过程就是学习,就是进步,回首一个个扎实的脚印,突然感悟到,要敢于取舍,有舍才有得,取舍是一种智慧,一种美丽!
  一、由大到小
  《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的一篇文章,另外两篇文章为《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在最初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和大多老师一样,采用的是“拿来主义”,按照教参上所写的教学目标,照猫画虎原搬了下来,但效果却不理想。几次研讨、修改,根据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精简修改为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拼读“监、挑、茎、似、倒”多音字。正确拼读“滴溜圆、揩揩眼泪”词语字音。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动作变化部分,感悟严监生的人物形象。3.学习通过动作、神态、心理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目标突出了“学习通过动作、神态、心理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表述简洁明了,可检测性强。
  二、由面及点
  最初设计的几稿,一节课容量很大,把课文所涉及到的知识都想讲到。显然实践中,时间根本不够用,整节课提问繁琐细小,学生一直在我的带领下走着,师生都忙乱不知所然。
  试讲之后,精心梳理,细问反思。最终,我只提取了一点——学习通过动作、神态、心理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点确定了,方向明了了,设计起来也轻松了。把这节课主题由原来的“走进经典”,变为“写人如见其人”,紧紧围绕“写人如何见其人”这一目标,展开教学设计。课前由猜谜游戏导入,从四大名著中——孙悟空、诸葛亮、王熙凤、武松这些孩子们喜欢而又熟悉的人物形象入手,引出“写人如见其人”这一教学主题,铺垫描写人物特点的初步认知。学习文章的前半部分,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渗透结合注释、上下文理解等古文的学习方法,积累奄奄一息、油枯灯灭、气若游丝、病入膏肓等四字成语,训练语文词语积累的学习能力。继而,切入教学重点——动作描写部分,梳理出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学习通过动作、神态、心理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出示幻灯片,展示一个“视钱如命”的人物形象,让学生练习描写这一人物形象,达到运用 的目的。先口头训练,个别口语叙述之后,教师加以评价、点拨,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笔,再分享、交流、评价、指导。学生的练笔出乎我的预料,孩子们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眼神、动作等,想象他的心理活动,语言丰富、形象、生动。有的运用了夸张,有的运用了排比,有的学生在展示交流过程中语言、神态、动作并用,惟妙惟肖!我又设置了一个以“今晚足球赛”为主题,聚焦家庭成员,描写人物的练笔设计。有的学生描写足球迷爸爸观看时的神态、动作,更难得的是有的学生聚焦不喜欢足球赛的妈妈的动作、心理,还有的写自己和爸爸一起兴高采烈地观看,真是形象生动。
  三、由“教过”到“教会”
  一篇文本,呈现内容往往是多元化的,参考的课例也是各具特色,所以什么都想展示,都要面面俱到,不想却是做了蜻蜓点水之事,看着什么都讲了,而学生真正掌握的能有多少呢?
  这节课几番推倒演练之后,让我感受到“教过”与“教会”本质上、层次上的差别,“一课一得”与“一课多得”相比,我宁愿做到“一课一得”,扎扎实实地做到“得”,让学生在语言训练中真正“得”。如果“一课”能做到“一得”,那孩子们仅仅在小学一至六年级中,该有几千个“得”呀!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主编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一书中有一段话:一堂课上如果师生只能总结出思想内容方面有哪些认识体会,那么基本可以认定教师是在“教课文”;如果师生能非常清楚地总结这堂课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有什么体会或进步,那么基本可以认定教师是在“教语文”。如果这节课,孩子们上完只记住了严监生吝啬鬼这一形象,我想我只是把课文给学生呈现了一遍。可喜的是孩子们的精彩练笔习作,不仅让听课者,而且让我这个底气不足的执教者得到了意外的收获,也更深刻理解了吴教授所说“要敢于舍弃,什么都要往往什么都没有”这句话。是呀,舍得,有舍才有得!
  作者单位 陕西省铜川市新区教研室
  编辑 聂蕾
其他文献
加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积极开展长期、规范、有效的体育教师继续培训已成为我国当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从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人手,通过剖析问题的根源,最后提出更新观念,重新认识继续教育;建立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和网络学习的具体对策。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体育教师参考借鉴。  一、更新观念。重新认识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
期刊
案例:  无意中的一次,听到两位外专业老师的谈话。  甲:那个默默(化名)是不是有病呀?一个人总是爱自言自语。  乙:是的呀,他肯定是自闭症,我听说呀,自闭症幼儿就是不爱和别人沟通,喜欢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听到这样的对话,我也很担心,于是专门去和默默接触,时间久了,发现他确实会自言自语。但并不像那两位老师说的“有病、自闭症”。  笔者我认为,自言自语是儿童对自己而非某个特定的听者大声说出的言语。
期刊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已悄然走进了课堂。 在语文高效课堂中,新媒体魅力毕现、活力四射,令学生兴趣倍增,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使丰富的主题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绽放异彩,也是高效课堂的呼唤。对于这个“高效”,依我的理解: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只有在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指导下的高效率的学生学习取得了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都加大了教科研工作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社会期望尚有差距,文化落后的山区基层学校问题尤甚。  一、教科研工作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虽然每个学校都设有教科研领导机构,指导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开展教科研活动,但不少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状况,即形式多内容少,布置多落实少,投入多产出少。教师被动应付,管理者顾此失
期刊
李老师:“同学们早上好。昨天让大家准备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纸片.都带来了?”  学生:“带来了!”  李老师:“那好。我们先拿出方形纸片,每个人尝试一下。如何将它2等分、3等分、4等分、6等分。”  在学生们尝试的尝试过程中,李老师一边巡视学生的折法.一边引导启发一些暂无头绪的学生。  李老师:“通过上面方形的折纸。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2等分、4等分,3等分、6等分,这两组,组内折法的相通之处。有什
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不少教育专家提出“知识放养”这一概念,旨在将学生从固定的课堂“圈养”中解放出来,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而少先队活动为语文教学的“放养”开展拓展了一片新天地。语文教学与少先队活动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语文作文教学与少先队活动融合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和视野有限,不少学生在作文写作
期刊
“认识厘米”是小学生对测量单位的第一次接触,教学要指向于“单位”意识的确立和培养,而基本的单位“1厘米”则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很多教者都是把“1厘米”与“长度单位”割裂开来教学,这样学生形成的认知便不是完整的,甚至会产生偏差。  一个前后呼应的提问引发的思考  执教二年级“认识厘米”的课初,在统一测量工具的时候,很多孩子都提到了直尺,于是教者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用老师这把长尺和同学
期刊
本文意在结合笔者参加陕西省2011年、2012年、2013年三次大型“校本研修”现场推进会的体会,结合自己在与一线1000多名教师校长座谈交流收集的情况,以及数十次在“国培计划”和“省培”项目给参训者做的专题研讨的情况和思考,拟对“校本研修”的问题规避与开展策略进行探讨。  一、追求一个目标: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共同体  笔者认为,“校本研修”严格地说应该属于学校文化建设的范畴。一所学校的实力和
期刊
【案例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诗歌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比例明显增加,现人教版教材收录了17课23首诗歌。但不容忽视的是诗歌和我们的现实生活距离较大,和学生的接受倾向相距也较远,加之考试的“去诗歌化”,针对现代诗歌的教学情况并不理想。诚如舒婷在听完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分析她的《致橡树》后所说的:“老师的讲解就像一把手术刀,把我的诗弄得支离破碎”,把“我”剁成肉酱,包成了各种各样的饺子,喂给了学
期刊
形式是有意味的内容,教师对课堂提问形式的设置,不是为追求表面的热闹,而应通过“提问”这一有效的教学手段或者形式,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将知识内容通过提问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总结如下,以期在分享中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正教导。  一、 生活化的提问,让孩子乐于回答  叶圣陶认为:“教育是人类获得生存资料和经营生活的一种工具。教育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