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依赖现象的心理分析与对策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836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信息社会,网络日益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互联网构成的强大虚拟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强,甚至超过了真实社會对他们的影响。出于对归属感的需要及自身个性原因,很多青少年沉溺网络产生依赖,主要表现为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孤独症、网络人格障碍等。针对这一问题,青少年自身应加强自我修养、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帮扶与思想疏导,整合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帮助学生走出网络依赖。
  关键词:网络依赖  心理分析  对策
  近年来,网络依赖问题引起很多研究学者的关注,对网络依赖的定义也众说纷纭。梅松丽认为,网络依赖是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网络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不适应的一种现象。网络依赖者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冲浪、聊天或进行网络游戏,并且这种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境障碍、人格障碍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消极后果。尽管部分网络依赖的个体未出现严重的身心反应,但是也对其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了解青少年上网的心理需求并进行分析探讨,为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十分必要。
  一.网络依赖的现状与表现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渐充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网络的触角延伸至社会的各个角落,青少年借助互联网迅速走上虚拟世界舞台的中心。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当下青少年的“网络化生存”状态,除传统的电脑上网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也选择了手机上网。无论是乘坐公交、排队等候、吃饭还是走路,都可见他们玩手机上网的情景。网络满足了青少年的不同需要,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促进了他们个性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压力释放的途径,使他们能及时了解外界社会和同伴的信息。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青少年使用网络不当或过度依赖网络,则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网络依赖的表现形式多样,除了借助网络的聊天、游戏、音乐、购物等功能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以外,很多人表示即使上网没事情做,盯着电脑或手机发呆也不愿去做其他事情,生活变得越来越懒散。过度依赖网络容易形成 “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孤独症”、“网络人格障碍”等网络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 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成瘾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指的是上网者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上网冲动的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个体社会、心理功能受损。由于长时间、无节制地上网,出现如颈椎病、眼病等生理性病痛,常伴有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焦虑症或躁郁症等,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残、猝死或轻生等。2.网络孤独症。网络依赖者将精力过分投注于网络,忽视或逃避个人与社会及他人的交往,把自己与真实的社会关系割裂开来,远离周围家人及朋友,从而导致孤僻、冷漠。网上“众多知己”与网下“孤单一人”形成强烈对比,使得青少年网民更加封闭自我,孤独感增加,从而引发网络孤独症。3.网络人格障碍。青少年的生理发育虽已成熟,但其人格发展尚未最终定型。网络极易造成青年自我身份的迷失、认知的错误以及角色的混乱。网络虽然整合了世界,但也分化了“自我”,出现“现实我”与“网络我”的矛盾冲突,形成了网上角色与网下角色的强烈反差,从而导致青少年网络人格障碍的发生。互联网带来的社会隔离感在不断增强,过度使用网络的人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减少了,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互联网渐渐成为阻隔网民与外界沟通的一堵墙,并有逐渐加厚的趋势。
  二.青少年网络依赖倾向的心理分析
  (一) 青少年对网络的心理需求
  网络能满足青少年归属和认同的需要,减轻青少年的孤独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种,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当较低级的需要满足后,就会向高层次发展。孤独感是个体渴望人际交往与亲密关系而无法满足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体验。处于心理闭锁阶段的青少年,有时外显行为和内隐的情绪体验不完全一致。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希望能够寻找到自己的情感归宿,他们交友愿望迫切,但又不愿自我暴露;他们期望被认可与接纳, 然而却不得不承受被人拒绝的白眼;他们寻求感情的依恋与寄托, 却不得不经常忍受孤独的煎熬。孤独心理会使青少年产生挫折感和躁狂感,内心感到压抑。而在网络虚拟空间里,人与人之间可以突破时间、地点、身份的限制自由自在地进行人际交往,聊天室和游戏小团体能让青少年体验到归属某个团体的存在感,匿名带来的多种身份感也可以使上网者展示自己不同于现实生活的另外一面,充分张扬自我。所以,为了寻求情感上的支持和满足,他们便经常通过上网来寻求归属和认同。
  (二)网络依赖形成的原因
  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它的方便、快捷、隐匿性、娱乐性对易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都是极大的诱惑。处于特定群体中的青少年会受到朋辈团体的影响,如果周围人都迷恋网络,会对青少年造成无形的压力,迫使他们也服从这种氛围,保持群体一致。当然,网络依赖现象的产生最重要的仍是个性因素。首先是性格特质的影响。有些青少年性格较为内向拘谨,沉静寡言,对自我评价较低,害怕拒绝,他们由于自卑较少参加集体活动和聚会,不能从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得到满足,于是转而从网络中寻求慰藉。网络交往的平等性、隐匿性等特点,使得这些青少年在网络中更容易交到朋友,获得真实人际交往中不能实现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其次是社交技能的缺乏。有些学生乐意与他人交往,但一旦进行比较重要而且时间较长的交往就会出现困难,他们对自己的伙伴不太感兴趣,常常不能对对方所说的话题加以评论,也较少向对方提供有关自己的信息,倾向扮演一个被动消极的社交角色,被动消极或者带有攻击性的交往方式往往会赶跑很多潜在的朋友。第三,目标不明确,意志不坚强。人没有动机就没有目标,进而也不会产生相应的行为。很多青少年没有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对未来的目标不明确,就会产生无所事事、茫然的状态,进而感到生活空虚,为逃避空虚带来的焦虑感,青少年也容易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物上来。   三.青少年网络依赖现象的应对策略
  (一)学生应加强自身人格修养,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鉴于网络依赖的很大原因在于青少年自身的个性问题以及目标不明确,所以青少年要从加强自身人格修养上下功夫。培养积极向上、乐观的情绪,遇到问题不能把网络作为逃避的手段,网络只能短暂的逃离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离开网络后反而会陷入更深的迷茫和挫败。所以,沉迷网络的青少年应打破这一恶性循环,认真审视自己的生活,认清自身心理需要及沉迷网络背后隐藏的真正问题,直面生活的压力,从现实生活中寻求满足需要和解决问题的出路。同时,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构建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在态度上变消极为积极,再进行一些基本社交技能的训练,增强自我调控能力,用点滴成功激励自己。
  (二)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疏导与心理帮扶
  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对网络依赖学生的认识,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评价青少年的能力,同时从心理上进行帮扶,使其客观全面地评价自我、悦纳自己,敢于面对和正视问题,减轻人际交往不畅造成的心理压力。其次,要帮助网络依赖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心境,学会进行多元的自我评价。学校也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从而获得充分的心理支持,增加归属感和自信心,减少孤独感的发生。另外,开展心理咨询,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给予心理支持,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理智地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走出网络依赖的怪圈。
  (三)从现行运作到资源整合,健全网络运行机制
  青少年网络依赖问题的解决需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建立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为网络依赖学生提供关怀与支持。首先,父母应从心灵上关怀、支持孩子,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业表现,而要真心关注学生情感,受到关注的学生更愿意也更有动力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其次,学校要在现有人员基础上,提升教師队伍的心理敏感度,营造一种真挚、坦诚、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的良好人际环境。同时发挥朋辈团体的作用,对朋辈辅导员尤其是班级心理委员及寝室长加强培训和指导,使朋辈互助成为网络依赖学生帮扶的重要渠道。另外,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资源为网络依赖学生提供参与机会,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为他们拓广成长的机遇。
  参考文献
  [1]王滨.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倾向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6,(6):1425~1427
  [2]常若松等.大学生孤独感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特点的调查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5):57~59
  [3]蒋艳菊,李艺敏,李新旺.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 (3):690-693
  [4]薛桂英,赵小云.论中国大学生的孤独感及其应对[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140-143.
其他文献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受体制的更新、用工形式的变化等影响,给国有企业做好信访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新时期的国有企业信访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凝聚人心,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企业;以人为本;信访工作;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所
期刊
摘要:近几年,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改革,高校录取大学生的门槛日益降低,扩招更是各高校普遍实施的一种方式,“人人都能上大学”的现象令人欣喜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毕业生的数量正在直线上升,但社会的有效需求却难以满足越来越庞大的就业人数,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凸显,要解决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从多方面去考虑。本文从政府的行为出发,通过天津市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数据来分析政府行为在大学生就业
期刊
摘要:在群众文化事业中一种固有作用特性的体现就是和谐,同时和谐也是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基础内容,有和谐,才能保障群众文化的顺利建设、才能保障和谐社区的构建。因此,在和谐社区构建过程中,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社区各方面利益进行统一协调分配才能称之为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区,其目的就是为了充分满足社区人民群众对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实际需求。鉴于此,在构建和谐社区过程中,应对当前社会的科学
期刊
摘要: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征程中,更需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对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现状和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对策研究
期刊
摘要:在“推普”政策的冲击下,方言濒危,对方言文化的弘扬与传播迫在眉睫,烟台方言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地域民俗文化的产物,在整个烟台地区的文化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烟台话具备阳平、上声、去声三个声调,没有翘舌音,带儿化音等特点。以烟台方言为主题的整体形象设计,是以烟台方言为主体进而向整个烟台地区文化延伸的实验,从而不断夯实烟台地区的文化,使其更具魅力。  关键词:摩登;动态;形
期刊
摘要:体质健康是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任务繁重,除去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运动的时间并不多,因而课间操成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途径。通过梳理以往研究并结合教学实践,全面地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小学课间操存在的不足,结果发现,传统课间操在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较为单调,且教师和家长对课间操认识度不高,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这些因素成为中小学生课间操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应提高各方
期刊
一、基本情况  一年级报到第一天,一个小男孩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圆圆的脸蛋,一双大大的眼睛,报名时,手一直不停的翻动摆在桌子上的报名册。询问他时,他竟然瞧也不瞧我一眼,甚至对我的询问毫不理睬,他就是齐齐。上课不到一个月,“捣蛋王”的面目就尽显无疑了。  齐齐今年七岁,就读于二年级。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爸爸妈妈都是大学生奶奶也是一名退休教师,按理说家庭教育应该是好的。可是在孩子上学后发现了存在不少问题
期刊
摘要: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在维护第三方人的信赖利益和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和澄清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定义,法理基础和构成要件,以期对完善善意取得制度有所帮助。  关键词:不动产 善意取得 构成要件  一、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概述  善意取得制度是指无权处分人将其财产有偿转让给第三人, 如果受让人取得该财产时出于善意, 且履行了相关公示程序, 则受让人依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方法对CBA联赛2018-2019赛季的赛制改革方案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2018-2019赛季CBA联赛赛制改革提高了联赛的竞争力,为更多球队进入季后赛提供了机会;场次增加让年轻球员得到更多锻炼;比赛场次和密度增加为球员伤病产生带来隐患;比赛场次增多导致俱乐部投入增加。分析研究后认为:自负盈亏,加强俱乐部自主权;完善青训体系,加强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培育球市
期刊
摘要:随着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信仰也呈现出了繁荣,并表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了解民间信仰的新特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信仰观,可以促进民间信仰良好的发展,在推进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信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民间信仰;现状;特征;优秀传统文化;引导  民间信仰指那些在民间广泛存在的,属于非组织的,具有自发性的一种情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