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界披露他国军事设施信息行为的责任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01年通过的《国家对其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草案》和1998年通过的《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造成损害后果的国际责任条款草案》为解决跨界披露他国军事设施信息行为的责任问题提供了主要法律依据。本文基于上述两项法律文本,结合“谷歌地球”相关涉法行为,对比分析“一般国际责任”制度以及“不加禁止行为的国际责任”制度,可以得出结论:跨界披露他国军事设施信息行为的责任问题完全可以置于现行国际责任制度框架下解决;跨界披露他国军事设施信息行为满足“国际不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可以通过“一般国际责任”制度追究责任;非国家行为体所为的披露他国军事设施信息的行为则可以通过“不加禁止行为的国际责任”制度追究责任。
  关键词 军事设施 信息保护 国际责任法 国际不法行为 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
  作者简介:邬小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经济系,讲师,研究方向:诉讼法。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4-056-02
  一、跨界披露他国信息责任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高科技迅猛发展、国际军事竞争日趋激烈,军事设施信息安全保护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近年来,一些国家不征得他国同意,依托计算机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任意披露他国军事设施等敏感信息,引发了各国政府和军方的忧虑和愤慨。2007年初,伊拉克武装分子借助“谷歌地球”软件成功袭击英军基地就是典型的例证。为此,我们除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外,还应积极运用国际法进行防范与应对。当前,针对此类跨界损害行为,技术防护仍然是多数国家的首选,而真正依靠法律手段约束本国或海外行为者,保护本国信息安全的国家却寥寥无几。其结果是,虽然相关侵权事件频频发生,但受侵害国却既无法通过仲裁和司法渠道追究侵权行为国的责任,也缺乏相关国际司法判例或国际习惯可以援引。不仅如此,国际法学界对跨界信息披露行为责任问题的研究亦不多见。因此,从国际法国际责任制度的角度,研究跨界披露他国军事设施信息行为的责任问题便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二、国际责任制度适用于跨界披露他国信息责任问题的分析
  一般而言,国际法有关国际责任的制度,完全适用于跨界披露他国军事设施信息引起的涉法问题。
  (一)将该问题置于国际责任框架下解决,是由国际责任制度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决定的
  国际责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使国际责任制度的适用范围日益拓展,为解决一些“非典型”跨界侵权行为的责任问题提供了依据。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相关国际实践的发展和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对国际责任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国际责任主体日益多元化,国际责任制度适用范围不断扩大,传统的归责原则已不再是国际责任的唯一基础,国际责任制度的法律渊源不断丰富与发展,这就为解决一些在传统国际法上属于“非典型”侵权行为的责任问题提供了合理依据。由此可见,可以将跨界披露他国军事设施信息行为置于国际责任制度的基本框架中进行规制。
  (二)将该问题置于国际责任制度框架下解决有其现实合理性
  际责任制度的内容适用于跨界披露他国信息责任问题。国际责任主要是指国际不法行为和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的法律后果,包括责任的形式和程度等内容,它是一国国际责任的实质内容。在《不法行为草案》中,停止不法行为和给予赔偿被作为不法行为最主要的两个后果。其中,对国际不法行为造成的物质損害和精神损害提供充分赔偿是侵权行为国履行责任的一般性内容。对此,草案除了第31条的一般性规定之外,还专门通过第34条至第39条,对赔偿的范围、赔偿得以实现的形式等进行了具体规范,明确规定了侵权行为国与受害国之间因不法行为产生的新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不法行为草案》相比,《不加禁止行为草案》对国际责任内容的规定更具特色:虽然也将“赔偿”列为损害行为的主要法律后果之一,但不仅仅着眼于损害赔偿,而是重点规定了从事跨界活动的国际法主体避免或减少损害的预防义务。其中,第3条、第4条、第5条是对该项义务的一般性规定,第二章第7条至第15条则详尽列举了责任国包括“事先批准”、“风险评估”、“对公众提供情报”、“公平的利益平衡所涉及的因素”等在内的9条预防和减少损害的义务。笔者认为,草案这样规定是由此类行为的性质决定的。此类行为之所以不被国际法明确禁止,是因为它对社会有益,甚至是不可替代或不可缺少的;同时,此类行为可能包含着造成跨界损害的风险。鉴于此,立法者在规定其义务时应充分考虑社会效益与社会危害之间的平衡,尽量将此行为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最大化,而将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最小化。
  三、跨界披露他国信息行为的法律性质认定
  跨界披露他国军事设施信息行为涉及的最主要问题是对其行为的法律确认,也就是确定跨界披露军事设施信息的行为,究竟是属于“国际不法行为”还是“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国际不法行为”和“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在当今国际法中适用的是两套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的责任规则。对跨界披露军事设施信息行为法律性质的确定,关系到现有法律条款能否被准确适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结合这两类行为的构成要件探讨跨界披露他国军事设施信息行为的法律性质。
  作为一般国际责任产生的前提,《不法行为草案》第2条规定构成国际不法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两个要素:一是行为依国际法归于国家,二是该项行为构成对国际义务的违背。第一个要素强调了作为抽象的国际法主体,只有在国家代表的行为可以归于国家的情况下,才能构成一国的国际不法行为,并由国家承担责任。因此,“谁”应被视为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代表”,“什么行为”才能构成“国家的行为”,是国际责任中行为归属问题的关键。第二个要素强调的是国家行为违反了它应遵守的某一项特定的国际义务。这种国际义务可能源于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或国际司法判例,且对国家是有效的。就国际不法行为这两项构成要素而言,《不法行为草案》对行为归属问题的规定较为宽松,即行为只要是由国家政府机关所为或是由受国家政府机关指挥、指使或控制的其他人所为,就可归于国家;相比之下,《不法行为草案》对于行为合法性的规定则比较严格,即行为只要违背了现行国际法的明文规定,就构成对国际义务的违背。现行国际法明文规定的国际义务毕竟有限,过于严格的行为成立标准进一步局限了国际责任制度的适用范围,这显然不利于一些“非典型”跨界侵权行为责任的追究。   作为国际赔偿责任产生的前提,《不加禁止行为草案》关于国际赔偿责任适用范围的规定,实际上已经指明了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的构成要件。概言之,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就是没有被国际法明确禁止的、具有产生跨界损害风险的活动和实际产生损害的活动。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背景决定了此类行为在构成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行为主体不再局限于国家及其“代表”。与《不法行为草案》相比,《不加禁止行为草案》对行为主体要素的规定更为宽松,在该草案中甚至找不到相关阐述。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参与国际活动的主体越来越多元,现代国际责任的主体理论对行为主体的认定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国际法认定的范畴,国家不仅必须为“自己”和“自己的代表”的行为承担国际责任,而且必须为在自己主權管辖或控制范围的自然人、法人的相关行为承担相应责任。现代国际法对行为主体范围的拓展意味着国际法主体承担的国际责任正逐渐加重而非减轻。
  第二,行为领域的广度和行为后果的复杂性,决定了判断行为成立不能以行为是否违反法律明文规定为限,应以行为包含重大风险及造成损害后果为准。目前,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主要体现在核能利用、外空探索、海洋资源开发等以高科技为支撑的前沿领域。这些行为一方面体现了人类在探索未知世界、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作的有益尝试,另一方面包含着潜在的高度危险性,会给他国乃至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重大现实损害。因此,法律既不能将其一概禁止,又不能置其风险与损害后果于不顾。国际法委员会倾向于将此类行为的构成重点放在行为是否包含风险和损害后果,而不在行为本身是否违背了现行国际法明文规定。
  以“谷歌地球”为例,跨界披露他国军事设施信息行为究竟属于“国际不法行为”还是“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据报道,“谷歌地球”长期受到来自美国五角大楼和中央情报局的资金资助和技术支持。因此,从行为主体要素的角度看,“谷歌地球”的行为应当被视为美国国家政府机关“指挥”、“指使”或“控制”下的行为,符合“依国际法归于国家”的情形;从行为是否违法的角度看,就“谷歌地球”跨界信息披露行为本身而言,它并没有被现行国际法明确禁止,而其任意披露他国军事设施信息的行为则涉及违背国际习惯法规定的“行使自己权利不得损及他人权利”的义务。这项国际义务来源于罗马法“使用自己财产不应损及他人财产”的古老准则。基于这一准则,各国在跨界网络信息披露时就负有“权利不得滥用”“勤勉注意”和“谨慎预防”的国际义务,即不得滥用网络披露信息的权利披露他国敏感的军事信息,同时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或减少他国敏感军事信息的外泄。
  至此,跨界披露他国军事设施信息行为已经满足了国际不法行为的两项构成要件,可以通过一般国际责任制度追究其责任。此外,还有一种情形值得深入探讨。仍以“谷歌地球”为例,假设“谷歌”没有受到美国政府的幕后支持,那么,作为一家普通的美国商业公司,在其不法行为不能“依国际法归于国家”的情形下,又将如何追究其国际责任?如前所述,适用一般国际责任制度往往受到更加严格的条件限制,而适用不加禁止行为的国际责任的条件则宽松得多。就行为主体而言,凡在一国主权管辖或控制范围内未被该国政府禁止的行为都视为该国的国家行为,至于其行为主体是否为国家及其“代表”在所不问。可见,即便是“非典型”的国际法主体——个人或法人所为的跨界信息披露行为,也完全可以通过不加禁止行为的国际责任制度实现对行为者责任的追究。网络信息披露行为,其本身是以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等高科技为依托的,必然包含涉及他国敏感信息的风险,并引发跨越国界的现实损害。从这个角度看,跨界披露他国军事设施信息行为也能满足国际不加禁止行为的构成要件。
  跨界披露他国军事设施信息问题,是互联网条件下国际社会出现的新问题。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法律探讨表明,当今的国际法国际责任制度适用于跨界披露他国军事设施信息的责任问题。当然,彻底解决这一新问题,既有赖于健全、完善相关军事法律法规,也有待于今后国际司法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寿平.试论国际责任制度和现代国际法的新发展.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2]张晓芝.论国际法未加禁止之行为引起损害后果的国际赔偿责任.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3]理琪.谷歌地球:公开的偷窥.法制与社会.2009(9).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西方各个法学流派之间针锋相对的时候,往往需要一个中间人来进行调和,综合法学就充当了“和事佬”的角色。综合法学是法学各派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并没有自成一派,仅仅是一种趋势。由于发展时间短和观点不具有创新性等缺点,并不被人们所看好,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仍然存在着各种政治经济下的利益集团,使得综合法学的发展困难重重。目前,尽管大多数人对综合法学这一思潮持否定的态度,
摘 要 环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当下,2014年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环保成为亮点。2015年年初政协更将保护环境,保障民生提上新的台阶。环境信息公开是知情权的基础,不断保障公民环境知情权,对推动实现中国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公民环境知情权 环境信息公开  作者简介:赵士渊、马天、图尔柯孜·阿吉,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 我国行政程序法多年未立,困难重重,在对世界各国的行政程序法的立法过程进行研究探析得知,我国的行政程序法应当遵从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达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但由于行政程序法的立法过程较深层次的触碰到了原有的刚性稳定体制,导致了行政程序法的立法过程受到了制约。再者由于我国目前所处于的特殊的社会现狀,立法必然会经历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本文通过对行政程序法在立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的研究和探析,将有助于我
摘 要 我国《民事诉讼法》使用了“申请错误”的概念,但是其含义并非是指不应当申请而申请的情况,主要为财产保全过程造成损失的承担问题。就此问题的看法众说纷纭,并无形成统一观点。德国以诉讼方式裁决或判决假扣押、假处分的制度设计值得我国借鉴,对于财产保全制度的设定应当对申请严格把控、设置申请异议程序,减少不适当申请的实施,同时对保全所造成的损失以不赔偿为原则,但允许被申请人以侵权为由提起诉讼并得到赔偿。
摘 要 哈特与富勒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上都有过精炼的论述,这是一个经典而绝非过时的领域,深入剖析双方论战的实质对于我国当前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我们应坚持对形式正义的追求,严格遵循法律与道德在形式意义上的分离,并重视运用法律解释的方法体现实质正义的要求,以此,真正协调和发挥法律与道德在法治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法律 道德 法治 哈特 富勒  作者简介:徐嘉艺,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201
摘 要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儿童权利保障体系的完善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然而我国对儿童的法律界定的模糊,专门性立法的缺失以及政府对儿童权利保护的主导性责任尚未确立,社会对于儿童权利保护尚未形成正确的观念,是导致近年来司法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大量幼儿园儿童的权利被侵害的事实频发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我国台湾地区对儿童权利保障的立法与司法实践辨明优劣,以期对我国儿童权利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拙见。  关键词 儿童
摘 要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重组的方式寻求更大的发展。然而,重组后的企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企业的文化重构问题。本文阐述了企业重组文化重构的重要性及文化重构的重重误区,随后从沙因组织文化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不同文化层次对重构企业的影响,最后基于沙因组织文化的视角提出重组企业文化重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重组 沙因理论 文化重构  作者简介:黄饶黎,广西财经学院法学
摘 要 当前,自媒体以Web2.0为技术支撑,具备高度普范化、个性化、交互传播的特点,引领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今天,运用自媒体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成为现今中国的首要任务。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在自媒体时代人们应该用平等心态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国人的底气和骨气,对构建现代伦理道德规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
摘 要 1829年,罗伯特·皮尔建立的伦敦大都市警察被认为是现代职业制服警察产生的标志。分析英国率先建立现代职业制服警察的背景,可将其警务改革原因归为以下三点:一是18、19世纪英国社会传统警务工作模式的衰落,面对逐渐恶化的社会治安形势,产生对新警察的社会需求;二是这一时期,英国早期警务实践工作者不断探索,寻找出了一条适合英国国情的警务工作方式;三是早期警务理论思想家的理论创新,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
摘 要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规定“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司法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变革点。目前学界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理论基础等一系列问题都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由于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定位与诉讼地位的不明晰,实践经验的匮乏等原因,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在制度构建方面存在缺陷,本文拟提出构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