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主,先学后教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wa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2008年12月8日
  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片段一:自主学习,自己动手,发现问题。
  多媒体展示图片——“硅谷”。由学生简单介绍硅谷的传奇故事。可以说,“硅谷”的发展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那么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呢?
  教师导入新课后对学生们提出了学习任务:现在请你们阅读教材第51页的“活动与探究”,做下面的题目:
  请你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制成一个示意图,你能从示意图中提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学生阅读,制作示意图。有些学生边做边说:这怎么有点像数学课?有些学生还做出了圆柱图。
  
  教师提问:“你从图表中可以提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发现了什么?”
  学生1:“我从中发现了图表分三个阶段。1950—1965为一个阶段;1975—1982为一个阶段;1985—1999又为一个阶段。”
  学生2:“我还发现了图表中的50—60年代的“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增长了;70年代呈负值,下降了;80—90年代又持续增长了。”
  教师:“很好!这两位同学很细心。”请同学们把图表所反映的现象和今天我们所学的课题联系起来分析,又能发现什么?
  学生3阅读课本后,回答:“我发现了今天我们所学的美国经济的发展正像图表中所描绘的三个阶段那样。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繁荣发展;七十年代,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经济地位下降;八十年代,特别是九十年代,经济又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教师:“说得非常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的重点。现在,同学们再阅读课本,然后用列表格的方式,把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原因表示出来。”
  片段二: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表格,亲身体验,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巡查指导、啟发,然后请两个学生上来板书,学生点评。
  运用表格分析、归纳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学生点评讨论后,教师肯定学生的表格,也指出了表格中不足的地方。
  教师:从表格中你认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讨论。
  学生l:从表中可以看出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原因。
  学生2:主要原因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学生3:还有大力发展基础教育。
  教师:非常正确。这些正是美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教师提问:“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学生1: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学生2:适时调整经济政策,培养实用人才。
  教学反思: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三个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教学难点是:(1)在教学中结合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2)对“通货膨胀”、“新经济”等概念的理解。
  这些问题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体验,因此,难以从学生自身的生活积累里找到理解问题的支撑点。但是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经过初中阶段的前两年对中国历史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而且,也有了一定的概念推理能力。所以我运用数学建模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用数学图表和表格的形式,将历史现象数据化、直观化、系统化。并让学生在这种信息转换的过程中自我归纳和发现规律,从而达到理解课题难点和掌握重点的目的。
  2.这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注重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自己完成问题的探索过程,自己发现问题。用示意图和表格的方式直观、形象地说明历史问题,使历史线索简洁明了,可以省略教师“说教”的环节。课后,有些学生反映,通过自己制作示意图和列表,通俗易懂,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不仅掌握了,而且印象非常深刻。首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知识是由学生在探究和讨论中自己概括总结出来的,是由内而生,再向外而言的过程,学生的思想是自主建构,而不是由外部强加而来的,这完全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育观。其次,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了他们运用概念进行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了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精神。再次,通过制作示意图、列表的方式,培养了学生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责编 黄 晓 周侯辰)
其他文献
任何改革都是在不断规范中完善和发展的。近几年来,我国的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尚待进一步规范的问题。只有规范才能发展,才能为思品学科课程改革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使思品课改进一步扬帆远航。    一、规范的行为——课改扬帆远航的重要前提    思想产生行动,理论指导实践,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新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新的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这些理念见于文件、
【摘 要】 教师的语言交流是课堂师生交往的主要形式,对于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引导学生乐于利用学业求助这一有效的学习策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教师的语言交流水平,本文主要从两方面入手进行探究:一是言语交流技巧;二是态势语交流技巧。  【关键词】 教师语言 言语交流 态势语交流 学业求助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最主要的途径。一名教师教得好不好,对学生有没有亲和力和吸引力,
一堂课仅仅四十分钟左右,在这短短的四十来分钟里,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越来越多历史教师思考和践行的课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首先应该开好头、做好序,让短短的几分钟导入语成为精彩教学的序幕。常见的导入新课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以旧带新导入。以旧带新即复习法,这是我们最常用的课堂导入方式。它是利用知识
课堂提问是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也是连接教与学的纽带和桥梁。一节成功的课,可以问题为线索,以问题为平台,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方法,提高能力。课堂提问的成功,是引发学生有效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以学定问    学生是教学的核心,也是提问的对象,离开了教育的对象,提问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一个好的提问,首先要源于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教育家苏霍姆林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增多,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显露,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维护、心理问题的矫正,需要具有健康心理的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重视。日本的一项调查也证实,教师患心理疾病的比例比一般人高。    一、教师心理问题成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也发生
随着被喻为“教育的革命”的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和新课程高考的实施,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把握新高考的命题趋向,并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就成为新形势下历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现就找准历史新课程改革与高考命题趋向的结合点进行有效学习的具体策略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权当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大家。    一、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历史高考命题的特点    第一,从指导思想看,继续坚持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立意为主,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尤其是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学校德育教育应与时俱进,特别注重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教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方
2009年是江苏省实行新课程改革高考方案的第二年,对选修学科而言也是江苏高考招生方案大改革的重要一年。2009年的高考历史江苏卷在继承上择尽精华、推陈出新,发展上与时俱进、另辟蹊径。纵观全卷严谨大气,求真创新,形成了鲜明的苏派风格。但其难度陡然上升,给今后的历史高考教学带来新课题。    一、以稳为主,稳中有变,分步推进    2009年江苏卷题型稳中出新无大变,题量略微增多无大碍,试卷难度以偏难
央视有一则“为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中学为此还发起了“为妈妈洗脚”的活动,并布置了以此为主题的作文。这件事何以会引发如此大的震撼呢?恐怕是因为它在揭示一个伟大主题的同时,也触及了天下所有为子女者的内心之痛,即对伟大母爱报答的忽略。  虽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感恩仍是做人的起码修养。笔者认为,当今的社会感恩意识的缺失,虽然局限于少数人和个别现象,然而其影响却不容低估
旧的课程理念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将整个教学活动封闭在课堂之中,导致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脱节,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生活世界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纵观新教材,无不直接显示出以生活逻辑为主,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有机结合,实现教材的生活化。新教材这一特点呼唤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必须从传统课堂中走出来,去关注生活,构建生活化课堂。笔者结合自身对新教材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