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的DNA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谈社在百年来的经营中似乎一贯坚持着“原点”。除了“立足大众”和“有趣有益”这常说的两点,还可加上“软硬兼施”“自卖自夸” “以人为本”。
  2009年,讲谈社迎来创立100周年,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三年后的深秋,我有缘来到这里进行为期4个月的出版研修。老店不一定是大店,不过这家老店旗下杂志50余种,每年出版新书约2000种,最新年度书刊销售总额达1200亿日元,正式员工约1000人,事业规模公认为日本出版界老大。第六代社长野间佐和子在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表示要在出版界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严峻形势下,面向讲谈社的下一个世纪,继往开来,使“有趣、有益”的出版更上一层楼。
  “有趣、有益”四个字是创办人野间清治提出的出版理念,传承至今。日本人爱说“不忘初心,回归原点”,讲谈社在百年来的经营中似乎一贯坚持着“原点”。它们是什么呢?除了“立足大众”和“有趣有益”这常说的两点,我以为(不带贬义地)还可加上“软硬兼施”和“自卖自夸”。抚今追昔,这四点特征或许堪称融化在讲谈社体内的DNA。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下野间清治打造的出版“体质”。通过对讲谈社创业史的回顾,对日本近代出版的成立或许也能略窥一二。
  野间清治生于明治11年(1878年),是武士之后。在明治维新的大时代转折点上,武士阶层命运最为动荡。野间清治的男性长辈中,两人战死,一人切腹。父母沿街卖艺,后落脚乡村小学,教书谋生。野间清治在校内学业平平,喜欢出头露面,擅长剑道、演说、讲谈,后两点特长成为他创业的起点。
  演说这种面向群众就社会问题发表观点的表现形式是西洋舶来品。1875年福泽谕吉在庆应义塾开设日本最早的演说堂,随着明治初期自由民权运动兴起,演说蔚然流行。讲谈是日本传统的民间娱乐形式,近似于中国的评书,以武士、历史、人情为主要题材。虽说都是口头表现,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但能打破常识,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是野间清治过人之处。支撑野间清治的,起初是“炽烈的功名心”,后来则转化为“牢固的信念”。
  毕业后,野间清治先是当了几年乡村教师,苦于抱负无法施展,而立之年当上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法学院的首席书记(负责文案工作的办事员)。适逢学生精英们要成立辩论部,野间清治终于等到了创业时机。1909年11月辩论部召开成立大会,他自作主张带了一名速记员前往记录。更有甚者,在这之前他已经租下一栋远高于其薪金水平的房子,挂出了“大日本雄辩会”的招牌。挂出招牌这一天,就是百年老店开店之日,用今天的话说,那可真是如假包换的“皮包公司”。当时帝国大学的师生是精英中的精英,没人想到精英们的演说可以走出象牙塔。出身草莽的野间清治想到了这一点,将演说记录下来印成杂志,取名《雄辩》,面向社会发行。创刊号当天售罄,几次加印,赤手空拳的冒险一举成功。
  第二年,友人观察到通勤电车上人们爱读连载讲谈的报纸,建议野间清治出一本以讲谈为主的杂志。顾及《雄辩》方面的抵触情绪,新杂志《讲谈俱乐部》创刊同时,门柱上又挂出一块“讲谈社”的招牌,从此开始“双轨制”。硬性的刊物用大日本雄辩会的名义发行,软性的刊物用讲谈社的名义发行。据野间清治回忆:“社里的年轻人去书店办事,如果说是从讲谈社来的,对方通常好茶相待,说是从雄辩会来的就喝不上茶。反之,去访问学校,比起从讲谈社来的,要说是从雄辩会来的才会受到相当的厚待。两个名字各有用途,颇难取舍。”这“软硬兼施”也就成了讲谈社的基本特征之一。
  《讲谈俱乐部》开头并不顺利,退货如潮水,逼得野间清治靠借高利贷支撑。到了1913年,刚扭亏为盈,又遭遇“讲谈师联名罢演事件”。急中生智,野间清治想出“新讲谈”的主意。不再依靠讲谈师,请文人或新闻记者参照讲谈的形式和题材创作新故事——这一创意成为日本大众文学的滥觞。读者争相购读“新讲谈”,杂志最高发行量达到56万册。吉川英治、中里介山、大佛次郎、江户川乱步等鼎鼎大名的大众文学作家还在默默无闻时都从《讲坛俱乐部》崭露头角。时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城市化的扩大、识字率的提高、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大众社会在日本迅速形成。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大众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也拥有了文化消费的欲望,野间清治凭借《讲谈俱乐部》挖掘到阅读市场的新矿脉,从此确立“立足大众”的宗旨。
  这一宗旨最典型的产物是《国王》杂志。1925年元旦打着“日本第一有趣!日本第一有益!日本第一便宜!”的旗号创刊,发行量超过百万,被视为国民大众杂志。自这时起,两个社名也合二为一,成为“大日本雄辩会讲谈社”(直至1958年删繁就简,改称讲谈社)。有论者指出,《国王》起到了将日本人不问阶级、男女、年龄差异,统一到“国民”这一身份的作用。
  日本出版界在大众社会形成初期掀起过两场“革命”。书籍方面由改造社《现代文学全集》引发“元本热”,从前普通人难于问津的文学全集以一元一本的廉价走进千家万户,充实、装饰了新兴阶层的书架。杂志方面则由《国王》开辟大力宣传、大量贩卖的路线,即“自卖自夸”之谓也。野间清治很早就看到了宣传的效果,不顾“恶趣味”之讥,每月在报纸上刊登旗下杂志的广告。这一做法到《国王》创刊时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宣传攻势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以致九州某个小岛渔村的村民们“虽然不太明白是怎么回事,总觉得不容错过”,联合向书店订购了50本,传为逸话。
  上述两场“革命”,其实无非是阅读的大众化、去精英化。精英希望引导、教化大众,野间清治从不采取精英立场,但对杂志的社会教育作用自成一家之言。他创办的第三种杂志是面向中小学生的《少年俱乐部》。通过自身的教师经历,野间清治感到学校教育之弊在于“总是在智育方面过于用力,却轻视了国民性的启发和精神教育的方面”,主张“有益是第二位的问题,首先必须在有趣上倾注全力。有趣之后,有益自然随之而来”。《少年俱乐部》持续发行近50年,是日本最长寿的少年杂志。
  野间清治于昭和13年(1938年)去世。一生创办九大杂志,自创业那天起,几乎以每两年一本的速度,全力追逐着“出版报国”的理想。野间清治之所谓“报国”,既有传统道德的浓厚底色,又恰与新兴政府教化国民的政治需要和新兴社会的经济转型相契合,内涵颇为混沌。讲谈社《社史》认为,讲谈社的气质就如野间清治的个性:“十分的泥土气、乡村气,其中又带有稚气和堂吉诃德式的可爱,以及毫不退让的坚韧劲儿。”这带点土气的“讲谈社文化”与走精英路线的“岩波文化”,构成日本出版界的两极。   如今讲谈社传到了第七代,惜乎男丁不旺,中间有两任社长是上门女婿,可以说野间家血脉已断。但野间清治开创的出版特色——立足大众、有趣有益、软硬兼施、自卖自夸(大力宣传),却顽强地传承了下来。在硬性的出版物方面,举例来看:讲谈社学术文库已经突破两千种,为学术的普及化作出很大贡献;纯文学杂志《群像》创刊60余年来,始终引领着文学创作最前沿。软性的出版物更是蔚为大观,有时代小说、推理小说、漫画、生活实用书、轻小说文库、BOX文库、五彩斑斓的时尚杂志、周刊杂志等等。当然,如此众多的出版物不无玉石混淆之嫌,甚至会令人对同人手工作坊式的小出版社生出无限乡愁。不过也正是这种庞杂铸就了讲谈社的体力,不但支撑着文化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高端出版,也支撑着其作出各种文化贡献,如野间文艺奖、野间儿童文学奖等多达14种文学奖项,奖学金制度,读书推进运动,以及从1984年延续至今的为中国出版界提供研修的活动。
  为什么一家百年老店的风味能如此持久呢?也许在讲谈社的DNA一览表中,还应该加上第五条——以人为本。前面说过,野间清治对学校教育有许多批判,《少年俱乐部》和绘本、儿童书的出版是其教育观的间接体现,同时他还以更直接的方式实践自己的教育观,那就是传说中的“少年部”。这一做法与传统的学徒制度有些近似。野间清治从只有普通小学学历、年龄从14岁到18岁不等的少年当中选拔部员,让他们与自己起居与共,一边打理身边杂务,一边接受言传身教。当少年们长大成人进入讲谈社被委以重任时,自然能够将野间清治的精神贯彻到工作当中。少年部员先后达到一千人,野间清治的独生子野间恒也是其中一员。
  “少年部”早已不再,不过如今讲谈社依然注重员工与公司之间的沟通。日本大学生一般在三年级接受面试,定下将来就职的公司。对这些内定的新员工,讲谈社在他们入职之前就定期安排见面,加深了解。当然,阅读野间清治自传和讲谈社社史并提交读后感,是不可缺的一环。进入公司后,每到年底,人事部门会对全体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他们对目前部门的工作是否满意、有哪些建议或需求。讲谈社员工对公司的厚生福利颇引以为荣,例如租房、购房补助制度以及在女职员孕期、产后提供的各项支援措施等等。近年来由于经济萧条,一部分日本企业放弃了注重人情的日本式经营理念,转而引进美国式优胜劣汰的经营模式,甚至连象征日本经营模式的松下公司都宣布大规模裁员以减轻赤字。在变化的时代里,讲谈社依然坚持“人的价值不能简单地用金钱换算”。创立100周年纪念会上提出的目标是:“要让讲谈社始终成为在社会上具有存在感和影响力的公司,要让在这里工作的人们始终感到从事出版事业的自豪和喜悦。”
  (作者单位:三联书店)
其他文献
不管什么缘由使然,近期四处频刮的“假结婚潮”和“假离婚潮”都让人感受到了人生如蝼蚁般的谦卑和微渺——寻常人的爱情之珠遭遇强大命运之手的任意拨弄,奔散得七零八落;每一张原本朴素简洁的人生履历表,仿佛被人偷偷地平添了虚假的、极具嘲讽意味的一笔——在一个格外扰攘、异化的社会时代里,连爱情竟也是如此溃烂破败的!爱,在这个民族情感世界中曾经排名第一的纯粹之质地,逐渐地要让位于房子、利益、无边无际的欲望!  
期刊
从《美人心计》到《武则天秘史》,从《步步惊心》到《宫》再到《甄嬛传》,从汉宫到唐宫,从明宫到清宫,宫廷剧大受欢迎,真可谓你方斗罢我登场,且大有绵延不绝之势。  在这些后宫剧中,后宫佳丽一个比一个靓丽光鲜,内心一个比一个刁钻狠毒。这里没有是非,只有成败;没有引人向善的积极力量,只有你死我活的阴谋和争斗;没有道德坚守和人文关怀,只有所谓的丛林法则。  这种对宫廷争斗的无限放大和对历史的严重篡改对广大受
期刊
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对教师在课程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何使出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更有效地贴近教学,是越来越多的课件出版者们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英语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辅助教学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对教师在课程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何使出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更有效地贴近教学,是越来越多的课件出版者们思考的问题。  2012年11月,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
期刊
回望人类既往,宪政的历史非常短暂;展望人类未来,也不能说宪政就是历史的终结。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似乎都在昭示着一个简单道理,宪政,或许并不是人类社会最好的体制,但肯定不是最坏的体制。  相对人类历史而言,国会的、宪政的历史都很短,但一经问世就受到人们的热捧。中国人知道宪政知道国会,几乎与西方同步,但中国犹豫徘徊了很久之后方才走上追求宪政的旅途。  在1906年之前数十年,中国人眼见西方潮起潮落,
期刊
《哈姆雷特》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四大名剧之一,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典型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宣传人主宰宇宙,是万物之本。哈姆雷特聪明热情,敏感善思,能文能武,对世界充满热情。在《哈姆雷特》中,女性没有自己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女性的地位被边缘化了,而男性也就理所应当的成为叙事中心,整本书中,隐含着父权叙事的策略。  男性是《哈姆雷特》叙事的主角,在《哈姆雷特》的叙事中,他称赞父亲“太阳神的鬓发
期刊
6月3日,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的“文献为证——钓鱼岛文献整理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图书馆在前期整理钓鱼岛文献的基础上,正在策划编纂《文献为证——钓鱼岛文献图籍录》,该书收录钓鱼岛相关古籍34种、近现代文献55种、中外舆图27种,它们客观、准确地呈现了文献记载中的钓鱼岛,以翔实的文献资料证明中国最早发现、命名钓鱼岛,以及中国对钓鱼岛进行长期管辖的历史事实。
期刊
5月21日,人民出版社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吴官正新著《闲来笔潭》读书座谈会,并向清华大学学生代表赠送了图书。《闲来笔潭》是吴官正离开领导岗位后亲撰的一系列回忆、随笔、散文、杂记、小说、对谈等多种体裁形式文章的合集,大到从政为官、民生法制,小至为人处世、家庭教育,吴官正在《闲来笔潭》里都有朴素而透彻的论述,行文间处处呈现出新鲜的人文趣味。据悉,《闲来笔潭》自5月上市以来,已发行了30万册以上,登上中国
期刊
5月28日,法兰克福书展及德国图书信息中心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第二届故事驱动中国大会,这是由法兰克福书展及德国图书信息中心在中国举办的以全媒体为关注点的世界级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盛会。本届大会上围绕全媒体背景下的“讲故事和卖故事”、内容价值的最大化、跨媒体经营等热点话题,来自全球文学界、出版界、电影界、游戏界、设计界等各方跨界精英分享各自观点,把国际内容产业的超前理念和运营经验带到中国。著名作家刘
期刊
由原起点团队打造的创世中文网5月30日上线,官方宣称聚集包括多位“大神”在内的数百位签约作家。创世中文网与腾讯文学合作细节一并曝光,创世中文网负责腾讯文学男频业务,帮助扩展腾讯文学男频网络作家,培育优质IP(知识产权)产生。创世将与腾讯文学资源打通,并获得腾讯读书频道资源推荐,成为一个集写作、阅读、互动社区、版权运营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学网站。随着创世中文网与腾讯文学牵手,老东家盛大文学面临“外患”,
期刊
5月29日,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国际文化版权贸易专业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分为“中国版权的国际化之路”“数字环境下的版权授权运营模式”两个议题进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商务部、北京市政府、中央文资办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大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阎晓宏副局长为本次大会致辞。与会嘉宾热烈讨论和充分交流,让大众看到了以版权为纽带的世界文化大融合大发展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