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胡怡闻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7岁时创作的《我和马蒂斯都爱剪纸》(图1)获中法儿童美展一等奖,使她有机会作为中国儿童代表赴法国参观、交流,大大的增加了她美术创作的自信心。
《我和马蒂斯都爱剪纸》的灵感完全来自于一次偶然。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在家,我忙于工作没法照顾她,临出门的时候找了一些笔和纸,随即从书架上拿了一本关于马蒂斯剪纸的书给她,让她自己看。当我回到家的时候被眼前吓了一跳,地上、床上都是她仿照马蒂斯作品的剪纸。当她在准备中法儿童美展的作品创作时,就想起了法国绘画大师马蒂斯,于是就有了这个创作。这幅画背后是马蒂斯的剪纸,左下角就是胡怡闻的自画像,其中还包括中国的剪纸。而在当时一提起中国绘画的代表,小朋友们自然都会想到中国的水墨画,表现的东西都是从水墨入手的,其实艺术的表现是多元的,剪纸在某种意义上更能代表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这也是在这次比赛中胡怡闻脱颖而出的原因。
在访问法国的时候,当胡怡闻看到那幅由德拉克洛瓦创作的《自由领导人民》的作品时能过脱口而出叫出他的名字,让在场的法国人惊讶极了——小小年纪竟然对国外的画家这么熟悉。
其实这不是什么奇迹,小的时候我就常常给她看一些国外大师级的作品,播放一些幻灯片。我认为孩子从小就应该给孩子看一些高雅的、有品味的东西,不能看那些低俗的作品,在看一些大师的作品时,不能只看一种表现形式或者一个派别,应该多方面多角度的去找作品,比如毕加索的那些夸张、变形、分割了的作品,印象派大师的作品,抽象主义的作品等等。我不赞成给孩子看那种极端的作品,比如达达主义,这些流派普遍具有极端美学观念的因素,抛弃了其他流派在美学和艺术语言上的追求。平时父母应该多带孩子去美术馆看一些展览,随意的让他们看,这对儿童的创作和审美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不管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还是教育我的学生,我想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观察生活,反映生活,用图形表现生活。
方法: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将物象分解成多个图形,然后再来装配这些图形。
2.联想,想象。
在实际中从一个图形联想到多个图形,创造出新的图形,从本质上分析和联想,比如花,如果认为它本质上象征着美丽,我们就可以联想到一个美丽的少女。
3.创造,又叫思维的秩序。要给他一个方法,让学生看很多的东西来启示他们。
4.抽象,构成。
从点、线、面上去分析组合图像。
5.大师的图形。
在教学中一开始就要明确,我们不是要培养孩子当画家,只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多给他们看一些高雅的东西,生活中美丽的图形中,给他们输入一些观察和创作的程序、方法,启迪他们像大师那样去感受生活。
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让他们彻底地放松自己。不同孩子的性格不同,要有意识的引导这些孩子,要在放松的状态下去表现自我,教学中我不主张让孩子去画素描,孩子喜欢什么就让他们去画什么,寻找自己的感觉。有些孩子想画像可是又画不像,有些形的感觉,可以尽管去夸张,但一定要是自己的感受。
在当今社会上,教师在教育儿童的观念上一定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认同,不要刻意的去追求什么,教师要意识到什么是美的,什么是该教的,要有自己的判断。比如现在所谓的行为艺术,我就接受不了,这些对孩子并未用处,我就主张给孩子看一些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东西,要让孩子从小就受到美的熏陶,带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美,发现美的东西。在我的生活中我一直就相信这么一句话:要寻找美的感受,创造和传播美的东西,让大家一起分享和享受美。
编后话:在采访胡雨心教授的时候,我的心忐忑不安,不知道该如何谈起他的女儿,在胡老师女儿(胡怡闻)16岁时,病魔却突袭而至,胡怡闻战胜了病魔,然而她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从此与轮椅为伴。在和胡怡闻短暂的聊天中,她说:“在我生病的这段时间里,心很乱,也很累,大脑在不停的想着一些很奇怪的东西,但是即使再痛苦难熬,我还是坚持画画,把我在病中的感受都通过画笔来表达出来。我渴望健康、渴望阳光。我每画出来一张画,都是融入了自己的生命语言,从绘画中我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我感觉到了快乐和幸福。”胡怡闻创作了系列作品“生命之光”,这批作品成了胡怡闻历尽生死搏斗所爆发出来的生命宣言。这就是艺术,是艺术造了勇气和生命!希望这篇文字能给广大师生带来帮助和鼓励,真正的体会到艺术的意义和存在形式,用心去感悟艺术。
胡雨心教授简介及作品: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儿童美术教育家 现代儿童实验绘画创建人
全国三十大少儿美术教育精英
《洁-心》胡雨心 《旋 望》胡雨心
胡怡闻简介及作品:
青年画家
上海现代儿童实验绘画中心美术教师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
余秋雨称其(胡怡闻作品)为“不含杂质的生命艺术”,沈柔坚为其题词:“真情流露,随心所欲。”
胡怡闻作品风格现代、大气,善于把心灵感受凝聚于随意奔放的笔触之中,数十幅作品被美国、加拿大、法国、比利时等国内外收藏家收购珍藏。
《我和马蒂斯都爱剪纸》的灵感完全来自于一次偶然。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在家,我忙于工作没法照顾她,临出门的时候找了一些笔和纸,随即从书架上拿了一本关于马蒂斯剪纸的书给她,让她自己看。当我回到家的时候被眼前吓了一跳,地上、床上都是她仿照马蒂斯作品的剪纸。当她在准备中法儿童美展的作品创作时,就想起了法国绘画大师马蒂斯,于是就有了这个创作。这幅画背后是马蒂斯的剪纸,左下角就是胡怡闻的自画像,其中还包括中国的剪纸。而在当时一提起中国绘画的代表,小朋友们自然都会想到中国的水墨画,表现的东西都是从水墨入手的,其实艺术的表现是多元的,剪纸在某种意义上更能代表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这也是在这次比赛中胡怡闻脱颖而出的原因。
在访问法国的时候,当胡怡闻看到那幅由德拉克洛瓦创作的《自由领导人民》的作品时能过脱口而出叫出他的名字,让在场的法国人惊讶极了——小小年纪竟然对国外的画家这么熟悉。
其实这不是什么奇迹,小的时候我就常常给她看一些国外大师级的作品,播放一些幻灯片。我认为孩子从小就应该给孩子看一些高雅的、有品味的东西,不能看那些低俗的作品,在看一些大师的作品时,不能只看一种表现形式或者一个派别,应该多方面多角度的去找作品,比如毕加索的那些夸张、变形、分割了的作品,印象派大师的作品,抽象主义的作品等等。我不赞成给孩子看那种极端的作品,比如达达主义,这些流派普遍具有极端美学观念的因素,抛弃了其他流派在美学和艺术语言上的追求。平时父母应该多带孩子去美术馆看一些展览,随意的让他们看,这对儿童的创作和审美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不管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还是教育我的学生,我想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观察生活,反映生活,用图形表现生活。
方法: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将物象分解成多个图形,然后再来装配这些图形。
2.联想,想象。
在实际中从一个图形联想到多个图形,创造出新的图形,从本质上分析和联想,比如花,如果认为它本质上象征着美丽,我们就可以联想到一个美丽的少女。
3.创造,又叫思维的秩序。要给他一个方法,让学生看很多的东西来启示他们。
4.抽象,构成。
从点、线、面上去分析组合图像。
5.大师的图形。
在教学中一开始就要明确,我们不是要培养孩子当画家,只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多给他们看一些高雅的东西,生活中美丽的图形中,给他们输入一些观察和创作的程序、方法,启迪他们像大师那样去感受生活。
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让他们彻底地放松自己。不同孩子的性格不同,要有意识的引导这些孩子,要在放松的状态下去表现自我,教学中我不主张让孩子去画素描,孩子喜欢什么就让他们去画什么,寻找自己的感觉。有些孩子想画像可是又画不像,有些形的感觉,可以尽管去夸张,但一定要是自己的感受。
在当今社会上,教师在教育儿童的观念上一定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认同,不要刻意的去追求什么,教师要意识到什么是美的,什么是该教的,要有自己的判断。比如现在所谓的行为艺术,我就接受不了,这些对孩子并未用处,我就主张给孩子看一些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东西,要让孩子从小就受到美的熏陶,带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美,发现美的东西。在我的生活中我一直就相信这么一句话:要寻找美的感受,创造和传播美的东西,让大家一起分享和享受美。
编后话:在采访胡雨心教授的时候,我的心忐忑不安,不知道该如何谈起他的女儿,在胡老师女儿(胡怡闻)16岁时,病魔却突袭而至,胡怡闻战胜了病魔,然而她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从此与轮椅为伴。在和胡怡闻短暂的聊天中,她说:“在我生病的这段时间里,心很乱,也很累,大脑在不停的想着一些很奇怪的东西,但是即使再痛苦难熬,我还是坚持画画,把我在病中的感受都通过画笔来表达出来。我渴望健康、渴望阳光。我每画出来一张画,都是融入了自己的生命语言,从绘画中我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我感觉到了快乐和幸福。”胡怡闻创作了系列作品“生命之光”,这批作品成了胡怡闻历尽生死搏斗所爆发出来的生命宣言。这就是艺术,是艺术造了勇气和生命!希望这篇文字能给广大师生带来帮助和鼓励,真正的体会到艺术的意义和存在形式,用心去感悟艺术。
胡雨心教授简介及作品: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儿童美术教育家 现代儿童实验绘画创建人
全国三十大少儿美术教育精英
《洁-心》胡雨心 《旋 望》胡雨心
胡怡闻简介及作品:
青年画家
上海现代儿童实验绘画中心美术教师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
余秋雨称其(胡怡闻作品)为“不含杂质的生命艺术”,沈柔坚为其题词:“真情流露,随心所欲。”
胡怡闻作品风格现代、大气,善于把心灵感受凝聚于随意奔放的笔触之中,数十幅作品被美国、加拿大、法国、比利时等国内外收藏家收购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