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楼房,不管新旧,都有着它自己的结构,当你面对不同结构写生时,尤其是复杂的结构,你就会发现,它是对你的观察力和绘画技艺的挑战。今天我们挑战的对象就是法国南部马特伯勒附近苏勃镇一条街道的建筑,它虽然结构并不复杂,但要想画好它也需要花费一些功夫的。如(下图)
你需要
水彩颜料、画笔、棉纸、水彩画纸、铅笔。
跟我做
1. 勾勒轮廓。
用铅笔轻轻地勾勒出主题的轮廓。努力获取正确的透视关系。先找出视平线,再将各部位归于消失点,画面的空间感就产生了。当大楼的结构找准后,线条部分可以擦去。
2. 给大楼上色。
选用10号圆头笔,在前面的大楼上涂一层那不勒斯黄。然后再上一层熟赭、紫色和佩恩灰的混合颜料。最后添柠檬黄使颜色多样化。涂一层生赭于左边的建筑和树叶上。
3. 描绘建筑物的细节。
稀释第二步中的深色混合物,将之着于前方的大楼。用5号圆头笔蘸熟赭在楼角石墙上画线,加强透视效果。如果线条看起来僵硬,加水使其柔和。
4. 描绘树木。
将胡克绿与少量镉黄混合、稀释。用10号笔描绘叶子。从顶部到底部,越靠下,需加入的镉黄越多。在混合物中加入少量佩恩灰,用“湿上湿”法涂绘叶子。用稀释的佩恩灰来涂画树底的阴影。
5. 涂百叶窗。
用5号笔蘸稀释的天蓝色描画前面大楼的百叶窗。如果颜色溢出,用棉纸吸取过量的部分。用稍浓的该颜色在顶部的百叶窗上画窗棂,在底部的百叶窗上加一些细节。
6. 加工前面的大楼。
用熟赭,茜草红和佩恩灰的混合颜料画上方百叶窗的小顶。用深浅不同的色调来描画细节。用同样的颜色勾勒阳台。注意表现石墙的构造和窗户周围的影子。
7. 加工侧楼。
在第6步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深红色,描绘侧楼的楼顶。用生赭表现强光部分。继续用深红色的混合物描绘侧楼窗户——先平涂一层,然后再细致描绘,用稍浓的颜色表现阳台下的影子。用同样的颜料画电缆。
小窍门:为了能够将电缆画得栩栩如生,可以用深褐色来上色,使其像是嵌入了石墙,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鲜艳的镉橙可突出电缆。街道上空的电缆是由稍浓的两种色彩的混合色绘制而成的。
8. 描绘建筑细节。
用熟棕色和佩恩灰的混合物来描绘阳台。在门底部着一层稀释的深红。在阳台下的影子部分点上深红色,避免它看起来太黯淡。
9. 表达距离感。
用深红色描画右边的楼顶,用熟棕色画窗户。加重远方的柠檬黄。用10号圆头笔蘸稀释的天蓝色描画天空。在天空和地平线交界的地方,着少量钴蓝。
10. 刻画细节。
将胡克绿和钴蓝混合用来描画树上的细节。用5号笔蘸佩恩灰画汽车的底盘和窗户。用稀释的佩恩灰画侧楼的窗户和阳台。将佩恩灰和熟棕色混合,画右下方的拱门。用深红描画拱道。涂一层生赭于第一个侧楼,然后用深红色画它的门和影子部分。
11. 画前景。
用熟棕色来加强深红色门的效果。用佩恩灰描绘前方装饰的栏杆。对于栏杆下方的石墙,用深红和生棕色的混合色来表现。加生赭,使石头色调变暖。用佩恩灰勾勒部分石墙的轮廓。
12.描画阳台的图案。
将熟棕色和深红色混合,勾勒顶部阳台的图案。最后,在墙上涂少量深红色加强其颜色效果。
最终作品
A.空间透视
街尽头的建筑物轻描淡画,仿佛渐渐消失于远方。
B.多层上色
在绘画过程中,将颜色层层上于建筑物之上,让建筑产生一种稳固感。
C.发挥创造力
画面中阳台上的直栏杆与前面照片有所不同,在刻画时变成了弯曲的。这种细微的改变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感。
专家点评:
观察角度
这幅画是画家参照法国南部马特伯勒附近苏勃镇的一张照片创作而成的。前方的一道栏杆将观赏者与画面隔开。从右边冒出的大楼又把人们的视线引回到了画中。
为了把握大楼正确的角度,并表现令人信服的透视效果,画家在轮廓的绘制上下了很大功夫。画家勾勒了大量的铅笔线条;它们消失于地平线上的消失点。画家用这些线条恰当地表现了门窗的位置。
画家对颜料的运用加强了画面的深度。大楼和街尽头的建筑风格轻描淡画,产生的朦胧感有助于表现街景向远方无限延伸的效果。
营造方位感
在这幅画里,右边的建筑物和栏杆底部的石墙有一种稳固感,这是通过多层上色达到的。先上一层淡淡的那不勒斯黄作为底色,然后上更深的暖色。
筛选细节
在这幅画里,画家并没有囊括照片中所有的细节,采用了大胆的取舍。画家注意把握了能表达方位感的元素:百叶窗、栏杆,以及蜿蜒的电缆。事实上,为了强调空间感,她决定用弯曲的栏杆来代替边楼阳台上垂直的栏杆,加强了画面的效果。
选编自: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完全水彩画教程》 译者:何伟等人
你需要
水彩颜料、画笔、棉纸、水彩画纸、铅笔。
跟我做
1. 勾勒轮廓。
用铅笔轻轻地勾勒出主题的轮廓。努力获取正确的透视关系。先找出视平线,再将各部位归于消失点,画面的空间感就产生了。当大楼的结构找准后,线条部分可以擦去。
2. 给大楼上色。
选用10号圆头笔,在前面的大楼上涂一层那不勒斯黄。然后再上一层熟赭、紫色和佩恩灰的混合颜料。最后添柠檬黄使颜色多样化。涂一层生赭于左边的建筑和树叶上。
3. 描绘建筑物的细节。
稀释第二步中的深色混合物,将之着于前方的大楼。用5号圆头笔蘸熟赭在楼角石墙上画线,加强透视效果。如果线条看起来僵硬,加水使其柔和。
4. 描绘树木。
将胡克绿与少量镉黄混合、稀释。用10号笔描绘叶子。从顶部到底部,越靠下,需加入的镉黄越多。在混合物中加入少量佩恩灰,用“湿上湿”法涂绘叶子。用稀释的佩恩灰来涂画树底的阴影。
5. 涂百叶窗。
用5号笔蘸稀释的天蓝色描画前面大楼的百叶窗。如果颜色溢出,用棉纸吸取过量的部分。用稍浓的该颜色在顶部的百叶窗上画窗棂,在底部的百叶窗上加一些细节。
6. 加工前面的大楼。
用熟赭,茜草红和佩恩灰的混合颜料画上方百叶窗的小顶。用深浅不同的色调来描画细节。用同样的颜色勾勒阳台。注意表现石墙的构造和窗户周围的影子。
7. 加工侧楼。
在第6步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深红色,描绘侧楼的楼顶。用生赭表现强光部分。继续用深红色的混合物描绘侧楼窗户——先平涂一层,然后再细致描绘,用稍浓的颜色表现阳台下的影子。用同样的颜料画电缆。
小窍门:为了能够将电缆画得栩栩如生,可以用深褐色来上色,使其像是嵌入了石墙,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鲜艳的镉橙可突出电缆。街道上空的电缆是由稍浓的两种色彩的混合色绘制而成的。
8. 描绘建筑细节。
用熟棕色和佩恩灰的混合物来描绘阳台。在门底部着一层稀释的深红。在阳台下的影子部分点上深红色,避免它看起来太黯淡。
9. 表达距离感。
用深红色描画右边的楼顶,用熟棕色画窗户。加重远方的柠檬黄。用10号圆头笔蘸稀释的天蓝色描画天空。在天空和地平线交界的地方,着少量钴蓝。
10. 刻画细节。
将胡克绿和钴蓝混合用来描画树上的细节。用5号笔蘸佩恩灰画汽车的底盘和窗户。用稀释的佩恩灰画侧楼的窗户和阳台。将佩恩灰和熟棕色混合,画右下方的拱门。用深红描画拱道。涂一层生赭于第一个侧楼,然后用深红色画它的门和影子部分。
11. 画前景。
用熟棕色来加强深红色门的效果。用佩恩灰描绘前方装饰的栏杆。对于栏杆下方的石墙,用深红和生棕色的混合色来表现。加生赭,使石头色调变暖。用佩恩灰勾勒部分石墙的轮廓。
12.描画阳台的图案。
将熟棕色和深红色混合,勾勒顶部阳台的图案。最后,在墙上涂少量深红色加强其颜色效果。
最终作品
A.空间透视
街尽头的建筑物轻描淡画,仿佛渐渐消失于远方。
B.多层上色
在绘画过程中,将颜色层层上于建筑物之上,让建筑产生一种稳固感。
C.发挥创造力
画面中阳台上的直栏杆与前面照片有所不同,在刻画时变成了弯曲的。这种细微的改变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感。
专家点评:
观察角度
这幅画是画家参照法国南部马特伯勒附近苏勃镇的一张照片创作而成的。前方的一道栏杆将观赏者与画面隔开。从右边冒出的大楼又把人们的视线引回到了画中。
为了把握大楼正确的角度,并表现令人信服的透视效果,画家在轮廓的绘制上下了很大功夫。画家勾勒了大量的铅笔线条;它们消失于地平线上的消失点。画家用这些线条恰当地表现了门窗的位置。
画家对颜料的运用加强了画面的深度。大楼和街尽头的建筑风格轻描淡画,产生的朦胧感有助于表现街景向远方无限延伸的效果。
营造方位感
在这幅画里,右边的建筑物和栏杆底部的石墙有一种稳固感,这是通过多层上色达到的。先上一层淡淡的那不勒斯黄作为底色,然后上更深的暖色。
筛选细节
在这幅画里,画家并没有囊括照片中所有的细节,采用了大胆的取舍。画家注意把握了能表达方位感的元素:百叶窗、栏杆,以及蜿蜒的电缆。事实上,为了强调空间感,她决定用弯曲的栏杆来代替边楼阳台上垂直的栏杆,加强了画面的效果。
选编自: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完全水彩画教程》 译者:何伟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