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体育产业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量研究证实: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可以增强免疫力,提升身体机能、协调性、心肺功能和促进身心健康。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疾病性质的特殊性,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促进早日康复。如何提高精神障碍患者体育运动的参与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运动;精神患者;参与率
精神障碍患者常因反复发作而多次住院,甚至有的家属干脆让其长期住院治疗。而长期住院的患者生活在单调而又封闭的环境中,与外界基本隔绝,缺乏各种社会性接触,表现为退缩、冷淡,以至于阴性症状加重,原有的社会功能丧失.生活质量日益下降。目前精神疾病康复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课题。康复的焦点是如何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有计划、有措施地组织精神障碍患者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病人的阴性症状,增强主动性,提高个人生活能力及参与周围事物的兴趣,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
1、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体育运动参与率现状调查
体育运动是指可在医院康复运动馆及康复健身广场等场所进行的体育运动,其中包括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健身器械等。通过调查某医院精神障碍住院患者2018年体育运动参与率只有4.22%,积极创新体育活动途径后,精神障碍患者体育运动参与率提高到36.06%,效果显著。
2、提高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患者体育运动参与率的多种途径
2.1创新患者参加体育运动宣教模式
为了调动精神障碍患者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应创新宣教模式。传统意义上的宣教,很多停留在“医生讲,病人听”的形式主义上,没有从内在激发患者的兴趣与动力,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精神专科医院可充分利用抖音视频、宣传册、公众号定期对精神患者进行体育运动宣教,开展“现场提问”互动交流小课堂,激发患者内在兴趣。
2.2创新体育活动方式
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疾病性质,内心深处可能更希望与亲人有更多的互动、交流。为了促进精神障碍患者早日康复,精神专科医院应改变传统的体育运动模式,可开设患者与家属的亲子游戏运动模式、患者“趣味运动会”,在游戏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身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3增加体育活动形式
为了充分调动精神障碍患者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同时充分结合其疾病性质特点,精神专科医院可以增加体育活动形式,如:丢沙包、跳房子、抖空竹、陀螺等游戏活动、室内高尔夫、室内射箭等,丢沙包体育活动可以锻炼患者手脚和谐性,增加患者心肺功能,同时也可以教会患者如何去和其他人去配合,为以后参加团体活动奠定基础;室内高尔夫体育活动可以从头到脚、由内而外改善人体机能的运动,愉悦患者身心。
2.4开展精神患者体育运动比赛
精神患者需要更多的肯定与鼓励,为了进一步提高精神患者体育运动参与率,精神专科医院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体育运动比赛,充分肯定患者表现,如患者康复操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也增加了患者的自信心。
2.5丰富健身器材种类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可以增强免疫力,提升身体机能、协调性、心肺功能和促进身心健康。精神患者住院期间,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副反应如嗜睡、困倦,致使患者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丰富健身器材种类,可以激发患者内在兴趣。如多功能健骑机为独自个别训练,包括骑马运动、脚踏车运动、扭腰运动等,增加运动类型,可以让患者有更多的选择性。
3、精神障碍患者体育运动疗效分析
通过组织300名住院患者参加康复体育活动,可以发现:“趣味会运动”如阶梯闪电、定点投篮,可以激起患者的欲望,提高思想的集中力,通过给获胜者适当奖励,一方面提高患者自信心,锻炼失败者受挫折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另一方面通过眼、手、脚锻炼,使患者各种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敏捷性和灵活性得到提高,自我感觉更富有活力。康复健身器材运动,可以针对性训练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紧张,增强体能,进一步获得舒适的感觉和乐趣。本文体育组患者经过3个月的各项运动训练后,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提示适当的体育运动训练能激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活力,并且更接近自然交往情景,患者在训练前后可通过情感沟通方式增进了解、体会、表达、沟通等。 其中“亲子游戏”、“趣味运动会”更有利于患者与家属间情感沟通,相互理解与接受。但训练前后RSESE评分比较意义不大,说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副反应如步态、流涎等,用运动疗法亦不能改善和缓解。我国一直在提倡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精神障碍患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愉悦身心健康,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展望,谢昌雄.体育运动与医学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运动,2018(18):128-129.
[2]邢培正,李承道.运动医学诊疗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05):553-554.
[3]何玉芬 ,胡增清 ,张凤 雪 ,等.音乐治疗 对慢性精 神分裂症 患者 临床康复的影 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1):72.
[4]吴金丽.体育锻炼在慢性精 神分裂症患者康 复中的作用 [J].中 华民康 医学 ,2007(17):800.
关键词:体育运动;精神患者;参与率
精神障碍患者常因反复发作而多次住院,甚至有的家属干脆让其长期住院治疗。而长期住院的患者生活在单调而又封闭的环境中,与外界基本隔绝,缺乏各种社会性接触,表现为退缩、冷淡,以至于阴性症状加重,原有的社会功能丧失.生活质量日益下降。目前精神疾病康复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课题。康复的焦点是如何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有计划、有措施地组织精神障碍患者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病人的阴性症状,增强主动性,提高个人生活能力及参与周围事物的兴趣,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
1、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体育运动参与率现状调查
体育运动是指可在医院康复运动馆及康复健身广场等场所进行的体育运动,其中包括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健身器械等。通过调查某医院精神障碍住院患者2018年体育运动参与率只有4.22%,积极创新体育活动途径后,精神障碍患者体育运动参与率提高到36.06%,效果显著。
2、提高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患者体育运动参与率的多种途径
2.1创新患者参加体育运动宣教模式
为了调动精神障碍患者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应创新宣教模式。传统意义上的宣教,很多停留在“医生讲,病人听”的形式主义上,没有从内在激发患者的兴趣与动力,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精神专科医院可充分利用抖音视频、宣传册、公众号定期对精神患者进行体育运动宣教,开展“现场提问”互动交流小课堂,激发患者内在兴趣。
2.2创新体育活动方式
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疾病性质,内心深处可能更希望与亲人有更多的互动、交流。为了促进精神障碍患者早日康复,精神专科医院应改变传统的体育运动模式,可开设患者与家属的亲子游戏运动模式、患者“趣味运动会”,在游戏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身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3增加体育活动形式
为了充分调动精神障碍患者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同时充分结合其疾病性质特点,精神专科医院可以增加体育活动形式,如:丢沙包、跳房子、抖空竹、陀螺等游戏活动、室内高尔夫、室内射箭等,丢沙包体育活动可以锻炼患者手脚和谐性,增加患者心肺功能,同时也可以教会患者如何去和其他人去配合,为以后参加团体活动奠定基础;室内高尔夫体育活动可以从头到脚、由内而外改善人体机能的运动,愉悦患者身心。
2.4开展精神患者体育运动比赛
精神患者需要更多的肯定与鼓励,为了进一步提高精神患者体育运动参与率,精神专科医院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体育运动比赛,充分肯定患者表现,如患者康复操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也增加了患者的自信心。
2.5丰富健身器材种类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可以增强免疫力,提升身体机能、协调性、心肺功能和促进身心健康。精神患者住院期间,由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副反应如嗜睡、困倦,致使患者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丰富健身器材种类,可以激发患者内在兴趣。如多功能健骑机为独自个别训练,包括骑马运动、脚踏车运动、扭腰运动等,增加运动类型,可以让患者有更多的选择性。
3、精神障碍患者体育运动疗效分析
通过组织300名住院患者参加康复体育活动,可以发现:“趣味会运动”如阶梯闪电、定点投篮,可以激起患者的欲望,提高思想的集中力,通过给获胜者适当奖励,一方面提高患者自信心,锻炼失败者受挫折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另一方面通过眼、手、脚锻炼,使患者各种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敏捷性和灵活性得到提高,自我感觉更富有活力。康复健身器材运动,可以针对性训练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紧张,增强体能,进一步获得舒适的感觉和乐趣。本文体育组患者经过3个月的各项运动训练后,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提示适当的体育运动训练能激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活力,并且更接近自然交往情景,患者在训练前后可通过情感沟通方式增进了解、体会、表达、沟通等。 其中“亲子游戏”、“趣味运动会”更有利于患者与家属间情感沟通,相互理解与接受。但训练前后RSESE评分比较意义不大,说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副反应如步态、流涎等,用运动疗法亦不能改善和缓解。我国一直在提倡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精神障碍患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愉悦身心健康,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展望,谢昌雄.体育运动与医学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运动,2018(18):128-129.
[2]邢培正,李承道.运动医学诊疗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05):553-554.
[3]何玉芬 ,胡增清 ,张凤 雪 ,等.音乐治疗 对慢性精 神分裂症 患者 临床康复的影 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1):72.
[4]吴金丽.体育锻炼在慢性精 神分裂症患者康 复中的作用 [J].中 华民康 医学 ,2007(1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