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马来西亚导演陈翠梅女士浅谈独立电影创作

来源 :数码影像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H395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独立电影?一个融入了太多感情的词语,丰富而又细腻,让人无法平静的叙说。记得2006年《三峡好人》在北大首映时,贾樟柯导演几度泪下,独立电影处境,不可不谓“辛酸”。纵然如此,但又由于种种原因,广大电影制作者却不得不举起“独立电影”的大旗,摇旗呐喊。泱泱华夏大国,优秀电影屈指可数,原因何在?回看中国主流映像,哗众取宠,人云亦云。独立,它是一种精神!它让我看到中国电影的未来和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持理想,待乌云退去时,终见阳光。我们需要有良知的电影艺术家书写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没有投资,我们自己来!没有支持,我们自己来!没有拥护,我们自己来!哪怕只有我一个,也可以用DV来拍摄纪录片。时势造英雄,现在时代赋予每一个人拍摄的权利,影像进入个人时代,电影将不再是一种特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本刊编辑部有幸采访到了马来西亚导演陈翠梅女士,她就独立电影创作谈谈自己独到的见解及方法。
  
  你没有作品就是一个借口
  
  我先谈低成本创作吧,基本上我可以说对低成本制作是很有经验的,因为都是自己掏钱做片子。当有机会拿到投资拍商业电影的时候,以前基本是推掉,因为没有信心。这次选择来中国,主要是有这方面准备了,可能会去拍一些有投资的商业电影。低成本是一个选择,而不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无奈选择低成本。我觉得拍低成本就是一个选择,只要能通过审查去拍某种电影,这种机会在中国是很多的,很多人在拍独立电影,我觉得他们是在做一个选择,他们是要拍可以不被束缚地讲自己要讲的话。这种自由包含两方面:一、在创作上,要有好的故事叙述;二、在商业上的自由,你不要那么在意票房。在初期我要学习拍摄电影的时候,自由对我非常重要,我本身是学电脑动画的,没有进过电影学院学习,当然还是有一些经验相通的地方。但是我没有电影的训练基础,所以我学习做导演的方法就是不断拍,而且尝试不同的做法来拍。这两年开始有赞助和投资,之前都是自己的钱,工作的积蓄或者奖金,可以随便拍,比如《每一天每一天》,就是找朋友两天拍完的,很自由很好玩。你要低成本创作要有两个条件:一是你要有很多朋友,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没有钱,你要有很多朋友”;另外一个就是:我是一个比较理性,有很强控制欲的人,所以我的前期会做很多功课,剧本我都会画分镜头剧本,这些非常重要,所有的流程我都要仔细看,虽然我有副导来把控,但是我觉得导演在前期参与得越多,后期拍摄会准备得更好,因为钱不多,所以前期过程尤为重要,导演还要做后期剪辑的准备。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分镜表、分镜头剧本我都会做。我觉得应该很少人去做那么多的前期准备。需要尽可能最多次的彩排,我不知道中国的情况,我片子里美术或镜头很简单,但是我会花很多时间去彩排,至少三次,因为演员都是朋友,业余的。譬如《爱情征服一切》的女主角,片子里面的她很忧郁,很有纪录片的感觉,但其实生活中的她非常开朗活泼,她在片中走路的姿态我们都要彩排很多遍,所以出片后的效果让所有人都很惊讶。
  我觉得中国的独立电影跟马来西亚特别不一样,电影首先是作为一种传达的工具。我们那边做纪录片的,可能跟文化有关,这边做纪录片的人都让我很佩服,他们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做一个片子,跟那个人物一起生活,但是我们那边不可能的,在马拉西亚是很轻松的,我们最多花一个月的时间。我的朋友们最多花两个星期,可能我们比较偏重创意纪录片,它不是要记录一种东西,而是跳出框架以外的思考,所以它不只是平时的记录。当然我觉得拍电影,拍什么类型的电影,都是你的生活方式,比如有人会很认真花7年的时间去拍一个题材的纪录片,这是他想要过的生活,把生命放在这个上面。
  我自己也很难说接下来的风格,如果现在我继续拍短片的话,我可能还是走这种微电影的方式。我现在在中国跟马来西亚的差别是,如我之前所说如果你没有钱,你要有很多朋友,而我还没有足够的朋友。这边的生活压力很大,我们那边很轻松的。2005年可能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我们那个时候最多的一个朋友拍了10多部片子,都是轮流的,这部片子我帮你做演员,那部你帮我做摄像……但是当大家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就比较难了,就开始为生活压力着想了,比如买房子啊。可能就那么短短几年的时间比较自由。当然我目前还比较自由,没有成家,但是我的朋友们都陆陆续续已经有压力了,不能那么玩。一个电影学校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一群一起玩电影的朋友。当然这个圈子是有期限的,我们当时有五年的时间。
  我个人比较朝向《语路》这样的微电影,这比在马来西亚机会多,虽然有的时候会受限于一些产品或者观念的要求。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可能是形式重于内容,短片我想要玩、想要学习。可能我会拍一个超低成本的科幻片,比如《一个未来》。我就是有机会就拍,不管其他的。你可以有很多形式或者天马行空的想法去完成你想做的东西,但是未必很好。我喜欢有规则的游戏。你可以有一个规则的游戏,然后你在里面不断地破规,不断地撞击,这样你就能玩好。所以我本身不抗拒去做商业片或者广告,主要是我有玩的地方,我可以在这个游戏规则里面玩。
  我拍了两部片子《用爱征服一切》和《无夏之年》,我很想拍一部类型片。黑色电影、科幻电影、武侠电影。在马来西亚比较限制,不过恐怖片比较卖座的,由于是宗教国家,所以审查也很严苛的,但是它只限制国内,国外无所谓。
  我的长片跟最近拍的微电影都是用的5D Mark II。《无夏之年》中的夜景大都用5D(下文都指5D Mark II)拍,它的感光度很强,我们用月光照明,景深很浅,我的摄影师很牛,完全手持拍摄。选择5D,一是成本,二是在月光照明的条件下,只有5D能实现。音频,我们使用Zoom H4,那边的风特别大。《无夏之年》在马来西亚有三四家影院上映,已经通过审查了。在中国还没有上映的想法。我觉得拍电影没有固定的模式,是看自己的性格。比如我不敢拍纪录片,是因为我的个性,我做不到跟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一起,观察他。我觉得人跟人还是要有距离,是一种尊重。我比较喜欢摆拍去思考。我拍《语路》里的王克勤,你可以看我的脚本,拍出来的跟脚本是差不多的。我就是研究他,把他以前的访谈找出来,然后知道他做过什么样的事情,我的工作就是知道我的旁白要什么,我的画面要什么效果。拍的时候,真的就是让他演。这就需要你去想象他怎么演,而要演的是他真的经历的事情。我真的是把他当一个演员,他是我的一个在艺术上很主观的塑造。我这次来中国是向贾樟柯导演学习的,我喜欢他的剧情片。其实我不是一个特别喜欢纪录片的人。你看电影真的不仅仅是看故事,而是这个故事背后的哲学,也或者是你自己生活的哲学。北京的文化气息很浓厚,这一年认识到了很多新的东西,不单单是电影上的,包括生活,朋友圈了上面的改变。
  
  你唯一可以学习做导演的方法就是做导演
  
  关于拍摄规模,长片和短片的规模不一样。譬如《每一天 每一天》,基本就是马币3000:两个主要演员,导演,摄影师,制片(兼任美术指导),副导演,实习生3名,录音2名。
  关于灯光,在拍《丹绒马林有棵树》的夜景主要是靠车灯,在巴士站那边,我们贴着一个手电筒。《每一天每一天》条件会稍好一些,摄影师自己买了一些设备,比如一些灯管。其实这些都很粗糙,我只注重我的剧本。很多独立电影,画面没问题,但是声音很贵,所以我做的比较粗糙。在《无夏之年》之前,我只用过一个Panasonic Mini DV(720×576)。《每一天每一天》是我们翻得最多的一部片子,花了3000马币,但是在欧洲得了一个奖4000欧元,后来一个电视台以8000欧元买走了。所以我很多片子都是靠奖金等赚钱的。《无夏之年》成本高很多,因为拿到很多欧洲的赞助。我的第一部长片《用爱征服一切》花了不到10万人民币,《无夏之年》花了100多万人民币。我们最擅长的就是怎么找钱(赞助或者参赛),我们大荒电影的网站会分享一些国外的大赛信息和申请方式,如果是英文的,我们会翻译成中文。据我所知,中国有很多导演拿到这些资助。
  以前由于成本限制,都是朋友帮忙。但是现在可能会更注重画质,作为一个导演的野心更大了,工作方式也会转变,会找专业的团队,这样能玩的东西也更多了。比如《语路》基本就是贾樟柯的团队,在这里面,我能玩以前没有钱和机会去玩的东西,在中国机会多了能尝试更多的东西,包括灯光、镜头、话筒等等,在预算里面最大限度地高质量的作品,最好能做到大荧幕上放的条件。譬如现在来看《每一天每一天》,画质就只有720×576,真的很遗憾。以前,做低成本的东西就是不想等,有机会就拍,如果你真的想做导演,那你就去做吧,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挡你。现在条件更好了,可玩的更多了,就要尝试更多的技术的把玩,追求更高的画质。
  如果你有机会跟你喜欢的导演合作,给他做摄影,做演员或者写剧本,你都能很快地学习他做电影的方式和风格,千万不要等。很多方式可以去学。
  还有一点,中国很早就跑出国际了,但是马来西亚的情况是,刚开始出现独立电影的时候很快就跑出国际了,还有一点好处是马来西亚都说英文,我们很快就知道怎么去参加电影节,怎么去申请钱;而在中国我不知道是怎么做。还有一点很可爱的地方,2000年的时候,马来西亚有导演拍了第一部独立电影,然后其他人跟着拍;我觉得马来西亚可爱在于,我们之间没有猜忌。比如当人有机会去一些国际影像节,会同时带很多马来西亚的作品过去介绍给一些选片人。我以前就是这样,出去的时候包里装了一包的DVD,一见到选片人就推荐说这是最新的作品。马来西亚人讲英文,很热情,很快认识人,把片子传播出去,没有钱,没有宣传公司,但是很低成本很有效地传播出去。所以后来我们成立了大荒电影,并搜集好的作品,有机会的时候就义务地把片子介绍出去。人很少,钱很少,凝聚力很强,有选片人来的时候,我们就举办Party把基本所有的导演都叫过来。可能中国太大了,圈子很多。马来西亚还没有大师,比如张艺谋、贾樟柯这样的导演,所以还是比较平等的在玩。
  我搬来北京,我希望把大荒的东西继续做下去,比如搜集很多的作品,一起寄到电影节,一张碟也是寄,很多碟也是寄,所以这样也节约成本。而且我们很会谈条件,比如有一部片子很棒,当很多选片人来的时候,我们会收钱看片,然后还把别的导演的作品介绍给他们,这样他们一般是很高兴的,感觉有额外的收获。
其他文献
三脚架是一个最让人纠结的附件,价格高的像萨拿、云顿等那是天价,咱买不起,价格低的呢?总不尽如人意。这不,几年下来买了不少便宜货,有买来才几天就后悔的,比如号称是美国产的戴维斯三脚架,便宜。还不到800元钱,但那质量真是差。现在,家里已经堆了8个三脚架了,其中最贵的是曼富图501/525套装,用了近5年,问题不少,又爱又恨,去年终于报废了。
期刊
虽然在遇到诸如多个画面展示、章节转换、数据陈列时,有各式各样内置或第三方的翻页、爆炸、划像等转场效果可以直接使用,但有时在制作中仍然会希望创建一些特别的方式。比如Apple_Tunes在选择不同专辑时的展示画面就很受欢迎。这一期我们就在EDIUS中使用雷特字幕创建一个这样的效果。
期刊
9月30日CCTV音乐频道《乐游天下》云南篇摄制组在大理农村电影博物馆拍摄了今年九期节目的最后一组镜头后,节目全面进入后期制作。当天还接到了栏目总制片人的电话,要让我们抓紧把之前制作好的三期节目送去参加全国纪录片和专题片的比赛。这三期节目是在香格里拉拍摄的,5月份拍摄完成后,后期陆陆续续做到现在,一直不断在修改。这是首次接触MXF格式的视频文件,又跟MOV视频文件混和使用,文件管理和剪辑都是全新的
期刊
2011上海佳能博览会以“无限感动,博览佳能”为主题,旨在通过全面展示佳能在影像领域的最新产品、解决方案以及未来技术、概念性影像方案,让观众现场体验佳能为用户带来的影像“今天”和“明天”。
期刊
顺应单反潮流让校色更迅速    高大的Karl Soule’腆着肚子,手拿一台带着外置闪光灯的佳能HDSLR(高清单反)照相机走进采访会议室,看上去有些许滑稽。有趣的是,作为Adabe专业视频解决方案专家的Karl Soule’的身份和举动,正好印证着Adobe在市场战略方面的敏锐嗅觉。正如Korl所说,照相机的发展,现在正处于非常令人兴奋的时期,佳能高清单反相机的出现改变了整个“电影感”节目制作
期刊
五岁的时候,经常在家门口的胡同里被同伴们笑话,因为我宁愿在院子里的巨大榕树下呆坐一天,而不愿走出那条仅仅五十米的胡同。直到听到自行车把上的铃声,才奔向院门迎接母亲的归来。父亲经常用一种略带鄙视的话语训斥我:“一个男孩子怎么如此怯懦……”谁又曾想到,27年后,我却站在远隔千里之外那个被浮云断续遮挡刺眼的阳光庇护下的山谷里,记录着这些不曾走出万里沟壑的人们。  本来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四姑娘山,但是由于
期刊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由“春运”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在近几年里不断的浮出水面,这一系列问题在中国表现得最为突出。人口压力、交通压力顿时成为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两大难题。旅加华人范立欣导演与摄影师孙少光耗时三年,用镜头纪录了这次庞大人类迁徙中的生命个体——来自四川的一对农民工夫妇。故事讲述了这一家人外出打工及回乡的经历,展现出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背后普通小人物的辛酸和眼泪
期刊
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CIFF)是资深的综合性独立影像活动,活动包括放映、评奖、研讨、论坛、出版等一系列内容。第八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CIFF)将于2011年10月下旬在南京举办。  本届独立影像年度展设剧情长片竞赛单元、十佳纪录片展映单元、优秀影片展映单元、短片展映单元、实验短片邀请展单元以及一个海外单元。除实验短片邀请展单元和海外单元以外,其他单元全部接受报名,并邀请专业人士组成选片组以海选方
期刊
当今国内视频网站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用户需求的提高以及网络带宽的增加,各网站视频节目开始朝着高码率、高画质的趋势发展。腾讯视频也紧跟行业趋势,一直在高清视频节目制作方面做着创新和尝试。  笔者所在的部门主要负责腾讯网的视频报道及视频直播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大家通常都采用标清摄像机的1394信号或模拟复合信号经过电脑采集编码成低码流后来实现直播或点播视频的制作发布。在现场多机位切换(EFP)的任务中
期刊
曾有人说,影视“作假”别具优势。此话虽不乏调侃意味,道出的却是实情。这里说的“作假”是指采用影视自身的表现手法,使假的事物骗得观众的眼睛误以为真。不是用高科技材料制作仿真道具,也不包括运用电脑技术制作三维动画等。  难道影视当真有三头六臂不成?有啥呼风唤雨的“优势”?其实,影视“作假”之所以能成功,并不全凭它自身的优势,大半乃是利用了观众在解读中存在的某些局限,比如“思维定势”及其“惯性”等等。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