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开放式专业演讨课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c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研究本科生讨论课与研究生研讨课中存在的问题后,对参与人员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在对占比较多的情绪参与型学生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演讲与讨论相结合的演讨会。在提出几类演讨会的同时,研究了提高演讨会开放性的宣传与组织方式。
  关键词:讨论课;开放性;创新型教学;演讨
  作者简介;张益波(1978-),男,山西长治人,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副教授;柯飂挺(1970-),男,浙江杭州人,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副教授。(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项目项:本文系浙江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2ktzx19)、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YJG-Z110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095-02
  讨论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进行相互交流,互动思考,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是启发式教学典型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讨论式教学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学中。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群体特点,采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例如文[1]中分别围绕教学目标研究了引导式和开放式讨论课的特点、课前准备流程以及对讨论课实施的技巧等。文[2]通过理论分析与调查问卷对不同教学方法对大学生课堂情绪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具有开放性与活动性的讨论课对于课堂气氛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具有重要的作用。文[3]中从讨论课的价值、形式与教学的前提条件进行了讨论,并对教师在讨论课不同阶段中应当承担的职责进行了分析。文[4]中则对具体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中讨论课的作用、实施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据和事实支持论点;学会分享知识与经验;加深对复杂概念的理解,训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会倾听和理解不同的观点,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团队思考和团队决策等。可以看出,讨论式教学可以帮助完成传统教学中知识巩固与加深的作用,提升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思维扩展方面的能力与综合素质,因此,教学讨论课在大学课堂里得到提倡和普及,在国外的许多著名大学,讨论式教学都被当做仅次于课堂讲授的第二教学手段向教师们推荐。
  本文在综合各类讨论课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来课堂教学与研究生讨论课的组织经验,建立了一类面向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开放式论坛,集演讲与讨论功能于一体,以期探索出一种既能促进研究生科研积极性,又能充分综合本科生的创新性以及初步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方法。
  一、目前讨论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常规的本科讨论课通常在课堂上完成,由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于学生熟悉新学内容,并从中发现新的知识点,提高对于课程的接受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该类讨论课通常仅针对课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讨,同时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制约了思路的开拓,也不易于为创新性思维提供条件。在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课堂讨论课中,通常针对的是学习中的若干个知识要点,由于学生对于新学内容的接受与理解力不同,导致讨论课不易进行深度扩展,创新思维更无从谈起,通过分析与调查,可以发现课堂讨论课中,学习成绩优秀或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学响应比较积极,但大部分其他类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基本类似于旁听的效果。研究生组织的研讨会虽然局限相对较小,但由于学生的研究专业与方向各不相同。经过笔者的观察,学生对于讨论课或研讨会的心理通常有三种:
  第一种是积极参与型。该类学生听讲、讨论与辩论的积极性相对较高,主要出于对于讨论课题兴趣浓厚或与自身课题类似,也有个别学生彰显个性的情况。总体来说,研讨会气氛主要由该类型学生带动,如果该类学生较多将使研讨会讨论与辩论频率提高,主持教师的工作将主要是引导讨论保持正确的方向,使整个研讨会始终围绕主题。通常情况下该类学生仅占总人数的10%~20%。
  第二种是情绪参与型。该类学生仅在对讨论内容有兴趣或受整体环境影响时会呈现出相对积极的态度,但在大部分场合中属于倾听者。当该类学生较多时,教师需要调动第一类学生的活跃度,必要时自身也参与讨论以活跃会场气氛。该类型学生人数较多,一般约占总人数40%~80%,个别情况可能达到90%。
  第三种是消极参与型。该类学生既对所有主题均不感兴趣,也不愿参与讨论,他们参加讨论课主要是由于第三方被动要求。该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没有主动学习的意愿,成绩也偏低。该类学生占比较小,约为5%~10%左右,但近年来呈现增长的态势。针对该类学生,普遍的处理方法不外乎强制或忽视其参与,但因为需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因此上述措施效果均不理想。
  可以看出,提高讨论课效果的根本前提在于提高积极参与型学生在整体中的比例,而实现该目标的关键在于使占绝大多数的情绪参与型学生向第一类型转变,整体效果的提高对于消极参与型学生也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仔细分析情绪参与型学生的特点可以发现,该群体参与意愿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对所涉及的内容不甚了解,也无法掌握讨论的要点,因此无法参与;第二,了解所学内容,也能基本理解讨论的主要内容,但由于知识范围过窄或学术水平不足,无法提出有深度的问题;第三,学术水平与理解力均已达到讨论课的基本要求,但思路不够开阔,考虑的问题局限于一个很小的范围;第四,由于性格比较内向或不善表达,导致有好的想法也不愿提出。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将演讲与研讨相结合,并逐步实现开放性发展,使知识获取与素质提升有机融合,增强讨论环节的活跃度,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面与思维开阔度,为实现创新型教育提供前提条件。
  二、演讨会的组织与实现方式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课或研讨会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熟悉所学内容或所研究领域,进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实现创新型教学。但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只有在知识对等、思维同步下才能实现的讨论受到诸多限制,需要组织者采用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参与度才能使学习讨论达到期望目标,因此演讨是提升参与者知识水平、扩展专业视野以及拓展学术思维的重要途径。   演讨的主体通常有专家演讨、导师演讨、研究生学术进展汇报、分歧演讨、本科生替代性授课等,不同的演讲主体对演讨要达到的目的不尽相同。
  1.专家演讨会
  主要是指邀请外单位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专家介绍其所研究的科研或教学内容,目的在于扩展参与者的知识面,了解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知识、产品性能或工艺等。该类型演讨以演讲为重点,由于知识层次与专业领域的区别,使参与者立刻提出问题的概率较低,因此该类演讨会可适当弱化讨论,讨论或提问的内容通常以解惑为主。专家演讨会的频率不宜太高,一般为一个学期1~2次。
  2.导师演讨会
  指以教师为主的演讨会。通常在系或研究所内部均会定期组织教学或科研的研讨会,如果所研讨的相关内容与学生相关且不涉及保密等问题的前提下,可采取教师讨论为主,学生旁听的方式。这样既可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导师的研究重点,又可使学生接触所学内容的深层次问题,从而提高师生间的相互了解。该类研讨会以教师讨论为主,因此可考虑定期向学生开放,频率视学科情况而定,通常为一学期2~3次。
  3.研究生学术进展汇报会
  以进入课题阶段的在读研究生为主。该类学生经过第一年的学习以及后期的科研介入,使学习层次已经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为使导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督促进展同时增加学生对相互课题的相互了解,通常以学科或专业为单位开展研究生学术进展汇报会。如演讲学生较多可以分批进行,主要演讲内容集中在开题、研究中期或阶段性成果的汇报上。在个体结束后,由到场教师或学生对其演讲进行提问、讨论,并给出综合评价。讨论的主要内容应集中在演讲人对拟研究的内容是否了解、目标是否达成或进展速度是否达到要求上,演讲者也可提出遇到的难题由参会者讨论。该会议的演讲主体为研究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向高年级本科生开放,以增强本科生对于学科的了解,并为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提供后备人才。该类演讨会一般为一学期3~4次。
  4.分歧演讨会
  是一类不定期的演讨会,也是学生对于学习或研究中出现分歧时实现集体解决方案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在本科学习或研究生学习中出现分歧或个人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可以申请组织分歧演讨会,由教师、研究生与本科生共同参与协助,以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该类演讨会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因此主要是讨论与辩论,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必要时也可提出解决议案或提出最终解决方案。鉴于其特殊性,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演讨会的规模,但考虑到组织的便利性,通常以中小规模为主。
  5.本科生替代性授课
  主要面向本科生的演讨会,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教师在授课中将少量授课内容交给表达能力强、思维活跃且专业基础扎实的学生,由于专业知识水平与熟悉度较好,该类授课使学生听讲与讨论的活跃度大大提高;第二类是学生直接进行讨论,对学习内容的拓展范围与实施可能性进行分析与讨论,必要时可以将问题提升至辩论水平,该类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由于趣味性,可以使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大幅提升。
  上述演讨会中除部分导师讨论会与分歧演讨会外,均可在确保参与人员稳定性的基础上,逐步向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生开放,尤其是向本科生开放。当前本科生主要为灌输式教学,易于使学习者产生倦怠情绪,进而影响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将局限于教师或研究生的演讨会向本科生开放后,一方面可以使本科生接触到更广阔或更深层次的内容,提高学习兴趣,为研究生招生与培养提供前期条件;另一方面,教师与研究生由于年龄、知识结构与研究内容等限制,会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定向思维的现象,而本科生受到以上因素影响较小,其活跃的思维可以为教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因此开放的演讨会不仅向其他学科与本科生传递知识,同时也是一个汲取不同思路的平台,可以使专业应用与创新性达到更高的水平。演讨会开放的组织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采用传统的海报与班级组织形式,也可以通过网络方式,例如将演讨会中比较有趣或比较吸引人的视频通过网站等方式以加强宣传。演讨会中还可以穿插具有趣味性的奖品环节等以达到提高人气、活跃气氛等效果。
  三、总结
  本文在总结讨论课与研讨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对其中参与者进行了仔细的分类与分析,提出通过演讨会以提高情绪参与型人员积极性的解决方案,并研究了几种演讨会的组织方式与组织目的,并阐述了演讨会开放的优势与具体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剑雄,苏辉,石志广.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4):55-57.
  [2]赵淑媛,蔡太生.不同教学方法对大学生课堂学业情绪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2):1900-1902.
  [3]彭人哲.讨论式教学:价值、形式和前提[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31(8):47-48.
  [4]孔祥东,权凌霄,姜万录,等.“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1,(3):68-69.
  (责任编辑:王意琴)
其他文献
摘要:安全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特点是以安全工程为主干,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工程问题具有多学科交叉、集成的特点,这就需要学生掌握相关学科方面的基本知识,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安全工程问题并进行综合分析,以适应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为此需要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形成多学科交叉集成的模式。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学科交叉  作者简介:王珂(1970-),男,河
学习迁移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专用名词,其含义是指一种学习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迁移现象的特点,迁移又可分为正过移与负迁移、纵向选移与横向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等。许多教育心理不家对迁移的本质、发生过程、产一条件及其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都非常重视学习迁移的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譬如,桑代史提出“相同要素说”,贾德提出“经验泛化说”,格式塔派心理学家提出“关系转化说”,奥苏贝
本文主要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对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应用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措施进行探讨,与此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与日后步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希望能够为从事高中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摘要:以电工学、电路学等电学课程教学特点为背景,从当前电学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对当前电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在教学过程的灵活化、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情感教育等方面对电学课程教学的提出了若干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电学;课程教学;教学方式  作者简介:郭攀锋(1984-),女,河南许昌人,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助教;张红(1988-),女,湖北恩施人,三峡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我心中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rn——————梵高rn医生下公交车时,已是半夜.rn经过冗长的楼道时,就着昏暗的灯光.他看见扬起的灰尘,像肥皂泡炸裂后的水沫,在狭窄的空间
期刊
“高教版”的“朱编本”教材广泛吸收专业领域前沿知识,密切联系时代发展,自1999年面世至今,已走过18个春秋,先后改版三次.本文试图对其版本演变从内、外两个维度做系统梳理,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培养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不同于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特殊性,而多校区大学因其校区多、教学资源相对分散的特点,更加需要实现公共选修课的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