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随堂练习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喧哗(xuān)  闸口(zhá)
  融化(lóng)  目眩神迷(xuàn)
   B.驿道(yì)   翡翠(fěi)
  犹豫(yù)   五彩斑斓(lán)
   C.矗立(chù)   草甸(diàn)
  眺望(tiào)   稍作徘徊(huí)
   D.砚池(jiàn)   蘸水(zhàn)
  硕大(shuò)  亭台楼阁(gé)
   2.下列语句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
   B.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C.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D.一个银匠,正在擦试一只硕大的银盘。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清楚地记得暑假回家的第一个下午,我在新居的阳台上眺望远处的风景,怀着一种新生的心情。
   B.窗外无声无息的雪在夜的灵魂上轻盈走动,那种圣洁那种净美如海潮般向你涌来,慢慢浸入你的灵魂深处。
   C.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
   D.在玫瑰海景区的摩天轮转了一圈后,我顿时觉得目眩神迷。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B.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C.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
   D.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纳西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
   B.本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流过丽江的全过程,虽构思新颖,想象奇特,但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覺。
   C.本文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
   D.本文通过描绘一滴水的奇幻旅程,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
   6.下面文段中第①④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在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玉湖村,生活着一群古老的纳西族。②他们用天然的石头建房,村里沟渠遍布,随处可听见潺潺水声。③蓝天与雪山下的石头村庄交相辉映,伴着纳西古乐,村民用颇具特色的舞步抒发着简单的快乐。④相传,村里的玉湖是由土司木氏家族明代以前组织挖的人工湖,从湖中可以看到玉龙雪峰的倒影。⑤湖畔有广袤的牧场,牛群马匹自由漫步,牧人放声歌唱,好不悠闲自在。
   (1)第①句修改意见:
  
   (2)第④句修改意见:
  
   7.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行文,说说其好处。
  
  
   8.从修辞手法和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句子。
   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9.文中的“我”一再坚持的夙愿是什么?找出贯串全文的线索。
  
  
   10.“我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过四方街”,这句话为什么要独立成段?
  
  
   11.“我”“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具体是哪些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说说你的理解。
  
  
   12.请你为丽江写一段导游词。
  
其他文献
白居易的《卖炭翁》刻画了一个“卖炭翁”的形象,以作者目睹的个例表现当时社会底层全景,反映了中唐时期下层人民的苦难和不幸。   1.卖炭翁伐薪烧炭的艰辛。“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四句从三个层面交代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首先是烧炭工序的复杂和劳动过程的漫长。“千余斤”的炭,先一斧一斧地“伐薪”,再一窑一窑地“烧炭”,然后才能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卖。其次是工作地点的荒凉
期刊
吾家有一祖传宝物,名曰鼻烟壶。   壶高约六寸,宽约三寸,厚约一寸,瓶口有塞。是壶也,浑身通透,工艺奇巧,纹饰全于壶之内壁。   正面绘有江南墨景。一梅出于岩缝,杂草繁茂,生机勃勃。远处湖水如镜,天水一色,两小舟泛于湖上,山庄藏于山林间,若隐若现。鸿飞空中,成人字形。近瓶口处,题字“江南晨景,己丑戌月石青作”,其色墨,并有一印章,其色丹。   壶背风光与前迥异,乃山景图。近处有一凉亭,藏于巨石后。
期刊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祗辱(zhǐ) 骈死(pián)   B.尽粟(sù) 其真无马邪(yé)   C.一石(shí) 食马者(sì)   D.槽枥(lì) 才美不外见(xi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虽有千里之能   B.一食或尽粟一石/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D.其真
期刊
文题呈现   作家张晓风在《遇》一文中写道:“生命是一场大的相遇。一个民歌手,在洲渚的丰草间遇见关关和鸣的雎鸠,于是有了诗。黄帝遇见磁石,蒙恬初识羊毛,立刻有了对物的惊叹和对物的深情。牛郎遇见织女,留下的是一场恻恻然的爱情,以及年年夏夜,在星空里再版又再版的永不褪色的神话。孔夫子遇见泰山,李白遇见黄河,陈子昂遇见幽州台,米开朗琪罗在混沌未凿的大理石中预先遇见了少年大卫,生命的情境从此就不一样了。”
期刊
东晋名将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湛氏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陶侃有个朋友叫范逵,范逵有一次到陶侃家做客,还带了一大帮随从。如何招待这么多客人呢?湛氏对陶侃说,我来想办法。湛氏的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到外面去卖,换了几担米和一些菜;又把家里每根柱子削下来一半,当作柴烧;把床下的草垫子都剁了,当作饲料喂马。到了傍晚,摆上一桌丰盛的菜,盛情招待了范逵及其随从。陶母截发延宾、
期刊
母亲节来临之际,河南开封市集慧中学初二·3班特意召开了“献首诗给母亲”主题班会。班会课上,老师以一首余光中的《今生今世》打开话匣,随后,同学们轮流讲述自己与母亲的故事,并用一首小诗(或借用别人的诗,或自己写诗)抒发了对母亲的赞美和感恩之情。下面,我们一起去聆听吧。  母亲的千层底儿  ◎石俊豪   小时候,我家里不富裕。我穿的鞋子,都是母亲亲手做的——花方格鞋面儿,黑鞋口儿,软软的鞋底儿,四周用雪
期刊
老师的话  春天到了,随处可见姹紫嫣红的花朵。我把写作的视角转移到一朵花上,本意是希望培养同学们细致的观察力。在拟题的时候,最开始拟的是“一朵特别的花”,但是,在我和同学们对那些花儿仔细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它们柔弱的生命让我们担心,不禁想要帮助它们,可是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可以!它们能行!所以,我们决定从花的角度出发,把它们可能会对我们说的话定为标题,于是“请别为我担心”产生了。这个题目比之前的题目多
期刊
当地时间2月18日晚,在摩纳哥蒙特卡洛,2019年劳伦斯世界体育奖颁奖盛典正在进行,以69岁高龄、双截肢之躯成功登顶珠峰的中国登山者夏伯渝,荣膺劳伦斯世界体育奖年度最佳时刻奖,成为继姚明、刘翔、李娜之后,又一位获得劳伦斯殊荣的中国人。当夏伯渝迈着大步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刻,“中国”再一次在世界舞台上亮相,夏伯渝的人生传奇更赢得了世界的喝彩!   夏伯渝,1949年生于北京,1974年加入中国登山队,1
期刊
读了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你一定很向往阿尔卑斯山“白色的山峰”,被那激流之瀑、嶙峋之石、梦幻之云所牵引,尤其被那轻狂可爱的车夫所感染。随着文字的汩汩流动,你的嘴角悄悄向上弯曲,甚至于要敞开笑怀。而这得归功于马克·吐温幽默风趣且华丽俊美的语言,更得益于作者积极乐观、率真自信的个性和生活态度。   1.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
期刊
丽江,以它独有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景观,吸引着全世界人们的目光。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采用拟人化手法,让“一滴水”作为一名旅游者和丽江风情的讲述者,赞美了丽江的绝美、和谐、沉静,用词讲究诗意,句子浅含哲理。   1.用词讲究诗意,具有抒情性和节奏感   如“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这两句中,作者选择了极富诗意的“雪”“兰花”,既交代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