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我看到电视播放的公益广告“文明中国礼”就会想到很多,在一个国家中有个人和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东西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可是我们周围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成人们有做不到互相谦让的、不遵守交通的、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的,满口说脏话的;学生也有在校外说脏话、破坏环境、乱扔垃圾的。要改变这种状况,文明礼仪教育应从幼儿抓起。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从小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奠基人生最佳开端的工作,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只有家长、教师才能为幼儿营造学习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
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树立榜样形象
家庭是孩子的摇篮,是社会的细胞,孩子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来源于父母,一个家庭的和谐稳定必然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的后天条件。父母对孩子的说教性教育是必要的,但是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作为父母,在家里必须尊敬长辈,爱护孩子,但不溺爱,让小孩也学会尊老爱幼,在公共场所,主动给老人让座,行走斑马线,不乱扔垃圾,团结邻里,与人和善。父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化孩子,做孩子的学习榜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外在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有道德的社会成长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咿呀学语的时候家长就要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启发孩子关心别人、体贴父母、爱惜公物,家长时刻提醒孩子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做好日常培养,使孩子从小用文明行为的观念塑造自己。
二、幼儿园加强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教师是教育环境的核心
幼儿行为习惯正在形成之中,易于接受外界的影响,所以,其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待人接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向幼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以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幼儿天真无邪的心灵,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幼儿在懂得关心爱护自己的同时,能学会尊重别人,帮助别人和关心别人,并从中慢慢体会到乐于助人所带来的喜悦心情,要教育和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懂得与人为伴,与人相处和与人为善的道理,正确处理好同伴关系,在交往中享受到童年的乐趣,从而有利于增强幼儿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观念,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课堂或有空余时间就进行有关文明礼仪的教学,唱《文明礼仪歌》、讲文明礼仪故事、说儿歌、看文明礼仪广告,让幼儿从中理解并学会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要通过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例子培养幼儿热爱家庭、热爱生活、尊敬长辈、睦邻友善、勤俭节约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幼儿不知不觉地接受行为教育和道德教育,从而使每一位幼儿都成为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的好孩子。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不仅需要科学文化和技能,更需要高尚的道德修养来生活。我们所憧憬的和谐社会是由具有高尚道德的公民组成并维持的,有高尚道德修养的公民是这个社会的需要。作为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培养和加强幼儿的道德,不仅是我们的工作任务和职业道德,更是社会对我们的一种重托和信任。
三、幼儿园或家庭在幼儿实践活动中的礼仪教育
在家:父母一起带幼儿坐公交车,父母会站起来给别人让座。在公园里,父母带孩子主动帮别人捡起丢下的垃圾,与邻居友好和睦相处,孝敬父母长辈,为老人分忧解难。
入园:要求幼儿仪表整洁,进园主动与老师同学打招呼,与父母说再见等,进餐做到文明用餐,要求幼儿保持桌面干净,爱惜粮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餐后自觉收拾餐具,饭后养成漱口和洗脸的好习惯,而且小朋友之间相互提醒、监督,帮助同伴做事情。
发挥幼儿的监督作用:在公共场所,只要幼儿发话,人们都会觉得很可爱,会仔细去听,所以,教师教育幼儿学做文明监督员,发现有不文明行为及时监督和制止,成人会惭愧并及时改正,发挥幼儿监督员作用,力量无穷。
当然,文明礼仪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在此,呼吁父母和老师们重视幼儿文明礼仪的素质教育,让每个孩子从文明礼仪开始他们的人生。让我们共同期待“文明礼仪教育从娃娃抓起”陪伴每个孩子健康茁壮成长,让文明礼仪之花在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周丽.文明礼仪从娃娃抓起[J].宁夏教育,2011(04).
编辑 王团兰
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树立榜样形象
家庭是孩子的摇篮,是社会的细胞,孩子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来源于父母,一个家庭的和谐稳定必然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的后天条件。父母对孩子的说教性教育是必要的,但是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作为父母,在家里必须尊敬长辈,爱护孩子,但不溺爱,让小孩也学会尊老爱幼,在公共场所,主动给老人让座,行走斑马线,不乱扔垃圾,团结邻里,与人和善。父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化孩子,做孩子的学习榜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外在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有道德的社会成长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咿呀学语的时候家长就要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启发孩子关心别人、体贴父母、爱惜公物,家长时刻提醒孩子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做好日常培养,使孩子从小用文明行为的观念塑造自己。
二、幼儿园加强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教师是教育环境的核心
幼儿行为习惯正在形成之中,易于接受外界的影响,所以,其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待人接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向幼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以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幼儿天真无邪的心灵,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幼儿在懂得关心爱护自己的同时,能学会尊重别人,帮助别人和关心别人,并从中慢慢体会到乐于助人所带来的喜悦心情,要教育和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懂得与人为伴,与人相处和与人为善的道理,正确处理好同伴关系,在交往中享受到童年的乐趣,从而有利于增强幼儿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观念,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课堂或有空余时间就进行有关文明礼仪的教学,唱《文明礼仪歌》、讲文明礼仪故事、说儿歌、看文明礼仪广告,让幼儿从中理解并学会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要通过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例子培养幼儿热爱家庭、热爱生活、尊敬长辈、睦邻友善、勤俭节约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幼儿不知不觉地接受行为教育和道德教育,从而使每一位幼儿都成为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的好孩子。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不仅需要科学文化和技能,更需要高尚的道德修养来生活。我们所憧憬的和谐社会是由具有高尚道德的公民组成并维持的,有高尚道德修养的公民是这个社会的需要。作为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培养和加强幼儿的道德,不仅是我们的工作任务和职业道德,更是社会对我们的一种重托和信任。
三、幼儿园或家庭在幼儿实践活动中的礼仪教育
在家:父母一起带幼儿坐公交车,父母会站起来给别人让座。在公园里,父母带孩子主动帮别人捡起丢下的垃圾,与邻居友好和睦相处,孝敬父母长辈,为老人分忧解难。
入园:要求幼儿仪表整洁,进园主动与老师同学打招呼,与父母说再见等,进餐做到文明用餐,要求幼儿保持桌面干净,爱惜粮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餐后自觉收拾餐具,饭后养成漱口和洗脸的好习惯,而且小朋友之间相互提醒、监督,帮助同伴做事情。
发挥幼儿的监督作用:在公共场所,只要幼儿发话,人们都会觉得很可爱,会仔细去听,所以,教师教育幼儿学做文明监督员,发现有不文明行为及时监督和制止,成人会惭愧并及时改正,发挥幼儿监督员作用,力量无穷。
当然,文明礼仪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在此,呼吁父母和老师们重视幼儿文明礼仪的素质教育,让每个孩子从文明礼仪开始他们的人生。让我们共同期待“文明礼仪教育从娃娃抓起”陪伴每个孩子健康茁壮成长,让文明礼仪之花在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周丽.文明礼仪从娃娃抓起[J].宁夏教育,2011(04).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