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初中生创新意识素养的策略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1]而问题解决又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必备能力,本文从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思考、问题的合情推理三方面探索学生创新意识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问题解决 创新意识素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24-02
  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也是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数学教学的新任务。《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创新意识”列为十大核心概念之一,也是初中生所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目前,一些教师的课堂仍未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满堂灌”、“题海战”等仍充斥着课堂,致使学生机械学习,压抑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1]问题解决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四大总体目标之一,也是从古至今数学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以问题解决为载体对学生在创新素养培养方面进行一些探索。
  一、引导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素养的基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要对学生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给予支持与赞许,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课堂变成充满问题与探究的场所。每个数学问题都会伴随其解答过程,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无深度,并不仅仅以问题解答的难易程度为唯一依据,还应看问题有否现实意义、解答过程有否蕴含数学思想方法、能否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等。
  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数学课堂上创设适切学生的情境,在学生的求知心理与问题之间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能从多方位、多视角去发现与研究问题,经历创造性的活动体验,教师同时及时点与调整,鼓励学生探究,允许失误,提倡多问。
  【案例】如图,在△ABC中,∠A=60°,AB=40cm,AC=60cm. 点P,Q分别是AB,AC上的两个动点,点P以2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A运动,点Q以3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C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且运动的时间为t。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从△APM的形状、△APM与△ABC的关系、PM与BC的位置与数量关系,△APM面积的最小值,四边形BCQP面积的最大值等视角提出问题)
  2.引导关注生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为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意义问题,教师可多创设基于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情境发现问题,并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进而在深入思考下发现新问题。
  【案例】一学生问:家中的窗户由原来的双开木结构改为推拉铝合金结构后,为什么在不开空调时室内感觉比以前闷热?这个问题很简单,原来为双开,现在为推拉,易知原来的最大通风量是现在的最大通风量的2倍,这个简单的问题的现实意义却很丰富,因而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二、指导学会数学思考:培养创新意识素养的核心
  “联想是数学解题思维中重要的思维方式,但联想常以默会知识的状态内隐于人的大脑中,很难外显成明确知识。要把只可意会的默会知识外显成可以言传的明确知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反复的尝试、提炼与实践。”[2]
  1.以层次性问题促进递进性思考
  学生对层次问题作多角度的思考与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并有所创新。从思维的特点来看体现了联想的发挥及灵感直觉。
  【案例】七下“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片断
  问题:(1)不能使用代入法,思考如何消去下列两个方程组中未知数y?
  ① ; ②.
  (2)你能同样不用代入法消去方程组中未知数x吗?能消去y吗?
  (3)通过问题(1)、(2)的解决,请你能梳理在怎样的条件可用加法进行消元?怎样的条件可用减法进行消元?
  经历对以上一组层次性问题的探究,学生的思维从感性(问题(1)中的两个方程组的消元)上升到理性(总结加减法消元的基本规律)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等式性质2进行恒等变形,化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为绝对值相等,再通过加减法进行消元。
  2.以多解型问题促进发散性思考
  从培养學生变通性入手,开阔思路增加发散成分,逐步培养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索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给出典型体例,寻求多种解法[3]。
  【案例】浙教版七年级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中例3:
  如何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本题学生想到了8种方法,而且例题解法中所用到的方法并不是学生首选的方法,甚至是第5种解法。
  3.以变式型问题促进迁移性思考
  变式练习是“以少取胜,以精取胜”的有效途径。变式性问题编制时,或可增加条件,或可隐去条件,或改变问题的情境,以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与思维的敏锐性。
  【案例】如图,△ABC中,点P为BC边上一点,试比较BP+CP与AB+AC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学生解答守本题后,作如如下变式:
  变式1:将原题中的点P移至△ABC内(如图),试比较BP+CP与AB+AC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变式2:将变式1的图中连结AP,请说明:(AB+BC+AC)  变式3:将变式1中的点P变为两个点P1,P2(如图),试比较BP1+P1P2+CP2与AB+AC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通过对图形的位置进行一题多变式的演变,以题及类,“解一题,会一串”,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异性的同时起到了触类旁通的效果。   4.以非常规问题促进联想性思考
  对非常规性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表象,进行联想与想象等思维活动,鼓励学生能突破常规方法,进行逆向思考等非常规性思维活动,这也是培养创新素养的有效方法。
  【案例】问题:已知,求证:b2≥4ac.
  解析:若我们直接从问题的正向(即条件)思考,则比较繁杂或难以找到解题方法;为此,从逆向(即结论)思考,抓住特征式的特征,联想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故只需对条件进行变形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即可,而便容易得解。
  证明:由已知得,
  即
  ∴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一个根,
  ∴b2≥4ac.
  三、指导学会归纳验证:培养创新意识素养的方法
  合情推理教学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与经验,创设合理的合情推理开展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凭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通过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对问题结论的猜想,并通过学生不断地尝试与检验修正猜想,最后经过推理论证获得问题的正确结论。
  【案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边边边)的推理教学
  1.问题情境
  如图1,有一块形状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被摔成了三块,想让玻璃店师傅配原三角形的形状大小相同的一块玻璃,现在要打电话向玻璃店师傅描述这块三角形玻璃,应给出多少数据呢?
  【意图】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置于源于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中,激起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
  2.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使两个三角形全等?
  子问题1:请你回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
  子问题2:将上述性质反过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与三角这六个元素中,至少要满足有几个元素对应相等,才能够保证这两个三角形一定会全等?
  【意图】先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建立模型,提出问题。即两块三角形玻璃(一块已破损一块待配)的形状与大小相同→两个三角形模型的形状与大小相同→两个三角形全等,这种抽象学生容易理解。
  3.画图探索
  操作1:
  只满足一个元素(一条边或一个角)——请分别画出一个直角、一个边长为2cm的三角形.与小组内的其他同学比较,所画的三角形全等吗?
  操作2:
  (1)满足两个元素有哪几种可能?(学生归纳:边边、边角、角角)
  (2)请分别画出符合下列条件的一个三角形:
  ①三角形两边分别为2cm和3cm; ②三角形两角分别为30°和 60°; ③三角形的一条边为2cm,一个内角为45°。
  请逐一与小组内的其他同学比较,所画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意图】简洁是数学教学的精髓,即如何用最少的条件能推出问题结论。因此,我们先从一个元素、两个元素依次进行探究,让初步感受学生公理化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已有的认知基础,对待研究的问题结论从特殊入手,通过特例来验证一般结论是否成立,学生易接受。
  操作3:
  (1)满足三个元素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又有哪几种情况?(引导学生归纳得出:三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三角等情况)
  (2)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第一种情况:即满足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意图】在经历操作2的基础上,再通过满足特定条件后的三角形来研究说明一般结论是否成立。
  4.猜想与验证
  猜想: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验证操作:小组内再试换一下三边的长度,还会有相同的结论吗?
  【意图】由于 边边边的判定是一个基本事实,不必证明。因此通过验证,使得猜想更加可靠,学生更加相信结论的正确性。
  以上是教学设计的片段,仅展示了“边边边”判定的合情推理的流程。合情推理是学生通过问题情境与活动,自主提出问题、探索规律与发现、再验证发现进而作出猜想,使学生明白知识提出的合理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素养的培养与创新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创新意识虽受遗传因素影响,但其关键在于后天的培育。由此可见,创新意识素养的培育在整个创新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文军.《摭谈初中数学解题思維的联想策略》,《中小学数学》.
  [3]范良火.《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七年级上册》.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
  作者简介:葛关良(1974-),男,中学一级,本科,初中数学,研究方向:初中数学创新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和表达是相辅相成的。小学低年级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形成的黄金基础期,借助绘本学习,通过模仿、迁移、补白、想象等方式,帮助孩子发展语言,形成素养。  【关键词】语言发展 双向交流 情趣创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57-01  绘本,因其精美的画面,简洁的文字,动人的情节,被广泛运用于低幼段教学中。绘本不仅适合于讲述,
期刊
【摘要】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本文根据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现状,提出演示实验教学过程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 演示实验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42-02  大学物理课程属于学校的公共基础
期刊
【摘要】函数思想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效果显著。数列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利用函数的性质研究一些数列问题,可以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数列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求解数列项的最值、前n项和的最值、数列的单调性以及跟数列有关的不等式问题时,都可以用函数的方法开展研究。  【关键词】数列 函数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
期刊
【摘要】高校是人才输出的主阵地,高校学生管理科学合理,就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对我国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就我国当今实际形势来看,随着大学生的不断增多,高校体制的多元化、高校收费、就业方式的转变、实施学分制等多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以往一些相对落后的管理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学校必须制定出符合自己学校现实情况的管理体系。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基本现状和如何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对
期刊
【摘要】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仅一步之遥,但若想走好这一步,却没那么容易。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我从学生的思想入手,在不同阶段做不同的工作,实现了学生身份转变期的平稳过渡。  【关键词】身份转变期 平稳过渡 “三心教育” 心灵沟通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69-02  当中专学生无法全部走入大学时,必然会有一部分学生走向实习岗位。
期刊
【摘要】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提升学习者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才能更加有效的学校知识。创设情境教学,会使我们的课堂更鲜活,更有趣,更亲切。本文以笔者课堂中自己的授课技巧为例,对创设情境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笔者在《植物写生》一课先后有过两次设计上课经历过程。第一次的“满城尽是黄金甲”课堂统统一把抓,到第二次的精缩瘦身课堂设计,两次不同的设计带来不同的课堂效果,笔者深深体会到,课堂设计必须有聚焦点,也就是课堂“视点”,本文阐述了笔者以《植物写生》教学案例的小 窗视角的教学分析即课堂“视点”的理解、运用、注意点等方面启示。  【关键词】小视点 大视界 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
期刊
【摘要】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以德育课为载体,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正确认知、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突出工匠精神的信念教育,提升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工匠、杰出工匠,乃至“大国工匠”,进而为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工匠精神 德育课 新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期刊
【摘要】数学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和难点,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数学学习困难的问题,许多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成绩优异,而在高中数学学习成绩则在不断退步,这也成为了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是高中数学相比初中数学具有更复杂、更抽象的特点,需要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能力。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水平较差,这也就导致了高中数学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提升。随着情景教学这一教学方法的快速普
期刊
【摘要】民办高职院校起步晚、历史短、师资力量薄弱、文化积淀少,因而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不足,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少数民族学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加之他们对本族有着强烈的感情。”所以,对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时,在尊重他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还有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根据学生民族文化特点,合理的实施引导。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少数民族学生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