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外侧椎间融合术微创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dang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介绍侧方入路极外侧椎间融合术微创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方法、技术要点,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极外侧椎间融合术微创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8例,3例椎间融合器矫形加椎体螺钉内固定,5例单纯椎间融合器矫形。分析其临床效果、侧弯矫正率和并发症。结果手术顺利,术中出血每例平均50ml,术后腰腿痛明显减轻,下肢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缓解,侧弯矫正率为64%。随访6~30个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融合器无移位,2例有矫形角度的轻度丢失。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侧方入路的前面无注释微创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和安全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报道应用远端蒂带腓动脉穿支的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缺损部位、大小及形状,保留外踝上3~7 cm处直径较粗大的腓动脉肌间隔皮穿支并作为皮瓣旋转点,切取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创面.皮瓣面积最大12 cm×26 cm,最小8 cm×15 cm. 结果 临床应用21例,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8例.创面I期愈合16例,Ⅱ期愈合5例.3例因皮瓣静脉同流障碍致远侧1/4~1
2007年2月,我院收治了1例右颈总动脉离断合并颈内静脉大部分离断的患者,入院查体:体温:35℃,脉搏:136次/min,呼吸:26 次/min,血压:60/40 mm Hg,表情淡漠,神志模糊,红细胞0.62×1012/L,血红蛋白浓度14 g/L。
期刊
目的 报道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近视屈光度超过100.0D的近视病例行前房Verisyse型人工晶状体植入23眼,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屈光状态、眼压、角膜、前房、人工晶状体、透明晶状体和眼底等情况. 结果 术后随访1年,表明术后裸眼视力均优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前屈光度-11.5D~27.0D(平均-17.5D),术后1年屈光度为-4.75D+1.25D
期刊
由于创伤、感染、肿瘤等各种原因造成的组织或器官缺损十分常见,其修复与重建一直是临床面临的棘手问题.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组织工程学研究,突破了以往的治疗模式,为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已成为21世纪医学研究领域的国际性前沿课题。
期刊
手电击伤、热压伤常有严重软组织损伤,须经皮瓣修复.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收治手电击伤、热压伤21例,25只手,施行不同皮瓣修复,效果满意。
期刊
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胃肠胰疝外科(外六科)是主要由胃肠、肛肠、胰腺、疝外科和腹腔镜治疗中心等组成。拥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和住院医师6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4名,在读硕士2名。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
期刊
皮瓣修复手足部外伤或烧伤创面后,皮瓣常臃肿,影响外观和功能,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经治或收治手足臃肿皮瓣患者共62例,通过改进修整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外形和功能要求,取得较好效果。
期刊
目的 为带血管蒂腓骨头骨骺截骨整形重建内踝提供解剖学依据,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侧2~12岁新鲜儿童下肢标本,对腓骨头及内踝进行形态学测量,根据测量数据推导截骨公式.临床急诊或延期手术,移植截骨改良的腓骨头骨骺复合组织瓣一期修复内踝缺损,随访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腓骨头倾斜角(M)为(170±8)°,关节面内倾角(N)为(145±6)°,纵长为(1.5±0.2)cm,横宽为(1.4±0.2
目的 探讨第二趾胫侧侧方皮瓣修复[足母]甲瓣供区的临床效果,减少和预防供区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跨甲瓣切取术后供区创面采用第二趾胫侧侧方皮瓣转位修复8例,对于部分不能完全覆盖供区的联合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第二趾供区行全厚皮片植皮覆盖。结果8例[足母]甲皮瓣供区皮瓣全部成活,1例躅趾趾底植皮部分坏死,经换药治愈。随访4~1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饱满,植皮区愈合平整,无溃疡发生。足行走功能无明显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