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制宜说起步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m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一直以来就在语文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集中体现了学生的认识、思维和表達这三方面的能力。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黄金时期。他们既善于形象思维,又有丰富的情感,所以帮助他们打开写作思路,训练、提高孩子的说写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着手培养他们的说写能力呢?
  小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情趣性强,其中就蕴藏着丰富的说写资源。我们可以依托教材,因“材”制宜,指导低年级孩子作文起步。
  一、串词,铺路搭桥
  朗朗上口的词串是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识字课文的常见形式。这些词串大都围绕着某个主题展开,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词串进行说话和写话的训练。
  比如一年级下册《识字6》:夏夜、繁星、亮晶晶;爷爷、奶奶、小丁丁;竹椅、蒲扇、萤火虫;牵牛、织女、北斗星。这几个词语就是紧紧围绕“夏夜美景”这个主题的。“竹椅”谁躺,“蒲扇”谁摇,“萤火虫”干什么,星空怎么样,教学时,我让孩子一边看图一边结合词串进行说话训练,不知不觉中就描绘了一幅夏夜祖孙乘凉、共赏夜空美景的画面。
  词串,是苏教版教材的一朵奇葩。学生从“词串识字”中认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积累词汇,感受生活,从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语言,这样日积月累自然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二、仿写,举一反三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的第一步。低年级语文课文中有不少童诗童谣,将它们引入低年级写话,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而且在诗意语言的熏陶下,孩子们写起话来更情趣盎然。
  比如《家》是一首极富童趣的儿童诗。学完课文后我便让学生模仿课文也来练说:“( )是( )的家。”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争先恐后地上台朗诵自己写的诗。有的写:“沙漠是骆驼的家,沙滩是贝壳的家。”有的写:“草原是骏马的家,海洋是鲸鱼的家。”
  教学中找准这样的训练点,让学生照童谣童诗仿写,从读到写,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自然而然地学会运用自己鲜活的语言文字描绘出身边的生活画面,顺利完成了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实在是一举两得。
  三、看图,火眼金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几乎都配有形象有趣的插图,这些插图是进行说话训练的好素材,有了图文并茂的插图,便有了说话、写话的绝好内容。
  如二年级上册的《识字8》有关于夏天的图,有假山、荷花、金鱼。我先让学生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说,再展开合理的想象写几句话。有学生这样写道:“夏天到了,小池塘可热闹啦!池水清澈见底,碧绿的荷叶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粉红的荷花张开了笑脸在风中翩翩起舞。仔细一瞧,荷叶下还藏着两条活泼可爱的小金鱼。它们一会儿你追我赶,一会儿吐着泡泡,玩儿得好开心!”
  看图写话本就是低年级作文教学的重要部分。用插图来练习写话,这样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后,既利于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话能力。学生在仔细观察图画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顺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了。
  四、补白,余地生辉
  留白是中国画常见的一种手法,这种以无胜有的艺术手法,会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作画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如此。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有很多,其间也会常常留下一些空白,如果我们巧妙地抓住空白点,引导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发,从而对文本进行美的再创造。
  如《木兰从军》第二自然段:“木兰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我抓住“木兰是个姑娘,而文书上要征的人是父亲,当她提出替父从军时家人会同意吗?她该怎么说服全家呢?”这一空白点,进行说写训练。孩子不知不觉就走进了文本,体会到了木兰的孝心,从而获得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记得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木兰双膝跪地,眼含热泪地恳求道:‘爹,娘,你俩就让女儿去吧。我一定会倍加小心,平安归来的。你们放心吧。’”
  补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写的舞台,让他们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所想,让文本更加丰满,情感更加浓烈。
  五、续编,放飞想象
  儿童是富于想象、乐于想象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很多都是童话故事,活泼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深深地吸引着每个小朋友。其中有些故事看似结束,却意犹未尽,给人以遐想的空间,特别容易引发孩子的想象。这时我们可趁热打铁让孩子续编续写,有时会有意外的惊喜。
  例如《青蛙看海》一课讲述了一只小青蛙在小松鼠的帮助下,通过一级一级地往上跳台阶的方式,最终实现了看海的愿望。那么它们登上山顶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此时此刻,青蛙会对松鼠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松鼠又会怎么回答呢?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写话,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续编故事,放飞想象。童话故事是孩子们的最爱。如果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想法,编写故事情节,那对他们来说这将是一件多么引以为豪的乐事。而作为老师当然非常愿意成全孩子们的梦想。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宜兴高塍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爷爷一定有办法》图、文作者——菲比·吉尔曼。此书荣获加拿大克力斯堤先生书奖、露丝·史瓦兹奖及维琪·麦卡夫奖。书中的故事,充满亲情之爱和智慧,很适合用来阅读,以此来提高孩子的情商。绘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约瑟的妈妈每次让他扔掉衣服时他都舍不得,而他那充满智慧、爱孙子的爷爷则用巧思把孙子心爱的破毯子变成外套、背心、领带、纽扣。故事里活泼、可爱、有趣的角色形象,优美的语言以及生动的画面情节非常符合幼
期刊
古代文学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优秀的文学遗产。在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大多数文言文因为年代久远、晦涩难懂的原因,加上教师在教学时,常常采用“字字落实,句句对译”的传统方法,过于强调文言文的翻译讲授,往往忽略了阅读文言文的趣味性。  怎样让文言文教学既充满趣味性,又不弱化对文言文字词的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细读文本,导入激“趣”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中,课堂语言是主要的教学行为,老师用语言教,教的是语言;学生用语言学,学的是语言。如果把师生在课堂中的语言活动视为“做”,那么课堂教学显然是凭借语言运行的“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先生的“求真”思想观照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语言,可以让我们在审视、思考中回归小学语文教学的本源——“教学做合一”。  至诚:为着全体儿童  师:姥姥是个怎样的人?  生:心灵手巧。  师:怎么个心灵手巧?  生:
期刊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长篇小说的节选,如五年级上册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也有描写名著作者童年生活的文章,如五年级下册的《海伦·凯勒》和《我和祖父的园子》。学习这些节选的文本,只是带学生来到了一座座文学宝库的门口。我们不能仅让孩子们站在门口好奇地向里面张望,而应引导他们推开宝库的一扇扇大门,进去欣赏一个个神奇的世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悉心研读这些名篇巨著中的精彩篇章,选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引领他们踏上阅
期刊
读和写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读,会读,又让学生乐写,会写,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就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进行随文练笔做了一点尝试。  一、仿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有人提到“仿写”就很是不屑,不就是变相地抄吗?照样子去写,扼杀了孩子的创意。何谓“仿写”?顾名思义是模仿范文进行写作。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从儿童时就有模仿的天性,他们
期刊
一、研读教材,挖掘文本内涵  被选入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有鲜明的特点,蕴含着独特的语文教学价值,我们应深入研读每一篇课文,充分把握文本特点,找出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可迁移的、可概括类化的语言現象,作为教学目标与内容。另外,课后练习也对课文的教学内容重点往往有所提示和启发。  《少年王勃》是一篇人物故事,而这类文章一般都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表现出人物身上的某一特点。本课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
期刊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作文训练与教材联系不紧。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以单元为主题编排的,教者在安排作文训练时却与单元主题关系不大,有的甚至与单元主题大相径庭。因此,作文训练目标不够明确,更没形成阶梯性。二是作文讲评与儿童作文水平现状脱节。在讲评中,教者没有认真分析孩子在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掌握学生作文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因此,造成作文讲评针对性不强。我们学校六年级语文教研组,组织教师认
期刊
孩童时代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时期之一,如果在此期间能大量记诵美文,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能力,还可以加强人文修养,陶冶情操。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背诵的要求较之原先有明显的提高,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背诵量。那么我们教师应如何搞好背诵教学呢?  一、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背诵  如果询问学生背诵课文的原因,大多数学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为了考试呗!确实,我们老师忽视了对学生背诵的目的性教育,使学生曲解了背诵的目的。再加
期刊
时代在发展,生活在改变,互联网已经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了。QQ群、微信朋友圈、app平台、云盘等都是我们熟练运用的互联网技术手段。2011版语文课标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要求: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随着社会发展,习作教学也需与时俱进。要把互联网与作文教学适切结合起来,借助互联网,让互联网通信技术手段与作文教学
期刊
从教学的完整过程来看,课堂评价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重要手段。“评价需要追求最大的效益,而最大限度地使被评价者接受评价结果就能产生最大的效益”,但是在追求最高教学效益的同时又不能使被评价者的关注点脱离学习活动本身,这就是评价的艺术。  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课堂教学评价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一、“对”=“好”?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是否等同于“好”的评价标准,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语文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