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CPI涨2.8% 通胀将步步紧逼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9900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0年4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环比上涨0.2%。4月份PPI同比上涨6.8%。CPI涨幅创出自2008年11月份以来的18个新高,PPI涨幅创出自2008年10月以来的19个月新高。
  现在,2.8%的CPI增幅已经让通胀预期慢慢变成事实上的通胀。此前,多家机构预测,4月份通胀压力将继续增强,CPI涨幅在2.6%~2.8%之间,可能超过2月份2.7%的涨幅创下年内新高。年初,中国政府提出将全年CPI增幅控制在3%之内。
  是否加息似乎成为了坊间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指出,在强大的通胀压力之下,这个目标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除非央行迅速采用加息工具来控制通胀。
  
  CPI达5%在可承受范围内
  
  4月份,中国各地都掀起一轮菜价上涨“旋风”,除此之外,包括粮、油、煤气等在内的生活必需品,近段时间里都不同程度地涨价。
  面对持续走高的通胀压力,央行已不得不采取进一步紧缩措施,近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7%,今年以来准备金已是第三次上调,距离17.5%的历史高位仅一步之遥,冻结资金9000亿元。综合今年前18周央票发行情况来看,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资金6040亿元。今年共计实现超过1.5万亿元资金回笼。业内人士指出,央行一再强调“适度宽松”,但其已事实上从紧。
  但是,一方面要收缩流动性以抑制通胀,另一方面又担心加息会打击刚刚复苏的实体经济。更为严峻的是,在房地产调控风暴中,房价转向将令众多地方政府的财源吃紧,而各地投资项目刚刚上马,资金匮乏已经成为难题,因此,虽然通胀压力炙烤,但央行也迟迟难下加息决心。
  另外,热钱流入也是影响央行加息决心的一大因素。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博客)对网易财经表示,加息将会进一步加大利差,吸引套利资金的流入,使得紧缩政策适得其反。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也表示了相同的观点,他表示,“目前政府对加息还是应该持有比较谨慎的态度”。
  对此,央行货币研究局原副局长景学成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指出目前CPI持续上涨,并且实际的通胀会高于CPI数据,通胀压力已经较大。另外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已经有过热迹象。因此目前央行应该尽快加息。
  对此,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此次的数据并没有出乎意料,目前的CPI仍大大低于中国的通胀可承受的水平,她表示,中国一季度GDP增长达到11.9%,因此5%的CPI涨幅都在可承受范围内。
  左小蕾还表示,目前并没有更多支持加息的理由,唯一的加息理由可能还是目前存在的负利率情况,但其他的环境并没有变化。她指出,加息对于流动性的管理起不到多少作用,反而会进一步加大利差,吸引套利资金的流入。因此加息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大大的高于目前负利率的影响。
  
  或将进入货币紧缩周期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目前物价的水平已经很严峻,作为防御性的措施,应该考虑适当调高存款利率。
  李稻葵分析,2.8%的物价增长,已经是比较高的水平了,尤其是环比上升0.2%,物价形势非常严峻,必须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李稻葵指出,如果将CPI的水平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农产品生产不利以及南方劳动力价格上升等各因素联合起来看,形势则更加严峻,未来CPI继续走高是毫无疑问的。
  “作为防御性的措施,目前应该适当考虑调高存款利率,”李稻葵强调,这虽然不是治本之策,但适当提高存款利息率,可以稳定广大存款者、储户和投资者的预期,改变实际利率长期为负的现状,给大家一个合理的引导,可以防止CPI的上涨演变为新一轮的通胀预期。
  贷款利率方面,李稻葵表示,可以灵活掌握,因为贷款利率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市场化了,而且贷款利息对于调节贷款量上升的作用远远小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
  业内人士分析称,如果只上调存款利率,而不上调贷款利率,商业银行的息差会大幅缩窄,将对银行股业绩构成压力。
  汇丰环球研究发表报告称通胀及新增贷款高于预期,预期内地未来数月会持续进行收紧政策,预计央行于今年第2季需要加息27个基本点以对抗通胀,并预期央行未来数季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00至150点。
  汇丰环球估计,内地将减大型及新的基建项目及进行货币收紧,以冷却下半年建筑业的投资,并预期内地楼市冷却,有利中国全年GDP增长低于10%水平,令通胀于下半年处于3%至4%水平。
  汇丰环球指,4月新增贷款达7740亿元人民币,高于市场约6,000亿及该行原预期约5912亿,显示货币增长仍然强劲,预计央行将推收紧措施。
其他文献
或许,一场由“光电”到“光热”的资本转场正在发生。  近日,财政部和住建部发布《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通知》(下称《通知》)。从《通知》上来看,尽管延续了去年的补贴政策,但是仔细查看会发现在补贴力度方面似乎有所削减。  然而,相比国家在投资光电领域的谨慎,光热近段时间受到了更多的青睐。比《通知》略晚几天,北京发改委发布《北京市太阳能热水系统项目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下
期刊
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至26.1%,环比下降3个百分点。货币政策的收紧、地产调控的严厉等等,无论从政策手段还是市场预期看,政府对前期投资反弹的回收力度在不断加大。分析人士认为,未来投资增速将逐步回稳,而经济增速目前正在经历高点,但外需的再度不明朗和投资可能的下行风险会使未来经济再度步入调整期。  地产和基建是拉动投资增长的“双引擎”,从目前的政策导向看,“双引擎”正由高速运转向常态回归。中央和
期刊
土地增值税清算风暴愈演愈烈。市场担忧直指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和未来盈利能力。而另一方面,消费者则是揣测这次清算是否能促成楼价的下调。  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是本次清算将对开发商的资金链造成巨大考验,另一方面是市场连续滑坡,届时在双重压力下,不少开发商会因为承受不住压力而选择降价回笼资金。但也有相关人士表示,这种情况有可能出现,但不能一概而论,由于压力而降价的开发商可能只是一小部分。    上市公
期刊
2008年原油产量居全国第二、天然气产量居全国第一;棉花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旅游总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大力支持新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新疆乘势而上加快优势特色资源转换力度,使特色优势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撑起新疆经济脊梁的座座雄峰。  新疆是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些年,国家对新疆的油气等资源开发实行大勘探
期刊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俗称闽北。长久以来,闽北被视作资源腹地、福建粮仓,但由于工业基础薄弱,交通不便,其经济总量逐渐落至全省后位。南平市最南端市区所在的延平区,群山环抱,20多万人蜗居在3.83平方公里狭小市区里,坡高路窄,市民自嘲这里是“夹皮沟”。市区虽然有著名的“五南”(南孚、南铝、南纺、南纸、南缆等五家企业),但由于土地等发展因素的制约,这些成规模的企业始终难以发挥龙头作用,引进上下游企业,
期刊
随着国家接连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收紧,一向“不差钱”的银行也开始感觉到钱紧。近期,销声匿迹4年之久的保险公司大额协议存款也开始“重出江湖”,受到众多银行争夺。目前多家银行纷纷出招,向客户们拉存款,不惜摆出返现金、赠礼品等实施“诱惑”,揽存大战在各个银行的网点火热上演。    揽存大战    “存5万元赠一桶5升的植物油,存10万赠两桶,这个活动只有几天就截止了,手头要有现金赶紧存”,
期刊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中央调整了新疆的人事部署,国内诸多省份的代表团也在近期飞赴新疆考察,为下一步的对口支援工作做准备。从一系列的消息综合来看,新疆区域将会迎来新一轮的政策扶持密集期,相关的发展细化规划有望在近期推出,新疆振兴规划是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同时也是维护新疆地区长久繁荣稳定的必要措施。  区域专家认为,由于今
期刊
继炒股、炒房热之后,新一轮“炒蒜”活动已经在全国各地大张旗鼓地展开。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今年4月中旬大蒜价格开始上扬,7.5元、12元、15元、17元、20元……大蒜价格在一片惊诧声中越升越高,可是乐的优哉游哉的却不是我们想象当中的蒜农,而是炒蒜者和外资定价商。    从0.6元到20元的价格暴涨     2009到2010年大蒜价格的不断看涨让很多投资人转眼间利润成十倍百倍地增长,举例来
期刊
今年五月十三日,大盘创出近一年新低2604点后出现弱势反弹。四月份数据反映经济复苏进程仍然健康,总体符合预期,发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较小,业内人士表示,近期不存在因经济过热和恶性通胀引发加息的忧虑。同时,在屡屡创出新低之后,大盘已经进入构筑底部区域且成功的概率较大,本月或将出现年度低点。    动力煤企业:  二季度业绩看好    今年二季度,动力煤市场淡季不淡,秦皇岛港口动力煤价格从3月下旬止跌企
期刊
日前,继印度铁矿石块矿出口关税从10%提高到15%之后,澳大利亚也抛出矿产资源税改新政:从2012年7月1日起,澳联邦政府将对矿业企业开征40%的“超级利润”税。消息一出,顿时引来业界忧虑一片。  据了解,日本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资源输出国,其使用的铁矿石、焦煤等一半以上依赖从澳进口。如果澳矿企将巨额的税费成本转移下去,成本将转移到日本企业。  对于中国也同样如此,宝钢董事长徐乐江在“中国国际钢铁大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