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粗放型的,城乡和居民之间的消费差距、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在拉大,公平公正明显不足,社会分化正在加速。在这些复杂问题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公共钥匙:消费。从我国现实经济存在的问题出发,建立了公共财政与消费的理论论述和计量模型,提出了从增加公共消费引致居民消费的思想来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进而化解当前经济、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消费需求;公共财政;政府消费;居民消费
中图分类号:F8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015-02
引言
在过去的2012年里,我国经济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仍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依然是粗放式的,与此同时伴随的是“四过”,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顺差过大和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弥散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居民之间的消费差距、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在拉大,公平公正明显不足,社会分化正在加速。在这些复杂的问题背后隐藏着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公共钥匙:消费。消费率下降所反映出来的消费不足,引发了储蓄过剩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问题;而消费率下降过程中的消费差距拉大,导致社会公平公正的缺失。消费问题同时包含了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胚芽。而政府对于上述问题似乎还在探索之中,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是分开使用的,在“两张皮”的情况下,它们是难以形成合力的。在我国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的大背景下,用公共财政的视角阐述如何提升我国消费需求又有了新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现实经济存在的问题出发,建立了公共财政与消费的理论论述和计量模型,提出了从增加公共消费引致居民消费的思想来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进而化解当前经济、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一、文献综述
关于政府经济政策问题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公共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问题也有若干研究成果,但是研究结论具有很大的争议性。“挤出效应”是指公共财政支出增加会挤占居民消费。Bailey(1971)最先研究认为,政府支出和私人消费之间具有替代关系。Baxter(1993)在假定规模报酬不变而劳动力供给可变的基础上,构建了单一部门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公共支出会挤占私人消费水平。以上的文献证实了公共支出会挤占居民消费,但是也存在大量的与此截然相反的结论。韩永军(2012)认为,公共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机制,公共财政支出有力的带动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另外,还有一些国内外学者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王延军(2007)以非线性有效消费函数为基础,构建了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跨期替代模型,研究认为,短期内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呈互补关系,长期呈替代关系。
国内外学者就公共财政对居民消费的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我们观察到大部分研究的重心都放在政府支出对于居民消费、私人消费的影响,或者政府支出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带动作用上。这样的研究虽然使我们在总量关系上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作为政府部门而言,财政支出各项才是真正构成公共财政的因子。为了给政府制定行而有效的政策提供相应的依据,本文主要利用OLS模型,将公共财政支出具体分类,来研究各项变量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同时,选择大容量的样本(选取1978—2010年的数据)确保模型估计的精度。
二、我国消费需求的现状
通过往年的数据我们知道,GDP的消费率1998—2003年在60%上下水平浮动,在2000年到达峰值62.3%,在2004年之后,GDP的消费率则在逐年下降,一直下降到2010年的47.4%。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GDP的资本形成率、储蓄率则呈平稳的上升趋势。储蓄率在2002年之前保持在40%的水平上波动,2003年之后,储蓄率居高不下,持续上升,仅仅几年的时间就上升了2个百分点,在2010年达到了最大值。总之,从我国自身的数据比较来看,GDP的消费率是不断下降的,GDP的资本形成率、储蓄率是不断上升的。社会最终消费的长期低迷已经在我国宏观经济中产生了许多问题。首先,低消费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其次,消费不足是我国贸易长期出现顺差的主要原因;再次,消费成为内需的强劲力量,致使长期存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难以转换。最后,消费需求的不足,使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给广大群众带来的实惠大打折扣。影响了居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使社会的公正与公平难以实现。
三、从公共财政的视角看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
提高消费率,一个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公共消费的扩大来带动。公共消费既是国民消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能带动居民(私人)消费,因此,扩大公共消费可以直接和间接地提升消费率,从而具有化解宏观经济运行中矛盾和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双重功能。而公共消费由政府自身消费和社会性消费构成,扩大公共消费应主要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当前政府自身消费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这对于公共社会性消费与居民消费都会产生抑制作用。2000—2005年间,国家财政支出总额年均增长16.39%,而其中行政管理费支出年均增长18.66%,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公共消费不足的现状,集中表现为社会性消费的不足。
四、实证分析
公共财政支出的不同项目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不一,我们选取1978—2006年居民消费cc、基本建设支出x1、支农支出x2、行政管理支出x3和教育、医疗和社保支出x4。在具体应用时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时,为防止伪回归现象的出现,我们首先必须对被检验分析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即是否具有单位根(unite root)。本文采用增长迪基-富勒(Augmented Dick-
Fuller,ADF)的方法进行检验。首先,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将变量均除以CPI。然后,考虑到消费和各个变量的非线性关系,对各个变量先取自然对数,生成新变量。例如,Lncc表示对cc取自然对数。从检验结果可知,这些变量都是二阶单整的,而其差分是平稳的,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协整的可能性,即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协整(Cointegration)分析是指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的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某种线性组合却表现出平稳性,则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即协整关系。关于协整检验的方法有多种技术模型,主要有格兰杰两步法、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或JJ法等,本文采用格兰杰两步法。第一步,确定变量的单整阶数。协整要求两个变量之间必须为同阶的单整序列。通过上步平稳性检验结果可知,5个变量均为二阶单整。第二步,估计长期均衡关系,用OLS方法估计下列方程:
■ (1)
为了检验是否真的存在协整关系,我们还必须对方程估计得到的残差进行平稳性的检验。对模型残差采用ADF检验,其ADF值(-3.166870)小于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3.052169)。可见,残值序列是平稳的,经过检验得到残差序列是白噪声序列,我们就可以说,序列Lncc和lnx1、lnx2、lnx3、lnx4是存在协整关系的。
方程(1)的杜宾值较低我们进行修正,得到结果如下:
■ (2)
由估计出来的模型可得如下结论:(1)长期内,公共投资和公共消费的增加均可以带动居民消费的增长,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类似,但二者的带动程度却有所区别。每单位公共投资支出会引致约0.11单位的居民消费,而公共消费每增加1%会带来约0.50%居民消费的增加,可见,公共消费对于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一些。(2)就财政支出各项而言,每单位的经济建设支出会挤占约0.37单位的居民消费,而其他3项则表现出互补关系,滞后一期的支农支出每增加1%会带来约0.49%居民消费的增加,每单位滞后一期的教育、医疗和卫生费用会挤入约0.32单位的居民消费。公共财政各项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从强到弱的顺序为:支农支出、教育、医疗和社保支出、行政支出和经济建设支出。
五、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论证得到如下结论:总体来说,长期内,公共财政会带动居民消费的增长。从政府支出的结构角度来看,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带动作用不一。短期内,经济建设投资支出会带动城乡居民消费,原因是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交通设施等)可以增加居民对未来收入的信心,减少运输等费用的支出,从而短期内带动居民消费的增长。长期均衡时,社会文教卫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次之,每增加1单位社会文教卫支出会带动0.32单位的居民消费;行政管理支出在长期均衡时与居民消费呈现互补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广众.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替代还是互补[J].世界经济,2005,(5):38-45.
[2] 韩永军.中国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影响[J].统计与决策,2012,(6):170-171.
[3] 王延军.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替代或互补[J].经济经纬,2007,(1):31-34.
[4] 刘尚希,王宇龙.财政政策:从公共投资到公共消费[J].财政与发展,2008,(7):10-11.
关键词:消费需求;公共财政;政府消费;居民消费
中图分类号:F8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015-02
引言
在过去的2012年里,我国经济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仍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依然是粗放式的,与此同时伴随的是“四过”,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顺差过大和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弥散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居民之间的消费差距、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在拉大,公平公正明显不足,社会分化正在加速。在这些复杂的问题背后隐藏着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公共钥匙:消费。消费率下降所反映出来的消费不足,引发了储蓄过剩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问题;而消费率下降过程中的消费差距拉大,导致社会公平公正的缺失。消费问题同时包含了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胚芽。而政府对于上述问题似乎还在探索之中,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是分开使用的,在“两张皮”的情况下,它们是难以形成合力的。在我国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的大背景下,用公共财政的视角阐述如何提升我国消费需求又有了新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现实经济存在的问题出发,建立了公共财政与消费的理论论述和计量模型,提出了从增加公共消费引致居民消费的思想来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进而化解当前经济、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一、文献综述
关于政府经济政策问题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公共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问题也有若干研究成果,但是研究结论具有很大的争议性。“挤出效应”是指公共财政支出增加会挤占居民消费。Bailey(1971)最先研究认为,政府支出和私人消费之间具有替代关系。Baxter(1993)在假定规模报酬不变而劳动力供给可变的基础上,构建了单一部门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公共支出会挤占私人消费水平。以上的文献证实了公共支出会挤占居民消费,但是也存在大量的与此截然相反的结论。韩永军(2012)认为,公共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机制,公共财政支出有力的带动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另外,还有一些国内外学者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王延军(2007)以非线性有效消费函数为基础,构建了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跨期替代模型,研究认为,短期内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呈互补关系,长期呈替代关系。
国内外学者就公共财政对居民消费的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我们观察到大部分研究的重心都放在政府支出对于居民消费、私人消费的影响,或者政府支出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带动作用上。这样的研究虽然使我们在总量关系上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作为政府部门而言,财政支出各项才是真正构成公共财政的因子。为了给政府制定行而有效的政策提供相应的依据,本文主要利用OLS模型,将公共财政支出具体分类,来研究各项变量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同时,选择大容量的样本(选取1978—2010年的数据)确保模型估计的精度。
二、我国消费需求的现状
通过往年的数据我们知道,GDP的消费率1998—2003年在60%上下水平浮动,在2000年到达峰值62.3%,在2004年之后,GDP的消费率则在逐年下降,一直下降到2010年的47.4%。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GDP的资本形成率、储蓄率则呈平稳的上升趋势。储蓄率在2002年之前保持在40%的水平上波动,2003年之后,储蓄率居高不下,持续上升,仅仅几年的时间就上升了2个百分点,在2010年达到了最大值。总之,从我国自身的数据比较来看,GDP的消费率是不断下降的,GDP的资本形成率、储蓄率是不断上升的。社会最终消费的长期低迷已经在我国宏观经济中产生了许多问题。首先,低消费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其次,消费不足是我国贸易长期出现顺差的主要原因;再次,消费成为内需的强劲力量,致使长期存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难以转换。最后,消费需求的不足,使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给广大群众带来的实惠大打折扣。影响了居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使社会的公正与公平难以实现。
三、从公共财政的视角看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
提高消费率,一个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公共消费的扩大来带动。公共消费既是国民消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能带动居民(私人)消费,因此,扩大公共消费可以直接和间接地提升消费率,从而具有化解宏观经济运行中矛盾和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双重功能。而公共消费由政府自身消费和社会性消费构成,扩大公共消费应主要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当前政府自身消费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这对于公共社会性消费与居民消费都会产生抑制作用。2000—2005年间,国家财政支出总额年均增长16.39%,而其中行政管理费支出年均增长18.66%,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公共消费不足的现状,集中表现为社会性消费的不足。
四、实证分析
公共财政支出的不同项目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不一,我们选取1978—2006年居民消费cc、基本建设支出x1、支农支出x2、行政管理支出x3和教育、医疗和社保支出x4。在具体应用时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时,为防止伪回归现象的出现,我们首先必须对被检验分析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即是否具有单位根(unite root)。本文采用增长迪基-富勒(Augmented Dick-
Fuller,ADF)的方法进行检验。首先,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将变量均除以CPI。然后,考虑到消费和各个变量的非线性关系,对各个变量先取自然对数,生成新变量。例如,Lncc表示对cc取自然对数。从检验结果可知,这些变量都是二阶单整的,而其差分是平稳的,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协整的可能性,即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协整(Cointegration)分析是指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的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某种线性组合却表现出平稳性,则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即协整关系。关于协整检验的方法有多种技术模型,主要有格兰杰两步法、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或JJ法等,本文采用格兰杰两步法。第一步,确定变量的单整阶数。协整要求两个变量之间必须为同阶的单整序列。通过上步平稳性检验结果可知,5个变量均为二阶单整。第二步,估计长期均衡关系,用OLS方法估计下列方程:
■ (1)
为了检验是否真的存在协整关系,我们还必须对方程估计得到的残差进行平稳性的检验。对模型残差采用ADF检验,其ADF值(-3.166870)小于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3.052169)。可见,残值序列是平稳的,经过检验得到残差序列是白噪声序列,我们就可以说,序列Lncc和lnx1、lnx2、lnx3、lnx4是存在协整关系的。
方程(1)的杜宾值较低我们进行修正,得到结果如下:
■ (2)
由估计出来的模型可得如下结论:(1)长期内,公共投资和公共消费的增加均可以带动居民消费的增长,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类似,但二者的带动程度却有所区别。每单位公共投资支出会引致约0.11单位的居民消费,而公共消费每增加1%会带来约0.50%居民消费的增加,可见,公共消费对于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一些。(2)就财政支出各项而言,每单位的经济建设支出会挤占约0.37单位的居民消费,而其他3项则表现出互补关系,滞后一期的支农支出每增加1%会带来约0.49%居民消费的增加,每单位滞后一期的教育、医疗和卫生费用会挤入约0.32单位的居民消费。公共财政各项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从强到弱的顺序为:支农支出、教育、医疗和社保支出、行政支出和经济建设支出。
五、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论证得到如下结论:总体来说,长期内,公共财政会带动居民消费的增长。从政府支出的结构角度来看,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带动作用不一。短期内,经济建设投资支出会带动城乡居民消费,原因是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交通设施等)可以增加居民对未来收入的信心,减少运输等费用的支出,从而短期内带动居民消费的增长。长期均衡时,社会文教卫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次之,每增加1单位社会文教卫支出会带动0.32单位的居民消费;行政管理支出在长期均衡时与居民消费呈现互补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广众.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替代还是互补[J].世界经济,2005,(5):38-45.
[2] 韩永军.中国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影响[J].统计与决策,2012,(6):170-171.
[3] 王延军.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替代或互补[J].经济经纬,2007,(1):31-34.
[4] 刘尚希,王宇龙.财政政策:从公共投资到公共消费[J].财政与发展,2008,(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