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力资本的跨区域动态流动是市场经济中的普遍现象,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义乌市为典型代表,通过描述动态人力资本存量的结构、职业分布、来源地,分析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人力资本跨区域流动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同时,还需调整人力资本流动的方式和结构,合理规划人力资本区域流动发展战略。
关键词:区域动态人力资本;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义乌市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4-0088-02
引言
2012年,义乌市登记流动人口数为159.5万,远远超出常住人口。同时,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义乌市在中国最具竞争力百强县(县级市)排行榜排名位列14名。经济增长主要是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的增加、技术的进步,这其中又以人的因素为首,人的素质的提高才能推动技术的快速进步和产出的高速增长。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表明人力资本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从影响经济增长的源头因素来看,人力资本才是重要的因素,大量的流动人口对义乌市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一、文献综述及概念界定
人力资本由舒尔茨(Schultz Theodore W,1960)首先提出,并经贝克尔(Becker Gary,1964)等人的补充和发展,形成人力资本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卢卡斯(Lucas,1988)和罗默(Romer,1986)为代表人物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将人力资本作为同物质资本一样的独立生产要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之中,运用微观的方法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人力资本存量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全要素生产力,从而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新贸易理论的代表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认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一样,也受到产业集聚等因素的重要影响,生产要素通过流动产生空间上的集聚,会对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1]。
国内对人力资本的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经济正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转变,加之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因此,国内学者更加关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侯亚非和王金营以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的外生变量来分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顾加宁对中国人力资本的集聚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 [3];郭永昌分析了上海市闵行区外来人口的基本特征、集聚成因和空间集聚基本形式与演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城市外来人口的重构模式 [4]。
针对国内外学者对人力资本的研究,本文提出的“区域动态人力资本”在本质意义上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的概念相同,它是指某一区域动态流动的、受过一定教育的、具有某种学历(教育水平)和技能特征的劳动力。在本文的研究中,以流动的务工经商劳动力作为研究对象,所具有的教育水平和技能称之为人力资本。需要说明的是,动态人力资本应包括人力的流入与流出两个方向,但义乌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流出的人力资本相对流入的比例较小,因此在本文中将忽略流出人力资本存量。
二、义乌市动态人力资本存量分析
动态的务工经商劳动力的数据来源于义乌市2012年的流动人口数据分析报告和境内13个镇街6 863份流动人口问卷调查情况汇总,得出义乌市流动人口的结构状况 [5]。
(一) 以年龄、性别、学历构成的人力资本
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在分析人力资本构成时,不仅关注经济活动中人的学历结构,还特别重视与学历结构相关联的年龄、性别构成特征 [6]。
将调查的年龄、性别、学历构成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如下特点:从年龄特征看,年龄段以18—35岁为主,形成了劳动力聚集的峰尖,说明青壮年劳动力是流入义乌务工经商的主要群体。从学历构成看,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主要以初中为主,占84.69%,大专以上学历只占3.35%。因此可以认为,具有中学教育学历是进入义乌市形成劳动力供给的最低学历临界点。学历水平的普遍低下,也造成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压力的转移,对产业升级转型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以职业分布的人力资本
以学历为主要观察标准来衡量,义乌市动态人力资本结构属于低水平,主要从事生产制造、服务行业工作,占总岗位数的62.29%,主要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简单再生产工作或从事非(低)技术工作,属于低端职业领域的人群。这种岗位选择的特征表明,流入到义乌市的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生产企业里,这与义乌市众多的中小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职业选择半径不大,并且集中。
(三)来源地和工作地观察下的人力资本
为了分析义乌市对流动的人力资本吸引状况,笔者对流入的人力资本的来源地和在义乌的工作区域做了分析,显示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在义乌市主城区工作的人占绝大多数,占73.51%,乡镇的吸引力还不强。二是流动人口中来自省外的占89.41%,大多数来自江西、贵州、河南、安徽等地,这四省的流入人口占总数的57.93%,说明义乌市的经济辐射能力比较有限,带动的是更不发达的地区;而经济发达地区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地的人员流入很少,说明义乌市很难吸引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素质人才。这在义乌市建设综合贸易改革试点过程中对高素质人力资本的需求是非常不利的。
三、义乌市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各地区的发展经验显示,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关系,即人力资本存量越多、质量越高,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就越高。同时,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根据人力资本存量和结构状况进行的;产业结构的演进速度都是受到相应素质的人力资本和具有一定弹性的人力资本约束的。
(一)人力资本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
人力资本可促进产业发展,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特别是有利于发展高科技产业。2012年,义乌市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略高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低,仅为2.63%。经济发展规律证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而第三产业中的高科技产业比重较大。义乌市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不合理之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通过发展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可使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发挥优势,使用更先进的机器、设备等,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人力资本的转化会推动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的资本收益率,使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进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因此,人力资本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但是义乌市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多分布于学校内,对科技的转化效率存在一定制约。 (二)人力资本结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在对人力资本进行计量研究时,更多的是按受教育年限将人力资本分为基础人力资本和专业化人力资本。基础人力资本代表劳动力所必备的人力资本存量;相对基础人力资本而言,专业化人力资本更强调知识、创新和研究能力(高素英,2009)。
在义乌2012年的调查中,基础性人才占绝大多数,对经济的贡献度比较大,因此,提高一般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是构建区域竞争力的基础,将会有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总体上加大对基础性人才的投资,不断提升他们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提高区域整体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除了要对现有的一般人才的开发与利用外,还要想方设法提高区域一般人才的数量,高职高专等职业技术学校肩负着培养一般人才的重任,要积极探索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模式,提升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水平和办学水平。
相反,义乌专业性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低,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高层次人才多是决策的制定者,而不是执行者,其贡献率不能直接体现在经济指标上;二是因为高层次人才做的多是创造性的工作,成果的转化有滞后性,有可能低估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因此,在高层次人才的发展上,笔者提出如下两点建议:一是提升地区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更适合义乌市场具体情况的人才,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二是吸引其他地区的高层次人才来本地区工作,尤其是海外的高层次人才。
(三)人力资本影响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群的形成
义乌市作为金义大都市、浙中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承担着物质运输交换、要素流动、信息沟通的重要功能。从国内外的区域发展经验可以看到,在区域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中,人力资本较为聚集,而且区域人力资本存量规模和结构也直接影响了区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辐射范围,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义乌市的动态人力资本远远超过了金华市其他地区,在浙江省也位于前列,这些人才基础都为义乌市承担贸易中心功能、生产中心功能、服务中心功能、金融中心功能、信息中心功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
人力资本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仅取决于人才数量的多少,而且取决于其使用环境、组织制度和激励的有效程度。因此,吸引专业人才的集聚,需要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建设适合人才发展的环境,完善用人机制,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需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注重对某些特殊领域专门技术人才的引进。经济增长和人才增长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意味着人才的重要性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对自身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好的人才发展模式会与经济增长形成良性互动。
义乌市人力资本流动还存在区域流动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本区域流动方向不均衡、人力资本区域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人力资本区域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效应总体上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进一步调整人力资本跨区域流动的方式和结构,合理规划人力资本区域流动发展战略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参考文献:
[1] Paul Robin Krugman with Masahisa Fujita and Anthony Venables.The Spatial Economy-Cities,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M].Cambridge:MIT Press,1999.
[2] 侯亚非,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人口研究,2001,(3).
[3] 顾加宁.人力资本的区域集聚效应与中国的研究现状[J].人力资源,2006,(7).
[4] 郭永昌.大城市边缘外来人口的空间集聚与重构——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5).
[5] 义乌市统计局[EB/OL].http://tjj.yiwu.gov.cn/.
[6] 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65-182.
[责任编辑 李 可]
关键词:区域动态人力资本;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义乌市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4-0088-02
引言
2012年,义乌市登记流动人口数为159.5万,远远超出常住人口。同时,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义乌市在中国最具竞争力百强县(县级市)排行榜排名位列14名。经济增长主要是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的增加、技术的进步,这其中又以人的因素为首,人的素质的提高才能推动技术的快速进步和产出的高速增长。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表明人力资本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从影响经济增长的源头因素来看,人力资本才是重要的因素,大量的流动人口对义乌市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一、文献综述及概念界定
人力资本由舒尔茨(Schultz Theodore W,1960)首先提出,并经贝克尔(Becker Gary,1964)等人的补充和发展,形成人力资本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卢卡斯(Lucas,1988)和罗默(Romer,1986)为代表人物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将人力资本作为同物质资本一样的独立生产要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之中,运用微观的方法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人力资本存量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全要素生产力,从而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新贸易理论的代表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认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一样,也受到产业集聚等因素的重要影响,生产要素通过流动产生空间上的集聚,会对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1]。
国内对人力资本的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经济正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转变,加之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因此,国内学者更加关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侯亚非和王金营以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的外生变量来分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顾加宁对中国人力资本的集聚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 [3];郭永昌分析了上海市闵行区外来人口的基本特征、集聚成因和空间集聚基本形式与演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城市外来人口的重构模式 [4]。
针对国内外学者对人力资本的研究,本文提出的“区域动态人力资本”在本质意义上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的概念相同,它是指某一区域动态流动的、受过一定教育的、具有某种学历(教育水平)和技能特征的劳动力。在本文的研究中,以流动的务工经商劳动力作为研究对象,所具有的教育水平和技能称之为人力资本。需要说明的是,动态人力资本应包括人力的流入与流出两个方向,但义乌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流出的人力资本相对流入的比例较小,因此在本文中将忽略流出人力资本存量。
二、义乌市动态人力资本存量分析
动态的务工经商劳动力的数据来源于义乌市2012年的流动人口数据分析报告和境内13个镇街6 863份流动人口问卷调查情况汇总,得出义乌市流动人口的结构状况 [5]。
(一) 以年龄、性别、学历构成的人力资本
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在分析人力资本构成时,不仅关注经济活动中人的学历结构,还特别重视与学历结构相关联的年龄、性别构成特征 [6]。
将调查的年龄、性别、学历构成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如下特点:从年龄特征看,年龄段以18—35岁为主,形成了劳动力聚集的峰尖,说明青壮年劳动力是流入义乌务工经商的主要群体。从学历构成看,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主要以初中为主,占84.69%,大专以上学历只占3.35%。因此可以认为,具有中学教育学历是进入义乌市形成劳动力供给的最低学历临界点。学历水平的普遍低下,也造成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压力的转移,对产业升级转型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以职业分布的人力资本
以学历为主要观察标准来衡量,义乌市动态人力资本结构属于低水平,主要从事生产制造、服务行业工作,占总岗位数的62.29%,主要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简单再生产工作或从事非(低)技术工作,属于低端职业领域的人群。这种岗位选择的特征表明,流入到义乌市的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生产企业里,这与义乌市众多的中小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职业选择半径不大,并且集中。
(三)来源地和工作地观察下的人力资本
为了分析义乌市对流动的人力资本吸引状况,笔者对流入的人力资本的来源地和在义乌的工作区域做了分析,显示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在义乌市主城区工作的人占绝大多数,占73.51%,乡镇的吸引力还不强。二是流动人口中来自省外的占89.41%,大多数来自江西、贵州、河南、安徽等地,这四省的流入人口占总数的57.93%,说明义乌市的经济辐射能力比较有限,带动的是更不发达的地区;而经济发达地区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地的人员流入很少,说明义乌市很难吸引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素质人才。这在义乌市建设综合贸易改革试点过程中对高素质人力资本的需求是非常不利的。
三、义乌市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各地区的发展经验显示,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关系,即人力资本存量越多、质量越高,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就越高。同时,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根据人力资本存量和结构状况进行的;产业结构的演进速度都是受到相应素质的人力资本和具有一定弹性的人力资本约束的。
(一)人力资本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
人力资本可促进产业发展,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特别是有利于发展高科技产业。2012年,义乌市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略高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低,仅为2.63%。经济发展规律证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而第三产业中的高科技产业比重较大。义乌市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不合理之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通过发展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可使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发挥优势,使用更先进的机器、设备等,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人力资本的转化会推动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的资本收益率,使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进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因此,人力资本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但是义乌市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多分布于学校内,对科技的转化效率存在一定制约。 (二)人力资本结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在对人力资本进行计量研究时,更多的是按受教育年限将人力资本分为基础人力资本和专业化人力资本。基础人力资本代表劳动力所必备的人力资本存量;相对基础人力资本而言,专业化人力资本更强调知识、创新和研究能力(高素英,2009)。
在义乌2012年的调查中,基础性人才占绝大多数,对经济的贡献度比较大,因此,提高一般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是构建区域竞争力的基础,将会有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总体上加大对基础性人才的投资,不断提升他们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提高区域整体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除了要对现有的一般人才的开发与利用外,还要想方设法提高区域一般人才的数量,高职高专等职业技术学校肩负着培养一般人才的重任,要积极探索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模式,提升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水平和办学水平。
相反,义乌专业性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低,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高层次人才多是决策的制定者,而不是执行者,其贡献率不能直接体现在经济指标上;二是因为高层次人才做的多是创造性的工作,成果的转化有滞后性,有可能低估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因此,在高层次人才的发展上,笔者提出如下两点建议:一是提升地区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更适合义乌市场具体情况的人才,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二是吸引其他地区的高层次人才来本地区工作,尤其是海外的高层次人才。
(三)人力资本影响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群的形成
义乌市作为金义大都市、浙中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承担着物质运输交换、要素流动、信息沟通的重要功能。从国内外的区域发展经验可以看到,在区域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中,人力资本较为聚集,而且区域人力资本存量规模和结构也直接影响了区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辐射范围,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义乌市的动态人力资本远远超过了金华市其他地区,在浙江省也位于前列,这些人才基础都为义乌市承担贸易中心功能、生产中心功能、服务中心功能、金融中心功能、信息中心功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
人力资本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仅取决于人才数量的多少,而且取决于其使用环境、组织制度和激励的有效程度。因此,吸引专业人才的集聚,需要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建设适合人才发展的环境,完善用人机制,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需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注重对某些特殊领域专门技术人才的引进。经济增长和人才增长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意味着人才的重要性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对自身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好的人才发展模式会与经济增长形成良性互动。
义乌市人力资本流动还存在区域流动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本区域流动方向不均衡、人力资本区域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人力资本区域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效应总体上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进一步调整人力资本跨区域流动的方式和结构,合理规划人力资本区域流动发展战略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参考文献:
[1] Paul Robin Krugman with Masahisa Fujita and Anthony Venables.The Spatial Economy-Cities,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M].Cambridge:MIT Press,1999.
[2] 侯亚非,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人口研究,2001,(3).
[3] 顾加宁.人力资本的区域集聚效应与中国的研究现状[J].人力资源,2006,(7).
[4] 郭永昌.大城市边缘外来人口的空间集聚与重构——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5).
[5] 义乌市统计局[EB/OL].http://tjj.yiwu.gov.cn/.
[6] 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65-182.
[责任编辑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