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路径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pl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在实现和谐社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需要走政府、企业、社会协同治理的道路,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应然状态也是从这三个方面来描绘的。但是,目前中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过程中存在政府推动力不足、社会约束力不足、企业自身不足等困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政府、社会、企业方面进行路径设计,包括政府引导、社会监督及激励、企业自身努力的合作治理路径,以更好地推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到达应然状态。
  关键词: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实现;路径;政府-社会-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039-02
  一、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的应然图景
  (一)政府层面
  政府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一直都是扮演着“家长”、“老师”的角色。政府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更多的发挥推动作用。政府设立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机构,制定出完善的强制性规制并形成以强制性法规为主体、以自律性和引导性法律为辅助的法律体制,形成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以及一套成熟的推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系。最重要的是政府已形成强有力的监管体制。
  (二)社会层面
  社会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扮演了“朋友”的角色。社会对国有企业常常起到激励与监督的作用。社会公众对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得到承认,建构了社会公众的政策参与、公民的公共行动及公共精神。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激励与监督氛围,社会公民积极参与到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中,每个人都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到其中,新闻媒体发挥其真正作用,在社会上形成“除恶扬善”的形象。
  (三)企业层面
  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扮演者“孩子”或是“学生”的角色,对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了解的深刻而全面,不仅承担经济责任,即:实现经济利益的长远发展,为国有企业保值增殖,同时也承担了更多的社会公共性责任,提高社会公众的福利,改善社会公众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公共设施,创造更多的结业岗位等。
  二、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推动力不足
  1.政府监管不足。政府监管不足甚至缺失是相当部分的国有企业逃避社会责任的主要原因,政府或多或少对国有企业存在保护的态度,对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管处于放松的状态,政府对国有企业拒绝社会责任或者超出法律许可的社会责任行为直接管制力不足。
  2.法律制度不完善。政府现在针对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制定的法律分为强制性法律不足,许多是自律性法律制度,需要企业自身具有充分的自律精神才能得以实现,否则就只是“空头白文”,对企业根本不具备约束力。2007年12月29日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虽然第一次以条例的形式规定了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八项内容,但这《指导意见》仅仅对中央企业具有参考的价值,也就是说目前关于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强制性的法律条文还不足。
  (二)社会约束力不足
  1.尚未形成多层次的监督体制。监督制度的建立是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保证之一,但是就目前来看,还未形成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新闻媒体、消费者协会、公会、环保组织等社会团体及各种非营利组织还未真正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庞大且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监督体系。对于逃避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社会上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对其进行制约、惩戒。
  2.社会激励机制不完善。社会应该形成赏罚分明的制度,有监督就应有激励,对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表彰,但是目前激励机制并不完善,没有形成对履行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激励的制度,没有对逃避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进行大力的惩治,以激励其他国有企业积极承担自身责任缺乏从社会公众到消费者的评价制度。
  (三)企业自身不足
  1.缺乏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企业是以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随着企业体制的改革也逐渐走上了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道路。他们只看到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而忽视了因其公共属性产生的“特殊”责任,即社会公共责任。国有企业的权力来源于社会公众,因此它必须对公众负责。但现今,国有企业往往规避了这一点,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
  2.忽视员工的权益。这个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员工的健康安全与休息权得不到保障。有些国有企业尤其是煤炭企业频发安全事故,追根溯源,不过是企业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而减少地下作业的设备。这明显是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员工的生命安全也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驱动下,为了企业的发展,员工长长超时工作,国家规定的每年法定的休息时间根本不得不到实现。另一方面,就是员工的自身不得到全面的发展,员工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多,企业没有为员工投入职业生涯规划、个人职业成长等人力资本投资。
  3.社会公众信息披露不完备。信息披露是企业对社会大众进行的一种“述职”方式。信息披露大都是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最早的一份社会责任报告是国家电网公司在2006年3月发布的,此后才开始有企业社会报告逐渐发布。可见,中国在这一方面起步还是比较晚的,而在这之中自愿披露信息的企业比较少,标准参差不齐,质量都有待提高,透明性不足,通常是“报喜不报忧”。社会公众因此知情权不足,信息不通畅。
  三、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的有效路径
  (一)政府积极引导
  1.设立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机构。一方面,政府可以积极与企业就一些决定、政策进行讨论、商定,增加企业的参与度,从而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借由这一平台积极引导国有企业正确认识其社会责任,积极引导企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增强企业信息披露完备性的实现,增加企业的透明度,真正做好企业与社会之间调节者角色,避免企业与社会公众不必要的冲突,推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2.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政府还应当完善中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法律、法规,把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内容法制化,让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中国目前在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完善。最早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律层面的是2007年12月29日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它还不是强制性的,企业可以参考其履行。要保证法律条款的可操作性,以便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在实践中得意落实。
  (二)社会积极监督、激励
  1.建立监督制度。要建立社会公众与新闻媒体双管齐下的监督制度。新闻媒体拥有充足的报道途径、强大的队伍、充分的话语权,社会公众具有广大的群体,拥有最快的传播途径——口口相传,同时还拥有多种传播渠道,可在企业是否侵犯员工权益、损害消费者利益、破坏环境等问题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进行监督,对于不承担或逃避自己责任的企业给予披露与谴责。对发现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社会公众应该向有关部门揭发检举,利用网络、媒体等的力量对其曝光,让大众看清楚他们的“真面目”。
  2.设立激励制度。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虽然存在问题,但还是一直在进步,社会大众应该对国有企业这一变现给与认可与激励,在看到问题的同时要承认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上取得的成绩。此外,对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新闻媒体应该给与正面宣传,帮助企业树立积极向上的企业形象。社会公众要给与这些企业更的关注,购买他们的产品,支持他们的企业发展,给予企业最大的发展动力——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可。
  (三)企业自身建设
  1.国有企业要增强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当前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问题的除了企业一味追求效益最大化之外,还有就是国有企业对自己的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认识不清,甚至是对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冯梅、陈志媚、王再文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信念是行为的先导。”要增强国有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就必须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深化企业对社会责任的了解与认识,抛弃过去的错位观念,要明确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外延,认清其在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地位。
  2.国有企业内部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是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它是科学发展观发的核心。“以人为本”的发展是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应该重视企业内部“人”的发展,将“以人为本”纳入企业的发展理念,不再以一味地以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关注人的发展,追求实现企业员工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关注员工的健康,保证员工的休息时间等。企业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本,从而在后期得到更多的回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结语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不仅可以树立国有企业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它的实现还将为促进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助力,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为实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离不开政府的推动、社会的监督与企业的自律。应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协同治理的道路,让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应然的图景。
  参考文献:
  [1] Oliver Sheldon,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London:Sir Isaac Pitman and Sons Ltd,1924:74.
  [2] 张宇,张二震.包容、持续、均衡: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经济学视角探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3,(3).
  [3] 刘伟忠.协同治理的价值及其挑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5).
  [4] 冯梅,陈志媚,王再文.中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论——基于和谐社会的思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 黄晓鹏.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中国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盈余管理是会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反映企业财务报告的公允性。目前对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大量集中在盈余管理动机、盈余管理衡量以及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关系等领域,而对盈余管理与产品市场竞争关系的研究较少。结合产业组織理论和盈余管理理论,采用2010—2011年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横截面数据,从产品市场势力的视角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产品市场势力强的上市公司趋向于
期刊
摘 要:企业运营主要通过合同来体现,加强内部控制在合同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这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和经济利益的获得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管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288-02  《合同法》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期刊
摘 要:尽管我国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但人均GDP还是很低。贫富差距问题日益严峻,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的鸿沟仍在不断拉大,尤其是农民工现实境遇问题使其工作、生活中都存在着现实尴尬。所以,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解决农民工现实尴尬,对于当前阶段缩小贫富差距,实现“中国梦”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贫富差距;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F323.6
期刊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一些极端的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核武器、网络犯罪等等。这些由高科技引发的社会坏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科技异化问题。在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我们去解决科技异化现象呢?就此,从科技异化现象的背景谈起,分析了科技异化产生的根源、现象以及危害,最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提出科技异化的解决方案——科技人化,并
期刊
摘 要:人力资本的跨区域动态流动是市场经济中的普遍现象,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义乌市为典型代表,通过描述动态人力资本存量的结构、职业分布、来源地,分析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人力资本跨区域流动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同时,还需调整人力资本流动的方式和结构,合理规划人力资本区域流动发展战略。  关键词:区域动态人力资本;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义乌市  中图分类号:F2
期刊
摘 要:德州市两区同建代表着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系统改革。调查发现,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农户的经济条件和社会保障程度等对参与两区同建的意愿具有一定的影响。为顺利推进两区同建,国家应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地方政府应科学规划,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步伐,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并对社区建设质量做好监督,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两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城镇化建设。这是中国继城市化和工业化完成一个阶段性进程之后,把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从城市化和工业化,转移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上来。是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达到中国经济保持可持续增长的重大战略选择。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经济发展;战略性调整  中图分类号:F0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随着纺织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消费者对服装面料的美学、舒适性等的要求也愈来愈高。面料的舒适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的因素较多,而织物的热舒适性作为影响面料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一直被学者们重视和研究。此外,具有高粘附性的多巴胺,能使织物表面呈正电性的阳离子改性剂和相变调温微胶囊也被广泛应用于材料表面改性。
  本课题分别从物理构建和化学改性两个方面入手,制备了具有热调控功能的织物并对其进行了测试,研究了织物的热传递性能,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
  (1)采用不同原料、不同
摘 要:从投保人的视角,利用博弈分析,研究我国车险市场存在的道德风险,力图通过为保险公司建立有效的调查机制、惩罚体系,减少车险公司因投保人一方的道德风险所引起的损失,增加车险的盈利能力。  关键词:汽车保险;道德风险;博弈分析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4-0179-03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车险市场也日渐繁荣。然而令人不解的
期刊
摘 要:江苏是个教育强省,但由于省内客观存在的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加上义务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的地方化及相关政策的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义务教育的不均等现象仍然存在。而能改善区域间义务教育不均等局面的有效手段当属财政保障机制。目前,江苏省在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的财政保障机制如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政府间责任分担、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因而,根据江苏实际提出了以消除义务教育区域不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