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考证与课程教学相融通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xiao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维修电工考证与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课程教学相融通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将技能考证纳入课程体系,进行内容重构,制定课程项目教学方案,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进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可实现课程项目化教学与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考证培训的对接。
  关键词:双证融通;维修电工;项目教学;课程考核;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151-02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是培养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又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举措。专业核心技术应用类课程的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证培训的衔接融通是实现这一举措的重要手段。为此,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和课程建设中进行了维修电工技能考证与课程教学“双证融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内容体系的重构
  维修电工是从事机械设备的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人员。维修电工证书主要考核从事该工种应具备的基本职业常识,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安装与维修能力。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机械设备电气系统中低压电器、PLC、变频器等器件的介绍、选择、检测与使用,电气系统线路原理图的读图与分析、控制系统设计、安装、维护等。通过对照可知,课程内容涵盖维修电工考证的相关应知、应会的内容。传统的课程教学看重知识体系化、完整化的学习,技能考证突出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应用。要实现职业技能考证与课程教学的融通,课程体系与内容的重构是必要条件。
  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课程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密切结合的核心技术应用课程。根据电气控制类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需要进行课程体系与内容的重构,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以技术应用为关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课程体系和内容的重构。通过知识与技能的整合,由基础知识到综合技能应用设置课程模块,每个模块设置了逐步递进的项目,每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教学任务。以行业通用、新技术应用、维修电工(初、中、高级)鉴定项目作为课程项目组成的基础,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以项目任务驱动模式编排课程教学单元。以“电气控制技术”为例,课程体系构架了6个模块:常用低压电器模块,电气基本控制电路模块,机床电气控制电路模块,电气控制电路设计模块,机械电气设备大修方案编制模块以及实训模块。每个模块由多个子项目组成,如电气基本控制电路模块由电气工程图基础(包括符号、绘制标准、分析方法)、全压启动控制电路、降压启动控制电路、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等4个项目组成,项目全压启动控制电路由3个具体的教学任务组成。
  课程项目教学方案的设计
  教学方案包括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要素。教学方案应围绕课程总的教学标准,将上述各个要素进行合理设计。课程项目教学方案是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单元,项目中的知识点与技能训练项目应覆盖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中应知、应会的内容。这样,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同时得到维修电工考证项目的培训,实现课程教学与考证技能项目培训的融通。
  (一)课程教学标准设计
  课程教学标准包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将《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纳入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在课程标准知识点中细化能力层次考核要求,明确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后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提出四个能力层次的考核要求: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二)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方案的设计围绕项目实现的过程来进行,包括项目布置、项目分析、相关知识学习、项目系统设计、项目实践等教学环节。教学总体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各教学环节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在项目的分析与设计环节,教师应进行恰当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分析与设计;在项目知识点的学习环节,采取讲练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项目实践环节,以学生实践为主进行项目电路安装和系统的运行调试,教师根据情况,适当提示和指导。项目教学方案体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考证培训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
  以下为PLC控制系统应用模块项目之一的C6140卧式车床的PLC改造项目教学方案的设计(见下页表1),通过该项目的教学,达到学习和训练PLC控制系统设计、调试、运行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完成“维修电工(高级)”配线与安装能力考核项目中的“80点以下开关量输入输出的PLC控制设备的安装”这一鉴定内容的技能要求的训练。
  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传统的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课程的考核由书面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两部分组成,这样容易造成考核内容的重复或遗漏,不能同时覆盖整个教学过程。为此,我院进行了课程考核评价的改革,力求课程考核评价覆盖整个教学过程。课程考核评价由平时学习评价、项目考核、课程考核三部分组成,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平时学习评价是根据各项目思考题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小组合作完成情况等对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品质等进行考核,占20%的分值;项目考核以模块中指定项目技能实训的表现和项目报告的优劣进行考核,占40%的分值;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的综合考核,分理论知识考核与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占40%的分值。理论知识考核以笔试形式对各项目的知识点进行考核,对应维修电工考证的应知部分,侧重课程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设计的基本方法等内容;操作技能考核对应维修电工训练项目和考证项目,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的考核。
  实践情况与效果
  2009年,课题组成功申报了《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PLC课程改革与实践》的院级教改项目,2010年顺利通过验收结题。在此基础上,又成功申报了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课题《与高职电工考证衔接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研究与实施》,该课题研究方案首先在2010级电气自动化专业进行试点实施,该班级有35名学生顺利获得“中级维修电工”证书,并有50%的学生接受了“高级维修电工”的技能培训。
  综上所述,经过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创建了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证相衔接、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动力成倍增加,学生普遍反映有较强的成就感,课程教学成绩明显提高,职业技能考核合格率也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戴茂良.项目教学法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0(35).
  [2]孙燕华,吴慧媛.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双证融通”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王汝志.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的困境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1(5).
  [4]单云,吴斌.高职模具专业“电加工双证融通”教学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
  [5]毛波军.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教育的步骤和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6]金卫国.谈高职《电子技术》课程的项目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7]吴奇.职业教育双证书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施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7).
  [8]陈明.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书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2007(5).
  [9]杨晓飞.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7).
  [10]马秀华.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加快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J].职业,2008(8).
  [11]周大农,戚亚光.论高职人才培养主导模式:“双证融通,产学合作”[J].教育与职业,2006(23).
  作者简介:
  戴茂良(1967—),男,江苏吴江人,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电控制。
  顾玉娥(1982—),女,江苏吴江人,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工电子。
  张伟(1981—),男,江苏吴江人,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机电控制。
其他文献
摘要:比较分析美国普渡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和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发现二者在课程设置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存在的异同,并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技术型本科应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若干改革建议。  关键词:电气工程专业;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普渡大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10-0018-05  高等工程教育与高等技术教育是易
摘要:通过采取适时竞选,确定班团干部;明确要求,指导班团干部;用好“会议”,调教班团干部;保持联系,训练班团干部;善用制度,鞭策班团干部等一系列措施,能有效地培养班团干部的职业人格,对促进其就业后快速成长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职业人格;导向;班团干部;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158-03  与中学不同,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
摘要: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提升离不开高质量的专业技能人才,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高质量的专业技能培训,这就需要检讨并正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应分析国内职业教育现状,结合世界技能大赛的启示,反思我国职业人才培养在教育理念、培训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识电子技术专业职业教育中职业素质和基础技能的重要性;根据工程实训中心在具体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进探讨职业教育的改革方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职业工作过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头脑风暴法”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实施项目课程《制药通用设备》,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行动导向;制药通用设备;六步法、教学做一体;综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摘要: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必须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从服务地方经济的视角出发,构建既符合财经类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又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所构建的“二三四四五”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的,体现了财经类高职院校的财贸特色,有助于推动首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财经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6.71%  最新发布的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2011年全国中职学校毕业学生为662.67万人,就业学生为640.9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6.71%,比2010年略有提升。  统计数据(不含技工学校)显示,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是: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为406.17万人,占就业学生的77.26%;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为70.24万人
摘要:高职院校应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五个方面分析民族地区护理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民族地区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必须做到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运行与岗位需求等八个方面相适应,根据教改建议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富有特色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细化运行机制,分析人才培养的预期价值。  关键词:民族地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摘要:以职前职后融合的理念,从职后人才基本素养的角度进行专业课程技能目标的设定,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职后人才核心能力的要求,设定课程的核心能力指标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标尺;以专业课程延伸的社会实践平台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提升教育教学有效性;同时以职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为载体,改革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从内容选取、教学组织、课程评价改革等方面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深入改革。以上三者有效融合,构建专业课程、社
摘要:介绍了德国萨克森州教育体系的特点,探讨了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比较中、德两国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提出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文化因素;职业教育;德国职教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17-04  研究社会文化因素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不仅是教育管理者和从业者需要考虑
摘要: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华好集团通过校企合作“双元培养”办学,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华好学院为对象,对校企“双元培养”内涵、“双师型”师资建设、校企师资融合等方面进行探讨,有助于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双元培养;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2-0061-04  根据《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