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理念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学生在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中心灵得到净化、性情得到陶冶、智慧得到启迪,逐步养成了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音乐 课堂教学 乐感能力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心灵得到净化,性情得到陶冶,智慧得到启迪;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助于激发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审美能力。可见,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能力,对其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乐感意识
音像的使用使“看”和“听”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常处于一种声、韵、义融为一体的兴奋状态,加强对乐音的感受、对曲艺的理解、对乐境的体验,以乐激情,动情生悟,才能达到激发音乐潜能的目的。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声音来打动人的心灵,使人们在“音”的行进中得到情绪的抒发和心灵的感受,从而提高人的身心素质。如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天鹅》,为了使学生能主动地听音乐,我设计了一些问题:1.这一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它是否产生了色彩、形态或景色?2.这首音乐作品唤起了你什么感受?你听到了什么乐器?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欣赏,并把听音乐的感受、想象在纸上用文字、线条、绘画等形式表现出来。学生用文字表现,用线条表现然后对所画线条解说,用绘画表现、乐器表现等等。最后学生再次欣赏情景交融、画面非常美的《天鹅》DVD,他们兴奋极了,因为他们的理解与分析与作曲家的思想感情相吻合,是一首抒情优美的作品。 运用创设音像情境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在兴趣的基础上很快地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掌握得出音乐的表情术语有抒情、优美、活泼、欢快、热情、生动、雄壮、豪迈、悲伤、忧愁等,同时让学生在教学中理解了旋律是将音高、节奏、速度、力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不同的变化,塑造音乐形象、表达音乐的意境,学生对音乐理解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唤起想象,培养学生的乐感意识
在平时的欣赏教学中就应更多地注重乐感的培养。对于初中生来说,乐感的培养是从兴趣开始的,我们应从“短小精悍、形象鲜明”的优秀作品入手,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想象,引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共鸣,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可用音乐本身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如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作者细腻的笔触为人们刻画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乐曲显得格外优美宁静。他把月落前江面甜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得细致入微,从那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洄曲水、花影层叠、水云深处、渔歌晚唱等段落的演奏中,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配器、不同的表现手法,将那山河秀美、碧波月影、层层涟漪的湖光山色演绎得惟妙惟肖,令人疑神屏息、浮想联翩,犹如一幅幅清丽淡雅的水墨丹清在你眼前徐徐展开,令人陶醉,仿佛把你带入这美丽的春江去畅想、去遨游。此时此刻,乐曲的魅力与学生的心灵在碰撞、在交融,获得了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见机而行,指导学生在今后欣赏音乐作品中学会识谱,学会聆听,学会用心去领悟、体会乐曲所表现的音响美、音色美、配器美、织体美、和谐美、意境美,以美怡心,同时使学生领悟到了音乐形象,发展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意识。
三、激发活力,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
一位音乐家说过:“音乐是不能用语言解释的,而是需要感觉。”这里的感觉其实就是乐感能力的潜在意识。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在牢固掌握音乐基本知识的同时,利用已学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如乐句乐段、调式调性、曲式、作品风格等。这种分析音乐作品的本领就是理解能力,在理解的过程中,慢慢地把音乐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可以用你的方式去表现这段音乐。如学习《当兵的人》时,首先让学生完整地聆听一遍全曲,让他们对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第二步可以先让他们粗略地学习这首歌,等他们大致会了以后,教学歌曲的旋律走向、作品的风格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理解以后再教学生唱这首歌曲时该有的正确的呼吸及力度等,让学生在这些基础上带上自己真实的情感,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把它完整地表现出来,使音乐教学变得有灵气、有动感、有乐感。
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乐感创造力
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功能,“凡乐于欣赏音乐,就能够倾心赏美,便是乐于接受教育的表现。人的精神愉悦了,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焕发出异彩”。笔者在器乐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摸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比如,我在口风琴教学课上组织排练合奏《彩云追月》,首先运用声势训练法,让学生拍手、拍腿、跺脚,模仿伴奏乐器;其次按声部分小组练习,让大家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作品的节奏美、姿体美、旋律美、意境美,有的小组用口风琴吹奏旋律,有的小组用节奏乐器为旋律伴奏,有的小组作即兴舞蹈表演。这样,不仅激起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乐感创造力,使他们学会了欣赏音乐、体验音乐、聆听音乐,在美的旋律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音乐 课堂教学 乐感能力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心灵得到净化,性情得到陶冶,智慧得到启迪;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助于激发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审美能力。可见,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能力,对其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乐感意识
音像的使用使“看”和“听”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常处于一种声、韵、义融为一体的兴奋状态,加强对乐音的感受、对曲艺的理解、对乐境的体验,以乐激情,动情生悟,才能达到激发音乐潜能的目的。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声音来打动人的心灵,使人们在“音”的行进中得到情绪的抒发和心灵的感受,从而提高人的身心素质。如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天鹅》,为了使学生能主动地听音乐,我设计了一些问题:1.这一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它是否产生了色彩、形态或景色?2.这首音乐作品唤起了你什么感受?你听到了什么乐器?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欣赏,并把听音乐的感受、想象在纸上用文字、线条、绘画等形式表现出来。学生用文字表现,用线条表现然后对所画线条解说,用绘画表现、乐器表现等等。最后学生再次欣赏情景交融、画面非常美的《天鹅》DVD,他们兴奋极了,因为他们的理解与分析与作曲家的思想感情相吻合,是一首抒情优美的作品。 运用创设音像情境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在兴趣的基础上很快地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掌握得出音乐的表情术语有抒情、优美、活泼、欢快、热情、生动、雄壮、豪迈、悲伤、忧愁等,同时让学生在教学中理解了旋律是将音高、节奏、速度、力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不同的变化,塑造音乐形象、表达音乐的意境,学生对音乐理解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唤起想象,培养学生的乐感意识
在平时的欣赏教学中就应更多地注重乐感的培养。对于初中生来说,乐感的培养是从兴趣开始的,我们应从“短小精悍、形象鲜明”的优秀作品入手,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想象,引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共鸣,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可用音乐本身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如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作者细腻的笔触为人们刻画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乐曲显得格外优美宁静。他把月落前江面甜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得细致入微,从那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洄曲水、花影层叠、水云深处、渔歌晚唱等段落的演奏中,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配器、不同的表现手法,将那山河秀美、碧波月影、层层涟漪的湖光山色演绎得惟妙惟肖,令人疑神屏息、浮想联翩,犹如一幅幅清丽淡雅的水墨丹清在你眼前徐徐展开,令人陶醉,仿佛把你带入这美丽的春江去畅想、去遨游。此时此刻,乐曲的魅力与学生的心灵在碰撞、在交融,获得了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见机而行,指导学生在今后欣赏音乐作品中学会识谱,学会聆听,学会用心去领悟、体会乐曲所表现的音响美、音色美、配器美、织体美、和谐美、意境美,以美怡心,同时使学生领悟到了音乐形象,发展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意识。
三、激发活力,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
一位音乐家说过:“音乐是不能用语言解释的,而是需要感觉。”这里的感觉其实就是乐感能力的潜在意识。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在牢固掌握音乐基本知识的同时,利用已学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如乐句乐段、调式调性、曲式、作品风格等。这种分析音乐作品的本领就是理解能力,在理解的过程中,慢慢地把音乐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可以用你的方式去表现这段音乐。如学习《当兵的人》时,首先让学生完整地聆听一遍全曲,让他们对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第二步可以先让他们粗略地学习这首歌,等他们大致会了以后,教学歌曲的旋律走向、作品的风格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理解以后再教学生唱这首歌曲时该有的正确的呼吸及力度等,让学生在这些基础上带上自己真实的情感,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把它完整地表现出来,使音乐教学变得有灵气、有动感、有乐感。
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乐感创造力
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功能,“凡乐于欣赏音乐,就能够倾心赏美,便是乐于接受教育的表现。人的精神愉悦了,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焕发出异彩”。笔者在器乐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摸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比如,我在口风琴教学课上组织排练合奏《彩云追月》,首先运用声势训练法,让学生拍手、拍腿、跺脚,模仿伴奏乐器;其次按声部分小组练习,让大家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作品的节奏美、姿体美、旋律美、意境美,有的小组用口风琴吹奏旋律,有的小组用节奏乐器为旋律伴奏,有的小组作即兴舞蹈表演。这样,不仅激起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乐感创造力,使他们学会了欣赏音乐、体验音乐、聆听音乐,在美的旋律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