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生命是连续不断的死亡与复活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qq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年底朋友带着孩子到家里,聊天中从书架上抽出了两个不同时期版本的《傅雷家书》,引起了再读的兴趣。最近找到了2016年译林版的《傅雷家书》,编者傅敏用目前可寻尚存的并不完整的四位作者傅雷、朱梅馥、傅聪、弥拉(傅聪的第一任妻子)十余年(1954—1966)的往来信件文字,尽力还原了艺术与教养传承的点点滴滴,呈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深情与庸常。
  特殊年代书写的、已成为文化遗产和文化符号的《傅雷家书》,已不知有多少个版本,又直接和间接影响了具体多少人。这部作品,是在傅雷留洋归来报效祖国与傅聪去国远行追求艺术与自由,父子二人在相同时段却逆向而行的空间与时光中,以书信体的方式勾勒出的人生脉络和片段,见证了一个家庭和其中的个体在时代的裹挟下,在面对东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如何远隔重洋地理解升华与彼此成就,书写中留下了一笔笔瑰丽的思想印迹;又如何就生活的致简要义和人生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傅雷先生解析出无关东西方的一个个世间朴实的真知灼见。一部隽永的“家书”,在看似随性日常、自然流露、不加掩饰的文字中让读者领略了人间的智识与思想和境界的高妙,以及悲情又浓烈的赤子之爱。
  艺术之爱的博大与深厚
  文学翻译家、艺术评论家傅雷,学识广博、中西贯通,尤其在艺术上造诣深厚,学养超群,对文学、绘画、音乐充满昂扬的激情和辩证的思考与探索。长期的文学翻译和艺术理论研究工作,滋养着傅雷,也将他本人铸就成一部丰厚的“大书”。
  在与傅聪的往来信件中,傅雷既不断洋洋洒洒地输出着他的艺术见地和细腻的艺术分析,同时又近乎贪婪地希冀从傅聪的信件文字回馈与讨论中吸纳新的观点和看世界、看艺术的新角度。不与时代脱离并超越时代的思考,保持学术生命和思想的鲜活,是傅雷这样的知识分子精神上的追求。每每收不到傅聪回信,或者回信不回复观点的异同,傅雷就会在下一封信里表现出焦灼万分的不解,甚至絮絮叨叨地埋怨。
  傅雷既可以与傅聪就音乐艺术的技巧与技术,对手与身体在钢琴前的种种表现、钢琴技术与训练的关系指出:美的音质的来源是耳朵、手和心。他也对乐感、音色、节奏的表现出自哪些因素;人的性格表现在音乐理解和表达上的特点;文化背景、民族性和音乐的关系这些议题娓娓道来,细分缕析,言之有据。他还可以就理智与情感在音乐表现上的如何平衡这些看似抽象的感受,阐述得极为精准:“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
  傅雷深厚的艺术人文底蕴、广博的视野和细腻的写作手法,让其落笔成章,篇篇美文。而天才傅聪年少气盛显露的才华与自信,甚至比傅雷表现出更加的风流倜傥、帅气逼人。父亲从小为他打下的东方文化的缕缕根基,古典诗词歌赋的血液式的浸入,加之傅聪天然具有的对艺术的独特领悟力,让他的钢琴演奏出神入化,如诗如画,被誉为最理解肖邦的“钢琴诗人”,艺术之美享誉世界。
  共同的艺术家的气质是傅雷傅聪父子二人的真实写照:“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看到傅聪复信中洒脱的文字和在海外的艺术成就,不难理解傅雷作为父亲对傅聪才华的期许、偏爱,甚至激赏,进而对傅聪精神世界的养成抱持着浓烈、执拗的持续关注。傅聪是他的生命延续与精神再复活,是他的骄傲,是于现实中验证的傅雷写下的这句话:“生命就是连续不断的死亡与复活”。
  亲情之爱的温柔与严苛
  一个天赋异禀的不羁少年以出色的艺术才华有机会去异国学习、比赛,既是父母的荣光与骄傲,也似一根长长的风筝线远远地一直牵着父母的神经。路途遥遥,傅雷夫妇精确地计算着双方发出信和彼此收到的日子,为每一封信或邮包的稍快一天的抵达而雀跃,又为每一封信的延迟或不达而焦虑万分。对信件和信件内容的饥渴情绪一直贯穿着他们在世的后十余年:“我们历来问你讨家信,就像讨情一般。”
  在把傅聪当作讨论音乐艺术话题的对手角色中,傅雷希望训练他的思考和表达,希望他用写信的方式多整理自己的思想,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傅雷想在做人、生活细节、艺术修养、演奏姿态方面力图去做傅聪的一面“忠实的镜子”;在做事上,他则要求傅聪遵循“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的原则。在导师更换这样的大事上,傅雷又以长者的宽容和全面分析提醒傅聪三思,最终傅聪在冲动和单向度的思考中冷静下来,得出了更深入的选择结论。
  傅聪远在异国他乡,吃喝用度及未来的事业发展都离不开怎样看待和使用金钱这个问题,傅雷以过来人的经验谆谆嘱咐:“要不受物质之累,只有克服物质、控制物质……唯有妥善安排才能不受物质奴役。”毕业后的傅聪受邀各国巡演,傅雷更是将频繁的商演对专业的损伤和弊端时时提醒傅聪,生怕他被金钱左右,流于俗世,失去艺术的本真。
  为人父母者傅雷夫妇,深知傅聪在艺术上的狂热和执着,最为牵挂傅聪的身心健康。傅雷认为欣赏大自然和造型艺术的美是维系一个人身心平衡的最佳方式。如果两个月不去森林和博物馆,傅雷自认为就无法调节身心,因而不断在信中督促傅聪走向大自然,走进博物馆。有趣的是,在这个问题上傅雷也会真诚地自我剖析:“我并非不想去公园里散散步或者逛逛古董铺,实在是没有这種闲暇,工作对我来说变成一种激情,一种狂热……”
  这种与理性相悖的状况,还表现在傅雷对傅聪经常不及时回复或者不愿及时回复的聊以自慰的“理解”,令人莞尔:“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忙着吸收新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
  艺术家的尊严、体面与教养
  傅雷崇尚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主张“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这里极高的修养意味着在关于人的言行的教育培养上要时时自律和严谨。傅雷认为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傅雷曾在信中叮嘱傅聪一件看上去很小的事情:信封上的字别太大,以免邮票会遮去姓名;他还在说话方式上提醒傅聪: “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缓和,声音越柔和”;在人情世故处理上: “做事最要防为人当了差,反蒙不白之冤。这也是不可不学会的人情世故!”
  傅雷很注重行为礼仪的教养,他提醒傅聪进到别人的客厅,在脱下外套的同时也应解下佩戴的丝巾;不得把手插在礼服口袋里与人交流,尤其是插在上衣口袋里。傅雷亦会担心傅聪的社交尺度过宽:“对外国朋友固然要客气,也要阔气,但必须有分寸”。
  一个艺术家呈现的优雅气质和绅士般的体面与尊严,就是在这些细节的浸润和教诲中完成的。
  “家书”的相当一部分是关于感情和家庭。从信件中看出傅雷夫妇对不曾谋面的儿媳弥拉疼爱有加,时常提醒傅聪对单纯可爱的弥拉多些关爱理解,尤其是在小夫妻的性格相处上,傅雷对“如何做一个艺术家的妻子”的话题数度自我检讨:“能同艺术家做伴而日子过得和平顺适的女子,古往今来都寥寥无几。”
  即使是知识分子,由于父子二人艺术家的特殊身份,使得傅家两代都自然将女性设定为辅助角色,又因为弥拉年轻单纯,其需被男性丈夫“塑造”的观念在傅雷的家长意识里尤为显著,而男性的天然可以被原谅也自然就被视为一种无可辩驳的事实存在,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封建的旧式的“爱”。
  若干年后年逾八旬的傅聪被问道如何看待中国孩子在国际钢琴演奏界的未来,傅聪的回答是:那是“一批光彩的手指”。是的,手指足够亮丽光彩,可艺术的趣味和灵魂,又要靠什么塑造?
  作者系韬奋基金会阅读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
其他文献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课程中,合作学习理论的应用,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产生深远影响。毫无疑问,合作学习与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其方式和过程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并且可以间接地强化学生知识水平和素养。同时,合作学习也能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强化学生阅读能力和认知能力。  合作学习理论分析  合作学习理论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教育学家William Glasser提出的,在时代发展过程中
期刊
如果说公共阅读的繁荣是城市文化和精神气质的集中体现,那么城市书房则是凝聚温州这座城市文化气质的耀眼灯塔。这座灯塔点亮了遍布瓯江两岸的阅读灯火,满足了群众家门口的阅读需求,也为城市的精神图谱注入了更具广泛意义的文化和内涵。从第一家24小时自助服务城市书房在市区出现,到如今联结成网、灿若星河,遍及人流穿梭的大街小巷,城市书房以探路者的姿态走过了从先行先试到全面铺开,从政府主导到共建共享,从“摸着石头过
期刊
图书馆作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肩负着推动本地区全民阅读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李克强总理指出:“一个国家养成全民阅读的习惯非常重要。”阅读是一切文化的基础,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2014年4月,全国首家以“城市书房”命名的24小時无人值守的自助式场馆型图书馆在温州诞生,零门槛、无障碍、全天候开放的服务举
期刊
贾樟柯从小生活在山西汾阳的一个小县城中,他的青年时期正处于中国社会变革最迅速、最激烈的20世纪80年代。县城的生活经历为贾樟柯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为他之后的电影创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从故乡走向世界,又从世界回到故乡。贾樟柯的电影与文学,离不开他所生活的故乡。他在访谈中说道:“很多人在逃避自己来的一个路,来的一个方向,尽量地割断自己跟过去的联系,我自己就不喜欢这样,我喜欢用一个词,我真的是有
期刊
《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研究》  戚万学 著 上下两册定价:122.5元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年7月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使人们不得不重新看待我们生活其中的这个世界,看待我们曾经的梦想和追求,甚至重新看待人类自身。20 世纪初以来的西方道德教育鲜明地体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历程,折射出一百多年来西方社会的历史变迁。勾勒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图景,我们不仅能够
期刊
沈祖棻(1909—1977年)字子苾,是我国的重要词人之一。沈祖棻的个体生命充满着时局的烙印,她的生存状态与时代兴衰紧密相连,是历史时局在个体生命上的映射。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流民遍地,这其中以知识分子居多。据统计,高级知识分子中的百分之九十,一般知识分子中的半数以上,都从敌占区迁徙到了抗战大后方和解放区。民族的苦难,个人的流离,在沈祖棻的笔下都有记录,她将个人的流亡与国家的战争背景紧紧结合在一起,
期刊
华夏文化,造极于赵宋。大宋风华,尽彰于楼台。宋人生活,衣食起居、行住坐卧,莫不关此。宋代建筑之美,正如宋代绘画艺术之超然,惜“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留存至今者屈指可数,令人扼腕。幸运的是,众多宋元之界画名家,在其画作中以宋代建筑为书写对象,共同绘就了一幅宋代建筑的形象历史长卷。《大宋楼台——图说宋人建筑》的有趣好看,正在于以两宋界画名家名作为媒,“图说”宋代建筑外观流变的历史演进。  1
期刊
城市书房是温州这座城市的精神驿站、文明路标、城市窗口,涵育了温州人的精神家园,体现了温州人的文明素养,展示了温州人的文明形象。在城市书房的建设和运维中,温州各界社会力量积极主动参与,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实现多方共建、合作共赢,推动城市书房持久良性发展。  序曲:法人治理,搭建社会共治新平台,为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书房建设厚植土壤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法人治理结构在实践层面得到应用和推广
期刊
书籍是人类不离不弃的朋友,不同的好书带给我们不同的滋养。  畅销书不仅是主人公的传奇,更是作者的珍珠,出版人穿针引线隆重推出的华服、台前幕后忙碌后的盛宴。读者则成了贪吃的食客,读了内容还不解馋,甚至想那作者也是一个宝贝,如能一睹风采才能平复被激发的无限热情。  畅销书多数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其不朽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等是其畅销的内在因素。畅销书于个人、于社会是有着非凡意义的:《老照片》
期刊
《身边的二十四节气》  刘从康 著 定价:48元  武汉出版社 2020年5月  当你翻开日历,看到那一个个冰冷的数字,会联想到什么呢?会想到前“公历”年代,这一天是什么节气吗?这样的节气里,你的爷爷、祖爷爷又会做些什么呢?节气与植物、与身边的物候景观有什么联系呢?《身边的二十四节气》就是通过博物学视角看到的二十四节气和每个节气里花草树木的故事。  节气是古已有之的,植物亦是古人吟咏过的,我们翻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