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积累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ks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一旦回归到生活中,学生就会在生活的大课堂中汲取到更为广博的知识,同时发展个性,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获得个性化的积累。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本,综合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中,多种学习方式并举中获得体验。再通过与社会的接触,就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社会及大自然进行接触,为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借助生活体验,增加生活积累
  生活化课堂的方式有很多,关键是要激发学生把生活体验的精妙处以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学经验表明,课堂表演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在趣味性的表演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体现。在表演中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认识程度上获得加深。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内容都适合进行课本剧的表演,例如:《皇帝的新装》《威尼斯的商人》以及《变色龙》等。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高,在表演时会融入个人的情感,形象逼真,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留下深刻印象又加深了理解。表演中学生会对文本中原来的语言进行再创造,原本就精彩的语言在融入了学生的个人情感之后,会让学生的生活积累释放出来,获得更为深刻的体验。举行辩论和知识竞赛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学生在辩论中精神亢奋,唇枪舌剑,灵感得到激发,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个人才智会得到极限的发挥,个性化特征会更加鲜明。另外,在教材的许多内容中与我们的生活特别接近,像《爬山虎》这一类的课文,完全可以放手进行实际生活的体验,在观察和体验中获得感悟,从而增加生活的积累。
  二、营造生活情境,唤起生活经验
  教材在编排的时候,为了拓展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些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较远,加上内容抽象,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的困难,甚至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对于这类文章的教学,我们可以营造生活的情境,在情境中再现文章或诗词中所描绘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盎然,对课文中难以理解的会豁然开朗。例如,曹操的《观沧海》,由于对文章的背景不是很了解,再加上字词方面的原因,但学生在学习时依然不能提起兴趣,不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意境。教学时可以不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利用大屏幕播放一些沧海气势澎湃,波澜壮阔的壮观场面,从视听角度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再以人物介绍的形式,让学生对作者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介绍,同时配上一些图片,生活化的情境就被营造出来了。再在配乐的朗读中一步步将学生的情感引向美妙的境界,体会到在写景中的抒情效果。学生把握了诗歌的意境之后,就会在自身的生活体验中体会到诗人博大的胸怀,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
  三、自主选择方法,积极主动探究
  合作学习理论权威约翰逊曾说过: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相互合作对他们学习的影响,甚至会超过其它所有的因素。影响着学生发展,影响着学业成绩的社会化。课堂上有许多的知识点,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都需要学生来掌握。在学习中只有具备合作精神,愉快地展开合作,共同探讨,才能消除疑点,解决问题,取得共同的进步。在相互合作中,小组学习是综合性学习的最佳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自主探讨,相互借鉴,以多种方式获得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说阐明的事例以及文章的内涵,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分工明确的前提下,发挥个人的优势,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主动地对相关内容可进行探究。在成果内容汇报阶段,鼓励学生注意表达方式,大胆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的视野开阔,使所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掌握了知识和学习方法,也同时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借题发挥即兴,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很喜欢语文的学习,但一提起习作表达,他们又会眉头紧锁,感觉到困难重重。其实学生害怕作文的真实原因不是怕写作文,而是怕没有内容可写。我们都知道,学生每天都会有许多的情感需要表达,和同学交流时会滔滔不绝,妙语连珠,特别是在新媒体不断出现的今天,在微博发表言论或跟帖,用微信或QQ进行情感诉说,更是言之不尽。可为什么一听到老师布置的作文就会一筹莫展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习作的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化积累没有用武之地,不能即兴发挥,即兴感言没有可以抒发的处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的作文时,不妨“借题发挥”一回,借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吐露心肠。例如,举行“小小辩论会”,以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辩论,如:“学生学习苦不苦”、“学生上网的利与弊”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他们会依据自己的体验各抒已见,说其观点来滔滔不绝,整个课堂会高潮迭起。让学生自拟题目写成一篇作文的话,一定会表达出他们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可见,语文教学一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语文学习生活化,就会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从封闭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汲取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拓展语文学习的视野。教师更应该积极探索,为语文教学生活化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市洋河新区郑楼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虚实”,原是中国画中的传统技法,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或空白部分与勾画出的实物、实景以及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化用到诗歌中,“虚”即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像和空灵的境界。而“实”,就是写眼前所见所闻。虚实相生,相辅相成,就能避免方法上的刻板平直,更能准确地传情达意。  “重团聚,伤别离”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感情。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
在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难免对一些试题进行拓展延伸。尤其是一些高三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教师,拓展延伸信手拈来。但拓展延伸必须要把握好度,度把握得好,则锦上添花,否则就适得其反。  首先,确定好需要拓展延伸的试题  我们知道,拓展延伸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选择好拓展延伸的试题。哪些试题需要拓展延伸,哪些试题只需一讲而过,教师应该胸有成竹。如果试题选择不
国学经典浓缩了古代圣贤先哲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建构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是中华优良传统传承和延续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  一、沐浴国学经典,提升中学生人文素养任重道远  当今社会充满了物质诱惑,人心浮动,精神空虚,致使当下的中学心灵脆弱、自私偏狭、狂热浮躁……为了一句玩笑话就离家出走,担心成绩不好被父母责怪而杀父弑母,同学间为一点小事就
阅读有时就像泡茶,一撮春茶只有在适宜的水温、火候、冲工中,才能芳香四溢、舒展生命,一篇文学作品只有在品味、鉴赏、评注中,才能常读常新、幽雅隽永。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朗读、诵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等等,既是阅读的方法,也是阅读的过程,更是生命的音符与律动。品在于品之味,赏在于赏之法,评在于明己意。  一、品读法。2014版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品”就是建立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分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张先名句说:“‘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弄”可解释为摆弄,“花弄影”是风吹花树,花在月下摆弄身影。这是暗写风。其妙处在于“弄”字将花人格化了,使景物由静而动,富有生命力。  那么,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四课柳永词《望海潮》之“羌管弄晴”之“弄”该作何解?  课本对“羌管弄晴”句的注解是:意思是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荡。问学生“弄
一、真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
当落日的余晖洒向贺兰山巅的时候,贺兰山象一位身披金盔银甲的武士,庄严肃穆地伫立在银川平原上。登高远望,鸟瞰山下,山水園林、昔日煤城、工业重镇,包容了废圮的长城,逶逶迤迤,宛如游龙,身披霞光,驳驳斑斑,气度非凡。  登临贺兰山俯瞰古长城,古时的烽燧斥堠虽然已成残垣废迹,但当年古人为了保卫边陲家乡,建关隘筑边墙,安营扎寨,风餐露宿,含辛茹苦,累断了筋骨,甚至捐躯守寨,爱国之精神不可轻估。在这里笔者以故
从事高中语文教育已经十几年,在这漫漫征途上摸爬滚打,虽有些许成就感,但是更多的则是深深的遗憾。一直以来,高中作文教学是我认为最困难的版块,从教之初,我始终认为,只要给学生多讲,让学生多练、多看,作文一定是能提高的,事实也证明,这样长期坚持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机械训练最终的结果就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便是我深感遗憾的,想必也有很多同仁和我一样,这样清醒而矛盾地坚持着。  一、高中作文评语现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高中作文教学的要求,即“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认知;明确写作的目的和对象,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倡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情感地表达”。高中语文教师作为作文教学的主导者,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尽可能的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以及作文水准。  一、明确积累目标,重视语言迁移  在语言积累的过程中,学生
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取决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对材料的加工。加工水平越深刻,则理解越透彻,储存越牢固,回忆和提取的效果也就越好。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在学生阅读的各个环节上都要注意授之以策略。  那么,阅读中怎样对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呢?这就要强调精读,使学生能静下心来读几本好书,慢慢咀嚼咀嚼,认真体味、感受、想象、理解、反思。  一、动心:注重想象和体验  从本质属性上说,阅读活动是主体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