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相信你

来源 :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典这种本世纪最疯狂的传染病爆发式地蔓延,就像一团来势凶猛的毒雾,迷惑了全球医学界的视线,也无形中让国家、城市和人与人之间都处于一种应急状态,距离由此而产生。后非典时代,怎样解除信任危机,重拾我们之间的信任?
  
  人际交往危机
  
  林先生三十多岁,是一家外资企业的销售人员,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全国各地奔波。前一段时间因紧急任务到广州出差,当时正值非典肆虐的时候,使得他小心翼翼地做好各项防范措施。他从疫区回来后,在家休息了2周,自觉配合隔离观察,同时主动与公司电话联系,交待了工作安排。排除了感染非典的可能性后,这才精神抖擞地去上班。但林先生到公司上班的几天来,明显感觉到同事总是回避他,离他座位近的几个人整天戴着大口罩,他碰过的东西不敢碰,他坐过的椅子不敢坐,办公室也频繁消毒,午餐也不邀请他一起去吃了。下班回到住宅小区碰到隔壁邻居,他上前主动打招呼,邻居躲躲闪闪,甚至连电梯也不和他一道乘。面对此情此景,他很苦恼,心情变得很烦躁,我又没有感染非典病毒,只不过是从疫区回来。因为非典,广州与上海拉开的距离,在林先生身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他问,为什么所有人都这样不信任我,一味地回避我,这到底是为什么?
  
  环境适应危机
  
  祝女士,某公司办公室主任,最近她有一个“心结”纠缠着,难以解开。原来她在3年前曾经得过肝炎,后来治愈了,3年来情况很稳定,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她一直遵从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以防肝炎再次复发,这件事她没有告诉单位其他人。今年约定的复查时间就要到了,她显得很焦虑,因为按公司规定,去医院检查和健康状况都需要登记备案,这样一来她得过肝炎的事情就会暴露,知道真相后同事们会怎么看待她?还会和她一起吃饭、聚会吗?越想越焦虑,她觉得当务之急是辞职,她无法适应因为非典带来的环境改变,惟有把自己关在家里,每天感到单调、乏味,她无奈地自喻为“茫茫人海中的一叶小舟”,内心世界非常孤独和无助。
  
  医患关系危机
  
  李大妈六十多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几个子女长大成人后,自己也因操劳过度身体很虚弱,是进出医院的“常客”。最近天气很反常,忽冷忽热的,她一不小心着了凉,先是咽喉干燥、咳嗽,后来又出现了发热,并伴有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她和家人顿时紧张得不得了,子女纷纷劝说她到就近的大医院检查,可她顾虑重重:听说非典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和咳嗽,我会不会是得了非典?到医院去看病,万一怀疑是非典症状,医院会把我隔离起来,那老伴的生活怎么办?小孙子谁来带?万一我在医院里咳嗽,会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而遭白眼和歧视?如果在医院里正好碰上了非典病人,那不是交叉感染了吗……种种担忧,使得她惧怕到医院就医,变得忧心忡忡,精神萎靡不振,病情反而加重了。
  
  冲破非典带来的心理隐患
  以上的三个案例,是非典时期的特殊表现。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会遭遇两种状态:一种为自然状态,比如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另一种为危机状态,即一些突发事件,比如火灾地震、亲人亡故、夫妻离异等。此次非典危机的突然降临,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攻击的对象,也可能成为非典的传播载体。
  首先,我们应建立起与之相关的良好的应变能力,主张在人际交往中设立“无病假定”和“有病假定”两种沟通模式。在前一种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如往常那样交谈、聚会和娱乐等,这是朋友间基本的信任友好的表示,但在正常状态下躲躲闪闪,拒绝交往,反而就不正常了。在后一种非典肆虐的危机时刻,应提倡防范病毒传播的“有病假定”,对朋友、对他人和对自己负责任,就应该自觉地处于“有病假定”的状态。事实证明,当责任深入每个普通人的血液中,没有哪一种疫情是不可战胜的。
  其次,在非典时期,人们之间的相互提防不能理解为怀疑;相互回避不能理解为敌视;相互隔离不能理解为无情。如果交往时与往常一样毫无顾忌地握手、就餐,不注意个人的良好的卫生习惯,甚至疑病时不注意自我隔离等,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对更多人的生命健康权不负责任,真正的信任危机,我们应重新认识危难时期的信任和责任。
  而在非典之后,我们则不应再让非典曾制造出来的阴影来影响彼此之间的信任,多一分交往,多一分沟通,我们的心理才会更明朗与健康。
  
  重拾信任,我们有很多选择
  
  最近,随着非典的控制,城市与城市的距离,人与人的距离,是否可以不再疏远?在经历非典的非常时期,我们的城市和人民都不可避免地走向成熟。危机不可怕,关键在你如何正视它,如何驾驭它。正如以上三个案例中的主人公和许多普通人一样,需要尽快构建自己的心理健康保障机制,重拾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关注医学发展 科学的认知有利于消除对非典的误区心理。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目前政府已采取积极措施阻隔传染源,非典病毒最终会被人类攻破。要经常搜集正确信息,不要人为地偏听偏信一些不实传闻,健康的心态在防病、治病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改变生活方式 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有足够的蛋白质和新鲜蔬菜,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等,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要及时调节自己的身体适应新的变化。因为身体强壮不仅包括健康的身体,也包括健康的生活习惯。
  适应新的模式 与非典病毒的较量正在分秒必争地进行着,在医学还没有攻破这个堡垒前,我们只有先改变自己,改变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坚持勤洗手、洗脸,多饮水,保持室内通风,到人多密集的场所必须戴口罩等,实践证明,成功的人总是能正视现实。
  完善自己的个性 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高潮,亦有低谷,要做到心胸开阔,努力营造乐观情绪,保持自信和豁达的良好性格。同时培养幽默感,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如游泳、读书、种植花草等,从而战胜消极悲观情绪和不良心理状态。
  学会自我放松 当你遭遇到危机事件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和镇定,要用理智驾驭情绪,排解因过分紧张和焦虑而造成的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应学会和经常运用心理放松方法。比如:音乐放松法、想像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等。
  合理宣泄情绪 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孤立存在。遇到挫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妨可以利用电话、电邮、发手机短信等方式,向亲朋好友倾诉和寻求帮助。或者诉诸文字,让心里的苦闷宣泄出来。或者干脆在适当场合,大哭一场、大叫一番,都有助于心理自救。必要时可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
  学会换位思考 面对突发危机事件,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接纳别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和观点,并尊重这种差异。遇到矛盾冲突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思考对策,理解对方的用意和行为原因,并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他文献
俊,今年43岁,和妻子情深意笃。3个月前因胃部胀痛不适,被诊断为胃癌,幸好发现得早,手术又及时,加上妻悉心照料,俊的身体恢复很快。可每当夜深人静,俊想和爱妻温存时,妻总是轻轻吻吻他的额说:“等等吧,你刚动过大手术呢。”俊想了想,不情愿地松开了手。  芳,今年48岁,半年前因右侧乳房癌,不得已施行了乳房癌根治手术。妻子病倒,一向大大咧咧的先生突然间变得细心又周到,忙里忙外,又是炖汤又是煎药,把芳养得
期刊
问 我和丈夫新婚半年,三个月前与丈夫做爱时出现接触性出血,当时以为是碰伤没在意,一直持续了两个月才就医,结果医生诊断为 II度宫颈糜烂。用洗必泰栓、洁尔阴洗液、麦迪霉素治疗了半个月不见明显效果。后去专科医院检查,医生竟说我得了尖锐湿疣。我一听,气得差一点昏过去。是啊,丈夫曾在三个月前去昆明出差,回来后一直说不舒服,难道……可丈夫对天发誓说他没做过对不起我的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该怎么办?  答:
期刊
个案举例  虽然非典已经得到控制,但心有余悸的朱女士听说非典家庭传播很厉害,因此她为了增强全家人的健康免疫力,不仅在饮食上增加营养,还要求全家老小都到小区卫生所注射丙种球蛋白和胸腺肽。    因为非典,许多只是作为特定人群增加抵抗力的营养药,变得分外抢手,如全家老小注射丙种球蛋白、胸腺肽和干扰素等。医学专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上海市药物监测中心的杜文民博士认为,这些被老百姓看作“营养药”的免疫增
期刊
葛教授:您好!  长期以来,我都喜欢用名贵中药材浸酒饮用来补养身体。但最近听说SARS病毒与野生动物有关,而我泡的几种药酒中分别有鹿茸、蛇和龟板等动物类中药材,用于不同季节的服用,我想请问长期饮用这样的保健酒,对身体好不好?如果服用保健酒,以哪些原料配制为好?  上海读者钱爱国    说起补酒,许多人眼前都会浮现出一个个透明玻璃瓶,里面浸泡着人参、枸杞、鹿茸、蛇、海马及各种动物的“鞭”等,本着“借
期刊
按照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每年的7月7日农历小暑之后,气候便开始进入初伏,然后大约在7月23日大暑,由初伏转至中伏,最后至立秋后出伏。故此7月大部分时间恰逢初、中两伏之际。而民间常说“夏热热在三伏”,因此7月的气候一般都十分炎热。据调查,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多在7月。    7月的气候特点    据气象统计资料,上海地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月份是7月,它的平均最高气温为31.6℃,平均气温则是
期刊
今年夏季,正值非典肆虐之后,提高免疫力应在食补上成为重中之重。夏季心气旺盛,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健脾利湿,淡补为主。此季选用太子参、沙参、玉竹、木耳、椰汁、番茄汁、黄瓜、藕、豆腐、菊花、银花、芦根、茅根、荷叶、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大枣、米仁、芡实、白扁豆、苍术、厚朴、冬瓜、火腿、绿豆、鸭子、兔肉、小麦、燕麦、胡萝卜、茄子、菠菜等为宜。可用食疗方如下:    茅根鸭块汤   鸭块200克,冬
期刊
唐强,58岁,肥胖糖尿病人。由于难以控制自己的“口腹之欲”,所以血糖总是高高低低,控制得不是很理想。他总认为医生“手软”,下药太轻,听说“优降糖”效果很好,就自行配来服用,结果突发低血糖性昏迷(服用优降糖过量引起)。    血糖调节是个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血糖的调节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来实现的。当人摄入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在经过肠道消化后,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引起血糖升高。
期刊
陈阿婆今年六十几岁了,身体一向健健康康,做事一直风风火火的。可半年前,她的双膝有些莫名其妙的肿胀,弯也弯不了,伸也伸不直,上楼梯痛,下楼梯也痛,坐久了连站也站不起来,蹲也蹲不下,走也走不远。陈阿婆想想自己胃口蛮好,精神也不错,不可能得什么大毛病的,就这么拖着。可老伴见她一副走路僵硬的痛苦样,一个劲地逼她去医院看病。陈阿婆实在拗不过老伴,这才上医院做了一些检查,医生告诉她是患了“老年性膝痛”(也称退
期刊
许多患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脂肪摄入过多或各类脂肪酸摄入不均衡。  这要从人到中年后人体营养需求讲起。随着人体的代谢速度减慢,身体对营养的需求也与从前不同。因而中老年人就特别需要额外补充一些必需的营养素,如:多不饱和脂肪酸,钙和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是致命杀手之一。通过膳食控制脂肪摄入总量,减少不利于心血管健康的“坏”脂肪(即饱
期刊
提倡预防医学的专家认为,定期的健康检查十分必要。因为不少重病在突发前没有任何征兆,只有在定期检查时找出病源并及早进行治疗,才不致危害身体健康。从上海市级医院的病例档案记录的数据来看,多家上千人单位的体检报告显示,有1/3的员工查出自己从未察觉的疾病。而就是这个30%的患病检出率,却能体现出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在花钱不多的情况下,给自己的健康讨了个说法。  有越来越多的人悟出了“早发现早治疗,早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