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宁县治所考略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im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永宁县是隋唐时期长安、洛阳之间交通干道上的重要地域。唐贞观十七年(643年),永宁县治所迁至“鹿桥”,并长期固定下来。关于鹿桥地望,尚无定论,部分学者认为其可能位于今洛宁县南北旧县村之间。关于县治迁出时间,也说法不一。笔者通过计算有关史料中的道路里程信息,分析宋人诗歌中隐含的重要线索,结合地理地貌与考古资料,得出结论:永宁县治所“鹿桥”位于今之河南省洛宁县北旧县村东,治所迁出时间为金正隆六年(1160年)。
  关键词:唐代;永宁县;治所;鹿桥;崤函古道
  1 永宁县治所“鹿桥”概况
  永宁县是隋唐时期长安、洛阳之间“两京驿道”上的重要地域。隋义宁二年置县,治所最初设立在永固城。唐初移治同轨、莎栅。唐贞观十七年(643年),永宁县治所迁至鹿桥,并长期固定下来。鹿桥是唐代交通要道上的重要节点,是军事上的锁钥要塞,也是众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因此明确鹿桥位置与存续年代,对研究唐代历史、军事、交通都有一定意义。关于鹿桥的位置,部分学者认为其位于今洛宁县南北旧县村之间,但尚未进行详细考证。关于县治迁出时间说法不一,一说为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一说为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一说为金正隆六年(1160年)。笔者对鹿桥的位置和县治迁出的时间做了简单的分析。
  2 鹿桥与崤函古道南崤道
  崤函古道位于崤函山区,是长安与洛阳之间“两京驿道”上最为险要的一段。崤函古道分为南北二道,其中南崤道是其主干道路。
  南崤道开通于西周时期,历代皆为交通要道。南崤道自洛阳向西北,大致沿洛河、永昌河、雁翎关河到达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故城)。唐代,南崤道是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出行的主线道路,也是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当时最为繁忙的道路之一。唐代在南崤道设有驿站十三程,行宫九处。鹿桥驿地处永昌河谷西侧山区,是南崤道的中间点。由于其地理位置险要,成为了军事上的锁钥之地。贞观十七年,永宁县治所迁址鹿桥,正是为了加强对南崤道的掌控。
  有研究资料表明,隋末唐初,李渊集团正是由于抢先控制了崤函古道,切断两京之间的联系,奠定了决战胜利的基础。《资治通鉴》记载,安史之乱中,“伪燕”皇帝史思明,帅军攻击陕州不利,退屯永宁。史思明本人居于永宁传舍——鹿桥驿。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及部下反叛,在鹿桥驿将史思明抓获,押往他处杀害。可以说在鹿桥驿发生的事件,改变了“安史之乱”的战局。
  有关永宁的诗歌、行记也较为丰富。唐代诗人白居易留有《过永宁》、唐人薛能留有《雨后早发永宁》等诗歌。宋人张耒留有《永宁遣兴三首》等有关永宁的十余首诗歌。日本僧人圆仁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述了会昌法难后,圆仁等外国僧侣从长安到洛阳途中经过永宁。以上诗歌、行记写作之时,永宁县治所当属鹿桥。
  3 旧县村所在环境与鹿桥环境要素较为吻合
  关于鹿桥周边环境要素,主要有南崤道、崤山和永昌河谷。南崤道大致沿永昌河谷走向分布。旧县村位于崤山腹地、永昌河谷以南约7公里处的鹿山脚下。旧县村所在位置是山谷中的开阔地,较为符合古人城市选址要求。村前为一条西北至东南向的山谷廊道,西北直通今宫前乡,东南沿鹿河、经岳庄村与永昌河谷交汇。该廊道正好避过永昌河谷蜿蜒曲折之处。而宫前乡正是唐代行宫兰峰宫所在地。岳庄村附近山谷道路至今仍被称为“古道”。旧县村位于鹿山脚下,周边有鹿河、鹿山寨等与鹿有关的地名,鹿桥得名或许于此有关。
  4 旧县村确有考古遗迹发现
  据记载,1958年,旧县村建水库,出土有唐漏、唐三彩瓷枕、铜镜、妆奁等文物。在南旧县村北约 0.5 公里的原面上有大量的瓦片碎砖。农民耕作时,捡出的瓦砾、砖塊、石构件、钱币屡见不鲜。
  洛阳文物二队,在北旧县村东发现有城址,发现夯土城墙、房基及唐代瓷片砖瓦等。
  5 根据道路里程可佐证“鹿桥”位置
  5.1.里程的选取
  历史文献对永宁县与周边地点的里程多有记载。笔者选取“鹿桥”为永宁县治所时期成书的《新唐书》、《元和郡县图志》、《通典》、《太平寰宇记》等记载为主要依据,以明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为参考。选取今天位置明确的河南府(隋唐洛阳城遗址)、陕州(陕州故城)、临泉驿和位置基本明确的兰峰宫、崎岫宫、三乡驿作为参照地点。
  《新唐书·地理志二》载,“永宁,畿。西五里有崎岫宫,西三十三里有兰峰宫,皆显庆三年置。”《元和郡县志》载,“永宁县畿,东至府二百里。”《通典·州郡七》载,“陕郡东南到河南府永宁县界九十里。”《太平寰宇记》载,“陕州东南至永宁县一百一十六里”。《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八载“永宁县在府西南二百里。”
  唐制三十里设一驿,鹿桥驿以东南有临泉驿、三乡驿,临泉驿遗址在今东宋乡官庄原西,三乡驿大致在今之三乡镇。
  5.2.唐尺选取
  根据胡戟《唐代度量衡与亩里制度》记载,国内现存唐尺近三十件长度在28到31厘米之间。其中,1941年河南嵩县唐墓出土铜尺,长31厘米。1956年河南陕县唐墓出土铜尺29.6厘米。嵩县与陕县皆与今之洛宁县相邻,因此选取此二尺为测量比选依据。唐制三百步为一里,五尺为一步,由此换算唐一里为0.444或0.465米。
  3.实际距离的测量
  要测量旧县村至各参照地点的距离,首先要明确该里程是直线距离还是道路距离。笔者认为,古人在缺乏现代测量设备的情况下,难以测量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而测量道路里程可操作性更强。成一农《广舆图史话》一书中,对该问题做过考订和分析,基本可以肯定古籍中记载的“四至八到”距离,绝大多数都是道路距离。汪前进在《现存最完整的一份唐代地理全图数据集》一文中也表示,《元和志》中所记述的里程并不是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而是路程。
  鹿桥位于崤函古道南崤道,其至河南府、陕州、崎岫宫、兰峰宫、临泉驿、三乡驿的古道基本明确,或可尝试借助现代卫星地图等测量手段,测量其实际距离。笔者测量北旧县村到各个参照点之间的道路实际距离,换算为唐里(详见表一),与史料所载较为接近。   6 根据宋人诗词可推断鹿桥位置和迁出时间
  张耒,宋代苏门四学士之一,留有诗歌两千六百余首。元丰二年至元丰六年(1079-1083年)张耒为寿安尉,官舍位于福昌(《思淮亭记》:“得官于洛阳之寿安,而官居福昌”)。寿安位于永宁东南,亦是崤函古道南道的重要节点。正值壮年的张耒,经常游历于崤函古道沿途地点,并多次赴永宁与好友相聚,留下许多与之有关的诗歌。
  张耒在《永宁遣兴三首》中写道:“国破空陵墓,时移改要冲。人随幽谷路,县隐乱山峰。犹传仙旧隐,跨鹿有遗踪。”诗歌中的“陵墓”或为夏后皋墓,位于崤山地区。“幽谷”或为永昌河谷。鹿桥在唐代是军事交通上的要冲之地,宋代因长安不在为都城,崤函古道逐步衰落,鹿桥已不再是要冲之地。旧县村位背靠的鹿山,有仙山的传说(张耒另有诗歌《鹿仙山》、《和陈器之四首·鹿仙山》两首)。旧县村附近地貌,与诗中所述地貌较为吻合。
  张耒在福昌任寿安尉期间,结识了好友晁应之、陈器之,交往亲密,诗词和咏甚多。从张耒的诗词中推断,二人为永宁地方官员。张耒在《送陈器之》中写道:“我官洛水滨,君寄鹿山隅。孰谓百里遥,满案堆君书。”由此可知,陈器之为官之地位于鹿山脚下,距离福昌约百里,与旧县村位置吻合。张耒在《寄陈器之》中写道:“昨者见君才顷刻,……一日到家驰四驿,……醉歌昌谷和我吟。”鹿桥至福昌,有鹿桥、临泉、三乡、福昌四驿。旧县村附近有永昌河谷,永昌河古称昌谷水,与诗中所述“昌谷”较为吻合。
  另外,由诗词中推断,张耒为寿安尉之时,也就是在1079-1083年,永寧县治所仍为鹿桥。由此可以排除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两个时间截点。永宁县治所迁出鹿桥时间,应为金正隆六年(1160)。
  7 结语
  永宁县治所“鹿桥”是唐代两京驿道上的重要节点,是军事交通上的要冲之地。在鹿桥驿发生的军事时间,甚至改变了“安史之乱”的战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从历史环境和周边历史地名、遗址遗迹等方面入手,分析有关史料中的道路里程信息,发现和分析宋人诗歌中隐含的重要线索。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永宁县治所“鹿桥”确位于今之河南省洛宁县北旧县村东。鹿桥自唐贞观十七年(643年)至金正隆六年(1160)为永宁治所。
  参考文献
  [1]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M]第1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刊行,1985
  [2]王文楚.唐代两京驿路考[J].历史研究,1983(06):62-74.
  [3]严辉.洛阳地区隋唐离宫遗址调查与考证[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26-29.
  [4]李健超.唐代交通史研究的重要发现——崤山南道临泉驿[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03):1-3.
  [5]李健超.崤山南道考察记[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04):45-48.
  [6]辛德勇.崤山古道琐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04):37-66.
  [7]胡戟.唐代度量衡与亩里制度[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04):36-43.
  [8]成一农.《广舆图》史话[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7.1
  [9]汪前进.现存最完整的一份唐代地理全图数据集[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8(03):273-288.
其他文献
摘 要:肌理在油画创作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是一种重要的表现语言,其能够通过这种语言充分的反映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和理念,无论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还是在现代,艺术家从来都是对肌理青睐有加。艺术家在油画创作过程中通过对肌理的运用,能够依照自身的理念创作出独树一帜、美轮美奂的油画作品。因此肌理才能够在油画创作中被广泛应用,其已经成为油画创作中一个特殊的符号。  关键词:油画;肌理;审美特性  随
期刊
摘 要:建筑工程现场材料管理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材料管理势在必行,通过认识到工程现场材料管理的重要性,结合目前材料管理暴露出来的问题,找到对应的提高管理的措施,如可以通过控制采购成本、规范出入库制度、强化养护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现场材料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现场;材料管理;提高措施  前言  随着现代化城市发展,人们对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愈来愈
期刊
摘 要:民间工艺通常是指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并体现其独特审美情趣的制作技艺。傣族民间传统工艺既是傣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也是傣族人民生活经验和行为方式的展示。傣族民间工艺包含实用性和使用功能的器物和装饰品,也包含了带有宗教意味的民间宗教工艺,既美观实用,又具有求吉纳祥、趋利避害的精神功能。  关键词:傣族;民间工艺;文化功能  傣族有悠久的历史,主要聚居于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期刊
《渔父》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篇思想性和可读性很强的优美辞篇,该篇通过屈原与渔父的问答,表现了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节操以及不惜舍生取义的精神。随着历史的发展,吊诡的是后人对《渔父》的推崇一般都撇开了“三闾大夫”的伟大人格理想,钟情于生活自由、“与世推移”、“和光同尘”的渔父。晋人王胡之“渔父鼓枻而歌沧浪也”,至于唐宋以后,歌咏“渔父”的诗文不绝于缕,如北宋范仲淹“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等等
期刊
摘 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提高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也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对土建项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加强技术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土建項目;技术管理;管理措施  引言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1、分析加强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期刊
她,叫伊人。  他,叫安在方。  熙熙攘攘的夜市能够表演城市的灵魂,伊人喜欢游走吵闹的小巷子里,体会滋啦滋啦的铁板烧、咕嘟咕嘟的小火锅、幽臭里带点清香的臭豆腐,也愿意叫着曼曼和柳嫣肆无忌惮的聊着班里的八卦,“隔壁班班花昨天晚上哭的妆都花了…”、“明天有高三班的篮球友谊赛,我得去看看我的男神了,要不然我这朵小花就要枯萎了…”……,伊人就喜欢听他们说着,却不参与其中,听听莞尔一笑,让旁人觉得一个冷美人
期刊
摘 要:金明池是北宋著名的皇家園林,它见证了北宋王朝的鼎盛辉煌与衰落破败的全过程。本文从舞台、演员、剧情三部分来描写金明池这座“记忆之场”。在金明池这座舞台上,北宋的皇帝、达官贵人、百姓纷纷进行着自己的表演,演绎着各种各样的剧情。这些剧情既包括皇家的水战演习,又包括开封百姓的日常娱乐活动。  关键词:金明池;北宋;记忆之场  1 舞台  金明池是北宋的记忆之场,承载着北宋一百五十年兴衰的记忆。金明
期刊
摘 要:二度创作是音乐表演的基本属性,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由演奏者和演唱者把握着它的创作文本,并将乐谱符号转换为实际音响。古筝演奏技能技巧,音乐作品的理解,创造性的情感表达等因素是古筝演奏中二度创作的必备条件。文中就古筝演奏中如何进行二度创作进行研究并深入探讨二度创作对古筝演奏的意义。  关键词:二度创作;古筝演奏;云裳诉;战台风;秦桑曲  前言  众所周知,古筝是我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是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传统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出现了招工难和高技能人才匮乏的难题;另一方面,尽管职业院校和企业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方面不断深入,但学校、企业之间还远没有达到真正的有效融合,企业也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本文针对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商务英语;跨境电商;能力培养  随着“互联
期刊
随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进一步推进,阅读教学中对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教师要把学生吸引进到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课文研习过程中,就要设计出对课文内容、教学过程、课堂活动、教学节奏有着牵引力、支撑力、凝聚力和调节力的“主问题”。  1 “主问题”的特征及优长  (1)何谓“主问题”。所谓“主问题”,是相对于成串的“连问”、简单应答的“碎问”以及对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