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潜行

来源 :私人飞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s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抱怨地球上5.1亿平方千米的地界都被你玩遍了,那一定忘记了水下还有另外一个世界。
  在浮潜或气罐已经满足不了你的时候,就只能求助于更高端、系统的设备,也就是潜艇。
  但你必须做好心理准备,玩这一场的成本,可不是购几艘游艇能比得了的。
  有钱玩家最大的烦恼就是该买个什么样的大玩具,但面对这艘很难说是什么的“游潜艇”,再土豪的富翁也必须三思而后行。它的缔造者是奥地利Motion Code Blue工作室,这是一群从不会考虑成本和性价比的家伙。以至于这条船还没拿出实物,估计价格就论亿算了,而且是美元。但当你见识到它真正的样子之后,就不会对其报价持任何怀疑态度了。
  这是一艘全长达到114米的超大号游艇潜艇混合体,一个标准的足球场都放不下它。设计师把它命名为“Migaloo”,这也是全球唯一一头白色座头鲸的名字。毋庸置疑,它要比自然界里的那位同名兄弟大得多。放映厅、图书室、健身房、洗衣间、个人休息室……它的房间配置几乎可以媲美一个五星级酒店了。更让人意外的是,艇身上还配备了供直升机起降的停机坪。大概是为方便那些起晚了的富豪,用这种方式赶上已经起航的它。
  在以游艇(或者叫邮轮)的姿态浮在水面上时,六层甲板会变成极佳的观景台。但高度闭合的结构设定,暗喻着它有着极强的潜水能力。当它隐入水下时,风光就会从海面快速切换到水下。除了浅海里的珊瑚和热带鱼之外,它还能潜到鲸鱼才活动的深海中。虽然具体深度尚不明确,但有特殊的抗压玻璃和超大探灯助阵,也许它真的可以去寻找那头名叫“Migaloo”的白色座头鲸。
  我们对卡梅隆的认识,就是他拍了两部爆票房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但我们有所不知的是,他还是一位强大的潜艇大师。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在2012年3月,驾驶着“深海挑战者号”深入地球最深的一个地方——马里亚纳大海沟,并最终在10898米深的海床上平稳着陆。他一个人在这个孤绝之境待了3个小时。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卡梅隆绝对没有深海恐惧症。
  这是一艘制造于澳大利亚的单人深潜机器,采用了竖式设计,所以看起来完全不像潜艇,更不像能下潜到那种深度的设备。它高7.3米,重达12吨,驾驶舱位于最下端。卡梅隆可以通过观察窗向外观望,当然,在那种几无光线可言的水下,大型的探照灯是少不了的。单单是这艘潜艇的承压钢板就有6.4厘米厚,安装了多个摄像头,可以实现全程3D摄像。所以卡梅隆冒着生命危险去玩了一圈的同时,还等于做了一次非常有历史意义的科研勘探。而且他还用工具吊杆抓了一点小型的深海生物回来,当然,半路上就死得差不多了。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海洋地质学家罗伯特·斯特恩表示,这是他见过的上升下降最迅速的潜艇装置。在预先设定中,“深海挑战者号”会直上直下地来往,下潜速度可达到150米/分钟。在有水压阻力的情况下,这一速度几乎等于在做自由落体。凭借这一壮举,加拿大人卡梅隆成了自1960年以来第一个抵达那里的人,同时也是全世界第一位只身潜入马里亚纳大海沟的挑战者。胆识、勇气、个人魅力,诸多光环加身的时候,我们甚至忘了他的本职工作是个大导演了。
  Deep Flight Super Falcon超级潜艇
  毫无疑问,这艘潜艇的设计语言部分模仿了飞机,可以潜入490米深的水下。在水中以9千米/小时的速度航行时,噪音指数也非常低。这意味着它在水下不会驱赶海洋生物,反而能吸引他们到四周来。这艘潜艇的制造者是为《007:最高机密》剧组设计过“the Mantis号”潜艇的工程师Graham Hawkes,造价约为170万美元,它的第一任主人是维珍航空的老板——理查德·布兰森。
  “维珍海洋号”潜水艇
  因为公众投资不足,海下探险往往由富可敌国的超级富豪们自己玩。维珍公司的老总就注资研发了这款潜水艇,它同样由工程师Graham Hawkes打造,而且是单人潜艇,可以花2小时潜入马里亚纳大海沟,从下潜到浮出水面,整个过程也就需要5个小时。它配备了石英圆顶,预计可以在最深的水下做24小时自动航行,全程可以拍摄视频收集数据。而碳纤维和钛金属的总重高达3.6吨,可靠性也毋庸置疑。
  Triton泡泡潜艇
  其实在很久之前,Triton公司就拿出过类似的产品,但潜水深度只有300米,而且荷载两人。升级到现在,它可以多载一人,而且潜水深度也增加不少。其主舱是一个“大泡泡”,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得益于气泡状的乘坐舱,它拥有极佳的360度视野,去海中观光绝对是超级棒的感受。而且虽然Triton泡泡潜艇的潜水深度低,且拥有更厚的玻璃罩,但其压迫感非常弱,适合开展亲子游等娱乐项目。目前已知造价约为169万美元。
  U-Boat Worx C-Explorer潜艇
  让这系列潜艇扬名立腕的,是普京。这位俄罗斯硬汉乘坐着它游览了芬兰湾戈格兰岛附近波罗的海下的水域,普京称之为“不一样的潜艇”。根据尺寸不同,C-Explorer系列的容载能力从1人到6人不等,可以潜入水下1000米的深海海域。也许是为了突出它的“精致豪华”理念,设计师为它配套了许多高大上的东西,比如香槟酒酒桶和iPod立体声音响。最低造价约为100万美元。
其他文献
日出日落、月隐月现,每一天的开始和结束都在这斗转星移中轮番上演,它们看上去都一样,却又不一样,在空中看到的晨曦和落日也许是你想象中最为壮观的一幕幕。
期刊
古巴是雪茄客的天堂,至今仍出产全世界最好的烟叶和最著名的雪茄。有机会踏上古巴土地的人都不愿意错过在当地淘雪茄的机会,“胖子”孙炎也不例外,但是久居哈瓦那的他渐渐找到一条与众不同的雪茄之路。  As the paradise for cigar lovers, Cuba still produces the world’s best tobacco and cigars. Anyone who ha
期刊
自2012年3月首次交付中国算起,猎鹰7X已在中国飞行了两年半的时间,在欧美市场,这个时间则要更长。毫无疑问,7X已经算不上一个新机型,不过对于飞机的消费者来说,这倒不是坏事,因为谁也不想花了3个多亿买来却对它一无所知。而他们想知道的,也远远不止关于7X的各种参数。  优雅是必须的  “能成功飞行的飞机就必须是非常优雅的。”这是达索公司创始人马塞尔·达索(Marcel Dassault)最爱的口头
期刊
华北最大的永久报告空域被划定后,这片30000平方公里的天空将为飞行客、通航人带来些什么?想去那里飞行,你又该做些什么?  离北京最近的永久报告空域  一场大雨过后,风光秀丽的克什克腾草原桦木沟国家森林公园上的天空湛蓝,一眼望去和草原结合在视线的尽头。一架小飞机缓缓降落在机场的跑道上,它和停在草坪上另外几架小飞机一样,都是来参加此次“AOPA国际飞行大会”的。飞行员走下飞机,在随后的交流中告诉记者
期刊
对于体育迷们来说,没有什么能比亲赴现场支持自己喜爱的运动员或者球队比赛更能让他们热血沸腾了。  然而重大赛事往往一票难求,交通住宿也都人满为患,怎样才能轻松自在地去观看这些赛事呢?  如今,包机服务成为了高端体育迷们的新选择。  体育包机  2014年巴西世界杯前夕,南山公务机公司推出的乘坐公务机看巴西世界杯决赛的旅行项目引起了国内众多体育迷的关注。事实上,这并不是公务机与体育的首次结合。  体育
期刊
包机去看奥运会  在伦敦奥运会期间,美国旅客David乘坐一架湾流G550公务机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和他同行的还有家人和商业合作伙伴,他表示,“自己一直是个体育迷,前段时间工作忙,错过了奥运会开幕式很遗憾,不过8月1日飞过去,还是能看到很多精彩的比赛”。为了不错过更多的精彩比赛,他和商业伙伴共同出资包下一架湾流G550公务机直飞伦敦,报批航线、起降费用、燃油费用等平均下来每小时的费用为7~8万元人
期刊
随着香奈儿(Chanel)艺术总监、时尚大帝卡尔·拉格菲尔德(Karl Lagerfeld)手中的画笔勾勒完最后一笔,一架由这位名满时尚设计界,但又玩转跨界合作的大师亲自操刀设计内饰和涂装的AW139直升机在纸上跃然而成。  该项方案,被卡尔大帝融入了香奈儿品牌一贯传承的优雅与精致,并且几易手稿最终完成,故卡尔以“为优雅插上翅膀”(Elegance Takes Flight)为整个设计命名。  其
期刊
If you have a pilot certificate, you can surely fly a leased private jet for your trip, which could save you a large amount of service fee. Of course, it would be even better if you could buy your own
期刊
小巧的身躯、精致的内饰、不凡的性能,使得比奇富豪G36和男爵G58这两款经典的活塞螺旋桨飞机在4月的上海ABACE航展上一亮相便吸引了众多目光。7月底,北京红钻航空自有的另一架G36经海运抵达青岛港,随后会在山东临沂进行组装托管,用于中国大陆地区的演示飞行和市场推广,为中国地区的购机者提供零距离体验的机会。  北京红钻航空副总裁宋佳介绍,随着中国低空开放的深入以及通航市场的发展,购机者也将变得更理
期刊
在经历过“生死飞行”之后,何驰把每一次飞行都当做第一次飞行。他说:“不要做勇敢的飞行员,而要做一个经验丰富的飞行员。”  飞行启蒙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广场上放电影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每次放电影前,大人往往会让家里小孩提前去广场占位置。何驰6、7岁的时候就已经肩负起了这个“重任”,得益于此,他也看了很多提前“为正式电影暖场的加片”。有一天,他早早来到广场占好位置,正好看到大屏幕上放着一部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