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在肛肠领域中的应用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6
  摘要:生物反馈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物理疗法,在肛肠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主要用来治疗功能性便秘、大便失禁、功能性肛门直肠痛、肠易激综合征及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重建等[1]。然而生物反馈技术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其中患者的依从性及心理因素对治疗效果有着较大影响。以下就生物反馈技术于肛肠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生物反馈 肛肠 物理疗法
  1 生物反馈的工作原理:运用电子设备把一些人体不容易感知的生理及病理性活动信息(如肛门括约肌的肌电活动)转化为图像等易于被人体感知的形式传递给患者,让患者通过图像等能够了解自己身体的活动变化,并根据这些信息有意识地学会如何控制自己身体的功能活动,以此增强人体自身对生理或者病理性活动的控制。通过这种“动作--反馈--学习--再动作”的循环往复活动来调整功能障碍。它具有简便、无痛、无创、安全的特点,所以易于被患者接受[2]。
  1.1 受到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社会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肛肠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其中如功能性便秘、大便失禁、功能性肛门直肠痛、肠易激综合征也呈现增多趋势。
  2.1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
  2.1.1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指在排除IBS及其它全身器质性病因所致的便秘后具有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的一种功能性肠病。需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必须包括以下2个或2个以上的症状:a.不少于1/4的排便感到费力;b.不少于1/4排出的粪便要为块状便或者硬便;c.不少于1/4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d.不少于1/4的排便有肛门部的阻塞不适感;e.不少于1/4的排便需要采用人工方法(如指抠、盆底支持);f.每周少于3次排便。(2)、若未使用泻药,则无法排出松散便。(3)、无足够证据诊断IBS,患者须在出现便秘症状至少6个月,且在最近的3个月符合诊断标准[3]。
  2.1.2 分型:功能性便秘根据发生部位和动力障碍类型,可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OC)及混合型便秘三种。
  2.1.3 生物反馈在功能性便秘中的应用:蒋楠等[4]选取功能性便秘患者42例,通过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后诊断为出口梗阻性便秘后,对每位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训练,结果患者的便秘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到89%。郝玉霞等[5]通过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生物反馈训练,表明慢传输型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可使肛管静息压增大,最大收缩压降低,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排便难、粪质硬及便意减少的症状。江米足等[6])通过47例功能性便秘的患儿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总结出生物反馈可提高最大排便压力,可以治疗盆底肌协调功能障碍导致的小儿功能性便秘。
  2.2 生物反馈治疗大便失禁
  2.2.1大便失禁:又称肛门失禁,是指患者无法自主控制直肠内容物排出的功能,此类疾病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达到0.1%--1.5%[7]。
  2.2.2 分型:根据病变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大便失禁。
  2.2.3 生物反馈在大便失禁中的应用:孙大庆[8]等选取26例大便失禁患者按照其病理类型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生物反馈治疗方法,主要方法有肌力训练,感觉训练和协调性训练等,经治疗后,肛管最大收缩压、收缩肌电振幅增高明显,且持续收缩时间延长,直肠感觉阈值下降,证实了生物反馈治疗可明显提高括约肌收缩力,调节直肠感觉阈值及协调功能。戴志毅等[9]选取60例功能性大便失禁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训练,并对治疗前后2个月和1年的肛肠测压值及失禁症状进行对比,结果证明生物反馈治疗能提高大便失禁患者的直肠静息压,最大收缩压及直肠排便感知阈值从而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刘金伟等[10]利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小儿充溢性大便失禁,结果显示生物反馈疗法对小儿充溢性大便失禁有良效。
  2.3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2.3.1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根据2006年国际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RomeIII标准诊断可分为慢性肛门痛和痉挛性肛门痛;其中慢性肛门痛的诊断标准:1、慢性或复发性直肠痛;2、发作持续至少20min;3、需排除其它因素引起的直肠痛,如缺血,炎症性肠病、隐窝炎、肌肉脓肿、肛裂、痔疮、前列腺炎以及尾骨痛。肛门痛症状至少出现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诊断标准。痉挛性肛门痛诊断标准:1、疼痛部位局限于肛门或直肠下段;2、症状反复发作,且发作时间较短,一般持续数秒或数分;3、发作间期无肛门直肠痛。
  2.3.2 生物反馈在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中的应用:丁康等[11]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肛门直肠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进行“针刺+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采用温水坐浴,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证实了“针刺+生物反馈”可显著提高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徐胜艳等[12]运用生物反馈联合止痛如神汤熏洗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通过临床对比分析发现治疗组在VAS评分,盆底表面肌电值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单独使用生物反馈或止痛如神汤及双氯芬酸钠组。
  2.4 生物反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2.4.1 肠易激综合征是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以及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持续性存在或间隙性发作的症候群。
  2.4.2 生物反馈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顾建芳等[13]对2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训练,在治疗前后分别对其进行一系列评估、比较,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伴有心理障碍,经生物反馈治疗后有明显效果。余跃等[14]针对3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并应用症状评分、SAS表、SDS表及简明生物反馈调查表(SF-36)进行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变化,得出治疗后患者的肠道症状如腹痛、腹胀等不适、排便性状异常、排便过程异常的积分都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证明了生物反馈能改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2.5 生物反馈治疗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障碍
  2.5.1 随着吻合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低位直肠癌患者可以避免永久的腹壁造口,但仍有部分的患者因为肿瘤位置过低,保肛术后出现排粪急或频繁及长期或偶然排粪失禁,使患者术后生后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5.2 生物反馈在肠癌保肛术后的应用:杜鹏等[15]对24例中低位直肠癌术后排粪功能障碍的患者予以生物反馈治疗并进行Vaizey和Wexner评分,结果显示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改善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障碍。丛进春等[16]通过对16例内括约肌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理,发现生物反馈可以提高超低位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术后的排粪功能。
  3 生物反馈的研究展望
  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新兴的生物行为疗法,具有无痛、非创伤及无药物不良反应的优点。目前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生物反馈疗效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肛直肠压力,盆底肌功能及患者的依从性等,因此正确掌握生物反馈的适应症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生物反馈在肛肠疾病领域的应用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及拓展。
  参考文献
  [1] 林琳. 生物反馈在功能性结直肠病中的应用及体会.[J]. 医学与哲学,2008,29(12)
  [2]朱芬芬等.生物反馈训练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7)
  [3] Dorssman DA.The functioned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the Rome Ⅲ process[J].Gastroenteroogy,2006,130(5):1377-1390.
  [4]蒋楠等,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J].安徽医学,2013,34(7)
  [5]郝玉霞等,生物反馈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肠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
  [6] 江米足等,生物反馈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9)
  [7]孙大庆,大便失禁的生物反馈治疗.[J].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8]孙大庆,大便失禁的生物反馈治疗.[J].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9] 戴志毅等,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1.32(9)
  [10] 刘金伟等,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小儿充溢性大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8)
  [11]丁康等,针刺结合生物反馈治疗62例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3,30(2)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6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超声在阑尾黏液性肿瘤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收的阑尾黏液性肿瘤的患者一共有24例,对24例采取B超检查,对其临床检查结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22例患者为右下腹部囊实性肿块,囊壁大部分比较厚,层次不清,同时伴有钙化,囊壁当中液性透声相对比较差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6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心电图改变与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对64例肺心病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型P波”33例(51.6%);低电压28例(43.8%);右侧心前导联呈QS型、V1\V2\V3 呈rS型r波递增不良8例(12.5%),心肌酶学正常;6例心脏彩超提示右心室扩大;心律失常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6  摘 要:放射诊断目前已应用于医学多个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乳腺增生作为妇女常见、多发的疾病之一,也将利用放射诊断阐述发病机理,做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放射诊断 乳腺增生 作用  乳腺增生是妇女常见的一种发生在乳腺部位的疾病,又称为小叶增生、乳腺结构不良症、纤维囊性病等。乳腺增生疾病表现为乳腺组成成分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6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心电图前间壁心梗对应的室壁运动异常部位和冠状动脉闭塞位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前壁心梗患者9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以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为依据,将其中的50例单纯前壁心梗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扩展前壁心梗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的室壁运动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6  【摘要】目的 分析腹部B超与阴道B超联合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挑选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接收的急腹症患者106例,分别对其进行腹部B超检查和阴道B超检查,然后将两种检查结果结合,对具有不同诊断结果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进行诊断,比较腹部B超、阴道B超以及两种B超联合诊断的准确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6  【摘要】 目的:探析恶性食管癌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法的临床应用。方法:入选我院恶性食管癌患者15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入两组,各75例,对照组单纯予以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同步化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KP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患者高,而且KPS评分也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6  摘要:目的:观察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应用阴道彩超的效果。方法:从我院妇产科门诊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行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先后进行腹部B超检查和阴道彩照检查,比较两种方式异位妊娠的诊出率和声像学特点。结果:经比较,阴道彩超对异位妊娠的诊出率为84.72%(61/72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4.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32-5281(2015)6  【摘要】心电图检查作为孕期保健重要的必需的检查,其目的:可筛查出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孕妇,以进行重点监护指导,及时治疗,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最大限度地保障母婴的安全,对有心脏病的孕妇应告知妊娠对母婴的危险,达到安全分娩,确保母婴安康。本文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妊娠期心电图改变对妇女的影响。  【关键词】妊娠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6  【摘要】目的:深入研究超声检查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7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妇科检查、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有39例患者位于肌层内,有28例患者位于脂肪层内,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6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病理证实的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超声声像图改变,总结其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为明显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针头大小的无回声区或彗星尾状强回声,大部分患者脂餐试验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