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时常变换形式,碰撞新火花
  (一)共学式合作小组
  共学式,简称LT,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兄弟设计的学习方法,一般来说,小组规模控制在2——6人为宜。但对于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堂新组建小组时,我却采用3人小组,当学生积累、掌握一些学习方面的经验时,在运用规模大些的小组,但最终小组组员也不能超过6人。当讲授自学课文时,最适合的就是这种异质性合作学习小组,按照学习成绩分到一组共同学习。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讨论的问题、阐述的观点,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而小组成员也容易完成他们共同设定的目标。因为这种既有挑战性,又有现实性的标准更符合中、低水平的学生发挥,反而给学生增加了信心,让他们更愿意参与到课堂讲学中。
  (二)共优式合作小组
  共优式,其实是在高年级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一种对课文解读和演绎讲授的一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所谓的共优式合作小组,就是“以优促优”,将同等优秀的小组成员,将较为活跃的小组成员或将兴趣相同的小组成员,重新搭配在一组,这些优质小组在讲台上讲课时,很有教师的风范,对于问题的提出,课文的讲授,写作方法的介绍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他们还会讲解出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并且讲解的头头是道。一节精读课文在几个优质小组共同的合作和发挥下,课堂能有序的进行,甚至出现十几名不同的小老师,吸引着课堂上所有的学生。当然,不是所有精读课文教学都适用这种共优式合作小组,我最多运用在童话、神话课文和人物课文教学中,因为这些精读课文可以讲、演结合,当然演绎这些人物,更适合“活跃小组”和“兴趣小组”。因此,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从枯燥中解脱出来,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这样的效果,绝对超乎想象!
  (三)团体式能力小组
  所谓的“团体式能力小组”,其实是高年级班级的阅读作文能力小组,这个小组只是在阅读和作文批改才会发挥其作用的。小组组建成员要7~8人,组员主要按水平层次分配:两名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四名能力水平均等的学生,一、两名程度较薄弱的学生,组成一组阅读讨论组或者互换式批改作文草稿的合作小组。作文能力小组的任务安排非常明确,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批改最差的作文,而最差水平的学生两人一组批改优秀作文,这样循环批改,每个学生都能浏览一遍优秀作文,只要参与讨论,不断掌握修改作文的方式,作文水平一定会提高。而在这基础上,分配的阅读能力小组也发挥着其作用,这种团体式小组合作教学,对阅读的理解、分析和讨论是有绝对好处的,最体现学生的能力,体现相互教学的成果。
  二、放低身段,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文章还要通过师生互动才能达到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掌握。因为课堂教学活动本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没有互动,教学就不能取得高效,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发挥。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一)教学课堂上推动生生合作策略
  生生合作学习就是以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为基本特点的教学。这一类的合作学习以当代欧美等国的“合作学习”为代表。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一般都体现在听写和作业完成等方面,而对于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更为注重这种合作策略——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占主导地位。当然引入这一策略,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自然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原来的自己预习改变到小组预习;由原来的一问一答式改革成生生互问,或者小组授课;由原来的一人复习变成互助复习。这种教学策略改变了教学的本质,减轻了师生的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
  生生合作的推动,还要注意一个弊端。往往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小组活动,教师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按小组解决问题,可是却忘记了,问题提出的同时,马上就有结论的,答案一般都比较片面,这时候一定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不然由于个体差异,就会出现很多观众和听众,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因此,为了避免再一次回到传统教学中,一定要促进每个人的发展,体现合作学生的共同特性,培养生生间的默契,创新意识,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生生合作过程中都成为获益者。
  (二)教学课堂上体现生师合作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一直提倡师生合作,但是有些课堂教学中,应该适用“本末倒置”的策略——就是所谓的生、师合作。这样的课堂,是由小组学生当小老师,备课、讲课,而老师充当学生的角色,对于不明确的问题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学生讲完课后,老师也可以跟学生一起总结知识,或者提出不明白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课堂更为轻松,没有负担,还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这种生师合作策略的授课方式,是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有序地进行。
  生师合作策略的体现,要注重培养小组成员的自我创新意识。因为“素质教育”,一直要求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课堂教学就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而创新意识的培养,最终还要落实到课堂上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小组成员备一节高效课,例如:让学生备一节古诗课,既可以训练学生逆向思维,又可以训练学生根据想象画出图画,这些合作最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会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多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给学生思维以自由遨翔的想象空间。
  总之,有效性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方面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也将不断研究,探索,创设属于我们的高效语文课堂。让学生体验到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到合作的收获,真正发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时效性!
其他文献
一、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首先融入情感因素  (一)能够减少学生的学习焦虑感  数学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是指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或解题时遇到难题、自己不熟悉的题时,一种想做但又束手无策,寻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时就会产生恐惧或不安的心理,久而久之就怕学数学了。虽然焦虑与学生的个别特征有关,但不同的学习活动形式或教学方法导致的焦虑程度不同。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相比,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焦虑感大大降低了。这是
期刊
一、转变实验教学的思想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坚持做到“六个环节”:方案让学生想、实验让学生做,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效果让学生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尽量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当“主角”、教师当“配角”,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引导学生以开放性的视角,开放性的思维去做好每一个实验,教学生学会动手,学
期刊
一、创设情境的必要性  (一)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大多数学生在一节课刚刚开始时,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课间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学生们完全沉浸于其中。而刚刚上课的这几分钟甚至十分钟之内,很多学生都还在想刚刚的聊天或者游戏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下节课该怎样继续等。这个时候就应该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衔接新知和旧知,让
期刊
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和教学实践模式。无论教学如何改革,“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教育者永恒的追求。有效性是指学习投入时间、精力与收获之间的关系,并有长效与短效之分。如何取得长效,即“后劲”?就是要有机会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化;在过程中积淀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提供学生喜欢的数学,持续拉动他们学习数学的思想;有助于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那么,在小学数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提高课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思想品德课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且有些枯燥,这就要求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与技能,从而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品德学科教师语言功底要非常扎实,而且要掌握运用语言的技巧。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教师语言技巧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我认为作为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语言技巧。  一、激情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者是一种情感丰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
期刊
一、巧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但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却愿意并且能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不但在导入阶段要为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将要纳入的新的知识铺路架桥,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带到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期刊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消极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阻碍力。只有培养学生丰富的积极情感并自觉克服消极心理,才能使学生充满热情地不辞劳苦,不畏困难地去攀登数学知识的高峰。  《数学课程标准》对情感与态度目标作了如下阐述:“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
期刊
一、SSI教学要素框架  SSI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中以社会性科学议题为背景,采用特定的教学模式开展的教学活动。Presley等人根据SSI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总结出高效进行SSI教学的要素框架,框架呈现了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几个关键要素,为教师实施SSI教学提供了灵活的指导。SSI教学框架由设计要素、学习者经历、教师特质三个核心方面组成,三个核心方面位于SSI教学框架的中央,是框架的基础。图中围
期刊
一、物理实验教学中反思能力的内涵  (一)反思能力  杜威曾指出:反思不是心中的闪念,也不是大脑中的任意想象,更不是无法言说的神秘境界,而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对某一问题进行反复的、持续不断的深思,是经历“假设-检验”经检验后再“假设-检验”的过程。  (二)实验教学中反思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是开展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与主阵地,“在物理教学无论如何强调实验教学都不为过”“物理实验以其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