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书记趣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ha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藏书的传统而言,残书不大受藏家的重视,有句老话叫“书一残就不值钱了”。翻翻过去藏书家的目錄,直到明末的毛晋,才开始郑重地收入了一些残书,但基本上也还都是罕见的宋元本,这当然也跟宋元刻本日渐难得有直接关系。到了清代的大藏家如黄丕烈、汪士钟等人,他们珍藏的宋元善本中就已经出现了大量残书。但明清的残本书籍却仍然不大入他们的法眼,大概要到清末时期,才开始受到一点重视。一方面是因为旧本日稀,另一方面却也反映了藏书观念的不断变化和深入。藏书家们不仅珍视宋元旧本,同时也开始注重内容,从而一些年代虽不太久远,内容上却有独到之处的残书就显出了它们的价值。尤其是一些学者型的藏书家,如郑振铎、谢国祯、黄永年等人,他们以其独到的学术眼光,发现或收藏了大批珍贵残书。比较重要的如郑振铎先生收藏的残本《石仓十二代诗选》,黄永年先生发现的《新刻红白蜘蛛》残页等,都称得上稀世之珍。当代著名版本学家、我的良师益友艾俊川先生所收藏的明刻孤本《水浒传》残页,也是这种极为珍贵的善本,其价值绝不在普通宋元刻本之下。
  当代的残书交易,比较早且著名的就是当年的琉璃厂书市了。我没赶上最初的盛况,常听几位师友说起来,神往不已。最早据说是五毛一册,大白菜一样摊开任人翻检。后来逐渐涨价,等到20世纪90年代晚期我开始买点古书的时候,已经翻了几倍,要三四块钱一本了,而且好像也没有以前那么多的数量可供挑选。可惜那时候并没有什么版本学知识,只买了些外表干干净净而内容又感兴趣的零本,比如粤雅堂丛书和知不足斋丛书之类。今天看来,除了价格便宜外,实在是一无是处的。好在这些年一直坚持买书,虽然没有艾俊川先生那样神奇的收获,倒也陆续得了些各有特点的残本,选出几种来略作解说,与爱好藏书的朋友一起分享。
  道光咸丰原刻本《说文解字义证》
  此书是清代研究说文的名著,学术价值很高。由于刻成不久就毁于兵火,流传极少,学术界一向极为重视。据叶德辉记载,清末琉璃厂曾有一部原刻本,居然要两百两银子,比普通宋版书还要贵。黄永年先生藏书几十年,也只是在“文革”后才买到一部于省吾的旧藏。上海古籍出版社20世纪80年代曾影印出版,底本用的是陕西师大图书馆的周作人旧藏“毛装初印本”,缺页以黄先生藏本补齐。我得到的是这书的第一册,存前两卷。一般来说,残书以首末二本最珍贵,这册书的难得之处还在于,它是学者丁晏的旧藏,有白文方印“丁晏”。而丁晏又是主持刻印此书者许瀚的好友,这本书很可能是许瀚赠送给丁晏的。经与上海古籍影印本对比,此本虽仅存两卷,刷印却明显更早,文字清晰,断版也很少,很可能是最初的印本。
  康熙刻本《宋稗类钞》
  此书学术价值没有说文义证那么高,但最有趣之处在于,编辑者有两说,一说是李宗孔,另一说是潘永因,聚讼不已。写此文时我特意百度了一下,仍然说“两说并存,争议无果”。书目文献出版社曾将本书整理出版,当时所标编者为潘永因。我所得此书仅存全书之前半,存序言、凡例及正文一至四卷。此本编者标为李宗孔。经仔细对比可知,所谓的潘永因本乃是由此本挖改而成的同版后印本。估计此书刻成后不久书版即归潘氏,他改头换面后又以自己的名义刷印出版。由于初印本存世很少,潘永因反而后来居上,名气大过了真正的编者李宗孔。幸有初印本可资对照,潘氏“窃书”之行为得以大白于天下。
  嘉靖刻古今说海本《真腊风土记》
  此本为丛书零种,严格来说也算是种残书。《真腊风土记》是元人周达观记录他在13世纪末期随使团出使真腊(现柬埔寨地区的古国)的一部书,详细叙述了当时真腊古国的经济文化状况和山川物产等情况,也是那个时代关于真腊的唯一专著,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这个古今说海本则是该书最早的刻本,这个意义上又具有特殊的版本价值。嘉靖原刻古今说海校对精良,刻印工整,本身就是明代比较著名的一种古籍,流传很少,目前通行者是清道光年间的翻刻本。此本是嘉靖原刻白棉纸最初印本,用纸坚韧细腻,甚为美观。
  崇祯本《新刻大明律例临民宝镜》
  前朝的法律和制度书籍,易代之后往往湮没无闻,传世罕见。道理也很简单:一来新朝要除旧布新,旧的一套既然失去了使用价值,当然也就不大可能再重印;更重要的则是政治原因,既然已经改朝换代,再留着前朝的这类书籍,恐怕会犯忌讳惹麻烦,干脆还是藏匿或者干脆销毁了事。翻翻善本书目就知道,像《元典章》《至正条格》《大明律例》等书传世均不多。这部新刻大明律例临民宝镜也是极为罕见的一种。
  此书由明末名臣、曾担任刑部尚书的苏茂相主持编著,内容为明代司法判例和实务汇编,是一部重要的法律文献,对于研究明代历史和法律实务都很有用处。但查现存的各种善本书目,此书国内仅国图和社科院各藏一部,且书名已经剜改为“新刻官版律例临民宝镜”,当是入清后刷印本,明版初印本则未见著录。我所得此书虽仅存三卷,但却是明刻初印之本,在明版原书已难以踪迹的今天,虽残亦可贵了。尚未经与国图和社科院藏本对比,不知内容是否还有其他改动。
  康熙刻《振雅堂汇编诗最》零种
  是书编者倪匡世,清初松江人,曾客叶映榴幕。此书共十卷,刻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为清初人诗选集。由于时代因素,清初人选清初诗,多具有重要文献价值但往往流传稀少,此书亦然,历代藏书家罕有著录此书者。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记载,现存一共不过数部而已。我所得者为其中的李楷(河滨)李建(立庵)父子二人诗钞,共一册全,白纸初印本。此书多竹纸印本,白纸本更罕见。再看藏印,有“河滨偶传”“第三子建珍藏”等印,方知其为作者之一的李建自藏特印本,那么其价值又非普通印本可比了。
  以上几种残卷零本,并没有什么宋元古刻,但也各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的余地。书是文化和知识的载体,只要其内容具有独到之处,即使残缺不全,也自具备其不容忽视的价值。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其他文献
实体书店经营是新华文轩的主营业务之一,实体书店的建设和运营是新华文轩履行发行主渠道社会责任、谋求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新华文轩根据中央11部委和四川省关于实体书店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要求,抓住新零售发展机遇,转变观念,以“文化+资本”为抓手,以“互联网+科技”为手段,通过“多品牌建设、多团队运营、多模式发展”的实施策略,转变观念,融合创新,启动实施实体书店建设和人才发展计划,激发内部
期刊
《丝绸之路上的东南亚文明:柬埔寨》  李连君 主编  连旭 摄影  顾佳赟 撰文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8年7月  柬埔寨王国古称高棉,坐落于中南半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国家,拥有着璀璨的文明,但世人熟知的多是吴哥文明,对该国文明缺少整体认知。《丝绸之路上的东南亚文明:柬埔寨》是一本系统反映柬埔寨历史文化的大型图文书,为人们直观深入地了解柬埔寨文明提供了范本。  全书以历史时间为轴,从柬埔
期刊
2019年3月末,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荆门市委宣传部、中华孔子学会、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荆门市陆九渊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纪念陆九渊诞辰8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荆门市隆重举行。大会收到直接研究陆象山的学术论文90多篇,来自美国、日本和国内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齐聚荆门,围绕着陆象山心学思想的方方面面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讨论,盛况空前,共同铸就了陆九渊思想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心学理论及
期刊
赵孟頫《胆巴碑》,又名《帝师胆巴碑》《龙兴寺碑》,全名《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龙兴寺,在今河北省正定县城内,一名隆兴寺,又名大佛寺。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我国元代著名书画家,著有《松雪斋集》。子昂为宋朝皇室后裔,宋亡后,归乡闲居,后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号文敏。赵孟頫学识渊博,文章、音乐冠绝时
期刊
2013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至今已有5年,中小学书法教育在它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进展。2014年审查通过的教材投入使用也已有4年多。作为教育部指定教材华文版《书法练习指导》的副主编,笔者对《纲要》保持了持续的关注。《纲要》虽为初创,但出手不凡,涵盖了几乎所有最为重要的问题,成为这项事业得以有序推进的重要保证。但也毋庸讳言,作为1.0版,《纲要》不可能尽善尽美
期刊
华文版《书法》教材能够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小学的课堂上,被广大师生所认可,自然有其不同寻常之处,这些不同寻常处便是教材编写者思想精华所在。教材聚焦于当下中小学书法教育急需解决的主要矛盾,并且大胆地走创新之路、改革之路,努力为中小学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培养下一代青少年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  《书法》教材的重要特点  总体来说,本套教材整体具备系统性、现实性、知识性、探究性和创新性五大重要特
期刊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的书法教育源远流长,以前的私塾教育,除了教授文化,还开设习字课。书法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意义重大。2011年8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2013年8月又发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两个文件的发布推动了书法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普及。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也相继增开书法专业,书法教育的推广和普及出现了喜人景象!  中国出版集团教材中心在
期刊
《音乐的网络化生存——网絡音乐文化的伦理思辨和审美批判》  袁 茜 编著 42元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8年11月  本书以网络音乐传播中的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从伦理学和美学视角对当下网络音乐传播中较为典型的现象及问题进行思辨、归因、评价与批判,并从音乐的价值角度对网络音乐的审美现状进行反思,对网络音乐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期刊
由欧阳中石教授主编、中国出版集团华文出版社出版、中国出版集团教材中心发行的《书法》教材(以下简称“华文书法教材”),自2011年出版以来,已经在全国17个省市广泛使用,泽被师生3 000万人,成为弘扬传承书法文化的主流教材,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回顾华文书法教材的编写、发行过程付出的努力,支撑我们砥砺前行的,不只是辛勤的汗水与心血,更有坚定不移的文化理想。值此教材出版8年之际,将教材
期刊
2005年8月出生的我性格开朗,现在刚好上七年级。我的小学生活是在阿克苏市第二小学度过的,我们学校1—6年级都开设了书法课,3年级开始学习赵孟頫的楷书《三门记》,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本字帖。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以外,我还参加了学校的书法社团深入学习,石自刚老师是我的专业书法老师。他发给我们印着淡红色单字的赵体字帖,我们按照老师讲的正确方法一笔一画地描红,接着是偏旁部首,然后是独体字和集字练习……  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