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德育,为家校合作插上腾飞的翅膀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mitrily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目前的形势下,中职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尽管在北京、深圳等大城市职业教育已经相当成熟,但事实是进入职高依然多半是学生和家长无奈的选择。大多数家长和孩子表示,如果可能还是首先选择读高中、考大学。基于这样的想法进入职高,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心情是忐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他们心中没底。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目标性不强,缺乏动力,学习进取心不强。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心理因素,引导他们树立职业自豪感、职业荣誉感,培养自立自尊、参与竞争等良好心理品质,成为职业高中的教育主题。同时如何引导学生家长对职业学校形成正确的认识,与孩子一起做好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中职校而言,家校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学生与家长更喜欢用现代化的手段与老师交流。基于这一点,我们也与时俱进地采用了电话、手机短信(飞信)、微信、电子信箱、QQ群、利用东城区数字德育网开展家长会和学生会等方式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从而增强了教育或引导学生的时效性,开辟了家校合作的新途径。具体做法如下。
  一、电话弥补实地家访中的不足
  家访是沟通家庭与学校的桥梁,它能使家校之间进行更好地沟通、交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力度,教育和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教育成效的最大化。学校一直保留家访这一优良传统,尤其是对高一新入学的学生,我们会在高一新生入学前的暑假进行第一次全面的家访,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想实地走访一个班大约30人的全部家庭,往往是有很大困难的,各种因素增加了老师到家走访的实际困难。这个时候,电话这一现代化的工具就起到了沟通老师、家长和新生的重要作用。电话沟通虽然不及实地家访面谈的效果理想,但它却实实在在弥补了家访的不足。电访会让学生在入学前就和老师有所接触,通过老师的言语对学校和自己选择的专业有进一步的了解;对职业学校有一定的认识,家长们也会觉得学校很负责任,往往对学校有初步的好印象,从而为后面双方的进一步沟通、协作奠定好基础。
  二、校讯通、飞信、微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方便家校沟通,及时解决一些突发事件,进一步增进家庭、学校双方的了解
  借助校讯通尤其是飞信、微信互发短信或者聊天已经成为师生和家校沟通的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校讯通、飞信、微信操作简单,只要互加好友,就可以随时沟通;免费也是它们深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校讯通、飞信、微信,学校、专业、班级可以及时发布通知,将学校的教育动态、要求、安排等及时告知家长,让学生家长对学校的重要事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协助学校的工作,让学校工作更加顺畅。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如果遇到突发状况,比如孩子在学校意外受伤或其他紧急的情况,老师可以借助校讯通、飞信、微信平台及时告知家长,同时商议对策,做到及时而迅速地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安全等。个别学生喜欢两头撒谎欺骗家长和老师,比如不想写作业就告诉家长说老师没布置作业;有时不将学校下发的家长通知书带回家,自己替家长胡乱签字从而导致家长不知相关事项;借助学校缴费的名义跟家长多要零花钱;等等。这种现象在班级建立了家长飞信、微信联系网后基本已经杜绝,因为无处不在的飞信、微信让学生已经无空子可钻,家校合作借助飞信、微信这些时髦而实用的软件逐步形成了更大的合力。
  另外,职业学校的学生家长大部分文化水平、学历相对而言较低;再加上有些家长根本就不对孩子进行任何教育,认为孩子交给学校就行了,把教育孩子当成是老师的事情;还有一些家长有良好的愿望,但是因为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知识,面对叛逆的孩子只知打骂不知如何和孩子进行沟通,从而使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等。面对这些诸多的情况,学校、专业或者班主任经常会发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话语,让家长明白教育不是学校一方的事情,明白孩子是需要家长的教育与关心的,明白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等,促进家长从无意识教育向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进行转变,让家庭教育切实起到相应的重要作用。
  三、借助东城区数字德育平台召开新型的网络班会和家长会,构筑家校合作的新模式
  近些年,我校所在的东城区一直比较注重数字德育平台的发展和完善,数字德育平台的作用已经逐步凸显出来,而我们学校一直是借助数字德育平台进行德育的先进校,是数字德育的先锋。平时的重要节日,学校师生注重参加各个板块的活动,进一步了解各个节日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比如端午节,大家借助网络寄托哀思,纪念屈子,这样既让学生对端午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寓教育于无形。另外,每逢寒暑假,我校师生除了参加各个板块的活动之外,每班都会召开主题网络班会和家长会,各班同学和家长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在交流中增长知识和见识,在交流中增加了班级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父子母子之间的感情,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及其家长的爱国情怀。除了网络主题班会,我们有时还会专门召开网络家长会,和家长进行更宽泛的交流,增加家校之间的了解、理解和协作互助关系,为学校学生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德育应该遵循规律,保留以往的优良传统,但德育同时也应该是时尚的。数字德育恰好能将传统和时尚有效结合,它不仅拓宽了师生、家长交流的空间;为家校合作创造了交流的绝佳平台,更能将教育在生活点滴中进行渗透,让教育的功能辐射到家庭和学校的方方面面,从而使家校合作的作用更加凸现出来。数字德育犹如家校合作的一双翅膀,有了它,家校合作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其他文献
思想道德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古人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告诉我们,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可见,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呢?  一、抓好根本,时时事事育人  一是抓好课堂实效作用。课堂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是育人的核心和关键
期刊
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的课程理念,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正步入课堂,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教育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势在必行。  一、创新教育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一)从国外的创新教育中得到的启示  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即开始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心理训练。英国是创造性研究的发源地,近20年来,深入探讨了创造性与智力、个性(即“高素
期刊
学习机会,是在教师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个幼儿可以获得的有助于其自身学习与发展的各类资源,是微观层面上教育公平在教育实践中的反映。教育机会均等在我看来就是指均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在我们幼儿园的集体教学中,我们通常采取分组教学的方式,但分组教学往往会失去了生生互动的良好效果,而且分组教学也不能作为经常性的教学模式。因此,我想,在集体教学中把握一个“度”,创设一个开放的环境,让孩子们可以在自己的能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全面推进信息化技术教学,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新生事物发展的越快,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幼儿园的发展也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幼儿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幼儿思维分为四个阶段,3~6岁的幼儿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幼儿园教学活动形象化、生动化
期刊
一、情景描述  (一)教学片段及课程材料背景  课上我先制造黑暗环境,然后打开台灯,调节使其亮暗发生变化,下面学生很安静的看着我,接着我打开收音机,调节收音机的音量大小,所有学生都很认真的在观察,此时我提出疑问,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电学知识解释这个现象吗?  然后进行了串联电路特点及相关知识的复习导入,用多媒体先出示例题1,结合黑板上的串联电路公式得出结论,紧接着让学生用手中的电学工具箱进行实验的得出
期刊
在大家的概念当中,你觉得环境能对孩子说什么?环境能传递什么样的信息?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环境即“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环境可以留下孩子学习的轨迹,同时会向孩子阐述之前我知道什么,通过学习我又知道什么,通过环境让孩子发现自己探索的过程,环境是孩子学习的内容,是课程的一部分,是孩子学习的材料,反应孩子探索发现的过程和事实。  如何为大班幼儿创设会说话的科学区环境,成为我本学期的
期刊
在自主性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时机与方法和幼儿的发展情况是密切相关的。材料投放过多过早,会使幼儿在对活动目标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变得无所适从;材料过少过晚,或许幼儿的兴趣热点就如同昙花一现,再也无法找回。适时适宜地投放调整好材料就如同是“一位随时出现在孩子身边的教师”,既可以支持幼儿的游戏,又对他们的游戏过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我认为:在小班自主性游戏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方面掌握
期刊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而且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而也有些学生不仅平时不努力,即便是到了考试时,还有一副“无关仅要”的表情和无所谓的态度,甚至经常逃学。由此引发了我们对“目前中职生的学习心态与目的到底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的兴趣。于是我们以《中职生学习心态与学习目的的调查研究》为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  本次问卷调查,共涉及了我校6大专业,
期刊
感化教育就是用思想、道德、情感和事实对学生进行诱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的教育活动或过程,是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和方式,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善教者莫大于化;善化者莫大于文。文者,大哲之思,大德之品,大仁之情,大善之事也。以文化之,如水润物,无形而生,无形而成矣。”也就是说,最好的教育方式莫过于感化,而最好的感化莫过于使学生“文”化,即让学生了解、接受古今中外大哲大智们的科学理论、
期刊
让中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与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承担起传承、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的重任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传统文化教育如果能在中学阶段得以落实,那么必将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与意识形态。落实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一、传统文化教育是语文课堂的延伸  (一)传统文化教育是校本课程的时代需求  语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是语文教育的灵魂。语文课堂肩负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但是中学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