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上、股市下,但领导不同意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古训对当前的股市和楼市无疑是颇具讽刺的写照:一方面,在调控政策重压之下的楼市是“无心救房房自热”。尽管高层一再喊话“调控绝不能功亏一篑”以正视听,姑且不论决心能否扭转态势,但楼市回暖却已是沸沸扬扬。继“红五月”放量之后,6月楼市呈现“量价齐升”的局面,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百城住宅均价结束“九连降”,环比上涨0.05%。与此同时,地方“微调”小动作不断,频频出台变相放松认购政策释放流动性。就连此前对调控“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有关部门也开始态度暧昧,如住建部关于“对第三套房不放贷、对没有社保人员限制购房数量等政策可能放松和退出”的一次公开表态,引发市场无限猜想,又如各大商业银行迫于利润缩水压力,纷纷推出首套房贷利率8折优惠的措施,足以使得市场进一步对调控预期看淡。而另一方面,股市则是“有意救股股不涨”。任凭新政潜伏好戏绵延不断,也无视郭主席对股民“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有朝一日变成巴菲特”的忽悠,行情就是不买账,依然跌跌不休,大盘自5月上旬见顶以来,已经经历了罕见的七浪杀跌走势,一再将股市人气拖入“冰点”,由此表明行情并非是对经济金融悲观,而是对政策方向、力度极度悲观。
  为何市场行情偏偏与领导要求逆向而行? 事实上,从政策与行情对冲、政府与市场均衡等角度皆不难理解领导动机,即股市跌了急于托盘,房价涨了又势必打压,因为中国经济的非典特征表现为政府与市场的“二人转”,其中的精髓在于不断地寻找均衡点、左平右衡。尽管以有形之手“补市场失灵”本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是搞清楚形成对冲的双方是什么,其均衡点又在哪里?
  先看房价,推动其上涨的动因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刚需。从近期各大城市的楼盘销售情况来看,商品房交易多为二居室小户型的“刚需”购房。眼下,降准、降息、首次置业利率下调等“利好”接二连三地触动着刚需们的神经,再加上又正值80后这一群体进入集体“奔三”的时段,“成家立业”无疑是头等大事,加速促成了需求井喷。而从长期趋势来分析,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尚未到位,而伴随新一轮城镇化、以及中西部开发轰轰烈烈拉开序幕,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是必然趋势,这也意味刚性购房需求将仍处于上升周期。
  二是资本出路。一方面,央行货币扩张“冠绝全球”,货币洪水造成市场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社会资金缺乏投资渠道,赚钱的行业几乎被国有资本全盘控制,尽管引民资入垄断领域的意见细则陆续颁布,但仍难以打破市场准入封锁。除此之外,中国股市又被奉为“世界上最不值得投资的地方”,炒煤、炒货、炒艺术品也相继遭遇围追堵截,导致大量资本一窝蜂地涌入投资回报相对可观的房地产,助推房价水涨船高。
  三是土地财政压力。房地产调控步入深水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地方土地收入出现“断炊”现象。据统计,包括北上广在内的一线城市2012年上半年土地出让金仅为429亿元,同比下降56.4%,各项指标均降至2010年以来的最低点。因此,在“稳增长”项目审批提速的背景下,地方财政资金配套压力骤增。而眼下楼市回暖,正好诱使地方政府“趁热打铁”集中推地,以解燃眉之急,南京国土局甚至一日连续发布41条土地出让预告,表明土地财政这一房市推手大有绝地反弹之势。
  至于打压房价的一方主要来自高层行政力量,因为政策制定者认定“房价远未达到合理水平”,其依据主要是以传统标准衡量的房价收入比(国际水平一般在3-6之间,这一数据目前在中国远超数值为7的警戒线),尽管此标准基本不适用中国国情。由此可见,房市对冲双方力量对比是1:3,政策之所以“吃力不讨好”,原因是缺少利益同盟者,而对立面又太多,包括地方政府、地产商,甚至房产持有者都因这场调控不同程度受损,这也迫使其从以往的调控经验出发,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策略,毕竟本届政府任期已时日不多,新一届政府的政策风格即将登场,而时间似乎也在与房价赛跑,当下房价走势就如同股市行情规律,是“空头出尽便是多”的提前反应。有鉴于此,房价高企看似不合理,背后却有其合理存在的现实根基;而所谓的合理房价,似乎也只能在上述1:3之间再均衡,并非经典的价值取向。
  相对于房市,股市问题则要清晰得多,即面上政策由屁股决定,股民用脚投票。具体而言,中国股市正所谓“十年归零”、“趋于最烂”,最大的弊病在于制度不够,监管不严,“重融资,轻投资”就是其典型体现。如今,排队IPO的新股达到创纪录的700家,下半年股票解禁市值超过1万亿元,还有大量的股份增发,尽管国外资金热情洋溢地要求增加QFII额度,但无疑是杯水车薪,以致新资金进场与上市圈钱严重失衡。这在客观上显示出有关部门在拉偏架,一味地向融资方倾斜,而未站在投资者的立场上对前者加以约束,使得股市沦为少数企业和利益集团的“围猎场”,而普遍跌倒的自然是广大股民。由此,上层位置没摆正,还一厢情愿地想以政策拉高行情,把投资者当傻瓜,势必被投资者所抛弃。比如近期大小非迫不及待地套现,投资者立即还以颜色,6月份股民证券账户净流出资金近2000亿元,如此以“出走”应对套现,可见在当前股市畸形的生态链中,合理的均衡就在于你(政策)长期我也长期,你短期我也短期。
  再从股市下跌的基本动因来看:
  一、宏观环境不景气,直接影响上市企业绩效。经济增长放缓由“预期”变为“事实”,进出口下滑,内需疲软,而需求不足直接冲击过剩产能,加之货币政策的“双降”效应,导致实体经济失血严重。截至7月17日,两市总计有159家上市公司发布半年业绩修正公告,在业绩向下修正的103家公司中,除8家公司预计半年报仍为略增外,其余95家半年报业绩全部报忧。因此,至少在统计层面,宏观基本面的“不景气”将拖累股市复苏。
  二、政策仍在外围打转。自证监会新任掌门上任以来,祭出的关于新股发行制度、强制分红、退市制度等新政,似乎皆意在根除体制痼疾,不禁令市场翘首以盼“牛市将至”。不过究其本质,无论是对询价制度、保荐制度还是上市流通期限的探讨和修补,并未触及问题的核心(即股市功能定位、市场化、“三公”原则),而凭借“伪改革”换来的行情也只能是“假牛真熊”。
  三是注水与抽水比例进一步失衡。目前场内投资者近乎全线套牢,如果没有资金进场,仅靠存量资金自救,很难有拉升行情。但问题是,相对于“注水”方面的利空重重,“抽水”现象却愈演愈烈:场内,创业板泡沫犹在消化,深交所就准备放低门槛大批引入新丁,国际板尚在虎视眈眈,新三板已提上议事日程;场外,国债期货在加速冲刺,原油期货箭在弦上,垃圾债也正在酝酿之中。此番竭泽而渔式的扩容显然已将A股“逼空”。就此看来,政策与股市行情的变量也是1:3,宏观态势在短期内难以扭转(中国经济跌入个位数增长将成为常态),后两项针对根本性的制度改革,在新一届政府正式登堂入室前也解决不了。
  综上,通过房市、股市多空变量的分析,行情似乎难以按照领导的意志为转移。但鉴于当前以政策主导市场的经济格局尚未有明显切换倾向,因而领导的意图也不是“传说”,更不是“纸老虎”。不难预见,由于房市回暖趋势仍未消减,调控基调不会变,也难以大幅度放松;同样,面对惨不忍睹的行情,管理层对于股市创新、激励等新政也将不断版本升级,以期挽回跌入谷底的投资信心。然而,即使领导意图要充分兑现,也需吻合均衡的内在逻辑,也即不在面上做文章,而是在根子上动脑筋。比如房价不是由政府直接说了算,但政府手里的牌还有很多,如“财税牌”,通过开征高档商品房的房产税抑制投机需求,又如“信息牌”,引入房产证联网城市系统加大交易透明度等市场化手段调节供求关系。而对于股市而言,不拉偏架即可。换言之,就是把投资与融资这碗水端平,将体制、规则的建设作为改革的核心议题,使股市得以在“三公”原则下运行。
其他文献
美国洛杉矶侨报发表社论,评论中国总理温家宝这个月为何特别忙?7月6日至8日去江苏调研;8日主持辽宁、江苏、浙江、安徽、广东五省经济形势座谈会;7月13日至15日到四川视察,并在成都主持召开河南、湖南、广西、四川、陕西五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温总理在回北京的几天里,又分别于7月9日上午和10日上午,先后主持召开两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  洛杉矶侨报社论说,温家宝总理在一周
期刊
天下商海,是我们弄潮的乐园;商界奇才,是我们推崇的精英  海派文化,是我们传承的责任;企业家精神,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即将到来的金秋十月,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时。虽然中国民营经济又走过一段艰难历程,但却有幸借助十八大的东风,跨入深化改革的门坎。  中国虽然在上世纪末期把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框架初步搭建起来,但市场化改革其实还处于“进行时”阶段,旧体制的许多部分尚未得到根本性改造,
期刊
1945年,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哈佛大学,一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获得了该校经济学博士学位。这位年轻人是谁?他叫丁忱。丁忱学成即回国,近70年过去了,有人还惦记着他,让我们穿越时空,史海钩沉,追寻这位丁忱博士的史迹。  钱钟书校友 无锡辅仁中学毕业  太湖之滨、惠山脚下、钟灵毓秀、人杰地灵。1919年2月,丁忱出生在江苏无锡这个风景秀美的地方。丁忱是学名,字宝恂。丁忱启蒙很早,10岁就已经小学毕业,
期刊
《华西都市报》07月29日 报道,成都市人才大厦举行“成都人才·精英会”暨成都市第60届中高级人才洽谈会。本次洽谈会首次吸引了上海市的国有和民营企业组团参会,单是上海市松江区人才中心就组织了台积电(中国)、裴讯数据、思达斯易能源、本田摩托等10家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参会,携300余个中高端岗位去成都寻觅优秀人才。本次洽谈会采取封闭式洽谈专区及独立洽谈间,所有参会的中高级人才需持证验证入场。此次高洽会也
期刊
8月9日《中国金融时报》报道说,黄金市场终于结束了2008年10月以来的上扬格局,金价预期在近几个月中也会发生改变。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黄金堪称最受追捧的资产,而现在随着“尾部风险”(tail risk),即可能造成市场混乱的小概率事件,消失殆尽。黄金热开始降温,虽然长线仍可看好,但由于存在短线压力,投资者最好不要追跌。  今后一段时间,金价仍有下跌空间,鉴于持续了近四年的上升行情正式告终,高度活跃
期刊
《华夏时报》在8月7日发表署名记者商灏的文章《必须痛下决心推进国企民营化》,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  文章指出,这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政府官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国的国企改革需要做三件事情:第一是民营化,第二是民营化,第三还是民营化。除了极少数特殊领域的企业,绝大部分国企都应该民营化,也可以民营化。”  张文魁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的国企改革和发展,过去折腾了三十多年,总
期刊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李忠在8月23日《民营经济报》发表文章说,中国经济要持续发展,就要加快吸收已经在城市的农民工,其后才能继续将农民从农村转移出来。现在城市中的农民工大多数是“80后”、“90后”,他们从小出生在城市,生活在城市,工作在城市,缺乏农村工作和生活的经验,不可能再回到农村。同时,在现行的体制下,又不可能立刻成为真正的城里人。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包括就业都是非常严峻的问题。  到底是
期刊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近日香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昆明、郑州等地相继发表演讲称中国经济正在走向危机,并危言耸听地断言2015年中国制造业将走向崩溃,中国经济危机将全面爆发。  报道指出,郎咸平认为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危机,是因为制造业投资营商环境正在进一步恶化,造成制造业的产能过剩从而引发各种危机。在演讲中,郎咸平直言“中国经济生病了”,而这个病就是制造业面临的危机。  郎咸平认为,中国将制造业的3大环节
期刊
美国洛杉矶时报8月23日旅游专版刊登了一篇资料性文章。文章说,在美国旅游休假的外国人里,名牌打折店里多见中国人,科学博物馆里不少印度人,现代艺术馆里是穿着前卫的欧洲人,而美国人现在则在自家后院烧烤或是去沙滩上晒太阳。这既体现了不同民族不同的旅游偏好,也是各国经济实力变化的直观反映。  文章指出,中国人还处于刚富起来的时候,对物质已有高度追求的意愿。欧洲人追求自我放松和减压,而陷在经济危机泥淖中的美
期刊
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宣布辞职,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宣布辞职。至此,欧债危机已经让两个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先后下台。但显然,领导人下台只是欧债危机的一个后果,并非医治危机的良药,欧债危机并没有因为两位领导人的下台就稍有平息,欧洲依然在艰难突围,并试图寻求外界的援助。  大西洋对岸的美国盟友已经自顾不暇,唯一有实力施以援手的似乎只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了,中国的许多媒体不时发出焦虑的呼喊,当心欧债危机拖累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