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选择与研究设计

来源 :管理学家·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ugh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代表世界管理学学术最高水平的期刊《管理学会学报》近来推出了一系列关于管理学学术研究的主编建议。本文对其中的前两篇文章做关于主题选择与研究设计的综述,主题选择是研究的首要事项,需要参考五个方面的重要标准,包括重大意义、新颖、有趣、容量、以及行动力,研究设计是管理研究的核心环节,需要注意研究设计要与研究问题相匹配,做到正确的测量并减少同源误差,最后要注意正确处理模型构建中的控制变量和申介变量。这些主编建议为管理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也为研究者如何提高研究品质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关键词:管理研究主题选择研究设计
  为了提高管理研究者进行管理研究的品质,代表世界管理学学术最高水平的期刊《管理学会学报》(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AMJ)近来以专题文章的形式陆续推出了从研究选题到最后论文讨论的一系列主编建议,共七篇文章,这些文章均为《管理学会学报》的主编依据当前管理研究的稿件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做的系统的总结,而这些代表最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主编们所做的经验总结对从事管理学学术研究的人员来说都是非常宝贵和有价值的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使得研究者避免一些重要的错误并且少走弯路。本文主要就Colquitt和George(2011)撰写的“关于研究主题的选择”以及Bono和McNamara(2011)撰写的“关于研究设计”两篇文章进行综述,前者聚焦了关于管理研究选题的一些重要标准,后者则重点总结了研究者在进行研究设计时需要重点注意的几个方面。为了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参考,本文亦附上了几位主编在总结管理研究时涉及到的部分文献,同时,对于原文中由于篇幅问题部分要点主编没有深入展开的部分,或者说只提供了推荐学习的文献部分,本文也尝试通过借助相关文献来展开综述。
  一、主题选择的五个重要标准
  Colquitt和George(2011)开篇即写道,此刻,《管理学会学报》的审稿人手上有64篇稿件在审,主编期望这些专家能够根据期刊的使命和目标来严谨地对这些论文的价值做出判断,尽管这些专家会对稿件进行深入的阅读,但对于他们建议的采纳在一定程度上仍将取决于那个老话题:研究的选题。一些论文一开始就被拒绝,原因在于其选题不能充分吸引审稿人和读者,同理,一些论文最终能修改并通过,也是得益于论文的选题。由此可见,一方面主编给予了审稿人权力去根据期刊的使命和价值观去对稿件做出明确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主编最后保留了最终关于稿件去留的决策权,而其中最重要的决策标准不是其他而是一个最基本、传统却又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即关于主题的选择。在明确了这一核心原则之后,Colquitt和George(2011)开始自问,什么样的研究主题可以打动《管理学会学报》?显然,这个问题并非仅仅是《管理学会学报》所需要提问和解答的,更是所有的管理学学术期刊以及所有从事管理研究的人员都需要关心的问题。两位主编根据多年的经验,结合那些被拒稿以及最终发表的文章,将这一问题的答案总结为五个标准,即一个好的研究选题需要满足:主题要有重大意义,主题需要新颖,主题要有趣能够勾起读者的好奇心,主题和内容要容量丰富,主题要有行动力可以对管理实践有所启示。
  1.重大意义:承接“重大挑战”
  Colquitt和George(2011)从何为重大挑战、管理研究所处理的问题以及外延视角三个方面对“重大意义”做了阐述。Colquitt和George(2011)首先指出,研究是否直面或者贡献某个重大的挑战是选题的起点。“重大挑战”这个词还要归功于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他列举的未解决的重大问题推动了二十世纪数学研究的创新。这个词现在已经应用到自然科学、工程学、医学等多个领域。例如,美国工程院用这些挑战设计出了更好的药品,以及使太阳能变得经济。联合国致力于消除贫困、疾病和饥饿则是最大的挑战。重大挑战的基本原则是敢于设想并用非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从大范围上讲述了何为重大挑战之后,Colquitt和George(2011)还是回到了关于管理学研究和期刊本身上来,指出,《管理学会学报》的文章虽然几乎不处理全球贫困问题,但也是围绕已有研究中未曾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并且用大胆的、非常规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方式超越了现有的解释,并且往往会为学术研究探索出新的道路。例如,Ferlie等(2005)的重大挑战问题是为什么询证创新没能在健康护理行业传播。创新传播是很多文献中的重要问题,健康护理创新作为焦点又在这一问题上加重了砝码。Ferlie等(2005)选择了超越线性传播模型这一大胆的、非常规的方法来直面问题,并提出诸如职业化那些看似有助于传播的因素反而造成了“非传播”。
  事实上,无论是对于任何领域的研究,无论是解决的挑战有多大,最终都要回到研究本身的意义和贡献上来,因此,Colquitt和George(2011)进而指出,这些重大挑战使得理论意义和另外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融合,这个视角即经济和企业活动带给人们和社会的利益。最后,Colquitt和George(2011)从学术积累和学术贡献的角度来陈述了缘何要选择重大问题来进行研究,尽管一个主题选择还不能引出一个新的范式,但学术的积累和社会科学的进步需要我们做好前期工作。此外,这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的“重大程度”会随着文献的发展和时间的演进而变化。然而,每一个有重大挑战框架主题的提出都表达了研究的真谛,从而让作者可以清楚的表达研究如何来解决更大的困惑,正是这些做法强有力地使得该领域得到了推进(Gulati,2007)。
  结合我国的管理研究,在重大意义这一点上需要做出两点补充,一方面,《管理学会学报》的主编在选题上所主张的“重大意义”“重大挑战”似乎与管理研究传统意义上所讲的“小题大做”相悖,“小题大做”是指研究要选择一个小的研究主题,但在内容上却能够把这一小题做的非常大,即令研究变得非常深入,这看似有些矛盾,但如果是站在意义的角度,大题和小题可能都有大意义,而大题也可能意义不大,从这个角度,小题的理解就应当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细致题目。   另一方面,如果站在整个管理学构建的角度,特别是针对我国的研究情况,“大题”也是可取的,事实上,“小题”的说法最早也是从西方的管理研究开始主张的,在“管理学在中国”会议的研讨上,我国学者曾给予形象的解释,把管理学研究的构建比作一颗大树,西方的管理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大树的枝干已经发展成熟,所以希望研究更多的可以聚焦在那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上,而刚一开始时他们的研究也是很大的问题,如一百年前泰勒的科学管理,而我国的管理学研究仅有二三十年的时间,而在初期的很长时间里又多是以模拟西方的研究为主,因此仍然处在非常初步的发展阶段,因此,需要“大题”来建立树的主要枝干,从这个角度,结合“重大意义”的主张,对于中国管理研究而言,允许有大题的存在,但前提是必须有重大意义的大题目,当然,Colquitt和George(2011)的主张的另外一种理解是,西方的研究近年也开始有了从
  “小题”向“大题”发展的趋向,目的是为了创新出更多的新枝干,最终令大树更加茂盛。
  2.新颖:改变话题
  Colquitt和George(2011)从什么是管理研究主题的新颖以及如何实现这种新颖两个方面做了阐述,同样也借助了形象的比喻来论述研究选题所需要的新颖,他们指出,和很多高水平期刊一样,在选题上《管理学会学报》也强调新颖。如果把科研比作学者们的对话,看一个主题是否新颖,看看其是否改变了已有的对话就可以容易的做出判断。这个研究是否仅仅是增加了当前的声势,还是因为把话题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方向而获得了大家的注意?有时,这个新的方向是在对话中加入了新的词汇,体现在新的想法和概念中,有时,新的方向源于前人没有说清楚的新见解。
  关于如何实现主题的新颖,Colquitt和George(2011)指出,新颖的主题通常来源于知识的重组,通过搭建起不同文献或原理间的桥梁来创新,局限于领域内的拓展终究是有限的,并且降低了新方法产生的概率,组织理论和战略文献通常指出“知识整合”是激发新想法的方式,前提是组织可以通过想法的整合来获得创新的空间。为了学会创新,Ahuia和Lampert(2001)指出需要克服三种心理疾病:喜欢熟悉多过陌生的倾向,喜欢成熟多过新生的倾向,接受与现有方法相近的方法而不是崭新的方法。
  熟悉陷阱、成熟陷阱和就近陷阱成为了《管理学会学报》在评价选题新颖时的重要参考,Colquitt和George(2011)对这三种陷阱带来的问题做了具体的说明:选题太熟悉使得研究最多被认为是现有对话的一个边际拓展;选题太成熟使得研究的贡献被视作徒劳;选题与现有文献太相近则被视为重叠并且脱离了对核心现象的观察。Agarwal等(2004)研究的“spin-outs”便是一个避免了熟悉、成熟、相近三重陷阱的代表性选题。Spin-outs是由这类员工建立起的企业,他们带着知识离开了自己以前的企业,并创建起与之竞争的企业。Agarwal等(2004)的研究把焦点放在了一个新的、很少研究的现象上,从而改变了现有文献中关于创业及实力的对话。
  在此点上,特别是结合将管理研究视作对话的比喻,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尽管改变话题作为新颖的一种表现,但是改变话题不能成为全部。传统意义上,有学者将学者们间的研究比作对话,一个重要的含义是在表达能够彼此相通,可以沟通,一群学者在一个大教室里对话,谈论他们所喜欢的话题,突然进来一个学者,不管这众多学者讨论的话题是什么,就拿出了自己新的话题,结果得不到认可,没人听也就无法做到改变话题,而如果建立在充分了解他人对话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话题更新,会起到更佳的效果。因此,本文对于新颖的补充是,选题并非绝对的创新,要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在充分了解已有相关的研究基础之上做出的创新会更加具有品质和效果。
  3.有趣:贏得关注
  尽管一个新颖的主题可能会吸引读者,但是还不足以真正赢得他们的关注。因此,Colquitt和George(2011)指出,最好的选题能够激发并保持读者的兴趣,有趣应当成为驱动读者的重耍因素。Davis(1971)的“趣味指数”是描述如何激发读者兴趣的有用工具。Davis(1971)认为,有趣的主题能够挑战读者持有的那些理所应当的假设。例如,一个聚焦于揭示看似好的坏现象的研究会很有趣,因为其改变了读者初始的期望。由此可见,所谓的有趣应当是和读者的期望息息相关,是否能够超出读者的预期非常重要,因此,在如何才能令研究对读者产生兴趣时,Colquitt和George(2011)给出的建议是借助“神秘”,并以神秘小说为例来说明了这种神秘的力量。
  著名的英国推理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职业生涯中最著名的作品《十个小黑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成就最高的推理小说之一,出版于1939年,全球销量超过一亿册,被改编成多部影视、戏剧、漫画、游戏作品。该小说讲述了十个客人在孤岛上逐一遇害的故事,这个故事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和影响力,原因非常简单:读者想象不到结局是什么,而作者所设计的一步步令人意外的推理则成了吸引读者的最大兴趣,因为人们都有揭秘或者探寻谜底的心理倾向和欲望。Colquitt和George(2011)以这部小说为例并做出对比,指出,不幸的是,投稿《管理学会学报》的很多文章一看题目就知道结果,也不需要看摘要,因为只有一种看似合理的结论,几乎没有任何悬念,例如对于“快乐的领导者对团队绩效的影响”这样的题目,审稿人一看这个题目就可以猜到结论,至少可以猜到结果,因为题目太直观了。
  Colquitt和George(2011)进而列举了一个已经发表的文章来与之对比,认为Van Kleef等(2009)的研究就很有意思,作者在发现了领导者积极和消极情绪的不同影响后,检查了是表现快乐的领导者还是表现愤怒的领导者有助于团队绩效,更重要的是作者的进一步研究,他们还检查了是下属的情感还是理性解释了这种影响。对于读者而言,领导者的哪种表现是更有效的,以及哪种机理可以解释结果?如果读者猜不到结果,那么作者的选题就对了。   结合Colquitt和George(2011)的阐述,从有趣这个标准来看,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读者导向。这是格外需要注意的,不论是任何一类管理学期刊文章的发表都要做到读者导向,实践类的管理学期刊必须要面对的是经理人等管理实践者,这类文章的有趣与否也在于能否带给这些读者新的知识,令他们意想不到,而管理学学术期刊的文章同样需要有读者导向,同样需要带给管理研究者和同行有价值的启示,这是有趣的前提。
  4.容量:涵盖所需
  需要指出的是,Colquitt和George(2011)在谈论这一点时,已经不是涉及到主题本身,而是讲主题与內容在容量上的匹配,Colquitt和George(2011)指出,即便是最好的主题也可能被不充分的研究破坏。由此,容量是指主题涵盖的相关概念、原理以及观点是否被充分的表达。容量不够,就会对读者的揭秘效果产生影响,研究也无法解决重大挑战的问题。Colquitt和George(2011)还特别指出有些稿件篇幅很短可能是受到了看到《管理学会学报》仍然发表“研究注释”的影响,事实上,《管理学会学报》不会发表任何低于40页的文章,当然这里指的按投稿要求的Word文档,从发表的文章来看,其文章篇幅通常在二三十页,如果翻译成为中文通常也会在一二十页左右。需要提醒研究者的是,不要为了获得几篇文章而把数据切散,把文章切分,这样就无法得到一篇很好的文章。
  除此之外,Colquitt和George(2011)还建议研究者们尽量设计全面的“大题”,指出,最好的主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找全领域所需的概念和机理。以Seibert等(2001)对于社会资本与职业成功的研究为例,社会资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解释员工社会网络的规模和位置对员212212资、晋升以及职业满意的影响,作者本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个视角,但他们却选择聚焦三个视角。并分别设置了中介变量。当然,这样的投稿可能会变得非常大,但审稿人会建议取消变量来使文章更加聚焦主题。由此可见,在容量这一标准上,要求主题与内容都要有丰富的容量,涵盏充要的概念、原理与实证内容。
  5.行动力:实践启示
  尽管管理学学术期刊通常所面对的读者并非是以管理实践者为主,但是作为任何一项管理研究而言,无论是侧重基础还是侧重应用,理论最终还是要应用到实践中来并且要获得最终的实践检验。因此Colquitt和George(2011)指出,关于主题选择的最后一个标准是主题要有行动力,即可以为组织管理实践提供启示。达到行动力标准的一个方法是考虑现有概念无法解释的实践变化,即那些现有的学术语言不能奏效的地方。例如,创新的文献通常将创新视作资本密集和开发努力的结果,那么,我们如何来解释那些出自低资本密集以及有限开发投入而带来的创新?20美元的人工膝关节和低成本的医疗设备仍然是实践和学术的“空白领域”。这类学术研究主题就有内在的行动力。
  McGahan(2007)研究了如何让管理者觉得学术研究重要,认为写出有管理实践意义的学术文章是非常艰难的挑战,其也建议了令管理研究有行动力的五个主要方法:提供非常规的见解;说明企业管理实践的变化;表明现行的一些广泛使用的管理实践并不符合一些重要原则;用具体的理论来解释当前有趣的情况;发现了一些可以打开学术研究和管理实践新领域的现象。这五个方法是和前面四个标准重大意义、新颖、有趣和容量联系在一起的。
  Vermeulen(2007)补充道,不能指导组织管理实践的研究是没用的,研究的启示需要让实践者觉得对他们的组织现实有用,研究的变量需要让管理者可以控制。Vermeulen(2007)承认了当前学术研究在行动力上的不足,并且为当前的学术研究者提供了四点建议,或者称之为改变实践不足的四个步骤:首先,学术研究者要尝试着去写案例,也可以是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和研究者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主题相关;其次,研究者要尝试教学,把自己研究的主题放在课堂最好是MBA的课堂上来做交流和讨论;再次,要问自己,对我所撰写的案例中的管理者而言,他们会不会对我的研究主题产生兴趣,课堂中的学生是否对我的研究主题产生了兴趣;最后一步,也是最耗时间的,要锻炼自己可以写出实践类的文章。这些都是做到学术研究选题具备行动力的必要准备。
  二、研究设计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在完成研究主题的选择以后,接下来要进行的研究工作就是研究设计。Bono和McNamara(2011)指出,恰当的设计至关重要,研究设汁的合理与否会最终影响结论对读者的可信程度,结果对于作者观点的检验程度,以及替代解释的力度。Bono和McNamara(2011)通过检查在过去一年里未被《管理学会学报》录用的文章,找出了在研究设计上存在的三个通病: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不相匹配,包括选择了不恰当的横截面数据,以及不恰当的样本和程序;测量和一些操作性的问题,包括对现有量表的改编和使用不当以及同源误差问题;模型设定的不合适或者不完整,重点是针对控制变量和中介变量而言,这三个问题是在进行研究设计时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1.研究问题与设计的匹配
  首先是选择了不恰当的横截面数据。Bono和McNamara(2011)指出,不论是研究宏观还是微观问题,很多稿件被拒都出在横截面数据上。当然,如果是数据存在固有的缺陷或者审稿人有主观偏见,可能不会出现拒稿。拒稿发生在研究问题本身暗含着变化的情况,这种变化与横截面数据不相匹配,比如研究组织领导力的变化对企业投资模式的影响,总裁持股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工业结构的变化对行为的影响,这些都暗含了变化。同样,研究管理层的行为对员工激励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降低离职率,或者性别刻板约束女性管理者的升职,这些也暗含了对变化的测试,因此用横截面数据就不够充分,不管这些数据是来源于现有的数据库还是通过员工调查。不论使用何种工具,用这些横截面数据都不能推出这些变化和因果关系,而应当采用纵向数据、面板数据或实验数据。例如,Neberg等(2010)建立了面板数据,用固定一效应回归模型来研究总裁一股东财务联合对未来股东收益的影响。这种数据结构可以控制企业间的差异,并可以恰当的反应联合的变化是如何影响股东收益的。   Bono和McNamara(2011)进而指出,这种陈述并非是要否定横截面数据的价值,而是在强调研究设计与问题的匹配以更好地测试问题,在研究设计阶段,研究者可以自问,当前的设计是否可以真正解决研究问题,如果问题包含了变化或变量间的因果关联(任何中介变量研究都意味着因果关联),那么横截面数据就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由此看出,在选择数据时一定要考虑到适用性,即这种设计是否可以与研究问题的特征相匹配。
  其次是选择了不恰当的样本和程序。Bono和McNamara(2011)指出,包括发表在《管理学会学报》的很多组织研究都会采用便利抽样,仿真企业情况和任务,但是从设计的角度,问题是样本和程序对于研究问题而言是否合适。在实证研究性别刻板印象对男性和女性管理者反应的影响时,问那些经验不足的学生“他们的决策是什么”就不算恰当。但是在情景化实验中选择这批同样的学生来问就可以。在研究问题与样本上,Devers等(2007)用那些有丰富收入经验的MBA学员来做样本来研究股权激励就是合适的。程序和研究问题的匹配也同样需要这种注意。如果研究涉及到的情景是随着时间演变的一系列决策和反馈,研究者就要随着时间的推进来收集数据,而不是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就把所有的决策数据和反馈收集完整。
  与对于横截面数据的价值判断一样,Bono和McNamara(2011)同样也指出,其目的不是说哪些样本(如经理人或学生)和程序不好。《管理学会学报》之所以鼓励实证研究是因为实证研究是解决因果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法,对于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处理心理过程的问题,不论是大学生还是组织员工都可以做出正确的回答。因此,对于研究者需要重视的问题是,不论研究是发生在室內还是企业,样本和程序都要和研究问题匹配,并且要在研究中给出合理的理由。
  2.测量和操作问题
  在测量和操作问题上,Bono和McNamara(2011)首先强调了关于构念本身定义的重要性,研究者通常会在操作构念的时候考虑效度,但在此之前,需要先清晰的界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与现有构念的关联,并且避免量表间的混淆。核心概念的界定不清会导致论文的前后矛盾,例如研究者开始的时候用的构念叫做组织合法性,而到了后来讨论的部分又用了另外一个不同但又相关的构念,就会出现问题。这也会导致审稿人对文章的构念和意义模糊不清。因此,尽管研究设计不是要开发理论,但也要让读者和审稿人清楚构念的含义,并能看到对其合适的测量。在测量和操作问题上通常存在三种不当:对现有量表的改编不当,对现有量表的使用不当,以及同源误差的问题。
  对现有测量的不当改编。构念的测量是实证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中首先是对于量表的选择。对于一个成熟的概念往往有一种或多种现有的量表,关于缘何要对量表进行改编,Bono和McNamara(2011)指出,研究者收集数据的一个难点在于如何得到组织和管理者的配合,因此,问卷的长短成了通常考虑的关键点,有时考虑到受试者的种种原因以及调查研究的可行性,太长的问卷会不利于问卷采集,而缩短问卷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删减题项。但是,如果不能保证效度,在对现有量表的题项进行选择时就会出现问题。Bono和McNamara(2011)进而建议了几种解决方案,如果是新的量表,就把详细的量表附在最后,以助于审稿人来检查表面效度,也可以运用聚合效度,即把原始量表和删减版量表两种测量聚合在一起在子样本或差异样本中使用,更好的办法是说这样的测量调整结果与理论框架中的其他关键变量的关系是说得通的。
  对现有测量的不当使用。这种不当表现在用现有的量表去测量其他构念,这种问题往往出现在使用大型数据库的时候。一方面是研究者因为对构念和测量本身不明确会出现量表的不当使用,但另一方面,也存在有有意而为之的时候,在进行研究时,有些研究者为了充分利用起过往建立起来的数据库,有时候会借助曾经的数据来对另外的构念做新的测量。Bono和McNamara(2011)简单的举了例子,如果作者以前用过用形式变革来测量战略变革,之后作者又提交了一篇测量组织探索的文章,但使用的却是用以前测量战略变革的形式变革来测量,这样就非常不可信。因此,需要研究者自我注意的是,随着研究的积累,作者需要理清新旧构念的关系,建立起属于每个构念的专属测量,从而提高操作效度。
  同源误差。Bono和McNamara(2011)指出,那些被拒稿的文章数据除了上述诸多问题以外,还存在同源误差的问题(即从单一被试取得所有信息)。同源误差会干扰相关关系,因为相关性是由测量方法而非构念本身所造成的,包括方法出自同一个来源或同一个打分者、问卷题项的特征和内容以及测量语境方面的影响(Podsakoff等,2003)。例如研究者要研究构念A和构念B之间的关系,根据已有的文献研究,两个构念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如果在测量时对两个构念的测量采取了同样的方法,那么这种方法会就会对测量产生一种系统的影响,从而使得两个构念的测量值相关,但是这种相关当中的一部分可能是由于这种共同方法引起的。Podsakoff等(2003)详述了同源误差并对消除同源误差从过程控制上给出了如下建议:首先对于预测变量和效标变量的测量要有不同的数据来源,这是消除同源误差的根本;如果不能从多个来源来获得数据,另一个办法是将预测变量和效标变量分离开来测量;其次是保护受试者的隐私,匿名作答,消除受试者心中的顾虑;第四种方法是通过调整问题的顺序来影响受试者的心境,但是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有可能打乱问卷题项本身的逻辑顺序;最后是通过增加量表的题项来解决同源误差,除了过程控制,还可以通过单因素检验、偏相关过程设计等统计措施来改善同源误差。
  最后,Bono和McNamara(2011)指出,这些测量和操作的问题所带来的启示不仅仅是在测量上。从概念的层面上,不能在研究关系中关键变量的定义和使用上出错。如果构念的定义和测量不清晰,作者对模型的测试就不能够说服读者,专家也会找出很多挑战作者研究结果的合理解释,而且,如果构念和测量存在问题,这种不当的研究也不能被用在荟萃分析中,这就更加降低了研究的学术使用价值。   3.模型设定
  Bono和McNamara(2011)认为,构建模型的一个挑战是模型不可能囊括所有的控制变量和中介变量,因为有些变量在数据库里就不存在,或者是受到问卷长度的约束,但是在研究设计阶段对控制变量和中介变量多加留意会对将来的审稿有所好处。因此,在模型设定中要做到合理的设计控制变量以及正确使用中介变量。
  合理的控制变量。合理的控制变量能帮助研究者的研究结论更加可靠。控制变量太多和太少都不好,控制变量应该满足三个条件(Becker,2005;James,1980):第一,根据理论关系或以往的实证研究,能够充分相信这个变量与因变量相关;第二,能够充分相信控制变量和假设的自变量相关;第三,从逻辑上讲,这个控制变量并非是研究的核心变量,不参与假设和中介。如果忽略这些满足条件的控制变量,研究结果就可能存在变量遗漏偏差。但是,如果采用了不符合条件的控制变量,研究也会从自由度和假设变量偏差上受到影响(两类错误)(Becker,2005)。因此,Bono和McNamara(2011)指出,对于控制变量研究者要慎重考虑,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不用,依据上述条件做出选择。
  中介变量的使用。《管理学会学报》的文章的特点是测试、构建或者拓展理论,通常以解释一系列变量关系的形式展开,因此,仅有理论本身还不够,中介过程必须要得到实证。在模型中什么时候用、用什么中介变量是研究设计要考虑的问题。Bono和McNamara(2011)指出,当研究要对两个变量间的因果联系做新的探索时要用到中介变量。一旦确立了这个关系,研究者就必须要描述清楚并要测量A变量影响B变量的过程。随着探索的逐渐成熟,还需要进行多中介变量研究。例如,尽管变革型领导的诸多文献中涉及到了大量的中介变量,虽然这些中介变量从概念上相关,但这些中介变量在这些文献中却是被独立研究的。这种片面的使用,使得每一个中介变量都看似是在管理行为和员工态度行为间的唯一中介。遗漏那些已知的、并且从概念上相关的中介变量,作者所谓的创新也很难说服审稿人。因此,在使用中间变量时,还需要系统的了解已有的变量间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之上,才可能探索出变量关系中存在的新中介变量。
  除了上述实证研究设计,Bono和McNamara(2011)在文章的最后建议可以进行多样化研究的结合,这也是《管理学会学报》鼓励四十页长篇文章的原因。尽管单一的研究在效度上都存有缺陷,但是研究者最好不要去纠结这一点,而是应该把一系列的研究连起来看其系统的价值。一系列研究中的任何一个研究都有瑕疵,但合在一起时这一整体就比单一的研究能激发出更强大的推论和结果。在他们看来,在组织管理以及《管理学会学报》的诸多投稿中,目前还没有很好地利用多研究和多样本设计,因此,未来可以把田野研究与室內试验相结合或者用多个行业的数据来做结果的稳健性检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研究设计面临的是选择,正如Bono和McNamara(2011)在结束语中所说,对于那些被拒的文章,关键并非是研究设计本身的问题,而是研究者在研究设计上做了太多的妥协,是用现有的数据,还是去积极的组织收集数据,还是去做实验,妥协在研究中无处不在,问题是不要妥协太多。
  三、结语
  对于任何一项管理学学术研究而言,主题选择与研究设计都是首先要进行的研究工作,也是最为重要的研究工作,如《管理学会学报》主编所建议的,对于主题选择,首先要考虑主题是否有重大的意义,而后要考虑主题是否创新,是否可以为现有的研究对话注入新鲜的话题,其次,为了进一步的吸引读者和审稿人,主题还需要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可以带给读者意想不到的研究内容,再次,研究选题要有充分的容量,要充分包含到所需的概念和关系,同时还要有足够充分的研究內容来与之匹配,最后,作为一项管理研究的选题,主题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实践价值,而在研究设计上,特别是针对管理学学术研究中最为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在进行研究设计时研究者首先需要思考和检查,研究设计是否与研究问题相匹配,数据和样本的选择和处理是否得当,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测量和操作的具体细节问题,学会如何调整和使用现有的量表,以及如何减少同源误差,最后,对于实证研究而言,研究设计的核心要体现在研究模型的构建之上,其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是合理的运用控制变量和中介变量。当研究者能够认真学习这些详细的主编建议,甚至沿着这些建议的方向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学习和思考时,一方面,正如主编们所讲,这样做可以使稿件获得审稿人的好评,另一方面,更重要是,研究者自身的学术水平可以获得逐步的提高,从而可以真正为管理学研究贡献出更多一份的价值。
其他文献
长期获得第一名给我带来了太多的自满和骄傲,旁人的夸奖迷住了我的眼睛,原来我早就不是从前那个为了摆脱贫穷生活、获得优秀教育资源而苦读不辍、奋力拼搏的人了!  “拼搏春夏秋冬,赢取无悔一生。”这是我所在的高中张贴在校门口的一幅标语,也是这所高中所倡导的“拼搏精神”的体现。正是基于此,学校每年的一本升学率都达到了八成以上,这里成为了全区每一个初中生梦寐以求的高中。  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农村的经济
期刊
最近,中国青年报一篇《高职‘励志哥’逆袭复旦硕士》的微博上了热搜,这个小伙子就是被网友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佩服”的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岳祥。  2013年高考前夕,岳祥因淋雨感冒发烧,高考第一天晕晕乎乎地走进考场,强打精神坚持了一天。虽然第二天感冒好了,但第一天的成绩成了高考总成绩的“短板”,最后高考只考出了专科的成绩。上专科学校,这不是岳祥想要的,他打算复读一年再考。岳祥找到最了解他学习情况的
期刊
初次听闻,缘分即种  高三时,无数次听闻老师的那句上了大学就好了,现在多一分努力,将来高考的时候便少一分后悔。每每在坚持不住、睡眼蒙眬时,憧憬美好的大学生活便是支撑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  那时,每当高三上学期快要结束时,便会有刚进入大学的师兄师姐们回来宣讲,向我们介绍他们的大学生活,推荐我们填报他们的学校,那便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了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令人记忆深刻的便是师兄的妙语连珠、趣味横生,不禁
期刊
严父的爱总在不言中  1983年,唐嫣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行政职员,母亲是外企白领,家教甚严。尤其是父亲,为唐嫣定下了很多“不许”,比如不许早恋、不许成绩考多少分以下等等。  父亲严格的教育和无微不至的保护,让唐嫣成了一个乖乖女。她放学后几乎从来不会再出门,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她从内心里渐渐对父亲有了畏惧,产生了逆反心理。  有时候父女俩也有“对峙”的情况出现。上中学后,因为学到一
期刊
我有一个蓝色的梦  還记得高三时,班主任看到我贴在桌面上的大学目标时惊讶的眼神。他问我:“你为什么想要考这个,女孩子学这个不太合适吧?”我当时一下子愣住了,只是呆呆地望着他。后来,同桌和我说,我那时候的眼神非常可怕,好像要把人灼穿一样。现在回想起来,那大概是因为梦想不被理解而感到愤怒与失落吧。  刷过了一摞儿又一摞儿的卷子,我如愿以偿地在那个金色的9月走进了上海海洋大学的校园,开始了我的逐梦之旅。
期刊
你明白世事无常的意思吗?如果你参加过高考,那么你一定会懂这四个字的厚重。  我是一个心比天高的人,中考时考了全校200多名,进入了全县的重点高中,我自命不凡,对“北大”有一种宿命的向往。而我的成绩,按往年的排名,顶多也就上一个吊车尾的“211”而已,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让我无比惶恐,但更多的是让我斗志昂扬,毕竟我还有三年啊!  初入高中的我把一切看得都过于简单,丝毫没有看到命运在深渊中凝视着我。  高
期刊
现在,我的学习方向是科学哲学。上大学之前,我以为哲学就是文科高考政治科目无聊的必考题,报志愿时完全没有考虑这个专业。但当我点开志愿申报结果的那一刻,我傻眼了,“哲学”两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Oh my god!讲真,那一刻我完全有高考复读的冲动。因为不知道这个专业会讲什么,将来有什么用处,能否找到工作……  然而,对高考复读的恐惧、不愿回头的一点点傲气,再加上一丢丢随遇而安的脾性让我硬着头皮与这个学
期刊
我永远记得18岁那年,有位少年轻轻地走来,又匆匆地离开。18岁那年,我与挚友一起追逐梦想。18岁那年,我折起祝福的纸鹤,飞越人间寄往天堂。18岁那年,我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磨炼、成长。  18岁那年,我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18岁那年,我与死神亲密接触。18岁那年,最好的朋友离我而去。18岁那年,我仍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一辈子很长,一天却很短,顽劣之心仍存,最美流年却已不在。  18岁那年,我在
期刊
园艺念初中时,一心沉迷于日本动漫。青葱少年时,女生们偏爱买周杰伦和潘玮柏的海报、贴纸,而园艺的书包、笔袋上却镶满了琳琅满目的海贼王、名侦探柯南挂饰。  从家到学校这段漫长的距离里,坐公交上下学路上,拥挤车厢的一处空隙间,园艺总是一只手捧海贼王漫画,另一只手紧紧攥在车内扶手上。一阵急刹车猝不及防地袭来,园艺瘦小的身板禁不住巨大惯性的冲击,像不倒翁一样在人群中前倾后仰,直至落定后撞向身边的陌生人群,略
期刊
时间虽然让我习惯了温暖,却也教会了我坚强。  我开始学着享受一个人看书的静谧时光,  享受一个人走在路上任由思绪纷飞的惬意,  享受一个人飞快地吃完饭用剩下的时间来做题……  一个人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也没什么大不了。  收拾杂物时,发现一本被我早已遗忘的同学录。翻开来,里面带着纸张浓烈的陈旧味道。每页的留言板上大都是些简单的祝福语句,各不相同的字体就像曾经年少时风格迥异又略显稚气的我们。  翻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