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积累 开渠引源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o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刘勰精辟地阐明构成一篇文章的主要成分:一是文辞,二是情理。文辞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对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掌握与运用,是文章的“纬”,来源于人的培养和学习。情理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文章的“径”,来源于人的生活。只有在学生对周围的某件事有心灵的共鸣,欲于表达时,平时积累的文辞,才会经过大脑的稍稍调遣一拥而上。欲于表达,刚好文辞呼出,下笔不就成了学生最大的乐趣吗?
  【关键词】习作;语言;情感;积累
  习作,这是个一直困扰师生的难题。学生碰到习作课就皱眉虎眼的,而教师呢,为了搞好习作教学,上下求索,异常艰辛。在课程改革的这面旗帜下,我们多么渴望能顺应孩子的天性和心理,让他们在快乐的习作课堂里尽情地抒发,那将会是多么神圣的殿堂啊。可是,在大多师生眼里,这似乎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
  一、调查和思考
  纠病思源,学生为何这么畏惧习作呢?不久前,我做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65%的学生认为写作中最大的困扰是无事可写。问及最喜欢写哪类习作,仅有36.9%的学生选择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不禁发问,小学生生活在这个时代变迁的环境里,与小伙伴天天打着交道,为何会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呢?继而,看到刘勰在他的名著《文心雕龙》中“情采”篇的阐述,感触颇深。他说道:“故情者文之径,辞者理之纬,径正而后纬成,理立而后辞畅,此文之本源也。”刘勰精辟地阐明构成一篇文章的主要成分:一是文辞,二是情理。文辞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对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掌握、发展与运用,是文章的“纬”,来源于人的培养和学习。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明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才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情理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文章的“径”,来源于人的生活。叶圣陶先生指出:“胸中不先有意思情感,单有一个题目,而要动笔写文章,我们有这样的动机吗?没有。既然没有意思、情感,写作的动机便无从发生。”因为只有学生对周围的某件事有心灵的共鸣,欲于表达时,平时积累的文辞,经过大脑的稍稍调遣便会一涌而上。欲于表达,刚好文辞呼出,下笔不就成了学生最大的乐趣吗?
  二、探索和对策
  1.注重文辞的积淀
  (1)课内阅读重指导
  课内阅读是在教师主导的情况下进行的,着重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对文章的感受能力,并与学生一起品悟阅读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对课题的质疑,对文章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研读,如果有疑问要自己查找资料,或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看到精妙的句子或有关知识点要动笔摘记等。课堂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对学生赏识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为课外阅读的有效积累打好基础。例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第五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鉴赏“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中的“乐呵呵地演唱”。學生反复吟读,品悟出这短句的绝妙,理由是它把高粱描写得生动形象,读出来让人感觉快乐,作者又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感情,所谓一举多得。这个环节,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此后,学生就会把这种能力迁移到课外阅读中,从而更留心课外阅读中的大量精品,摘之背诵,有助于课外文辞的积累。
  (2)课外阅读广积累
  高速运转的信息社会,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大背景,要求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要形成大语文观。教科书教给学生的只是典型,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积累更多的词汇,只有依靠大量的阅读。
  A.创造阅读条件。要进行大量的阅读,首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为此,我在班内设立了一个图书角,发动每个学生从家里拿来几本书与大家共享,并定期更换。每周安排两个课时去阅览室看书。另外,每天早晨轮流提供古诗和名言让学生吟诵。平时,我还在教室里准备一块信息板,时不时把一些成语、绝句、新闻热点、小知识写到上面,让学生自由摘记。这样,学生每天都有新鲜的“血液”注入。
  B.指导阅读方法。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就必须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教师要引导他们将课内掌握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怎样有效地读好一本书。拿到一本书,首先得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些什么?接着快速阅读目录,以获得一个概要。然后,不感兴趣的浏览,想读的内容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名诗名言等,并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摘抄在“拾宝本”上。读完后,在大脑中回顾一下书的内容,加深印象。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要反复地将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教给学生,直到学生掌握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提高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阅读从某种层面上来讲,是一种枯燥的文化活动。所以,我们要在目的性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各种竞赛来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我先组织学生进行了设计摘记本——“拾宝本”的竞赛,引起学生对摘记的重视及对“拾宝本”的喜爱。平时,定时检查学生的摘记情况,评出“小小鉴赏家”“小博士”等,并鼓励学生在课余相互留心,评出最爱读书的“小小读书郎”。加上教室里相呼应的布置,班级形成了一股勤读书、比读书的浓浓气氛。
  (3)组织活动助升华
  所有入耳入眼的东西,只有在创造性地吸收或灵活地运用时,才能真正上升为一个人内在的东西。所以,真正要学生将那些文字积累于心,就要组织学生将大脑那些积淀物创造性地运用出来。在每节语文课的头三分钟,我都采用“以文会友”(把自己平时课外读到的童话、诗歌、 名言、笑话等表演给同学看,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的形式让学生呈现自己的积累。有时让学生自由表演,有时让学生像点歌一样“点人点文”。“点人点文”能激励学生经常去复习曾经摘记的东西。我还利用中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辩论赛(可引用名言),或者进行集体写真(请一个学生做模特,其他同学用精彩的句子对他的外貌进行描写),还有成语大接龙……不断的实践,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内化,不至于时间长后,以前付诸的努力都烟消云散。而且,表达时的那份成功感又一次促进学生去积累更多、更好的东西,以便下次有更好的表现。   2.注重情理的积累
  (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
  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首先要让学生关注生活,被生活中的美所陶醉,所吸引;对生活中的丑进行批判。可是,小学生的这种意识尚未成熟,所以,他们强烈的情感意识离不开教师的培养。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來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陶冶他们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情操,而且,要提升他们的情感体验。其实,习作的最高境界,是心灵的表白,情感的抒发。假想一下,一个感情匮乏的人,何以写出以情动人的文章来。在教学一系列优美的写景文章时,教师要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动人的气氛里陶冶自己的心灵。如教学《西湖》一文,我们可将青山绿水展现在孩子面前,再配上轻柔的音乐,来激起学生的对美的感受,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其他事物的审美意识。同时,我们要引导他们将这种能力进行迁移运用。譬如,教学《小露珠》一文,学生感受到了小露珠的透明、闪亮、圆润,同时,他们从字里行间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在学生的眼里,大自然仿佛是个童话世界,这时教师可直接引导:“其实,在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迷人的东西,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细心观察,就能发现。”于是,我布置学生去观察一处很平常但具有美感的东西。一触即发,学生找到很多美的事物,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其次,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评议生活中的某个情景,让学生自由畅说,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例如农忙时节,经常会有一捆捆稻子横卧公路,免费脱粒,我们就把这个现象引入课堂。学生热烈讨论,有对后果的大胆想象,有对自私者的严厉批评,有对自己的美好希望……更让我欣喜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举出了许多不文明的社会现象。有了较强的感受能力,他们才能对生活产生感触,这感触就是习作的素材。
  (2)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
  其实,我们也在为孩子们叹息。如今,他们活动太少,写起习作来可谓“无米之炊”。因此,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就要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切实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教师要与家长联系,引导家长消除“孩子参加各类活动会吃苦受委屈”的顾虑,及“只要读好书,一切无所谓”的片面观念,让孩子尽可能地经风雨,见世面,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教师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经常带学生出去参观,体验家乡的文化。在校内更要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笔者认为注重积累学生的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是习作教学的支柱,因为,生活积累如土壤,语言积累似根基,有了肥沃的土壤和发达的根基,语文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习作才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蒋军晶.让孩子学会写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张庆.我的小学语文观[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77页例1和“试一试”,第78页例2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过程。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角的特征,能正确使用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发展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并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3.感
[摘要]童话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教学可以以童话为起点,培养1氐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文章通过对童话特质的归纳,探究了童话阅读策略,通过对不同童话题材的阅读策略的分析,归纳出适合不同童话题材的阅读策略,并进行阅读策略的具体指导,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童话题材时有的放矢,读有所得,逐步体悟童话中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童话阅读;阅读策略指导;自主探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
【摘要】随着大学生党员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学生党员发展数量和质量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加强对学生党员后期教育管理,提高党员发展质量,真正實现从思想上入党,成为高校党务工作者共同研究的课题。文章分析了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加强学生党员后期教育的创新性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后期教育管理  高校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他们在高校学风建设、校园文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61—62页例3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关系的量。  2.经历反比例意义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使学生体会反比例与生活的联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摘要】项目活动是一个或一个以上幼儿对某个主题进行生活的体验、未知的探索。它主张幼儿在教师的帮助、扶持下自主活动,通过与真实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多方面的学习经验,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快乐的活動形式。它强调兴趣爱好、自主探究、环境互动及新经验的获得。  【关键词】项目活动;自主探究;幼儿  一、关注兴趣,与幼儿共生话题  1.观察幼儿,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尊重幼儿的兴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大磡小学  【摘要】现代课堂理念告诉我们,具体到作文教学,大量的读是根本,是写作之源,而读写结合是帮助学生把写作的渠道疏通,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导”的具体体现。文章从立足文本语言的多样性、转换文本语言的叙述方式、挖掘文本语言的提升点、关注文本语言的结构关系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加以阐述。  【关键词】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文本语言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少、慢
【摘 要】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是教育的本质诉求,也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以通专结合的高职教育观为前提,探索在课堂中学习、在环境中熏陶、在生活中感悟的通专结合途径,并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为例,来探讨如何建立通专结合有特色的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通识教育 高职外语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外语教育一直都是通
【摘要】在幼儿园进行主题创设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通过这个机会进行互相交流,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之间友谊的发展。幼儿教师在进行主题环境创设时,要进行一定的分析与调查,从而了解孩子们的实际状况,根据这点创设符合幼儿的主题环境。主题环境的创设对于儿童的情绪发展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等都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是一门隐形课程,良好的环境创设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文章
1  我家小院的那株梧桐,不经意间,竟“逗”我想起《红楼梦》大观园的秋爽斋来,那可真正有意思极了。  大观园花草树木以及棋布其间的诸多别院,见竹见桐最令人会心者即在一“馆”一“斋”:一是林黛玉所居的潇湘馆;一是贾探春的秋爽斋。潇湘馆所植以竹为标配,竹影投窗,满室生绿,正切黛玉清雅高洁的品性,宝玉曾题一联云: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含意隽永耐人生思。至于梧桐,仅见于秋爽斋院中。探春爱
【摘要】文章结合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背景,分析高校大学生生涯规划辅导工作机制的现状,对互联网视角下高校大学生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建设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搭建辅导工作平台,构建辅导工作制度,保障新形势下大学生生涯规划辅导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生涯规划辅导工作;互联网  2018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